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纯粹的败家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汉武帝是纯粹的败家子

谁对儒家贡献大?孔子还是董仲书,还是汉武帝?

 “孔子原本是好的,就是让董仲书等人给搞坏了”


  可是,没有后者,前者能成为圣人吗?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
  最主要是因为汉武帝和董仲书需要这么一个圣人
  没有孔子,一样能立别人,他们不需要孔子,他们只需要一个圣人
  其实大家平时所谈的孔子,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儒家的代言人,一个象征,而决非孔老夫子本人
  如果单就人对与儒家的贡献讲,董仲书大于孔子
  没有孔子,儒家还有别人成圣
  没有汉武帝和董仲书,儒家如何成圣呢?

许多人讲汉武帝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可我认为:他是一个纯粹的败家子.
  
判定的标准.判定一个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绩.尤其是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第一,要看他在位时,国内的民生状况;第二,要看这个国家的对外关系.这两条标准,放在今天也是可以的.
  
可是,他在位不到七十年间,竟然花光了自高祖,吕后,文帝,景帝以来的国库储备.大部分是用作进攻匈奴的军费.以至于流民问题严重,甚至给武帝之后的昭帝,宣帝留下了可怕的后遗症.到了武帝晚年,发生于秦朝末年的"人吃人"惨剧再度上演.一个国家的百姓连温饱都无法保障,却还要为了满足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一己私欲去进攻匈奴.
  
结果,正如老子所说的"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那么,匈奴该不该打?武帝即位初年,由窦太后掌权,描述当时的汉匈关系是,双方的商人"往来于长城下"的和睦景象.可是,窦太后去世的第二年,汉武帝就命令汉军在马邑伏击匈奴,史称"马邑之变".此举立刻使双方关系恶化.随即爆发了汉匈几十年的战争.战争是把匈奴赶到了漠北,可换来的是民生凋敝.匈奴并未死心,武帝晚年时,仍有匈奴犯境,武帝终其一生都幻想匈奴称臣,可惜化为泡影.

1,后燕王卢绾复后,率其党且万人降匈奴,往来苦上谷以东,终高祖世。
2,至孝文即位,复修和亲。其三年夏,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为寇.
  ----今右贤王离其国,将众居河南地,非常故。往来入塞,捕杀吏卒,驱侵上郡保塞蛮夷,令不得居其故。----其发边吏车骑八万诣高奴,遣丞相灌婴将击右贤王。
3,孝文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于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十万骑,军长安旁以备胡寇。----匈奴日以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甚众,云中、辽东最甚,郡万余人。汉甚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言和亲事。
4,军臣单于立岁余,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于是汉使三将军军屯北地,代屯句注,赵屯飞狐口,缘边亦各坚守以备胡寇。-----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
5,后岁余,文帝崩,景帝立,而赵王遂乃阴使于匈奴。吴、楚反,欲与赵合谋入边。汉围破赵,匈奴亦止。

 

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元封四年中,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公卿议欲请徙流民於边以適之。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汲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严安就指出对外用兵是出于“多欲”,他说“行无穷之欲,甘心快意,结怨於匈奴”
   天子(武帝)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
   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其后汉方南诛两越,不击匈奴,匈奴亦不侵入边。
   即使匈奴远徙,汉扩大了疆土,两家互不侵扰,武帝仍然不满足,他一定要让匈奴称臣。
  是时天子巡边,至朔方,勒兵十八万骑以见武节,而使郭吉风告单于。…单于见吉,吉曰:“南越王头已悬於汉北阙。今单于即能前与汉战,天子自将兵待边;单于即不能,即南面而臣於汉。何徒远走,亡匿於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毋为也。”

打完后,仍然是两家和亲,与文景时有何不同? 打和不打,结果都是和亲,打,有那个必要吗? 武帝真是多事.武帝对匈作战后不久,又和亲  与文景时不同吗?汉对匈奴作战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如果汉对匈作战有理由,那么进攻南越是为何?

 武帝后不久的元帝,便与匈奴和亲.又回复到汉初的政策.又回复到汉初的政策.仅到了孙子,就又要和亲了.武帝的战争也没有发挥多久的作用啊?汉初不=武帝.打能维持多久的面子? 对匈奴作战的最大收获是满足了武帝好大喜功的虚荣心.高祖时没有武帝强大,为何那时没有流民问题?武帝之前有流民吗?没有  偏偏武帝时有?而且还一直延续到昭,元.宣?

文景时,只要匈奴犯境,立马出兵反击,但只要打退就行.决不恋战,以免损耗国力.正如《老子》中说的:“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换来的是短暂且流于表面的国家荣显,实际上却是长期的民生凋敝。《老子》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评价人物,要从相对长时间来看.

一方面,搞垮了民生,一方面,也换不来匈奴俯首称臣.从这个结果来看,远不如不打得好.
  
最后,武帝花了老子的钱,把国家弄得破败不堪,武帝下了,承认了自己的政治错误.奇怪的是:连武帝自己都认错了,现.当代的史学家们却还要说:"汉武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不懂道家思想,便没资格谈汉代的历史.任何历史行为都是有其思想根源的.

和.以及.

谁知北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想想那些战死在疆场的士兵,看看他们的妻子还做着丈夫胜利归来的梦,武帝是否还要将这场无谓的战争进行到底呢? 估计他还是不会,武帝能将年仅十八岁的钩弋夫人(汉昭帝之母)赐死,汉武对待亲生儿子刘据(戾太子)的手段也够狠。难道会对那些士兵有怜惜之情吗?

   打一战,就是让匈奴换换口气,未免得不偿失. 一个流民问题就让昭帝,宣帝,元帝够呛,哪里管得上匈奴的口气变了? 文景时,国家有因为匈奴大伤元气吗?,只看见武帝身后,国力衰弱.出4万兵,死1万7,只抓住和杀死了700人!证明得不偿失,双方两败俱伤,谁也没占到便宜.

 1,凶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边,不可胜数。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通关市不绝以中之。
  2,其冬,匈奴数千人盗边,渔阳尤甚。汉使将军韩安国屯渔阳备胡。其明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余人。又败渔阳太守军千余人,围将军安国。安国时千余骑亦且尽,会燕救之,至,匈奴乃去,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
  3,伊稚斜单于既立,其夏,匈奴数万骑入代郡,杀太守共友,略千余人。秋,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其明年,又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万骑,杀略数千人。匈奴右贤王怨汉夺之河南地而筑朔方,数寇盗边,及入河南,侵扰朔方,杀略吏民甚众。
  4,其明年,胡数万骑入上谷,杀数百人。
  5,是时,匈奴亦来入代郡、雁门,杀略数百人。
  6,明年春,匈奴入右北平、定襄各数万骑,杀略千余人。
  7,是时,天子巡边,亲至朔方,勒兵十八万骑以见武节,而使郭吉风告单于。既至匈奴,匈奴主客问所使,郭吉卑体好言曰:“吾见单于而口言。”单于见吉,吉曰:“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下。今单于即能前与汉战,天子自将兵待边;即不能,亟南面而臣子汉。何但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语卒,单于大怒,立斩主客见者,而留郭吉不归,迁辱之北海上。而单于终不肯为寇于汉边,休养士马,习射猎,数使使好辞甘言求和亲。
  8,匈奴俗,见汉使非中贵人,其儒生,以为欲说,折其辞辩;少年,以为欲刺,折其气。每汉兵入匈奴,匈奴辄报偿。汉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汉使,必得当乃止。
  9,匈奴数使奇兵侵犯汉边,汉乃拜郭昌为拔胡将军,乃E4B7野侯屯朔方以东,备胡
  10,单于怒而悉留汉使。汉使留匈奴者前后十余辈,
  11,明年,单于欲自攻受降城,未到,病死。
  12,其秋,匈奴大人云中、定襄、五原、朔方,杀略数千人,败数二千石而去,行坏光禄所筑亭障。又使右贤王入酒泉、张掖,略数千人。会任文击救,尽复失其所得而去。闻贰师将军破大宛,斩其王还,单于欲遮之,不敢,其冬病死。
  13,单于既立六年,而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其年,匈奴复入五原、酒泉,杀两部都尉。

匈奴的口气:  
  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今欲与汉闿大关,取汉女为妻,岁给遗我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

 

别以为打匈奴那么容易!
  
  1,马邑军后五岁之秋,汉使四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出云中,无所得。公孙敖出代郡,为胡所败七千。李广出雁门,为胡所败,匈奴生得广,广道亡归。汉囚敖、广,敖、广赎为庶人。
  ------------------------------------------------
  出4万兵,死1万7,只抓住和杀死了700人!
  
  2,遣故太仆公孙贺将万五千骑出九原二千余里,至浮苴井,从票侯赵破奴万余骑出令居数千里,至匈奴河水,皆不见匈奴一人而还。
  ------------------------------------------------
  2万5千人,出塞几千里,居然不见一人!

 

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
  对比,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
  哪个更严重?

 

好象文景都不干事一样.
  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冉阝、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於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十万,军长安旁以备胡寇。而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甯侯魏遫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前将军,大发车骑往击胡。单于留塞内月馀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

当时关内和黄河下游的几个郡的人口

  京兆尹,元始二年,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
  左冯翊,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
  右扶风,户二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八十三万六千七十。
  
  弘农郡,武帝元鼎四年置。莽曰右队。户十一万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万五千九百五十四。
  河东郡,秦置。莽曰兆阳。有根仓、湿仓。户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万二千九百一十二。
  太原郡,秦置。有盐官,在晋阳。属并州。户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万四百八十八。有家马官。
  上党郡,秦置,属并州。有上党关、壶口关、石研关,天井关。户七万三千七百九十八,口三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六。
  河内郡,高帝元年为殷国,二年更名。莽曰后队,属司隶。户二十四万一千二百四十六,口百六万七千九十七。
  河南郡,故秦三川郡,高帝更名。雒阳户五万二千八百三十九。莽曰保忠信乡,属司隶也。户二十七万六千四百四十四,口一百七十四万二百七十九。
  颍川郡,秦置。高帝五年为韩国,六年复故。莽曰左队。阳翟有工官。属豫州。户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九十一,口二百二十一万九百七十三。
  魏郡,高帝置。莽曰魏城。属冀州。户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九,口九十万九千六百五十五。
  巨鹿郡,秦置。属冀州。户十五万五千九百五十一,口八十二万七千一百七十七。县二十
  常山郡,高帝置。莽曰井关。属冀州。户十四万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万七千九百五十六。
  清河郡,高帝置。莽曰平河。属冀州。户二十万一千七百七十四,口八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二。

最后一句,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是说:"假如武帝不改变文、景之恭俭作风,即使是.中所称道的,对他又有什么夸大呢?"
谁都知道武帝不恭俭: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

最大的目的就是为解决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点出其动机.是一部典型的哲学书,政治,当然需要治国的哲学来指导.所以说,武帝不懂老子.

有谁敢说完全读懂老子了,要读懂,至少还必读,,,,,,,还要读禅宗的书,,,,

  战国盛行三种学说,法家,纵横家和兵家,又以法家为盛.可是,法家学说只不过是丛老子那里偷的皮毛,就指导秦国统一天下了. 为何史记把老庄申韩合为一转?就因为二者思想的相似性.看讲"君无为而臣有为",全抄老子的.

 

武帝则是战争为主,和辅助,正是符合老子之道。道家最注重的是先变化而变化.
  
   如果武帝好道,就不会打了,可惜五帝好儒!
  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於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积极进取,主动进攻,抓住时机,恰好是儒家的表现.
   老子讲顺其自然,并不是先变化而变化.要不,老子为何将"不欲盈"?可见,守柔很重要.
   五帝之前,"终孝景之世,无大寇侵关."没有必须打的形式出现,而五帝却要主动进攻匈奴,违背形势,不顺其自然,又犯了道家"不得已而用兵的大忌

 

 匈奴来犯,肯定要打.可是要有个限度,没必要陪上老本.
   不能击垮外敌又搞跨国内,你可以说,国力迟早会恢复,那匈奴的国力就停滞了吗?把匈奴养肥又怎样,汉朝一样在积蓄实力.
   不要想通过一场大战旧能使匈奴这个民族灭亡!

发展的看问题把,匈奴强大,汉朝就园地踏步吗?他们想要吞食中原,我们难道会示弱吗?要来打中原,当然奉陪,只是我们不想耗费国力罢了,吃亏的是百姓.
   文静不是害怕打匈奴,而是怕伤民!"民为邦本,本固而邦宁."伤民就是伤国,明智的君主肯定会权衡得失的.
   五帝晚年,国力衰弱,试想一下,要是这时,南越,朝鲜,乌孙勾结起来进犯怎么办?再加上诸侯王内乱,内外夹击汉朝,这远比匈奴可怕!

先变化而变化绝对是有条件的,老子说顺其自然,具体到历史事件中,就要看准形势发展方向而变化,可是五帝初年并没有呈现必然要打的形势,而五帝却一味进攻,不能说他顺应了形式,他这种变化并非顺势而变.开头那几段,有关小大之辩的那段.

唐太宗在位时间很长吗?五帝好象比他长,可是我听说过"贞观之治",不知道有"汉武之治",对了,有"文景之治". 明君是需要时间,但决非唯一条件.

 

吏治当然重要,为什么汉景时,酷吏只有郅都、宁成,而到了武帝时,酷吏众多,有:张汤、义纵、赵禹、王温舒、杨仆、杜周等;
  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减百馀人。郡吏大府举之廷尉,一岁至千馀章。章大者连逮证案数百,小者数十人;远者数千,近者数百里。会狱,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於是闻有逮皆亡匿。狱久者至更数赦十有馀岁而相告言,大抵尽诋以不道以上。廷尉及中都官诏狱逮至六七万人,吏所增加十万馀人。
   五帝时酷吏众多,恰好证明了五帝不善用人,并非明君.又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的混乱,需要有酷吏政治来压制人民.
   即使汉朝不被匈奴灭,也会被五帝晚年此起彼伏的人民起义所推翻.要不是霍光改变政策,汉朝说不定亡于五帝之手.

 

汉武帝55开:
  
  他是中国第一个公开搞卖官的皇帝,为了收敛军费!
  
  他是中国第一个搞国营经济、国家银行的人!
  
  他是第一个公开搞内外朝制度的人,一个国家两个政府,就是他搞出来的玩意,让整个帝国的上层更加的隐秘,有了一个充满阴谋的黑暗的手在操纵着整个国家,而让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个某后的决策者到底是谁!
  
  他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杀人如麻,动不动灭族,简直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他还重用酷吏,让法家大行其道,打击富豪豪强,阻碍中国重商主义的发展!
  
  他还大修陵墓,甚至将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建立它的陵墓,大修宫殿,奴役人民。
  
  还什么封禅泰山,花花肠子,虚荣到家,居然就因为没有交上司马迁的老爹,居然把人家气死了.

标准放到现在还在使用.
   国内标准,百姓生活水平,就是现在的人均年收入,吃,住,行的消费比例:
   国外标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者合一显示综合国力.

五帝心胸并非宽广,如果如此,司马迁也不会受宫刑了.司马迁也不会想把一本史记藏之名山了  他尊孔,把儒学神化,学术水平比之先秦大降特降.董仲舒将阴阳五行,法家等思想残杂进儒学,把儒学搞得四不象.  汉代的儒家人物,唯利是图.叔孙通,公孙弘,司马相如,张汤,无不如此,难怪对儒生那么评价.

五帝晚年哪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可言.匈奴居无定所,又不会等着你来打. 再说,五帝的骑兵不要战马吗?卫青,霍去病死后,就是因为汉的战马极度缺少,所以如强弩之末,停止了对匈奴作战.你以为,千里迢迢率领大军去匈奴大战,给养能跟的上吗?汉军不习大漠作战,这些都是限制条件. 一下打跨匈奴,历史证明行不通.直到李广利又开始打匈奴,匈奴已经恢复过来了.

汉武为汉种族大大拓展了生存空间,就这一点足可以抵消其他任何瑕疵?  不断扩大生存空间.最后必然变成只剩汉族,天下无敌.动物因没有天敌而退化,却少生存竞争对手的汉民族只会退化而走向死亡的. 正因为我们周围有强劲的对手,(现在有日本),汉民族才会在竞争中进化. 单一化就意味着死亡

用事实说明,既然汉经济势力比匈强,为何中间因战马缺少叫停,为何要对百姓征税凑军费?去看看史记把.匈奴居无定所是他们的游牧民族习性决定的,不要搞不请常识.长城那么起作用,,金,辽,元怎么进来的? 元朝的生存空间不小吧?到欧洲去了,为何那么快完蛋?不就因为中央机构控制不了,没那么大能力吗?一个有生存力的民族不会因人口少,生存空间小就灭亡,犹太人就是明证.犹太人是少,但却控制了美国60%的经济命脉,一个民族强大不是靠人口数量,也不是靠地域辽阔,而是整个民族的生存能力.欧洲都是地图上的小国,却是经济上的大国.

班固:
    
    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嵇古礼文之事,犹多阕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峙咨海内,举其俊貌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历定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檀,礼百坤,绍后周,号令文章,然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嗣民,虽,所称,何有加焉!
   又是个没读懂的!
   最后一句,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你没读懂吧?是说:"假如武帝不改变文、景之恭俭作风,即使是.中所称道的,对他又有什么夸大呢?"
谁都知道武帝不恭俭: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这恰好是班固对五帝的惋惜之词,说他耗费民力,不象文静那样恭俭.

 

要综合地看问题.以史论史固然不错,但历史书不仅仅是我们了解,评价历史的唯一工具.
   传统史书偏重讲史实,对思想文化领域,经济领域,法律领域等,都只是讲概况,只见概貌,不见细节.理个历史线索是可以,但要看清真相,还必须读其他方面的专著.
   打个比方,研究汉初的无为而治,就不可单看史书,还须靠读老.庄,淮南子,新语,新书等思想类的书,甚至可以读文人的文集.这样,才可了解无为而治的原因和具体内容.形成立体印象,单看史书,对历史的了解只能是平面结构.
   好比,董仲舒,不看,仅看,你能了解他的学说怎样说服汉武帝并为之服务的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