FT首席经济事务评论家:邓小平会如何看现在的中国

马丁·沃尔夫:英国金融时报(FT)首席经济事务评论家

张力奋: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主编

张力奋:马丁,不久前你再度到北京,与中国的政府官员,经济学者与智囊人士多有接触。1976年,毛泽东去世,到现在,已过去整整三十年,邓小平倡导的市场经济改革也至少运行了二十五年。往回看,你觉得,就其经济的运行与业绩看,中国现在到底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马丁·沃尔夫:第一,当然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过去20多年,中国的GDP增长始终保持在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的水平,这是难得的。不过,话说过来,对中国这样一个原先经济底子薄弱的穷国来说,它的基数很低,所以发展潜力应当很大。目前,中国人均GDP和国际价格水平还不足一个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因此,它在提高生产率和产出方面,应有很大潜力可挖。

第二,中国非常成功地实施了“门户开放”政策,吸引了巨额的外国资本,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融合程度已相当之高,一直是很成功的出口平台:它目前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它正在生产众多数量的商品,正尝试拥有更大的国际竞争力。与脱胎于前苏联的俄罗斯相比,中国的国情明显不同:中国生产的商品数量巨大、拥有全球竞争力。同时,人民勤劳,对知识与教育充满饥渴,这无疑是最重要的资产。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存有缺陷,中国显然也存在缺陷。但它在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从全球获得资源等方面来说,它做的还是相当不错。在经济学家的眼中,这些都是经济运作体系中积极的、强劲的因素。

张:西方国家习惯将中国的改革路径过于简单地归为“中国模式”。这样一种发展模式,20多年曲折中走过来,你是否觉得,早已卡到某个瓶颈口?换个说法,这种发展策略的优势与良性因素早已呈现,现在是问题浮出水面,该审视中国现行经济体制的弱点了。

马:我认为,有三个经济层面的问题,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这些弱点彼此关联。

首先,中国非常依赖国外的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特别是中国出口的成功,它对国外专业知识的依赖程度很高。与日本甚至韩国不同,中国在技术创新上没取得多大进展,在创立世界级企业方面也没有多大建树。实话说,我认为目前的情形仍是如此,尽管有一两个例外。很大程度上,中国目前仍是个出口平台。一些批评人士会说,如果你好好观察一下中国,其真正的问题,就像是东南亚或东北亚,同样依赖于资本流入,当下一个有力的竞争者——比如说印度——出现的时候,这种竞争优势就会消失。这是它第一个大弱点。

张:所以,根本而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期目标,靠高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完全靠不住?

马:是的。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依赖出口。许多做得成功的国家也依赖于出口,但中国的出口也对外国机构有很大的依赖。在其所有的出口当中,大约50%- 60%来自于那些外资企业,对外国技术和外资的依赖程度很高,这种状况可能难以持久。从长远角度看,一个大国的增长过程,必须植根于发展自己的技术与技能。所以这是个大弱点。

中国经济体系第二个大弱点,在于其对投资的极度依赖,不仅仅是高额的投资,而且是不断稳步递增的投资,但是其消费的增长却一直低于GDP增长速度,我不清楚这种情况将能持续多久。

第三个弱点,是中国对于各类资源使用的高度密集,其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如果某类资源的价格变得非常昂贵,那么,其利润就会受到挤压。

我自己的猜测是——不管怎样,只是个猜测:中国经济还有10年到20年的快速增长期。我很难想象,如果不展开深层次的改革,中国能否在20年之后继续包持高速增长。在那个分界线来临前,很多问题可能变得更严重。

张:马丁,刚才你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对所谓的“中国模式”作了描述。不过,对中国的决策层,西方的政界商界人士,他们可能更注重当下或者近期,你对中国目前的经济战略或者战术有何评价?有何薄弱环节?

马:我认为,如果将各方面的制约因素都考虑进去,事实上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很不错的,不存在什么弱点。不过是过去还是现在,其制约力在于中国会尽其所能,倾其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部分上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中国的基本生产结构很薄弱。从中国建国一开始到现在,它一直没有很完善的国内产业结构。所有考虑到以上两点制约,中国的经济战略已经是非常好的了。

在我看来,除此以外,没有其他途径,能将中国高度融入全球的经济体系,向外资开放,开放沿海地区。与韩国和日本不同,中国尽管存在对贸易的依赖,这是中国可以寻求的唯一战略。因此说,考虑到这些制约因素(特别是根本的制约),中国的经济战略已很好。与以往一样,中国仍在起步时遭遇的一些问题中绕来绕去。

张:中国领导人在建国方略或思路上出现很大转变。毛泽东49年后受苏联影响,对新中国的政经社会制度及其运作管制有宏大的意识形态蓝图,包括很多细节的设计。而1978年后,邓小平的开放改革,不管黑猫白猫,还是摸着石头过河,长于务实与功用,疏于宏观设计,走一步看一步,走两步退一步。邓小平若在天有灵,对25年后的中国现状是否也会感到陌生或惊讶,难以想象他当年一场为国人求取温饱的革命,最后诞生了一个新兴经济大国。某种程度上说,可不可以说,中国改革路径存有某种偶发因素?

马: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你是让我揣摸邓小平当年的想法。我不知道他对这个时期中国的变化会怎么看。在我看来,他的话非常简捷。我觉得一些细节可能是偶然。但在大的方向上并非偶然,显然并不只是事后诸葛亮。我认为这种战略甚至在当时就已经十分明确,他们所努力去做的,就是说,是这样的思路:我们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大的中国,混乱时期已经过去。历史上,我们曾以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国。现在我们必须让中国变得繁荣,成为现代世界的一部分。

如何成为现代世界的一部分呢?我对邓小平的理解是,必须允许市场力量发挥作用,压制市场的力量将是一种灾难。如何在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

第一,必须解放农业,因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所以,中国的改革就是从解放农业开始。第二,历史上,中国一直占世界经济很大的一个比例,现在是中国有史以来首次只占世界经济一小部分,而不是很大部分,是落后的部分,而不像历史上那样曾是非常先进的部分。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要进入现代市场,那你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融入世界经济。于是,这一切又完全顺理成章。所以,在我看来,在共产主义的政治体制中,建立一个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解放农业、全面开放国际贸易,其大方向都是理性的。当然这个改革的行动从未说明为何一定要这么走。而它理所当然地缘自邓小平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让中国变得繁荣富强。

张:近年来,你见过一些中国官员,特别是主管经济决策、贸易或银行事务的官员。你印象中,他们对中国经济在全球突兀崛起,国际的政经影响力剧增,是否有些措手不及,并无充足的心理准备?

马:首先,我猜想,他们一定对中国经济的表现感到惊喜。从技术层面讲,由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子比较艰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通货紧缩,经济上有很大起伏,经济增长率可能比数据显示的更为疲弱些。所以,我想,最近5年的感觉一定很好,有很多惊喜。我想,之所以没有改变经济战略,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多少被低估的汇率。我们稍后再谈这个问题。

我想,当你与中国官员讨论问题时,他们肯定多会讨论在国内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他们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清楚中国国内的诸多问题与巨大挑战,他们知道应当做什么。

而突然间,因一些偶发性政策决定而带来巨大影响,例如1994年的汇率事件,1997-98年坚持不贬值的决定等等。随后,因中国增长速度如此之快,使他们突然间意识到了中国的潜在影响力。我想,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拥有很大影响力,是很合理的事,但是中国官员一开始并不真正理解如何应对这一局面。我想,他们对外经济政策的核心,如同中国的外交政策一样,就是埋头苦干,继续增长,继续发展,关注自己的国内问题。25年后,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变化,但是现在这就是他们的态度。

但问题是,世界并不会让中国独善其身。我想,他们正面临的问题,既独一无二也是前所未有。虽然美国的崛起有点类似,但是中国面临的问题更严峻。因为中国很大,即使在中国还很不发达的时候,它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我想,国际社会加诸于中国的责任不断增加,对他们来说是个意外,并不完全是种惊喜。

张:所以,他们在心理上并没有准备。在惊讶中国经济成功的时候,他们只是在被动地承担新的国际责任与角色?

马:我想,虽然中国早在5年前加入了WTO,但仿佛近在“昨天”。我认为,中国尚没有为此做好非常充分的准备。你可以看到,不仅经济上如此,在外交政策也是如此。他们不知道,且并不完全明白,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崛起,带来多少担心、焦虑、紧张、忧虑和希望。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