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三年灾害中国人口爆减:日本侵华后遗症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三年灾害中国人口爆减:日本侵华后遗症

http://www.newssc.org     />      2005-12-29 10:52:27

  

  经常在网络论坛上看到有关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口死亡问题的讨论。有说非正常死亡约1700万人的,也有说非正常死亡约3000多万人的,还有的具体到某个省份数百万人的,等等。其中3000万的说法被使用的较多。这个问题,不但是国内外历史、人口和统计学界所关注并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也是国内外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和组织用来诋毁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一颗重磅炸弹。因为某些人在说出那个数字的时候,声称是国内外学者们的推测或估计,又是列表,又是说以历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云云,所以很是迷惑了一些人,特别是那些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青年一代和外国人。因此,对这些不正确的说法加以分析和澄清,还历史以本来面目,非常有必要。

  其实,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公布过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非正常死亡的确切数据。所谓的国内外学者们的推测或估计,也主要是以1953年、1964年、1982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或辅以1982年“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以及其它各种数据进行的,是按那几年预期寿命的正常变化估算出来的。也就是说,按照历年的生命表为基础,估算出历年死亡人数,得出正常死亡人数应该是多少,多出来的就成了非正常死之人数了。而且,他们还把推测或估计出来的非正常死亡原因归结为“饿死人”这样的理由。

  按照传说中的三年灾害饿死人的数字,对于当时中国的总人口数来说,是相当惊人的。如果认为中国国土很大,饿死人的事情在局部更严重的话,那么有些地方少,有些地方就多,多的地方就应该达到10%或者20%多了,比如传说中的四川。

  我是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虽然那时候我的年龄还小,可是对饿死人特别是饿死数千万人这么可怕的事情,我却毫无感觉和印象。今天50岁以上的中国人活着的也有上亿人,你到他们中间打听打听,让他们说一说,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了大量人口饿死的场景没有?结论应该是否定的。当年中国的家庭还都是人口多的大家庭,按照10%或者20%多的死亡率,那么,岂不是在某些地方的家庭和家族里面都有人被饿死?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庭和家族,城市和农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也可以对你的长辈们进行调查和询问,你的三亲六故,七大姑八大姨,舅子老表,邻里乡亲到底有多少人在那个时段被饿死了,是否十个人就饿死了一个两个?你还可以到你家乡的祖坟茔地看一看,看看那里埋葬的老祖先有多少是三年灾害饿死的?要知道,三年饿死3000万大活人,要形成多少个坟墓啊。中国抗战从1931年到1945年的十多年,据不完全统计,因为战争伤亡的人数为3500万,就出现了很多万人坑和遗骨遗迹。难道三年大灾害那么多亡人的遗骨就不见了?

  我不否认三年大灾害有人被饿死,我也承认面临那么大的灾祸,人们身体的抵抗力会减弱,非正常死亡的人口会有所增加,但是绝不会是传说和推测出来的3000万那么大的数字。那么,如何理解所谓国内外专家的推测和估计呢?他们声称,主要是以历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辅以“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以及其它各种数据,按那几年预期寿命的正常变化估算出来的呀。要我说,就算他们得出的人口非正常减少的数字是有根据的,也不能武断的说减少的人口数属于“非正常死亡”更不能说是“饿死”的。

  一段时间里,人口非正常减少了几千万,可以是活着的人因为天灾人祸“非正常死亡”了;也可以是那段时间有生育能力的人不去生育了;还可以是那段时间达到和具有生育能力的人口根本就减少了。如果是第二特别是第三个原因,那么,人都没有生出来,何谈“死亡”二字?于是,我们就有必要研究一下,导致一个时期具有生育能力的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了,而这样的原因只有到历史中去寻找。按照人口的结婚和生育年龄推算,三年自然灾害向前推20年左右,正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鬼子侵略的年代。

  回顾中国上个世纪的百年历史,前五十年是一个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惨景。特别是小日本长达14年的侵略,尤其是8年全面抗日战争,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付出牺牲最大的国家。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强行掠取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搞集家并屯建立“人圈”制造了“千里无人区”,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中国有大约350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间接的伤亡数达到5000万。在中国人口集中的东部中部地区,差不多每一个家庭都有在那场战争中失去亲人的痛苦记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方面日本鬼子涂炭生灵,使中国的人口损失巨大;另一方面中国全民起来抗日,很多热血青年舍小家为国家,走上抗日前线,顾不得结婚成家,所以,不但青壮年、老人和妇女人口减少,就是新生儿也大量减少了。如果从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算起,中国人口特别是新生儿开始大量减少。那么,20以后的1958年到60年代初期,中国到了结婚生育年龄的年轻一代的人口数当然也就减少了。

  我们?溃?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历了百年动荡不安的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安定祥和的新生活。根据1952年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1949年中国平均寿命35岁,由此看出,那时候,老年人和儿童由于经不起战争和艰难困苦的磨难,幸存的不多。活下来的大多是年富力强的人。在新中国到来的时候,那些20世纪20、30年代出生的,参加过抗击日寇侵略和解放战争的幸存者们,开始了爆发性的结婚生育浪潮。中国人开始把过去向往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想法付诸实施,白天人们大干快上社会主义,创造工农业物质财富,晚上尽情享受天伦之乐,创造下一代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于是乎,中国的人口爆炸性增长起来,20来岁,30来岁,乃至于40岁左右的人都拼命的繁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也就是1958年“大跃进”开始,中国人口第一波爆炸接近尾声。新中国初期成家立业的20世纪20、30年代出生的人们的家庭都有了3、4、5个或者更多的子女。由于生活好了,那一辈人生双胞胎的机会也不少,我就有好几个同学、战友是双胞胎。

  到了“大跃进”直至三年灾害时期,上一波繁殖人口的运动基本结束。一方面,一代人的家庭已经人满为患了,另一方面物资供应紧张了,人们的生活遇到困难了,30、40岁的夫妻们再生育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就打消了。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出生的人口本来就不多,又遇到了大灾害,结婚所需要的喜糖、被褥、家具等等凭票供应,十分紧张,即使感情再深厚,年轻人结婚也很困难。国家说了,困难是暂时的。于是,很多适龄青年男女推迟了婚期,等到国家经济好转了再办喜事,再去生儿育女。结果,就造成了1962年,我国经济刚刚好转,结婚办喜事的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出生就呈现了一次爆发性增长。

  其实,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把人口问题和国家数十年、近百年的政治经济形势联系起来考察和研究,是不难得出我上面的结论的。它不仅仅是历史的逻辑推理,也可以实证。比如,1952年上海的人口普查年龄结构表上,0~3岁的小孩分别为24、23、19万(新中国初期爆炸性的人口增长);5~6岁的小孩分别为14万左右(抗战反攻阶段和解放战争中出生的);7~9岁的孩子分别为10万左右;10~14岁的孩子分别为8万左右(抗战最艰苦的年代人口减少);15岁的孩子为9万多(日本全面侵华爆发);16岁以上至33岁的人口就在10万以上了。这数字明显的说明了我上面的分析,不仅表明了抗日战争那些年,人口出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也表明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爆发性的结婚生育浪潮;还可以证明59年开始的大灾害为什么生育率急剧下降。另外,有些人还说,四川三年灾害时期是重灾区,饿死了800万(相当于人口的10%),我看也是没有根据的。你可以说那里可能是重灾区,但是你那个数字绝对是胡说,因为,据2000年人口普查,四川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的比重,城镇和乡村分别为6.82和7.67,比20多个省区都高;50岁人口的比重也和其他省份差不多,而上推至三年灾害,如果四川真的发生了10%“非正常死亡”“饿死”800万人的话,这些数字就难以解释了。

  所以就算你依据人口普查为基础,推测和估算那个时期人口减少了若干万,也只能说从1959年到1961年中国发生了“人口数量非正常减少若干千万”,但是绝对不能说是“非正常死亡若干千万”,更不能轻易的说是“饿死”的。“非正常减少”和“非正常死亡”完全是南极和北极两个概念,前者可以说“根本没有出生”那么多人,后者却是“活着的人死掉了”。一个是真理,一个是诋毁。

  我看那些国内外历史、人口和统计学界的专家也都十分弱智!其实,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中国有大约350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间接的伤亡数达到5000万。造成了20多年后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社会适龄结婚的青年减少,生育大幅下降的后遗症,至于遇到了灾害也只是次要因素。今天,我特别把我的看法写出来,以正视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