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陈竺将任中国卫生部部长

To Live, Love, Learn, Laugh, and Leave a Legacy!
打印 被阅读次数

54岁的生物学家、无党派人士、海归陈竺将出任中国卫生部部长,高强专任卫生部党组书记。  陈竺父亲陈家伦,是中国内分泌界最牛的人之一,曾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总编辑。陈竺妻子陈赛鹃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  据说,陈竺原是中专毕业的,大学没读就读了硕士,1981年获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硕士学位,后来(1989年)在法国巴黎附属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血液研究所拿的博士学位。  陈竺是江苏镇江人,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苏镇江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卫生部和上海市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民族基因组研究项目两协调人之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人基因研究组织(HUGO)成员。国务院首批有突出贡献科学家津贴享受者。  陈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首席科学家,第一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陈竺研究方向:  在白血病癌基因研究方面,他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伴Ph染色体急性白血病中RCH-ABL重组的分子模型,自行克隆了早幼粒白血病中染色体异位t (15:17)和t(11:17)所形成的融合基因PML-RARa,PLZF是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克隆的基因,亦是中国学者在国内自行发现的第一个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上述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高度评价,目前他作为二主持人之一负责我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引进了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容量最大的酵母人工染色体基因库(YAC),并在国家的支持下组建了一个向全国及东亚地区开放的中法合作YAC筛选中心,这项关系到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跨世纪工程,将有力推动中国科学水平的提高。  -------------  陈竺院士(1953年~),男,江苏镇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艺术、科学和人文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马普学会分子遗传研究所外籍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1981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院协作组织主席,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十届政协委员。  陈竺教授在人类白血病的研究中,对阐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的白血病“靶向治疗”观点,为肿瘤的选择性分化、凋亡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道路。1994年以来,在继续深入白血病研究同时,陈竺教授参与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运筹、组织和管理工作,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基因组研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以及上海系统生物医学中心,领导展开和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  陈竺教授在国际著名刊物如《PNAS》、《BMBOJ》、《J Exp Med》、《JCI》、《Blood》、《Am J Hum Genet》、《Oncogene》、《Leukemia》等以及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1993年三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1997年法国全国抗癌联盟卢瓦兹奖、1998年度“求是”基金青年科学家奖、1999年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1年和2004年)、卫生部、国家教委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2002年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骑士荣誉勋章”。  兼职  1、1984年起任国际血友病联盟成员  2、1994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3、1994年起任中华医学会第21届理事  4、1994年起任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遗传科学中心副主任  5、1994年起任上海生命科学中心副主任  6、1994年起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  7、1994年任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励基金理事会理事  8、1994年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第三十二届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会委员会委员  9、1994年任《中华医学遗传学》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10、1995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第四届评审委员会委员  11、1996年起任中国科协常务委员  12、1996年特聘为上海科技城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  13、1996年被聘为国家高科技研究计划生物技术领域第四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14、1996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15、1997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6、1997年起任中国遗传学会人类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  17、1997年起任上海市科协副主席  18、1997年起任863计划“九五”重大项目“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责任专家  19、1997年起任《Leukemia》杂志编委  20、1997年起任《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21、1997年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特邀编辑  22、1999年起任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组织(HUGO)委员会理事  23、1999年起任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常务委员  24、2001年起任国家“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25、2001年起任《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杂志编委  26、2003年起任国际科学院协作组织(InterAcademy Panel, IAP)主席  27、2003年起任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常务委员  28、2004年起任国家“973”计划“多基因复杂性状疾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29、2004年起任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名誉会长  30、2004年起任《Gene》杂志编委  31、2004年起任《Cancer Research》杂志编委  32、2005年起任全国政协委员  33、2005年起任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委员  34、2007年起任《Annual Review of Genomics and Human Genetics》杂志编委(2007.1-2011.12.31)  奖励  科学技术奖:  1、1991年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第一完成者)  2、1993年获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者)  3、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五完成者)  4、1993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五完成者)  5、1993年获第一届上海青年科技博览会金奖(第一完成人)  6、1994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者)  7、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者)  8、199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者)  9、1995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完成者)  10、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  11、199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者)  12、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三完成者)  13、2000年获国家科技部杜邦科技创新奖(第三完成者)  14、2001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六完成者)  15、2001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三完成者)  16、200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者)  17、2004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四完成者)  18、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者)  个人荣誉奖:  1、1990年获上海市“银蛇”奖一等奖  2、199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  3、1991年起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4、1991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  5、1992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  6、199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一九九一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7、1993年获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度国家科委“863”计划先进工作者三等奖  8、1993年获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称号  9、1993年被评为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10、199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奖  11、1994年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生命科学)  12、1994年获上海市医学荣誉奖  13、1994年获上海市高教精英荣誉称号  14、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5、1995年获上海市科技精英荣誉称号  16、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7、1997年法国卢瓦兹癌症研究大奖  18、1997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贡献奖  19、1997年被意大利热那亚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20、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  21、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2、1999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THE THIRD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院士  23、2002年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骑士荣誉勋章”  24.2003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5.2004年当选欧洲艺术、科学和人文学院院士  26、2005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27、2005年当选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8、2005年被法国第五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29、2005年当选德国马普学会分子遗传研究所外籍会员  30、2006年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  陈竺:从知青到院士   陈竺,生物学家。原籍江苏镇江。198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5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部),是当时最年轻的中国院士。现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在白血病和基因研究方面成绩卓著,迄今已在国际著名科学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引证率超过2000次。  有一种力量,叫亲和力。第一次见到陈竺,是在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就在2000年7月12日为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了有关基因组的科技知识讲座后不久,陈竺应邀来杭作报告。为了采访他,我追踪至胡庆余堂。天气闷热,中药博物馆的空调正好又坏了,但陈竺还是看得很仔细。他说,中国的医药文化给了他很多的灵感。之后,我又跟着他到了茶叶博物馆,他没喝上几口龙井茶,因为要忙着回答我的问题。  说实在的,挤了他的休息时间跟踪采访他,我心里都有些歉意。但陈竺对我的采访真可说是不厌其烦。虽说只有半天的接触,但陈竺待人的那份平和,那种与你分享乐趣的笑口常开,让我感到了一种特别的亲和力。勤奋、是最靠得牢的。让我意想不到的是,42岁就当选为院士的陈竺曾经是位样样农活都会干的种田好把式。自16岁从上海到江西插队落户,整整有五年时间他一直都在农村。  回顾在农村的岁月,陈竺说:农村生活加深了他对农民的感情。当时许多农村都很贫困,但农民却宽容容大度地接纳了他们,分担了国家的就业压力,在国家困难的时候,可以说是农民养育了知识青年。另外,在农村的几年,也使他切身体会到,“修地球”,光靠热情是修不好的,国家要富强,必须靠知识和文化。  意识到这一点,当时还在农村的陈竺忙完一天的农活,晚上就在油灯下如饥似渴地学文化,不仅自学了中学的数理化,还自学了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 1975年,陈竺进入了上饶卫生学校。1978年,只有中专学历的陈竺,以专业考分第一名的佳绩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振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而王教授那年招的另一名研究生就是后来成为他妻子、在白血病研究方面卓有成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授予“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陈赛娟。  已深深懂得知识重要性的陈竺,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1984年,陈竺以全国非法语专业法语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赴法留学的机会。  人们或许以为陈竺在学习上特别有天赋,但陈竺自己认为他取得成绩主要是靠勤奋。他说一本上千页的外文著作,他从头读到尾,有时会连着读凡遍。  说到底,成功之路并没有捷径,而勤奋是最靠得牢的。创新,是科学的灵魂。1989年,陈竺和陈赛娟一起回国。陈竺说:祖国是个你一离开她就会更爱她的地方。  谈到科学研究,陈竺特别提到了好奇心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他说,没有好奇心,你就会丧失发现问题的敏感,也不可能有钻研的热情和执着。做学问,讲究学、问和做。我们许多人学的能力不错,但问的水平就要差一些,做的能力更差。  2000年11月11日,陈竺参加中央电视台“基因时代真的来了吗”的谈话节目,在说到中国生物产业的瓶颈时,他的一番话赢得了现场听众的热烈掌声。他说,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我很难想象他在科学技术上真正能产生重大的突破,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连好奇心都没有了。民族的灵魂是创新,这是最紧要的。如果人类基因研究真的发展到了可以任意移植的地步,我真心希望为我们这个民族多移植一些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基因,与此同时,多多杀死一些压抑的、懦弱的基因。  为了科研,陈竺放弃了自己的许多爱好。他说,科学家都特别珍惜时间,因为科学研究也如体育竞赛,你必须去争先。在他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上下班之分,也没有工作日与节假日之别。由于他们夫妻研究的领域很接近,但想法却是经常不一致,实验室里的争论往往会带回到家里。为了保证在家里有片刻的放松,有一阵子,他们只好约法三章:在家不准争论科研上的事。当然,这样的约法也是很难执行的,陈竺笑着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