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病人及家属经常向医生询问某种药物或疗法的疗效?有效率是多少?是否能使肿瘤缩小?如果要很好回答上述问题,必须首先要讨论清楚“肿瘤治疗有效”的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当前验证某种药物或疗法对治疗肿瘤是否有效的指标包括瘤体缩小率、临床症状缓解、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生存期的延长等指标。其中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与延长生存期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肿瘤治疗的金标准。这一观念的改变是当今肿瘤治疗的新观念的核心。
以美国FDA批准抗癌新药为例,在2003年FDA 对13年来审批的抗癌新药作出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结。截至2003年通过审批上市的抗肿瘤药共71个,包括常规程序的57个和快速程序的14个。但不论通过那种方式审批新药,总生存期的改善都是终目标(Endpoint)。常规程序要求所确定的终目标能够证明提供较长的生存期,较好的生活质量。即使选择替代指标也应体现这一特点;快速程序只能用替代指针,其特点是指标较少被公认,但也能充分体现上述要求。
在人类与癌症的生死较量中,越来越多的医生从冷冰冰的统计资料中醒悟到,手术、放、化疗这些直接的打击手段均能使瘤体去除或缩小,但并没有使癌症病人的存活率有明显的提高,相反,却已经造成了整个医疗界对肿瘤的过度治疗现象,显示出了明显的弊端。因此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癌症学术会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在最近一次召开的大会上,明确提出了肿瘤治疗疗效评价的全新指标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在这个评价体系下,专家们提出了癌症临床治疗的全新模式即是在许多癌症仍无法根治的情况下,不妨努力把癌症变成能够控制的、不会致命的、患者可与之共存的慢性疾病,就像对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可以治疗控制的慢性病一样,只要做到正确治疗,患者甚至可以存活较长的生理寿命。这一观念的更新直接导致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估指标的改变,使肿瘤专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是肿瘤治疗的金标准。
这种新模式与新观念其实就是尽可能地做到与肿瘤“和平相处”,通俗地说,就是“带瘤生存”。在这种状态下,医生们要做的并不是过度的抗肿瘤治疗,而是努力使人体和肿瘤之间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也就是尽量使肿瘤细胞处于“静止”或“休眠”,这样人的机体就仍会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患者也因此一般状况良好,甚至可独立工作和生活,病情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并趋于好转。为了帮助患者实现“带瘤生存”,我们认为,必须对癌症采取“灵活多变”的“外交手段”及“文治武功”,进行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即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状况,选择适当的手段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是肿瘤治疗的金标准,因此医生在这一前提下,根据病人综合情况,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采用标准化及个性化的疗法相结合,最终使各种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实现真正“带瘤生存”。在新的疗效指标下,医生选择治疗的方案将从“最大的耐受治疗”转向“最小有效治疗”。因此,手术的范围也从“致残性、根治性的手术”转向“功能性、局限性的手术”;放疗的范围也由“靶向性局限性的视野”代替“包括区域淋巴结的大野照射”;化疗也由“大剂量”转向“适量”方案。也就是说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案应该是在“消灭肿瘤”与“保护机体”之间达成一个平衡,选择一个既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人体机能,同时又能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治疗方案,真正做到“带瘤生存”。(贺福长医生供稿,讨论:fuchangh@yaho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