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的诗词,透视毛的一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从毛泽东的诗词,透视毛的一生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泽东的诗词,主要特点是帝王思想。从毛主席诗词「选集」五十首看,帝王思想发展清楚 。 

1925年作的「沁园春,长沙」,就有逐鹿中原的雄心,「问苍茫大地,谁主沈浮」,潜台词是:「该由我来主宰大地。」 

1928年到1933年间的作品,多是战争生活,一副打天下的三军统帅的口气。这些诗词,全是大话、口号,谈不上意境。如 :「我自岿然不动」,「更加众志成城」,「风卷红旗过大关」,「百万 
工农齐踊跃」,「风展红旗如画」,「红旗跃过汀江」,「横扫千军如卷席」等等。

两次用「天兵」这个词:「六月天兵征腐恶」和「天兵怒气冲霄汉」。天兵是玉皇大帝的兵 ,或真命天子的兵,用来表述红军,十足是争夺天下的主。难怪鲁迅要说是「山大王的诗」。 

1935年写的「念奴娇,昆仑」,就已经是帝王心态了:倚天抽宝剑,要砍断昆仑山送人。

1936年的「沁园春,雪」,更完全是皇帝气派。自命超过历代君王。 

1949年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江山基本到手,要追穷寇了。
 
1950年,「浣溪沙,和柳亚子」,充分表现了开国皇帝喜悦的心情。但是说「人民五亿不团圆」意思不明确。是说国共内战,尚未统一, 还是说五亿人民都妻离子散?其实是为了步韵,只想说旧社会坏,勉强造句,随便读者怎 理解都行。 

1956年的「水调歌头,游泳」,写出开国皇帝的建设宏图。 

1956年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透露了一个有趣的心思,「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两句,九天是现成的典故,五洋却是杜撰。明明只有四大洋,南冰洋是南极洲,不说「四洋」乃是喜欢这个「五」字。君不见「九天」对「五洋」,作者乃九五之尊。 

1956年的「鸟儿问答」,又进了一步,作者以世界革命领袖自居了。但词中出现「怎 得了」,「还有吃的」,「不须**」等句子,实在不雅,很像刘邦那种痞子皇帝的口气。 


从功力、技巧方面看,毛泽东诗词水平不能算很高,参差不齐,有的简直不像出自他手。例如一九二七年的「西江月,秋收起 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只有蒙童初学水平,上阕第二句平仄几乎全错。 

毛泽东最喜欢用的形容词,有:寥廓、苍茫、莽、滔。说明他老是以天下主宰者的心情,想著天地风云、山河湖海;描述数量,动辄千、百、万,口气特大,使人觉得有气魄。但从另一方面看,语言甚单调、贫乏。  有的用得不太恰当,例如那首「沁园春,长沙」,既有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派热闹景象,为何又「怅寥廓」?寥廓一词,参照另外两处的用法:「寥廓江天万里霜」,和「我欲因之梦寥廓」,都是寂寥、空旷之意。(另外,选集注云:此词作於一九二五年。 
但史实是当年八月,毛去广州。八月之前,长沙绝不是「寒秋」「霜天」  也没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有人说这首词是此前毛和其他朋友的联句,所以意思不大一贯。但即使是联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也必出於毛,因为他喜用「寥廓」「苍茫」两词,他没有照顾前文,只能说明水平尚不高。) 

毛作律诗,对仗不甚精采。比较工稳的只有:「送瘟神」的对句,「长征」的对句,以及「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等几例。

其他如:「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算不得对仗工整,三十 一年对落花时节,牢骚对风物,防肠断对放眼量,都很勉强。

还有如「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等句,字面对仗虽可,意思却都不很好。高空来寒流,地面通常没有暖风;红霞既呈朵朵状,如何又似百重衣?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六句话,二十一个字,只说明一个意思:办事要争取时间。

上阕:「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五句话也只说明地球上苍蝇哀鸣。既不精练,也不含蓄。

苏东坡曾批评秦观,「十几个字,只说得一个人从楼下过」假如他看到毛泽东这首词,会如何评价? 

毛泽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用数字,选集正篇四十三首中,不含数字者仅五首。光是用「一」字起头的七言句,就有七句之多。它们是:「一年一度秋风劲」,「一唱雄鸡天下白」,「一片汪洋都不见」,「一 样悲欢逐逝波」,「一山飞峙大江边」,「一从大地起风雷」,「一篇读罢头飞雪」。其他「一」字开头的六言、五言、四言句也不少。此外,用「二」到「十、百、千、万」开头的七言句,除「八」之外全有,有的还不止一句。如「五州震荡风雷急」,「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帝三皇神 
圣事」,等等。其他夹在句子中间的数字更多,如:「八万里」「一千河」「九派」「三河」「万里雪」「万里霜」「万里埃」「千里雪」「千钧棒」「百丈冰」等等。

这个特点大概与他平时思维和讲话的习惯有关。他倡导的用数字说事的风气,成为「党文化」的一个特色。 

高手作诗词,除了叠字、排比外,都会避免重字。但毛泽东的作品很不讲究。例如他最得意的两首「沁园春」,重字特别多。
长沙中,有三个「江」和「万」,两个「山」「百」「流」「年」;
雪中,  有三个「风」,两个「大」「山」「看」「天」「外」。

「望长城内外」和「看红装素裹」,虽非重字,却是同意义的「领字」,也算是缺陷。

总之,还是功力不足。 

说毛泽东诗词「水平最高」者,一是某些懂诗的文人,不敢不作违心之论;二是根本不懂诗的愤青半吊子,长期生活在假大空的语言环境中,看到合辙押韵的标语口号,就认为那是最高水平的诗。 

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声称毛泽东1963年12月作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诗中提到长征、战锦、晏鸟、昆鸡,似乎是批判林彪。但,63年林彪还是国防部长,而且正是「高举、紧跟」毛的时 
候,毛泽东不可能写这种诗。如果此诗真是毛所作,应是作於「九一三」 之后,去世之前。1978年毛的忌日发表它,其目的可能跟发表「给江青的信」一样:表明伟大领袖洞察一切。或者,根本就是有人假托、伪造。  这首诗没有写出对死者的感情,格调不高,技巧更谈不上。
 
毛泽东诗词有的还不错,但,并非每首都够水平,是毫无疑问的。  1936年, 毛的「沁园春,雪」,无疑是最著名的,在当时国共两党间流传,据说,当年老蒋请人写一个诗词,好把毛比下去,但没办到。「沁园春,雪」可以解读毛的一生,首先他要当中国的皇帝,其次,他要超过中国历代皇帝。毛做到了么?他成功了,他不但是中国近30年的皇帝,而且,他支援世界革命,近年,美国评选影响世界最大的人物中,毛派在成吉思汗前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在百名之外,或者榜上无名。唯一让毛尴尬的是,隋文帝派在毛的前面,因为其发明了科举,影响整个东亚文化圈上千年。

总的来说,毛还是成功的,毕竟他超过了他诗词中提到的皇帝们。然而,成吉思汗与秦皇汉武,他们建立了不朽的武功,统一中国,开拓版图。毛呢?最后连台湾也没有统一,还为了自己出名把长白山等土地送给朝鲜,毛还大量无偿支援“世界革命”,中国人自己却苦不堪言,大跃进和文革就更不用说了。

结论,毛的雄心很大很大,为了他的目标,他不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从他个人的角度看,他真是通过个人奋斗成为一个完美伟人的典范。曹操似乎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但是,曹操比起毛来,差距,不可以道里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