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与 桃 花 一 处 开


??????????????梁邦楚先生小识

???????????????????????????????陈孝信

??时下,大陆各地的恶炒之风越刮越盛,几乎随时随地都能听到甚麽“某某牡丹王”、“某某虎王”、“某某猴王”的吆喝声。恶炒之中,遂使鱼目混珠。大量媚俗的画家不但声名青云直上,而且市价一路攀升(哄抬市价才是恶炒的真正目的)。恶炒玷污了艺术,玷污了艺术 史,也玷污了众多读者的眼睛。恶炒给今人和后人留下了一大堆的文化垃圾,要想清除决非易事,然而又必须去清除之!恶炒之中,一些真正有功力,有艺术个性和品位的画家,反而很少有人去问津。笔者的一位朋友—— 卞雪松,算是其中的一位 。这次刘明君向我推荐的了梁邦楚先生,竟然也有这样的遭遇(感谢刘明君的推荐。像这样差一点就被埋没的艺术家,应该有更多双慧眼去甄别,去发现,去推荐)。
??翻阅刘明君“快递”给我的,有关梁邦楚先生平简历及很有限的一点艺术资料,留下的最深印象便是∶艺途坎坷,寂寞一生。梁先生属于早慧一类,学艺的经历顺利,又有名师指点,23岁时,就有作品参加“全国美展”。但却始终得不到重视和重用,也始终都没有能“走红”。一生从艺凡七十余年,生前却还没有出过一本像样的画册;虽然办过六次个人画展,但却至今没有进得了中国美术馆的大门;创作的作品无数,所获得的都是片言只语的佳评(其中不乏信口胡言),至今尚未有过一篇象样的研究文字(也许是推荐人孤陋寡闻)。所以,梁先生去世三载的今天,画坛上又有多少人知道他这支“当代江西第一支笔”(傅抱石语)呢?
??梁先生的遭际从一个侧面折射了百年以来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所谓百年忧患,百年孤独,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包括艺术家在内)首当其冲感受至深!
??不得志却又胸怀奇志、矢志不渝——这是梁先生艺术家人格的光彩之处。毋论失业、饿肚子,也毋论为生计四处奔波,更毋论“上调”(一度曾在北京、天津任教)、“下放”,受排挤,遭冷落,他都能坦然处之,只是一件事从不懈怠,那就是——他的艺术创作。这种艺术家人格,正是中国艺术家的脊梁之所在。近代以来,虽有无穷无尽的天灾人祸,但传统艺术的文脉未断,依恃的就是梁先生这样的艺术家人格。
??梁先生学的是传统一路的中国画(先后师从傅抱石,吕凤子。张书旗等,画风上受八大山人影响),后来走的也是传统一路的创作道路(当然不是死守传统)。解放后,政治家们和很多艺术家们大力倡导革命现实主义艺术,倡导地写生和写实二者结合的“创新”中国画之路,梁先生却依然故我。这便有了“问题”于是,便成了“保守派”,便成了“边缘人物”,不得志也便成了必然的事。甘愿身处“边缘”,坚持艺术追求,殊为不易。“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双来┅┅”梁先生之所以喜欢黄巢的这首“咏菊”诗,个中情缘,已昭然若揭
??在艺术上,梁先生毕生追求的是∶活学活用传统艺术;写出自我个性;保持高品位,高格调,不落俗套(由于资料不齐,缺少原作参考,仅能谈些个人印象。有机会的话,再作深入研究。
?“活学活用”这个词用在对待传统艺术问题上,我以为是合 的。既要学传统,又要用传统,关键问题都在一个“活”字上。笔者曾在南昌看过黄秋园先生的个展(1986年10月)。当时的突出感觉是一个字∶累。黄秋园先生自然也在学传统,而且学得很深入,很出色,遗憾的是他没有能学活,所以也就影响到了用。不能活用,艺术成就便难以上去。看一幅、二幅,很是精彩。看多了,就觉得雷同、乏味,自然也就是有了累的感觉。相比之下,梁先生在这方面似要 出一筹。梁先生师承傅抱石、吕凤子、张书旗等名师,却没有亦步亦趋地跟着师辈走,画面上也没有太多的师承痕迹(须细辨才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梁先生酷爱八大山人,也临摹过不少作品,但他的创作作品却没有去简单摹仿八大山人,只是在简笔画的方向和笔意(用笔的意趣)等关键部位上,继承并发扬了八大山人的大写意精神。所谓发扬,就是加进了他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追求。简言之,就是有了他的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这句话,说容易,做起来实在难。有人一出道就有了艺术个性,有人却是一辈子在捡剩饭吃,不明白艺术个性为何物。有人虽有艺术个性,却总让人感觉到小家子气,没有大出息。真正做到“自有我在”(石涛语),且又有大家气息足以感人心魄的艺术个性,古今中外皆为罕见。而这,正是梁先生的毕生之追求。显然,梁先生不属于那种一出道就有艺术个性的艺术天才。他的艺术个性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甚至是用尽了毕生心血、才智,在千锤百炼中求得的。因此,它像,“金子”一般的闪闪而有光泽。拜读他有限的作品资料,盎然生机扑面而来。艺术家笔下的一鸟一花、一枝一叶,都显得那厶活脱,那厶的灵动,那厶的有精神。如《得水图》、《鄱湖春语》,又有《夏》和《秋》、《幽境》等,都尽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气,让人感怀至深。进一步地去体会,就会发现梁先生艺术个性的深层意蕴∶立意高远、豪迈,趣味纯正、醇厚。这是梁先生艺术的内核,也是真正的传统精神,非俗流可比拟,非似得传统之皮毛者可望其项背。体现在画面上,就是笔墨的精炼和意趣,不能有一丝大意,一处破绽。必须做到笔精墨妙,让人回味无穷。这在《春到我家》、《黄巢诗意》等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那一根折枝,一片花叶,甚至是一点划,一勾勒,都是那厶用心用神,毫不含糊。所谓品位、格调,不仅体现在大气象上,而且也体现在精微之处。能开能合,能放能收,经营于方雨咫尺,出入于无穷,永恒,这才是真正的大家手笔。梁先生的艺术,在这一点上虽还不能说尽善,但他毕生的目标是明确的、坚定不移的。这就足以让人钦佩之至了。
??他是他那个时代留下来的凤毛麟角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体现了传统艺术在末世中争取新生的强烈愿望和一线生机。
??他,不应该被埋没,也不会被埋没。正如他所引用的那两句诗所说∶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眼下正是机会。

1995年5月完稿。
金海城西北,草履书斋
摘自《广州画廊》1999年12月版


如要看图请去 http://i.cn.yahoo.com/pianosonatab 查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