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经十三篇》略解之一 论局篇
棋经十三篇》在宋仁宗皇佑年间问世。它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张拟,有人认为是张靖,尚未有定论。《棋经十三篇》是一部重要的棋书,直接影响后世,在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棋经十三篇》的《序》,对整个围棋的形势进行了分类,谈到围棋着法与战术,与兵法相似。《论局篇》对棋盘进行了解释。《得算篇》则强调计算关系到一局的胜败,因此要心中有数。《权与篇》谈的是布局,指出了布局的重要性和原则,《合战篇》则全面周密地提出了实战中的各种问题,这是全书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虚实篇》主要探讨战术进攻的原则。《自知篇》把有无自知之明提到了胜败的高度加以阐述。《审局篇》要人们特别重视棋局形势的变化,做到成竹在胸,《度情篇》从各个方面讨论了态度问题。《斜正篇》谈的是棋风问题。在《洞微篇》中,以变化的观点探讨了围棋战术,列举了战术上一系列原则。《名数篇》归纳了下子的三十二种术语。《品格篇》把棋力的高低分为九段。《杂说篇》则比较芜杂,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提出了棋手的品质作风问题。
《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这标志着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棋经十三篇》比起以往的围棋理论,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论述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特别是涉及围棋战略、战术的篇章,充满了辩证法的观点。如“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有先而后,有后而先”,“有始少而终多者,有始近而终远者”等等,都是妙绝千古的真知灼见,这是这本书的另一重大价值。
此外, 《棋经十三篇》 还第一次阐述了棋手的品质作风等问题。书中提出了“胜不言,败不语”、“安而不泰,存而不骄”等评价棋手品质作风的标准,认为这关系到一局棋的输赢,关系到棋手水平的提高。这些观点至今还为棋手们所称道。
总的来说,《棋经十三篇》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总结了历代下棋的宝贵经验,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的围棋理论。这是围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棋经十三篇》问世九百年来,历代棋手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据《棋经十三篇·跋》的记载,此书一问世,就受到包括刘仲甫在内的宋代棋手的重视,“人人皆能诵此十三篇”。刘仲甫以后许多棋手为之作注,至元代,晏天章、严德甫“会诸家之要”,撰成集解,《忘忧清乐集》、《玄玄集》等书都全文收录《棋经十三篇》。对今天的棋手来说,它仍有借鉴、指导作用。
(此引言部分为转体)
-----------------------------------------------------------------------
棋经十三篇
--- [宋] 宋皇祐中学士 张拟 撰 元·严德甫、晏天章注释
序
《传》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桓谭《新论》曰:“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家之类。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得道之胜。 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以定。 下者则守边隅,趋作卦,以自生于小地。”春秋而下,代有其人,则奕棋之道,从来尚矣。今取胜败之要,分十三篇,有与兵法合者,亦附于中云尔。张靖序。
上者心怀全局,眼界开阔,处机灵变,棋性中和,定则必胜。
中者争势夺利,互相侵压,彼此牵制,棋风犀利,胜负未知。
下者安居一角,自得而满,不求发展,棋形萎靡,如此多败。
论局篇第一
-------------(棋,方正之名。局,犹曹局也。此篇推本棋局之致,以与天合,故首以论局名篇。)
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
-------------(一者,数之始,万物之数,皆起于一。故棋有三百六十之数,皆主于一。极,言棋以一居中,犹“皇建其有极”也。四方,四隅也。棋之据其极而运四隅,犹人君建其极而治四方。)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二路,以象其侯。
-------------(四时,春、夏、秋、冬也。周天之度,三百六十有五。棋之路,三百六十而不及五者,大数合也。棋之有四隅,犹天之有四时。时有九十日,而隅有九十路。候,谓七十二候也。)
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
-------------(枯棋,韦洪嗣《博弈论》有“枯棋三百”之语,其义未详。或曰,古者棋局棋子皆以木为之,故曰枯棋,未知本于何说。)
局之线籩道,谓之枰。线道之间,谓之罫。
-------------(枰,当知枰,平也,言其线道平也。罫,线间方目也。韦洪嗣《博弈论》所谓“一枰方罫之间”者,是也。)
局方而静,棋圆而动。
-------------(张说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盖图象天,方法地。天圆而动,地方而静。虞集曰:“夫棋有天地方圆之象,有明阳动静之理。世道之升降,人事之盛衰,莫不寓是。惟能者能守之以仁,行之以义,秩之以礼,明之以智。)
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传》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日日新,言弃者日日有新着。棋之数,虽止于三百六十,而千变万化,古今不同。苟能于此意深远,而存意精切,则胜负之由可求;而未至之妙可至矣。)
“棋盘为地子为天,色按阴阳造化全。下到玄微通变处,笑夸当日烂柯仙”
-----------------------------------------------------------------------
略解:
这篇是论棋盘,棋子的,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在围棋的棋盘及棋子上布置,就很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点。棋盘共361交叉点处,为一年;上左,上右,下左,下右,四部分比喻四季;棋盘边上七十二个点,为中国传统的七十二节气变化。棋子分黑白两色,变化以法阴阳,也就是两种势力,在一年的时间范围,一定的规矩下,变化消长。
因为围棋的变化细致,完美再现了阴阳两方互相牵扯影响,这种矛盾变化的通性,围棋对训练这种思维能力极有益处,还可锻炼性情,高手相较时,甚或见人精神境界。
“一者,生数之主, 据其极而运四方也”此一是正中天元一点。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虬髯客也有此心,以为天下之强,在于李家,而李家之强,在于世民。不知李世民此人心胸如何,便以下棋试探,一开局,于四四星位各置一子,喝道:「老虬四子占四方!」李世民不慌不忙,在天元下了一子,朗声稳稳道:「小子一子定乾坤!」。气势立即镇慑了虬髯客,虬髯客遂推枰认负,打消了逐鹿中原的念头。
围棋,往深处想想,就是一个模拟变化的模型,它的设置和中国传统的阴阳文化是一致的。反过来,传统阴阳变化的正确研究成果,在围棋上应用,也是有实效的。吴清源对围棋的理解就是如此,他曾经发明出实战中起手占天元的下法,震动一时;还有一手三三占角,影响甚大,现在还有人下。据说在其研究的二十一世纪的下法中,最新成果是起手在上方的星位,源于易经的“天一生水”,这些都在直接推动围棋的发展。
得算篇第二
(算,犹兵家之计也。孙子序十三篇,以计为首。此篇将言合势制敌之法,推论胜败之理,皆由于算。故以得算为诸篇之首。)
棋者,以正台其势,以权制其敌。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
------------- (势,布势也。敌,合战也。计,算也。内以心言,外以棋言。棋无诡谋,故合势必以正。棋有变通,故制敌必以权。正而得势,弈者之本心,权而制敌,弈者之不得已也。如周武王之取天下,应天顺人,同心同德,以正合势矣,而牧野之战,翦伐大商,岂其本心哉!盖除暴救民,有不得已而然耳。其于坐作进退、攻杀击刺之法,一决于心,所以能集大事而成大功。苟弈者当取势临敌之时,内无定算,外能取胜者,未之有也;故下文极言计算为胜败之由。)
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承上文,谓夫制敌则必战,遇战必先算,多算必战胜,少算则战不胜,不算而战,犹《合战篇》所谓“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故复引《孙子·计篇》之辞以证之,所以深明战之不可以无算也。)
-----------------------------------------------------------------------
略解:
下棋中盘时,棋形和计算都关键。以正合其势,应该是着重下棋时棋形要正,棋形有厚薄之分,下棋虽以围目为目的,也应该尽量把棋下得比较厚些。如果对方因围空而棋形变薄,就应该‘以权制其敌’,该出手时就出手。曾有人戏言,‘围棋无它,手黑耳’,至理明言啊。手黑,讲究的是准备时不露声色,要阴;下手时,计算清楚,下手要狠,所谓‘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
棋评谈的‘如周武王之取天下,应天顺人,同心同德,以正合势矣’,讲的是要考虑整体配合,而不是一念之仁。棋盘不是讲仁义的地方,当然你和低手下,或者领导,就是另外回事了。
棋艺的高低,其实也反应一个人的精力集中所能达到的境界。境界到那儿去了,就算得深,才能发觉到细微处的变化,这是取胜的原因。如果不克服随手,棋是不可能长的。作人也是一个道理。
权舆篇第三
此篇因言棋有纲格,故先喻以权舆,盖欲弈者以纲格为本。)
权舆着,弈棋布置,务守纲格。
------------- (权,秤锤也。舆,车底也。秤以权为主,车以舆为本。纲,大纲也,有纲则序整。格,条格也,有格则不紊。言弈棋布置,守其纲格,亦犹衡之有权,车之有舆,自然驰驱合度,面低昂不失其正也。)
先于四隅分定势子,然后拆二斜飞,下势子一等。
------------- (此棋之纲格也。四隅,四角也。凡棋未了,须先于四角四四之位,分定自黑势子,然后拆二斜飞。拆二,两子平二路也。斜飞,两子斜空二路也。曰斜飞者,如鸟飞之斜也。或曰:斜飞;下势子一等,固可,而拆二亦曰下一等,可乎?答曰:归边拆二,多在第三线道,此是下一等也。观刘仲甫平角势,则可见矣。盖不可执一而论也。)
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与势子相望可拆五。近不必比,远不必乖。
------------- (此弈棋之纲格也,立二立三;临边立下二子三子也。拆三拆四拆五,谓空三路四路五路也;比,逼;乖,离也。立二于可以拆三,立三子可以拆四,或与我势子相望,又可以拆五,盖皆有所本而可待,非所谓虚张而妄施。苟可以拆三而拆二,则近而比,比则局促无所施。苟可以拆四而拆五,则起而乖,乖则支离而易破。)
此皆古人之论,后学之规,舍此改作,未之或知。
------------- (所谓此者,指上文务守纲格以下而言。谓此皆古人一定之论,后学当为箴规。或有舍此论而别为纲格者,我则未之知也。)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诗·大雅·荡》之篇,言孰不能有初,而少能有其终者也。今之弈者,起初布置犹有纲格可观,局势未终,肆意妄行,不知纲格何在。故引《诗》以结之,盖欲自始至终务守纲格也。)
-----------------------------------------------------------------------
略解:
古人的棋局有座子,故布局比较简单,这里提到的棋形有三路二间开坼,斜飞,立二坼三,立三坼四,对应于座子时,可以坼五,认为这些棋形围空较快,棋形也有‘弹性’,再具体点,就是说这些棋形在防范对方冲击的同时,也是一个个‘套头’,可以弃也可以缠上去,这里涉及对下的子的轻重把握,和力战场所的选择。这是布局的基本要求,就是‘格’。
布局中这些棋形当然会有薄味,不然行棋步调缓慢,这棋也不用下了。象斜飞,也许就可能被对手冲断,但冲不冲,什么时候冲,就比较猫腻了,好坏难讲,基本由对局者的本事来定吧。想冲击对手,结果一不小心,落入对手的套头中,想脱身却不能够,围棋的故事,本来就是这样来演绎的吧。布局阶段这些棋形,或者说套头,象八卦一样,虚虚实实,变化太多,也不是当局者一时可以算清楚的,要多看高手对局,加强记忆,逐渐积累各种变化的手法。从这点来讲,围棋是一个记忆的游戏。
而且现代围棋布局时‘定式’太多,里面手筋迭发,不了解而卷进去,一个大的变化下来,基本就很难翻盘了,这种套,是应该避开的。作为业余爱好,还是应该坚持走自己知道的,把棋局引导入自己可以理解的‘格’,这样就不会被忽悠了。
合战篇第四
(夫战有取舍进退之方,有先后众寡之用,有攻杀击刺之法,有虚实存亡之势,皆当谨其所始,而虑其所终。故以合战名篇,庶使战者知有其道,而不失其正也。)
博弈之道,贵乎谨严。
------------- (谨则虑精不妄施,严则势整莫能敌,犹“师出以律”也。)
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
------------- (腹中路多而难得,惟高者取势而得之。边地狭浅易为攻,故下者循守而得之。中者占角,虽不及腹,犹愈于边。故曰:边不如角,角不如腹。又曰:沿边而走;虽得其生者败。此皆棋家之常法也。)
法曰:宁输数子,勿失一先。
------------- (法,棋家之法也。数子所弃,其失甚少;一先所谋;其得甚大。)
有先而后,有后而先。
------------- (上文既言棋不可以不争先,而此又言有先而当后,有后面当先,何也?盖上文所言先者,先手也,而此所言先者,先着也,犹兵法所谓“远而视之近,近而视之远”也。)
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
------------- (视右,恐击左而伤右也。瞻前,恐攻后而伤前也。此言凡遇攻击之时,当审利害之几。)
两生勿断,皆活勿连。
------------- (断,断之也,活,自活也。)
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
------------- (阔而太琉,则支离而易破;离而太促,则隘通难为功。要在疏离得中,然后可也。)
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与其无事而强行,不着因之而自补;
------------- (弃之,弃其不必救之子也。因之,因其所可图之势也。上言所见者远,下言所主者切。)
彼众我寡,先谋其生。
------------- (知难而退也。)
我众彼寡。务张其势。
------------- (见可而进也。)
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
------------- (以实待虚,以治待乱,以虞待不虞,则不争自得,不战自克。犹善用兵者能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善战者不败,
------------- (计算已定而后战,故不败)
善败者不乱。
------------- (乱,谓着数涣散而无统也,善败者能于败后取胜,故不乱。)
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
------------- (起下文而言。)
必也,四顾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备。
------------- (布置缜密,四顾无,然后可以袭其懈怠,击其空虚。此所谓始以正合,终以奇胜也。兵法曰:“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注:“言我常须践履规矩,深守法制,随敌人之形,若有可乘之形,则出而决战也。其此之意欤?”)
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袭之意也。
------------- (犹兵法所谓“辞卑而益备者进”之意。知乎此,当求己之弊也。)
弃小而不就者,有图大之心也。
------------- (犹兵法所谓“弃饮食而去者,勿食”之意。知乎此,则勿受所弃也。)
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 (《诗·小雅·小宛》之篇。)
-----------------------------------------------------------------------
略解:
这篇是讲中盘的,棋在局部要较强,算清楚变化,这样动手时才有利可图。而且还要注意上下左右的关系,如果棋的变化控制不住,结果就说不清了。要注意对手在没危险的地方补棋,或者受威胁的地方不理,这可能是对手要动手的征兆。
攻击时有时是直线的;有时是不为人注意的;有时声东击西,是为旁边更大的攻击作准备,在某个地方补棋,要小心注意。
中盘作战的具体要求,‘取舍’,‘进退’,‘先后’,‘众寡’八个字的运用。
‘取舍’ 。讲棋子纠缠在一起时,什么样的取舍是有利的,有‘边角转换’和‘里外交换’两种。‘边角转换’指取角比取边有利,对手更难打压利用;‘里外转换’,走在外面的一方取得了外势,有益于中腹。
‘进退’ 。讲作战该进则进,该退就退。作战不利时,应选择局部的退让,另辟战场。业余棋手下棋有个说法,一般到业余三段棋就有了粘性,脆败就少了,要打持久战,棋力不够而要想赢他,不容易。
‘先后’。中盘时,有时先手利益极大,走到走不到,攻守易势。这时为抢夺这步急所,在对方攻击时,可考虑局部弃子争先。弃子有个原则,‘精华已竭多堪弃,劳逸攸关少亦图’ 。当然自己补棋能补出对方棋形的缺陷来争取先手,就是‘后而先’ ,是最理想的了。
‘众寡’ 。在自己子力多的地方打别人,在自己子力少的地方注意保持活形。
还有就是对棋形疏阔的理解,直接关乎贴身格斗时的棋力了。高者在腹,中者在角,下者在边,讲的是不同水平的,下棋决胜负的场所,和‘金角银边草肚皮’谈行棋效率,谈的是两回事。
虚实篇第五
(虚实之理,势之必有也。然有以实而实彼之虚者,又有以虚而虚彼之实者。盖皆不知虚实之用也。《孙子》曰:“避实击虚。”此以虚实各篇,其有所本欤?)
夫弈棋,绪多则势分,势分则难救。
------------- (绪多无统故势分,势分无援故难救。《审局篇》曰:“围棋布势,务相接连。”其此之谓欤?)
投棋勿逼,逼则使彼实而我虚。虚则易攻,实则难破。临时变通,宣勿执一。《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 (逼,近也。言棋无事不宜逼之。其于攻杀击刺之间有所当逼者,又当审其进退,不可执一。)
中和灵变,勿执一端。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
略解:
就我的看法,这篇是讲如何发掘发力的机会。注释中‘以实而实彼之虚’,是‘行棋保守,而帮助对方虚处走实’;‘以虚而虚彼之实’,是‘在对方强的地方玩诡计’。‘避实击虚’说得很明白,就是应该在对方‘虚’的地方耍手段,才是正道。
所谓‘虚’,就是对方棋形头绪多,兼顾不易的地方。
要在此处使他露出破绽,虽侧重于攻,行棋带劲,但也要松弛有度,方才可以奏效,嫉人成空,逼得太近,反而味道全消,攻守倒持了,其中耍手段的关键还是在于灵活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