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本质

秋风起深壑,秋叶舞商弦。 我在山头坐,静观秋月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爱的本质
来源: 懒风06-12-23 20:29:37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爱在心理学上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 为何爱会有排他性?? 爱的排他性是爱的必然, 还是爱的不够彻底呢?? 这些问题实在不容易参透呢.

我想, 要理解爱, 首先要理解产生爱的心理基础. 也就是人性的本质.

关于人性的本质, 我所接触的第一个让我信服的理论, 乃是在李宗吾的里面. 在的后面, 附了一篇他后来续写的 “万有向心定律”. 他认为, 大至宇宙, 小至原子, 无一不尊循 “向心定律”; 人性也是如此. 人在出生后的最初始, 心智未受人为教化的时候, 也就是幼年阶段的时候, 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极端自我的个性. 他所作的一切行动, 例如哭, 闹, 叫唤, 全都是为着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而为, 而全不会理会别人的需要的. 例如哥哥过来拿他手上的糖果, 他就会推开哥哥. 因此他认为荀子的 “人性本恶” 论, 乃是真正从心理学上的角度去解释了人性的本质 - 一种完完全全只爱自己的本质. (孟子的性善论, 乃是孟子理论的基石. 性善论也并非错误. 只是阐述的角度及目的不同而已. 这是题外话了.)

对于这个观点, 我个人非常赞同. 我找不到任何反对的理据.

李宗吾认为, 人从爱自己到以后的有能力去爱他人. 乃是将己及人, 把良心的四端发扬出去而达到的一种升华. 因此, 古语云 “人必先爱己, 然后爱他人”,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本质的必然. 古代书籍中记载有一个人. 他宣称完全不爱自己. 后来有次他在河边走, 有人掉下水里在挣扎呼救. 他看到居然毫无反应~!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话, 乃是对人性向心论的一个有力注解.

好了, 那么, 人从爱自己到爱他人的这个升华的过程, 其心理转化基础是什么呢? 其转化动力是什么呢?

李宗吾看来也不知道怎么从主观能动上去解释. 但他就从客观上认为, 人人都能爱人如己, 那么, 这个世界将会非常美好. 也就等於对自己也非常有利了!

那么这就可以证明, 从主观上其实也是爱他人为着爱自己了吗? 我认为这说服力是不足够的. 因为这不可以解释在众多伟大的爱之中所具有的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例如董存瑞, 那样的. 因为假如按照这个理论, 那么无论如何, 人也应该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才对, 而不会作出自我牺牲的.

因此, 对於这种升华的本质. 我想还需要在别的地方去找寻理据.

最后, 你猜我从哪里找到了路子?
我从佛家哲学中找到了路子.

佛家最常劝导人们的是哪句话呢?
“放下执着!”

放下执着些什么呢?
放下的是对自我个体的执着~!

佛家不厌其烦的告诉人们, 除了自己的“真如本性”(姑且先不太贴切地解释为灵魂吧)之外, 自己的身体, 以及身外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在的; 都是随着时间会毁坏和转化的; 都是可以抛弃的~! 因此不要执着于自己的身体, 以及所谓的金银财货.

修练灵魂的进步, 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身体和物质的不实在性质, 他们的随时可以毁坏, 改变, 转换, 这些都是被现代科学所证明的. 唯一还未有确切证据的, 只有灵魂以及灵魂不灭而已. 但随着现代前世追索催眠治疗的普及以及死后生命的众多个案分析, 灵魂不灭说也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了.

好了, 回正题. 为何佛家要人放下执着呢?

因为一旦真正放下了对肉体和物质的执着, 灵魂就不再受到肉体这个 “小我” 的拘束, 从而能够进入更广更大的 “大我” 之中. 这便是生命的扩展~! 也就是爱的升华~!

为何我说, 从 “小我” 融进 “大我”, 谓之 “爱” 呢?

我们先来看看父母对子女这种最普遍, 但又最无私的爱吧~!

父母对子女的爱之所以如此的无私, 现代心理学上认为, 因为, 子女其实被父母看作了他们生命的延续~! 换个角度来说, 这也就等於是父母的生命, 已经和子女血脉相连, 成为一体了~! 这难道不是一个初步的生命融合吗?

再看情侣, 夫妻的爱吧.

当所爱的情人忽然离你而去, 你是否感到抽心的痛, 甚至有痛不欲生之感呢? 现代心理学上, 认为这其实是因为, 同样的你已经把对方看作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了!

呵呵~! 我终於想通为什么爱有 “排他性” 了. 因为当爱人不再只对自己好的时候, 那么他(她) 就有了能够爱上别人的可能性. 这也就代表着, 这个由两个人融合在一起的共同生命体, 将有可能被分裂了~!! 这种因生命体的分裂而产生的痛苦, 可以让人做出很多傻事, 乃至自杀~!

以上两种, 便是人世间两种最普遍的爱. 也是生命的一种初步融合~!

然而, 一些生命力更加高的人, 他们的爱也因而更加的广, 更加的深~!

有一些人, 他们的生命, 已经和全国家全民族的人民融合在了一起~! 於是, 他们所作的一切, 他们的喜和忧, 都跟整个国家, 整个民族的喜忧连在一起了! 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范仲淹; 例如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 例如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华三民主义事业的孙文! 等等等等…

如果说, 他们的爱已经够宽够广的了. 那么, 还有比他们爱得更宽, 更广的吗?

我们来看看这位创立宗教的圣者, 耶稣.

在耶稣的概念中, 已经没有了国家, 没有了民族. 所有的人, 对于他来说并无分别. 所有的人, 无一例外都需要被爱; 都需要被教育感化!

他的一生都在到处奔走为人治病, 为人说教. 直至到最后因为被误解而被施以最残酷的死刑 - 钉上十字架为止.

但是, 即便在那种极端的痛苦之中, 从他临死所讲的七句最后的话语中, 我们仍然可以看到, 他并没有就因此而丧失他爱的能力:

“父啊, 原谅他们吧! 他们不知道他们所作的!”

把他钉上十字架的人啊, 原来仍然是需要被爱, 被原谅的生命啊~!

那么, 耶稣就是这世界上最懂得爱的人了吗?

不要忘了, 还有那位看得最通, 最透的圣者 - 佛陀释迦牟尼~!

我对佛教的认识, 虽然仍仅处于很肤浅的阶段, 但就已经惊叹佛陀的智慧之广大无边, 甚至还不是我们现代人所能够容易理解的. 而对於远古的人们, 就更不用说了.

那么他的爱又到哪里了呢?

他的爱, 原来远不止于人类!

他说, 他爱 “一切有情无情的众生”!

而他的生命, 也已经和这一切有情无情的众生连在一起, 乃至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了~! 这种无边无际, 无始无终的生命, 便是生命的最终极完满. (这点上, 和道家的 “天人合一” 是一脉相通的~!)

因而, 这种无边的生命和智慧所带给他的无限喜乐, 也并不是任何一个词语可以表达的. 他姑且称之为 “涅槃”.

总结一下, 呵呵~! 追求快悦感受反映到人的意识当中就表现为“爱”. 而我以上所说的,则是爱与生命的辩证关系. 以及如何去获得这种爱的喜悦.

假如, 大家对于如何放下执着而获得爱仍不容易理解, 那么我可以简单一点的说, 既然爱的本质就是追求喜悦, 那么我们也可以说, 同样的, 想获得真正的喜悦, 途径就是去爱~!

爱, 本身就是一个付出的过程. 这不正验证了一条现代哲学铭言: “施比受更有福” 吗?
边城秀才 发表评论于
这是一篇好文。文字浅显,但内容层层深入,最后把佛学的大智慧介绍给读者。
我先前曾说过山菊山有智慧,今天找到文字根据了。山菊山的为人处世,当从这篇文章去找依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