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吸毒的严复与伊藤博文是同学么?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历史揭秘:吸毒的严复与伊藤博文是同学么?



1900年严复(中坐者)与好友在一起

严复(1853─1921年),几次改名字,先后叫严传初,严宗光,严复,他的名气很大,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有了如此大的名头,他的真实经历也被后人伪造和神化了,这些谣言除了神化严复,还有另一个妙用,就是丑化清朝,这在民国十分常见,也十分流行,不足为奇,史书“清史稿”都在民国成为禁书, 就是为了造谣方便。

严复于1871年(同治十年)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据马自毅先生撰写的《“总教习”还是“洋文正教习”──严复任职北洋水师学堂期间若干史实考证》一文,严复的“专业成绩与实践能力并不出色”;1877年3月(光绪三年二月)赴英国学习海军,历经两年的学习,1879年严复回国。

关于严复的最大谎言就是来自其英国留学期间,传说大致是这样的:

严复在英国留学时期,和后来成为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同班同学,考试成绩,严复经常第一,伊藤博文第二,两人被欧洲人一起称为“东方才子”。但之后,两人际遇完全不同,严复回到中国,清政府对他十分冷淡,根本就不重用,只是担当福州船政学堂的一名小小教员,严复的伟大报国志愿无法实现,于是,通过抽鸦片来消解自己的不得志,意思是严复吸食鸦片是清政府逼迫的。

与严复刚好相反,伊藤博文回国后,被政府高度重视和重用,日本天皇亲自到码头迎接,然后给了他首相职位,伊藤博文得以大展其在英国学到的西方先进知识,在日本进行全面改革,让日本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日本因为伊藤博文强到什么程度呢?先是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之后又战胜俄国,等等。

这个传说粗看起来就是编造的,但却出现在陈宝琛所写的《严君墓志铭》中,“光绪二年(按:应是光绪三年),派(严复)赴项国海军学校肄战术及炮台建筑诸学,是时日本亦始遣人留学西洋,君试辄最,……而日本同学归者,用事图强。”

谣言没有就此终止,北京大学刘复(半农)教授在其诗集《扬鞭集》中也写了严复留学期间考试名列伊藤博文之上的事。《清代七百名人传》把谣言进一步夸大,“(严复)光绪二年,派赴英国海军学校,肄战术及炮台建筑诸学。是时日本亦始遣人留学西洋,伊藤博文、大隈重信之伦皆其选也。复得最上第……”,又加上日本政坛名人大隈重信。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88年的电视《蔚蓝色》,“清朝政府最早派送到英国学习海军的留学生严复,日后并没有去当一名战舰指挥官,而是成了思想启蒙家。……然而,当严复参与其事的百日维新惨败之时,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了。当这位中国近代的伟大启蒙者在封建势力的打击下,一步步放弃改良思想,最终倒退到孔孟之道的怀抱里去的时候,他在英国海军大学的同学伊藤博文,却边任日本首本,率领这个岛国迅速跨进世界强国之林”。

1989年10月7日北京《团结报》上的文章,《才子的不同命运》,“百余年前,我国早期留学生严复,以第一名毕业于英国名牌大学──牛津大学。珍伊藤博文名列第三。伊藤回日本后,明治天皇立即重用为内阁总理在臣,使之全力投身于维亲大业。而严复回中国后,几经关节,方才跪见到李鸿章;俯首禀陈报国大志时,根本没听严禀告些什么……”,此文在网上广泛传播,目的是丑化清朝。

真相如何呢?

据日本史学家的《伊藤博文传》,伊藤博文1864年到英国学习海军,因为其英文基础太差,先是补习英文,如此约半年,伊藤博文在《泰晤士报》上知道外国舰队炮轰日本下关事件,就回国了,也就是说,他因为英文基础很差,根本就没有进入任何英国正规学校学习,这个时候,严复只有10岁,两人不可能是同学。
1871年,伊藤博文去欧美十多个国家参观考察约,但他不是学生身份,此时的严复还没去英国。严复在英国留学(1877--1879年),伊藤博文在日本忙与镇压“西南叛乱”等事,这段时间根本就没有去英国。大隈重信的经历更简单,此人竟然一辈子也没迈出日本国门一步,怎么会和严复成为在英国的同学?

中国近代史因为各种原因充满谎言,比如,公车上书,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这已经被海峡两岸学者证明,资料来自中国第一档案棺;谭嗣同的题诗“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据台湾史学家黄彰健考证,后两句应为“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我自……”两句是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改。还有,根据中国第一档案馆的史料,护法运动,主要人员并非只是蔡锷一人,制造这个谣言的是梁启超,因为蔡锷是梁启超的学生,如此做的目的是把护法运动功劳归结在梁启超和蔡锷师徒身上,等等。

最妙的是,当谎言被揭穿后,某些人视而不见,继续造谣,如果是一般的网友也就算了,但是,某些历史学者依然造假就有问题了,这是一种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比如,汤志均先生在其历史专著《戊戌变法史》中,继续散布公车上书的谎言,还有,蔡乐苏、张勇、王宪明出版《戊戌变法史述论稿》同样继续歪曲历史。

这里要提一下中国近代史专家袁伟时,他不断要求讲真话的空间,但是,近代史很多都已经开放,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了,袁伟时做的怎么样呢?有好的地方,说了不少真话,也有不如人意之处,继续撒谎,比如甲午战败根本原因不是颐和园修建问题,而且,已经有详细史料证明,梁启超的颐和园的3千万经费是谎言,但袁伟时继续散布谎言。


回到主题,严复不被重用和吸食鸦片到底是怎么回事?


根本原因是他自己性格缺陷和私德不佳。严复喜欢和人争执,嘴上无德。特别是“吸鸦片”,这在当时是清朝不重用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严复1890年给他的四弟信中说,“兄吃烟事,中堂亦知之,云:‘汝如此人才,吃烟岂不可惜,此后当体吾意,想出法子革去。’中堂真可感也。”

此事看出,李鸿章(中堂)并不是不想重用严复,是严复自己有“吸鸦片”的恶习,无法重用他,劝他戒掉,但他最终也没有“革去”恶习,直到他逝世为止。他在1919年的日记写道:“以年老之人,鸦片不复吸食,筋肉酸楚,殆不可任,夜间非服药不能睡。嗟夫,可谓苦已!恨早不知此物为害真相,致有此患,若早知之,虽曰仙丹,吾不近也。寄语一切世间男女少壮人,鸦片切不可近。世间如有魔鬼,则此物是耳。若吾言之,可作一本书也。”

他的这些话也是给其他吸毒者的警告,严复在清朝因此不被重用,在民国时期,也因此被教育部勒令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

严复是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么?

水师学堂实际是海军学校,光绪十年(1884年),严复在北洋任职近五年,李鸿章向朝廷上《水师学堂著有成效请援案奖励折》,“参将衔留闽尽先补用都司严宗光(严复原名),由闽厂出国肄业,学成回华,派充该堂洋文正教习……”。这个奏折看出,严在北洋水师学堂是“洋文正教习”。严复是否出任过总教习,有待考证。



严复为什么不被李鸿章重用?

上面已经说了严复吸食鸦片,还有他言辞激烈而不知道掩饰,“患其激烈,不之近也。”,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严复在英国留学期间喜欢政治之类的科目,去当旁听生,他竟然在英国从没有在军舰上实习过,这也是他不被重用而当“教习”的原因,因为他的操作技能不怎么样。 而他在英国的同学邓世昌和刘步蟾等却在指挥军舰。严复的失意程度可想而知。严复不甘心,曾经几次参加科举,但几次乡试都通不过。此外,清朝能人辈出,严复并不是最出色的,他的同乡兼同学罗丰禄比严复优秀,职务一直在严复之上,受到李鸿章等人的多次保举。一句话,民国时期的一些所谓名人,在清朝属于二三流人物,足见在人才上比,民国比清朝是怎样的历史大倒退。严复先后担任过复旦和北大的校长。


严复的生命出现转折,是甲午战争失败,人们开始崇尚西学,他翻译的《天演论》等让他迅速出名。当然,严复不会为中国甲午战败而高兴,而是非常气愤,毕竟他的一些学生和其他一些留美幼童葬身海底。

严复认为甲午战败是因为李鸿章的“昏庸骄蹇,丧心误国”,“推求厥咎,太半皆坐失先着,绸缪之不讲,调度之乖方,合肥真不得辞其责也。”(《严复集》),严复还说,李鸿章的“‘和’字一言,其贻误天下,可谓罄竹难书矣!”“今日北洋之糜烂,皆可于‘和’之一字推其原。”,这些话的意思是李鸿章在甲午海战和陆战中一直“避战”以保存其实力,幻想和希望俄国等列强插手和平解决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严复还严厉批评了李鸿章的在用人维亲,“合肥用人实致偾事”,李鸿章的亲信、女婿、外甥等人在战争中玩忽职守,结果使战争屡屡失利,“以己一生勋业,徇此四五公者,而使国家亦从以殆,呜呼,岂不过哉!”因此“不学无术私心未净之人”“不足恃也”。(参见《严复集》),严复的批评也许有人说是他在发泄自己不被重用的怨恨,但这个猜测是不对的,因为“清史稿的李鸿章传”中有同样的评论。

甲午战败,李鸿章身为总指挥官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是严复也有责任,身为教官却吸食鸦片,给学生树立了什么榜样?甲午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官兵吸食鸦片,导致斗志缺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