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式生产

家门口有个正在建筑的工地,每次路过,喜欢站在那里安安静静的看着工地上工人们的劳作。

曾经在国内,生逢改革开放的时机,每次搬家满眼都是建筑的工地,看见了无数的房子被建起,因此,看工地也成了一种打小被建立的兴趣爱好。

北美的工地和中国的工地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运用了大量的建筑机械。挖绝机,铲土机,混凝土搅拌机,打泵机。。。各种各样的机械被运用于建筑工地,像无数的机器人一样在施展着巨人的淫威,基本上没有工人,人都在机械里控制着。

相对而言,中国的建筑工地工人就比较多些。特别是小时候的记忆里,一个小区的房子被建起,往往先要建一个军营一样的方盒子建筑物,是给工人睡觉用的,小区房子建好,方盒子建筑物也就拆了。满眼望去,工人就像蚂蚁一样劳作着,密密麻麻,充斥着整个建筑工地。那个时候,工人搅拌混凝土都是用铲子,后来有了固定式的搅拌机,再后来就开始有了搅拌车。已经记不得什么时候开始看见这种橄榄式的车子在马路上开了。但当十几辆混凝土搅拌车浩浩荡荡在市郊高架上往城里驶去的时候,那种场面,却也是西方的城市中所无法见到的。

三峡的建筑工地用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国家在这方面投资还是很猛的,那段时间,国内大量的建筑公司可算是发大了。

一说起机械,就想起德国,一个让我仰慕的严肃枯燥的国家。不懂德语,但一直听说着德语的严谨,一个动词有着阳性,中性,阴性的变位,再加上各种时态,这是一个很庞大复杂的语种。德国的精神来自于古罗马,严肃顶针占了绝大因素,也因为如此,才会产生很多严肃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思想家。这些思想家就像砖瓦一样,累积着人类思想的瓦块,把这个建筑褡向了天堂,称之为babel也不为过。

有一次和朋友开玩笑,说只有德国人才会产生象希特勒一样的疯子能够统治他们的国家然后开始战争,他们有种向心力,一种执着狂热的偏执性。这种精神在法国人身上是看不到的,法国人太发散了,各种思潮没有定向,浮于表面的色彩和涂抹,缺乏实质的内容和构建,但也或许这种来源于古希腊的精神使得法国和严肃的德国成了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因而能够杂交产生英国这种综合两种性格于一体的语言以及国家。

八十年代,当时的行业老大IBM曾经跑了几个工程师,他们在德国建立了SAP公司,ERP成了一种公司管理理念传遍了全世界,当电脑开始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事,管理销售,管理营销时,德国有无数的乡村被发展成了建筑公司,往往一个村子都是一个公司的,而每个公司都用着数据库电脑统筹安排。这是一个很可怕枯燥无味的概念,中国也在建立着如此的工业基地,比如金山石化,安亭汽车(SORRY,只对上海熟些)。

听过中国要造飞机了,不用再向波音,麦道那些公司出资上百亿的外汇了,这可能会创造大量的就业率,祝贺一下。

最后,回到我前天的那个话题——电脑式思维。我们在被一个电脑的世界包围,我们的思维也开始和电脑有所共同,当块状的思维结构开始充斥我们整个世界,并且强加于我们的下一代时,我却对着原始愚昧感性文明开始产生了浓烈兴趣。

人就是如此矛盾,而电脑不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