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两位王博士救回“新三弹”zt

  吕昭隆/三年半前,是中科院最低落的日子。当时的“新三弹”研发案,包括雄二E巡弋飞弹、天弓三型与雄风三型飞弹,有两案面临“现况结案”的压力。“现况结案”,就是不管研发到什么阶段,全部停止,等于就是宣告研发失败。
三弹中,最关键的是雄二E,已是五次试射失败。国防部下令,半年内再试射一次,第六次如果不行,代表中科院没有研发巡弋飞弹的技术,立即“现况结案”。这道命令在九十三年六月下达。

曾经面临“现况结案”压力

刚到任的院长龚家政中将,找上“雄风飞弹之父”韩光渭。韩推荐前飞弹所所长王德胜。龚家政回到中科院,大清早到王德胜的办公室等著,邀他担任雄二E研发的总顾问。

王德胜,这位在以色列取得数学博士学位的飞弹专家,接下总顾问职后,带领研发团队从八月起,花两个月时间仔细检视已制好的飞弹,发现关键的零件焊接点“位置不对”,没有按照标准程序安装,于是重新再制一枚新弹。

王德胜发现关键零件装错

这枚新弹,是中科院研制的第七枚巡弋飞弹,在九十三年十月底,终于在南部飞弹基地试射成功。历经五次失败后,这是雄二E第一次试射成功。试射当天,包括龚家政在内,不少人跪地祈祷。隔年春天第八枚弹再度试射成功。雄二E免除“现况结案”危机,争取到研发量产预算,还提振中科院低迷的士气。

新三弹中,面临第二个“现况结案”压力的是雄三飞弹。多次试射失败的原因,关键技术出在引擎喷嘴,由于雄三是超音速,每次试射,飞弹还飞不到百余公里的距离,喷嘴即因承受不了热度,导致弹体熔化,飞弹未达目标前便落海。

雄三研发团队终于克服喷嘴无法承受过热温度的问题,并首度完成一百五十公里的试射。不仅如此,中科院现今研发的喷嘴,在实验室的验证,已能承受飞弹飞行近三百公里的热度,只是还未制弹实地试射。

王博士只在除夕夜不工作

雄三弹的试射成功,不但摆脱“现况结案”,且是新三弹中,构型最早确定并量产的飞弹,现在,已在一艘成功舰部署,未来还将部署在纪德舰上。

至于从八十五年台海危机后开始研发的弓三弹,关键技术在微波器。弓三弹在空中要找寻摧毁来袭飞弹,微波器好比手电筒帮助照明,找出来袭飞弹位置。最初,中科院能从国外少量买到这种功率高的微波器,后来被发现是用来做弓三弹,货源即中断。

因此,中科院只好自己做,关键的研发人物,也是一位博士,也姓王(姓名保密)。根据中科院高层的形容,这位王博士,整天都在实验室研发,除了除夕夜,这位王博士没离开过实验室,从无到有,制造出飞弹所需的高功率微波器。

今年王德胜调任新三弹量产的总顾问,从他的职位转变,便能嗅出新三弹研制现况。从“现况结案”压力到现今局面,新三弹的处境,也象征中科院起伏。

中科院获国防部关爱眼神

三年前,中科院预算到年底还缺十八亿的人事费,今年,中科院已有廿亿的盈余可缴回国库;三年前,中科院在国军没什么地位,现在,参谋本部的作战会报,每月要请中科院出席发表专题报告;三年前,中科院每位员工创造的年产值是一百九十万元,今年则有三百五十万元,几乎翻两翻。由于新三弹,沉寂多年的中科院,终于又得到国防部关爱的眼神。

责任编辑:王笃若         来源:中国时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