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税合并,谁才是最大受益者?


香港文汇报报导/中国长达20多年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一税两法」时代,即将宣告结束。提交本次全国人大审议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在本次会议顺利通过表决可说已无悬念,预料新税法连同国务院随后制定的实施条例将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新税法施行后,内外资企业将适用同一的企业所得税法,执行统一的税率、税前扣除办法和优惠政策,这意味着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中外资企业真正迎来公平竞争的新元年,将极大地激发出国内经济活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由此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快吸引外资、发展经济,中国政府一直给予外资企业优惠政策,并形成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度并存的「双轨」格局,即根据企业资本金性质不同,采用两套企业所得税法律。其中,外资企业适用1991年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内资企业则适用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外企「超国民」 民族品牌受压 

在内外资适用两套企业所得税制的情况下,尽管法定税率均为33%,但外资在税率优惠、税前抵扣等方面获得很多优惠,最终导致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负担不一。在优惠和抵扣之后,外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大致为15%左右,内资企业为25%左右。 

在财政部看来,税负双轨制,并由此派生出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现象,不仅有违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置内资企业於不平等的竞争地位,造成实际上的竞争不公;而且,外资企业凭借超国民待遇,取得了市场领先位置,对民族企业、民族品牌形成了巨大压力。而且内外资企业税负不统一还扭曲了企业行为,激励内资外流再以「外资」身份回流,或令部分外资企业通过注册新的公司规避相关税收,两者均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

利益方阻挠 新法数度搁置 

财政部一直力推两税合并,希望能够在2006年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时开始施行新企业所得税法,也就是最晚在2005年3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不过由於外贸部门担心两税合并会导致外商投资减少,而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则囿於既得利益,认为两税合并「有违中国改革开放承诺」,应延缓合并进程;使得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立法工作几度被搁置。 

此间观察家指出,随着「入世」过渡期在2006年底正式结束,中国全面对外资开放,中央高层意识到如果任由这一对外资倾斜的政策再延续下去,将直接损害越来越多内资企业的利益,「一税两法」正在成为税制改革甚至整个经济转型的羁绊,因而决心破除一些部门利益和既得利益的阻挠,尽快完成两税合并。2006年8月23日,新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经国务院第14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2月24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将草案提请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仅经人大常委会一次审议就提交全国人大表决,在中国立法史上并不多见,足见中央力推两税合并的决心。

两税合并审议股市应声强涨

据新华社8日电:企业所得税法草案8日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草案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该草案获得了会外各界的高度关注。专家们的核心观点认为,对於在税率差别中处於弱势的内资企业来说,两税并轨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而这种利好效应在沪深股市最近几个交易日的持续强势上行中已充分显现。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说明该草案时表示,中国现行的内外资企业名义所得税税率均为33%,但为了吸引外商到中国投资,政府长期以来对外资实行了大量税收优惠政策,使其实际税负远低於内资企业。 

税负上的「内外有别」令众多本土企业在与外资同行的竞争中处於不利地位。一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抱怨:「外资企业本身拥有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再加上各种优惠政策,就相当於给闯进菜园的大象再加一把镰刀,国内企业的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来自全国人大预算工委法案室的最新调查显示,河南省内资企业实际税负为27.72%,外资企业为14.81%;广东省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在23%至27%之间,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仅为10%左右。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扭转这种不公平的税制已经势在必行。 

无锡市国税局副局长朱晓华说,中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都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不断增长的财力也完全有能力消化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下降带来的税收减少,两税并轨已「水到渠成」。公平竞争缓解外资冲击 在财经观察家侯宁看来,调整税收体制是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框架内积极应对外资对内资冲击的一种方式。「也只有这样,外资和内资、民资才能在起点公平的市场化环境中平等竞争,逐步培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侯宁说。 

而对於内地股市的连锁效应,上海天相投资谘询公司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认为,两税并轨可以短期内提升上市公司业绩,促进股市的上涨是「必然的」。增长方式出口转向内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时说,两税合并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将推动经济增长从出口导向转为内需导向。 

斯蒂格利茨认为,由於出口市场逐渐饱和,以及受到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政治压力,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他说,中国在技术发展方面已取得巨大进步,国内竞争环境日益成熟,而逐步完善的金融体系将提供更多消费的基础。这意味着,出口对中国已经不像过去那麽重要。 他说,中国有令全世界羡慕的高储蓄率,但这也导致了高投资率,使中国经济更多地依赖出口。中国加大对教育、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的投入,将减少人们的过度储蓄,扩大消费需求,同时中国对金融机构的改革也有助於促进消费。国家财政每年减近千亿 此外,金人庆还说,由於总体上降低了法定税率,提高了税前扣除标准,如果2008年实施新税法,与现行税法的口径相比,财政减收约930亿元,其中内资企业所得税减收约1340亿元,外资企业所得税增收约410亿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