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研究2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百家姓》研究 )接上页博讯www.peacehall.com

   “尸突”: 司徒、司铎、司土,

   “息慎”: 司星、司甄、司城,

   “石古苦”: 司空、司寇、司国。

   “诸葛亮”出身南阳,却自称“琅邪诸葛”,他的族祖必曾居胶东半岛,“诸葛”应是“东夷”姓氏。有人说宋国大夫“瞻葛祁”之姓“瞻葛”,就是“诸葛”;我以为孔子学生“郑国子徒”之姓“郑国”,亦是“诸葛”。蒙古人统治了波斯几百年,波斯著作《史集》说蒙古人名“镇国”是“大鸟”的意思,《女真译语》则记“海东青”(即“鹰鹘”)作“申科岸”。中原姓氏“诸葛”,女真姓氏“准葛”,蒙古部名“准葛尔”,可能是源自东夷—通古斯语“鹰鹘”一字的。

   《百家姓》中的“轩辕”(拟音xi-wei或xu-wei ),就是“室韦”(si-wei或xi-wei)。“辕”是“袁”的繁字,而“袁”和“韦”两字又是相通的;例如《魏书》记载的“袁纥”,《隋书》作“韦纥”,《唐书》作“回纥”。因此“轩辕”就是“轩韦”,也就是“室韦”。

   《百家姓》姓氏“宗政”(拟音jun-zen)就是族名“女真”。“女真”不读nü-zen,而是读ju-jin或chu-chin的。它亦叫“女直”,蒙古人叫“女直”作“主儿扯”,即ju-r-ji或chu-r-chi。北狄族名“厥机”和“沮渠”,西域地名“龟兹”或“屈支”,中原古姓“诸暨”和“祝其”等,都是“女直”的另写;而复姓“宗政”就是族名“女真”。

   古人把越王“句践”之名训做“勾践”,否则可成笑柄。乃至新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为了免讹,干脆只留“勾践”,而无“句践”。然而,顾颉刚先生校点的《史记》,是不取这个说法的。“句践”是分封越地的北方夏族之裔,他是用族名“女真”做的人名,因此还是应该叫它“句践”(ju-jian)。

   《百家姓》中的复姓与北方民族的族名的关联是广泛的,下面我们将一些尚未述及的对应作一个表列:

   北方族名 《百家姓》之复姓

   “伯颜”(ba-yan) 即“濮阳”、“伯赏”,

   “昭武”(dju-wu) 即“淳于”、“宰父”,

   “蔑里乞”(mi-r-kh)即“百里(奚)”,

   “勿吉”(mo-ji) 即“万俟”,

   “长孙”(jun-sun)即“长孙”、“颛孙”、“仲孙”,

   “兀者”(wu-zi) 即“尉迟”,

   “薛延陀”(xi-an-du)即“申屠”。

   大约在一万至五千年前的史前期,大批中原部落朝北方迁徙,形成了中国北方诸族的祖先;而南方民族又不断向中原填充,改变了那里的血缘和语言,形成了中原汉族和古代汉语。这个趋势在夏商周三代已经基本停止,但上古时代的部落和氏族名,仍为中原汉族的姓氏。秦汉以后,中原姓氏开始朝“单姓”发展;历尽千年的沧桑,祖传的“复姓”所剩无几。

   然而,北方诸族却恪守着上古的族名,和以族名为人名的习俗。这也就是先秦中原姓氏和人名与北方族名人名如此相关的原因。北方诸族多次入侵中原,带回的许多“胡名”“胡姓”,却又都是些中原的古族名。今世登高俯视,原来大家本是同根生;即便在蒙童识字的《百家姓》中,也有此多的例证。(7/29/2003)

(《百家姓》研究 全文完博讯www.peacehall.co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