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饱健康精神又长寿的现代医学机理




七分饱健康精神又长寿的现代医学机理

东亚医讯


老鼠吃得少,活得就长,这已是定论。那么,人和其他一些大个的哺乳动物是否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呢?

这是一个有趣的试验。把48条两周大的狗分两组,一组每天摄入的热量是1745±46千卡,另一组少吃25%,然后在狗圈里养着。这个试验持续了14年,直到最后一条狗死了才结束。

结果发现,每天少吃25%的狗,无论从快乐程度、活动能力上看,和另一组吃饱了的狗没有差别,只是吃得少的狗体重少20%。

前5年,这两组狗没有什么差别。
5年以后,吃得饱的狗开始出现肥胖、骨质疏松、糖尿病,到第7年就有狗出现快速衰老,陆续死亡。可是吃不饱的狗,还很健康,衰老出现的时间晚了好几年。

最后算下来,少吃25%的狗,寿命延长了50%,平均寿命是饱食狗的1.5倍。而且晚年这些狗的生存质量要比饱食的狗好很多。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专家,也在恒河猴身上进行过类似研究。

这项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发现,那些每日喂食热量少30%的猴子,寿命从平均23岁,延长到30岁,而且这些猴子更具活力,患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的机会也少很多

这项在大约300只猴子身上进行的长期研究,再次验证了限制热量摄入可以延长寿命这个假说。

事实上,因为猴子与人最接近,这个假说很可能在人身上一样有作用。人不需要过分的节食,只要能坚持每天每顿饭吃7分饱,就能活得健康,就能长寿。

(来源:上海家庭报)


**


饮食养生之道:七分饱能增寿

文汇报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心老化研究所于15年前用猴子作了有关少食与寿命之间关系的研究。他们把60只猴子分成两组,一组让其吃饱,一组只让它吃七分饱。15年下来,吃七分饱的那组猴子的死亡率只有吃饱组的一半。这一试验结果在我们人类身上也同样会有意义。

为什么不饱能增寿呢?有一种理论认为,限制热量摄取会延缓新陈代谢,即延缓葡萄糖燃烧生成能量过程。吃得少,新陈代谢率低,燃烧脂肪也变得困难。不饱能从源头上减少氧化生成,是一项最重要的饮食养生之道。


**


七分饱健康精神又长寿的医学机理


2007年11月,澳大利亚科学家公布的研究显示,少吃20%就能让你的寿命增加20%!因为少吃点你就能够:

一、避免饱食肠胃负担过重。人体过多地摄取蛋白质和脂肪,使消化系统负担过重。人的消化系统需要定时休养,才能保持正常工作。如果饱食,上顿的食物还未消化,下顿的食物又填满胃部,消化系统就得不到应有的休养。

1. 避免引发胃病。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每2—3天就要修复一次,一日三餐之外还常吃夜宵,就使胃黏膜得不到修复的机会。如果胃总是处于一种饱胀状态,胃的容量就会过大,消化吸收功能就会下降,易造成消化不良。由于让食物长时间滞留胃中,逼迫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坏胃黏膜,容易产生胃糜烂、胃溃疡,从而诱发胃癌

2. 未被消化的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会产生许多毒素和致癌物质。这些毒素和致癌物质不但易使人患肠道疾病,还会被肠道吸收,透过心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使人衰老

二、避免饱食带来的大脑代谢紊乱。科学研究证明,饱食后,大脑中有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会比不饱食时增长数万倍,而这种生长因子会使脂肪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大,促使脑动脉硬化,脑皮质血氧供应不足,脑组织萎缩和脑功能退化,最终出现痴呆而缩短人的寿命。

三、避免饱食损伤细胞,引起早衰。人们呼吸时吸收的氧,有2%被氧化酶催化形成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是对人体极其有害的物质,能导致细胞损伤、动脉血管硬化,引发疾病、衰老,甚至死亡。而人体摄入的能量越大,产生的自由基就越多,人老化的程度也就越快。而少吃点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使细胞免受其害,从而延缓衰老。

四、避免饱食引起各种病变。营养过剩同样会增加体内各脏器的负担与畸形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等“富贵病”的原因皆为贪吃惹出来的。另外,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多少又与平时饮食量成正比。

五、避免饱食骨质疏松。长期饱食就会使人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增多,容易使骨骼过分脱钙,造成骨质疏松,从年轻时就经常饱食的人,到了老年,由于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明显增加,即使摄取较多的钙,也难以沉着于骨骼之中,所以患骨质疏松的机会就会明显增加。

六、避免长期饱食带来的肥胖。大量摄入的脂肪、蛋白质不能有效地利用,就会大量贮存起来,造成营养过剩,引起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肠道肿瘤等疾病。

七、避免酸性体质。现代人普遍爱吃肉食、精制谷类等呈酸性食物,如果过量摄入,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酸性化,形成酸性体质,为各种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八、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些减肥者发现,当他们只吃适量食物后,思维变得活跃了,创造力更丰富了。这是因为一顿饱餐后,胃肠道负担加重,餐后一定时间内血液都集中在肠胃中帮助消化代谢,大脑供氧供血不足,人就处于昏昏欲睡的迷糊状态。如果老是吃得很撑,大脑总处在缺血缺氧状态,感觉自然就是变“笨”了!减少食量,这种状态也就不存在了。

九、理财专家没告诉你,面对飞快上涨的CPI,少吃点也是“截流”。

“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这是中医著名的论调。如果一个人连嘴巴都管不住的话,那还能要求他控制什么呢?





为什么说吃饭七分饱有利健康?


人们在对待饮食的量上,“吃要吃饱”仍是相当多的人的饮食认识,一日三餐都狂吃海饮者大有人在,毫无节制的饮食使人的胃、肠等消化系统时时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各内脏器官也被超负荷的利用而无法保养

过分饥饿,则机体营养来源不足。反之,饮食过量,在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加重胃肠负担,食物停滞于肠胃,不能及时消化,就影响营养的吸收和输送;脾胃功能因承受过重,亦会受到损伤。其结果,都难以供给人体生命所需要的足够营养。气血化生之源不足,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无益于健康。

《管子》说:“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

《千金要方.养性序》进而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避免身体受到伤害。当然,在没有食欲时,也不应勉强进食,过份强食,脾胃也会受伤。

《吕氏春秋.孟春纪》说:“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曰烂肠之食”。

《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梁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也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这些论述都说明了节制饮食定量的重要养生意义。





全世界都该少吃点 每顿七分饱健康缓衰老


“少吃点”可以带走内脏中囤积的脂肪

在公元前400年,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告诉我们:胖人要少吃,因为肥胖之躯不会一成不变,只会每况愈下;病人要少吃,因为病人疾病处于“高峰”之时,饮食最好处于低谷,否则饮食就会成为病情恶化的催化剂;老人要少吃,因为成年人体内有充足的“热量”,因此需要充足的食物,否则会消瘦,而老人之躯需“热量”少,犹如炉火只需少许“燃料”,燃料过多反而会使其熄灭。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这位圣人的箴言,“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从2007年年初到年底,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上查找“calorie restriction”(限制热量)和“restriction diet”(控制饮食),相关条目早已超过百万;而在全世界最大的医学文献检索系统PubMed上,相关专业文献已达将近1万篇

即使你不懂“血脂沉降指数”这些专业的术语,但美国布法罗大学2007年12月的一项研究显示,这个叫“少吃点”的家伙可以把内脏和血管中囤积的脂肪“赶跑”,提高运动和反应能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少吃点”更是妙不可言——不仅餐后血糖不会让你“难堪”,对于长期的血糖稳定也是好处多多。除此之外,也有大量研究显示,“少吃点”可以降低心脏病和多种癌症的发病率。

“美国尴尬”和“法国悖论”

尽管科学家们如此殷勤,但民众似乎并不领情,再多的利好消息也不能阻止他们的腰围跟着食量一起疯长。

在美国,胖人多已经成为一大知名的人文景观。据美国全国卫生统计中心的报告,美国男性的平均体重从上世纪60年代的166磅增加到现在的191磅;女性的平均体重从140磅增加到现在的164磅。美国成年人中肥胖一族或超重的人高达61%。肥胖率增加不仅是不好看那么简单,人们罹患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的风险都会随之增加,美国仅II型糖尿病患者在近10年中就增加了50%。

美国是“快餐王国”,快餐店的行销手段也是人们越吃越多的强大推手。在麦当劳等快餐店中,“套餐”是人们最普遍的选择,汉堡包加上炸薯条和一杯可口可乐,使人们在主餐之外又额外摄取了更多热量。麦当劳汉堡套餐的热量也从最初的590卡增加到今天的1550卡。一袋大号爆米花的热量就高达1160卡,其脂肪含量相当于一个人3天的标准摄入量

如果让大胃口的美国人来到饮食精致小巧的法国会怎样?答案就是:当然吃不饱!这就是著名的“美国尴尬”——因为全世界的餐馆都填不饱他们的肚子。一位曾到法国旅行的西斯先生就表示,法国菜肴虽然好吃,但份量太少,一顿四道菜的大餐从头吃到尾他都没觉得饱。不过,西斯先生也承认,法国人普遍比美国人苗条。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证明,67%的美国人外出用餐时,不管食物分量多大,他们都会吃得干干净净

那么,法国人的健康是靠饿出来的吗?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但他们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和患心脏病的几率却比美国人低得多。这一著名的“法国悖论”的原因在于:他们餐桌上的内容不是食物而是欢乐。他们会放松心情,放慢饮食,承认人类对进餐的固定需求,从而让副交感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保持最佳的消化和吸收状态。

“韩国人的正餐,被我们误认为点心”

不光美国人去了法国会尴尬,中国到了邻国日本、韩国,也可能碰到同样的尴尬局面。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程义勇就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记得那年去韩国参加亚洲营养学大会,在开幕式上,东道主韩国营养学会也为我们准备了丰富可口的韩国美食。由于宴会采用的是分餐制,所以每人面前都被摆上了一盘精美的食物,里面品种很多,韩国营养学会的理事长边介绍韩国饮食的益处边告诉大家该怎么吃,一盘吃完后,我们都等着上主菜,他却宣布宴会结束了。韩国人的正餐,居然被我们误认为开胃的点心!”

除了惊诧两国人的饭量差异外,我们也不得不感叹,这种“意犹未尽”的状态,其实是最健康的。以往大家都觉得,有了饱的感觉才可以放下筷子,其实这时早已超标了。长期让自己处于饱的状态,人体对食欲的调控机制就会慢慢失灵,对饱的感觉变得迟钝,这就陷入了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的恶性循环。

饮食是一种情绪宣泄

人们虽然看到了胃口变大的既成事实,更看到了各种饮食相关的慢性病在不断蚕食我们的健康,可惜却无力改变现状。据记者12月2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指出,曾尝试限食减肥的人,有90%以上都失败了,56%变得比以前更胖,更有20%左右的人患上饮食失调综合征,并伴发躁狂、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其实,我们应该反过来想这个问题。不是人们吃得太多导致情绪低落,而是心理一直在“暗处”操纵着我们的食量。

此前,芬兰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大规模调查,共收集了超过5000名成年人的资料,对压力、进食和肥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越是压力大的人越容易因进食而肥胖。且更容易摄入高热量的食物,如香肠、汉堡、比萨等。

-下续-


可以看出,压力是导致食量增加的罪魁祸首。并且,对于男女双方而言,对“压力”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据瑞典地方新闻网12月25日报道,瑞典心理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在男性中,“单身、失业、对工作不满意”是压力暴食的最主要因素;而对女性来说,“缺乏感情支持、感到孤独”会让她们吃得更多。

在面对压力时,这些人并不能用适当的方法来调节,他们所习惯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只有一个——食物,而且是高热量容易令人发胖的食物。吃东西可以令他们感到舒适和放松,但吃完以后,留下来的除了增加的体重还有不断的懊悔。

所以,想让自己从控制食量中获益,不仅要多听营养学家的建议,更要多听心理学家的建议,很多心理学技巧非常奏效。如果你真的控制不住让自己少吃,不妨试试在心情沮丧的时候听听音乐、逛逛街,而不是打开冰箱的门和电视机。

“不是胖人,是所有人,不论大人小孩,都该少吃些了”

“如果有人说控制饭量只是胖人的事,那就大错特错了。”研究热量与衰老超过50年的悉尼大学教授亚瑟.埃弗瑞特这样告诉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的记者,“不论大人、小孩,就是没有任何肥胖症状的人,也该从现在开始减少食量,因为我们不会像豹子那样每天奔跑,所以压根儿不需要吃那么多东西。

亚瑟认为,如果你做不到减少20%的饭量,那至少也该减少5%,“汉堡吃剩最后两口时,就把它扔掉吧,可乐也不要喝到见底,这就是5%!”

此外,亚瑟表示,让人们多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餐馆的食物分量增长得太快。“以前的一个三明治刚好是一顿的分量,现在我会先把一半打包,再吃另外一半。”

其实,在中国,在外就餐导致热量摄入超标也是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只要你在外吃饭,热量超标是必然的。”程义勇表示,“更何况,200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1/4的中国人每天都会在外就餐。”与此同时,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合计也超过了23%,为慢性病提供了大批“储备军”。

所以,既然在外就餐成定局,而4000万糖尿病患者、1.6亿血脂异常患者、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又迫在眉睫,我们在加强营养教育的同时,更该督促餐饮和食品制造企业发挥责任心,为大众提供小份的菜品和小包装的食品。同时,程义勇也提醒大家,如果没甚大运动,那嘴上就该“省省”了。

用“心”吃饭身体好

如果说少20%热量是营养学家给我们的建议,那么,心理学家则会告诉你,像法国人那样用“心”吃饭才是“少吃多健康”的王道。台湾注册心理师邱永林指出,有许多的热量其实是被“不经意”吃下去的,很多人习惯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或吃零食,事后却不清楚自己到底吃了些什么东西,这是对身心都不健康的吃法。

所以,欧美正流行一种兼顾心理减压的饮食法,即“用‘心’饮食”(Eating Mindfully)。这种饮食法,关注你是否饥饿、孤独、痛苦、无助,并为这一切开出处方。换句话说,为什么吃和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当你真正用“心”吃饭的时候,你会知道能果腹远比饥饿幸福。所以,不妨在吃饭前进行以下七个步骤,也许会帮助你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

1.手中拿起一片面包,仔细看着它,想想你会用怎样的词来形容它;
2.把这片面包拿近,试着“看穿”它,你看到了什么;
3.撕下一小块面包,轻轻放在嘴边,试着体会它的触感;
4.然后,小心地将一小块面包放进嘴里,感受它的丰富味道;
5.用非常慢的速度,品尝每一口面包并想象食物能带给你能量和营养,直到吃完整片面包;
6.心里洋溢着感谢,向所有制造这块面包的人道谢,农民、厨师、司机、售货员。

尝试一下以上七条,心平气和,你会自然而然少吃,以往觉得难吃的蔬菜沙拉,也会在这一刻变得美味。






5个小窍门可以让你吃少点

1.吃慢点儿,歇一阵儿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博士马克.戈尔德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对食物满足感的反应时间因体质而异,瘦子约12分钟,胖子约20分钟。“慢吃”可以确保大脑有足够时间产生对食物的满足感觉,从而避免吃得过多。
吃到差不多分量,可休息一阵, 给大脑点时间来收集身体发出的各种吃饱的信号,此后饱足感才上来了。

2.吃专心点儿

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研究员心理学家吉恩.克里斯特勒博士表示:吃饭的时候一定要“专心”,不要在看电视时或者在电脑前吃饭。当我们心不在焉或者匆忙进食的时候,大脑对食物的注意力几乎为零。他建议:饭前简单冥思,将注意力集中在“吃”上,这样就会更快获得食物满足感。

3.吃头几口最重要。

美国旧金山城市学院营养学教授琳达.培根博士认为,最大的食物享受来自最初吃下的几口。吃几口之后,味觉开始对食物中的“美味”化学物质失去灵敏性。注意享受饮食的头几口,有助于阻止过量饮食。

4.用小盘儿

吃饭换个小盘子,注意食物呈现的方式,都有助于提高对食物的注意力。大脑会对盘子产生注意力,并判断食物的分量是否适当。用小盘子吃饭,当自己感觉舒服的时候,就不会吃得更多。

5.吃“易饱”的食物

戈尔德博士建议:尽量避免大量进食高热量食物。食物或者饭菜中所含纤维、蛋白及水分越高,我们的胃就越容易“饱”。因此,我们应该多吃含有丰富纤维的食物,如土豆、米饭、面包等;并且吃足每天所需的蛋白质(大约50-100克,不要过量哦)。此外,建议在白天,每3、4个小时就吃点水果、坚果。这样,不用过量摄入热量也可产生满足感,不至于因饥饿而忘记制定的饮食计划。


***


早餐吃少点 头脑更清醒

羊城地铁报


早餐吃消化慢的食物,会让你的头脑更加清醒,记忆力也更好。

清早起床后,胃肠的消化功能还比较弱,吃得太多会给身体带来负担,从而减少对大脑血液的供应,影响大脑的灵敏度,不利于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

通常,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每天早晨吃一两主食、喝一杯牛奶或酸奶就足够了。并可搭配一些水果。如果在吃水果前,你已经饱了,不妨把水果带到单位,可以在上午10点左右加餐。早晨吃一个鸡蛋、一点小菜和一些坚果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的脂肪含量非常少,既能让你保持苗条身材,又能为身体提供均衡的营养。

另外,早餐主要是维持我们一上午的精神状态,除了在量上有限制,食物选择上也有讲究。如燕麦粥、八宝粥等消化慢的食物,就比白粥好,或者吃点含粗粮的食物,既利于胃肠的消化,又能在整个上午为头脑源源不断地提供养分。





吃少点,活长点

环球科学编译


7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知道,将动物每天摄取的卡路里减少30%~40%可以延长动物的寿命,但他们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将解开这个谜题,揭露减少食物摄取量可以延缓细胞衰老、抵御老年疾病的产生的生理机制。

根据研究者发表在细胞杂志(Cell journal)上的文章,这种现象与线粒体(细胞的发电站,将营养转化为能量)中的两种酶有关——SIRT3和SIRT4。他们发现减少食物摄取量可以提高这两种酶的含量使得线粒体的转换更有效。通过使线粒体具有活力,SIRT3和SIRT4可以延长细胞的寿命。防止衰退的线粒体通过膜间隙将促凋亡蛋白释放到细胞质中。

“我们并没有预料到这种非常重要的功能与线粒体有关”,哈佛大学医药学院病理学家大卫.辛莱克说,“我们认为我们可能已经找到了年龄的调节者。”

2003年,辛莱克实验室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叙述了酵母细胞中的一种基因与卡路里摄取的控制相呼应。辛莱克称之为“年龄的调节者(master regulator in aging)。”

研究发现,在摄取相对较低热量时,人类的胚肾细胞会发送一个信号激活细胞内一种称作NAMPT的生物酶。当NAMPT的含量是平常的2~4倍时,就会产生一种叫NAD的蛋白质,它在细胞的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NAD含量的提高会激活SIRT3和SIRT4基因。辛莱克说,SIRT3和SIRT4酶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延长细胞的死亡。


***


其它摘录:


※ 新疆和田于田县的拉依苏村是另一个在我国境内的世界长寿之乡。在拉依苏良种场场长沈勇的引领下,记者见到了3户“长寿家庭”。

记者首先来到肉孜.买买提家。据沈勇介绍,肉孜老人已有110岁,身体健朗,还能干简单的农活。肉孜老人告诉记者,他每天天黑就睡觉,清晨鸡叫就起床。每天上午干两个多钟头的活,今年他还帮儿子在院子里种了一亩地的棉花。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馕,晚上几乎不吃东西,“晚上吃饭睡不着觉。”他说。据肉孜的大儿媳妇讲,老人喜欢吃汤汤水水的东西,爱吃玉米做的馕。“我家的大孙子16岁啦,希望我公公能看到他重孙子的婚礼。”她说。

随后,记者见到了104岁的买提库尔班.肉孜和95岁的肉孜汗.肉孜。他们是亲兄妹,哥哥早晨起来喜欢散步,回家时顺便把一些草放到羊圈里喂羊。妹妹肉孜汗在50岁之前没得过什么大病,只是近几年来偶尔患上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馕。

......

五大长寿乡的另外一个饮食结构一致性是,饭量小。据国际自然医学会调查,5个地方的人日均摄入热量1640千卡,明显低于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标准。这正好是现代营养学家所倡导的“七分饱”的一个有力印证。

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体所需的热量通常只是想吃的1/3-1/5,人们必须把进食量减少至少1/3,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消化、排泄各系统大量器官的负荷,更减少了毒素的堆积及自由基的产生。美国科学家推论,如果人类采用“少吃”这种模式,寿命可以有望增加20-130年。可见“七分饱”对于长寿来说是多么重要。

关于七分饱延年益寿一说,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营养学家克莱德.麦卡用小白鼠做了一个实验,对一组白鼠不提供充足的食物,只保证它们生存所必需的营养。而对另一组白鼠则供应充足的食物,让它们自由摄食,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结果发现,自由摄食组的白鼠175天后骨骼就停止了生长,而限制摄食组的白鼠500天后骨骼仍在缓慢地生长。自由摄食小组的白鼠平均寿命仅2.5年,而限制摄食组的白鼠寿命则为3-4年。

其实古来东方的修行人甚至还有“过午不食”之说,在这里居然得到了现代营养学的临床印证。

已经五十岁的舞蹈家杨丽萍,今天身段依然苗条柔软,面孔上几乎没有皱纹,光彩照人。据她说,除了周日休息外,她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和剧组一起排练,直到晚上10点演出完毕。这么大的运动量,每天吃多少呢?她说,其实自己整天都处于半饥饿的状态,另外就是喜欢喝酸奶,这个对皮肤很好。

杨丽萍说,舞蹈演员为保持身形,很多东西都不能吃,这是工作的需要。其实人真正维持生命所需要的食物是很少的,之所以人会吃那么多,其实都是内心的欲望。


***


你知道吗?少吃米饭不利健康

在餐桌上经常听到许多人这样说:少吃饭,多吃菜(荤菜),饭没有营养,营养都在菜里。然而,从科学营养的角度来看,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身体健康极其不利。

米饭及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它是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的热量营养。从人体的物质结构来说,人体以及身上的器官99%是由水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正是我们身体所需的主要“基础原料”。再从消化学的角度来说,在合理的饮食中,一天人所需要的总热能的50%~60%来自于碳水化合物。米饭同菜中的大鱼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饭有着其他营养成分不可代替的必需性

主食一般都有味淡的特征,除此之外就是米饭本质的清淡的香气。为什么我们一辈子吃米饭都吃不厌,然而大鱼大肉连续吃上三天就要倒胃口呢?这是因为大鱼大肉味重、色重,并且重油,吃多了,肠胃会产生极大的反感和刺激。人过多或过量地摄取丰富的菜肴,就会给肠胃造成极大的负担

常吃含有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对身体健康也极其不利,易得高血压、心血管病、肥胖及消化系统癌病。



常吃含有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对身体健康也极其不利,易得高血压、心血管病、肥胖及消化系统癌病。























博主注:自己“晚餐七分饱”的经验是,最糟的是临睡时就饿了。解决方法是,遵守另一条养生准则:早睡觉。早睡觉就不饿了。要不能早睡,喝水也能解决饿的问题。要再不行的话,那就唯有吃点儿水果吧。



******


相关链接:

癌症罹患从百年前1:27到现在的1:3,如何远离癌症的恐惧
http://www.folou.com/thread-70967-1-1.html

科学研究-人类的身体机构,不适于食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c3516010095mt.html

 

 

懒风 发表评论于
吃饱的老鼠,给放射线,100%得癌症,吃不饱的老鼠,只有0.7%得:
http://xima.tv/A0T6LA?_sonic=0
懒风 发表评论于
科学家揭秘长寿饮食

长寿和返老还童是绝大多数人的愿望,为了长寿许多人付出一切、甚至为此丧生。长寿饮食是人们所关心的事情,问题是长寿是吃出来的吗?调节饮食可以促进长寿吗?美国加州大学 Cynthia Kenyon 教授的研究小组最近揭示了少吃粮食可以激活长寿基因的秘密。】

至今为止,医学对人类长寿的贡献仅限于疫苗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一个世纪以来已有50%的人寿命从50岁增长到88岁。问题是,长寿并不等于健康和良好的生存质量。由于慢性疾病的增多,更多的人像 Gulliver 游记中描写的长寿族Struldbruggs人一样,他们是患有一身疾病的永生者。他们的牙齿和头发逐渐地掉光了,嗅觉和味觉退化了。所有的疾病逐渐恶化、失去记忆,不知道谁是他们的朋友和亲属。在非永生者的葬礼上他们为自己不能死而放声大哭。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的长寿秘密是人类能健康、充满能量地长寿。答案简单到“只须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Cynthis Kenyon 教授研究组发现我们每日所摄入的含碳水化合物的粮食和水果,如香蕉、土豆、面包、意大利面、点心等直接影响控制青春和寿命的两个基因。

这项研究是在生长在土壤中、只有几毫米的线虫的试验中突破的。科学家改变了线虫的几个关键基因后使线虫的寿命增加了6倍。重要的是,不仅寿命增长了而且线虫活得更健康了。

人们会问:线虫和我们有关吗?答案是,可能会有相同的效果。这项试验已经在世界上诸多实验室得到重复,在对大鼠、小鼠、猴子的试验中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在人的试验中也较为乐观。

Kenyon 教授近来在伦敦召开的一次科学会议上对她的研究做了精彩的演讲。许多同行专家认为此项研究是我们对衰老认识的一次革新,该成果应该获得诺贝尔奖。十年前我们对衰老的认识只限于是“生物机体的衰退,就像机器生锈一样”。Kenyon 教授的研究指出,衰老并不是耗损,而是由基因控制的。如此而论,老化是可以控制的。

那么,从小小的线虫身上怎么看到人类的老化机制呢?线虫的平均寿命为20天,Kenyon 教授第一次改变了线虫的一个基因就使小线虫的生命增长到40天。在40天内它们并没有衰老的迹象,这是令人震惊的发现。就像是我们人们认为面前的人只有30岁,可实际上他已经60岁了,我们会不会吃惊呢?

经过更精细的修改基因实验,Kenyon 教授发现线虫的寿命可以增加到144天,这就意味人的寿命可以延长到450岁!

科学家已经知道如何使实验动物的生活得健康而长久——就是把产能食物的摄入量减少至正常的四分之三。但是这个方法好像对人类并不适用,因为人会感到饥饿和寒冷。

Kenyon教授发现了为何减少食物会有如此的效果。她发现减少饮食可以改变两个基因的活性。其中的一个控制胰岛素的基因被关闭,而另外一个长生不老基因被激活。

第一个基因被命名为“Grim Reaper”意思为骷髅死神,因为这个基因一旦被活化,寿命就会缩短。第二个长生不老基因会给生物带来全部的抗老化机能,基因的命名为“DAF16”,但很快人们就把这个基因叫做“甜蜜的十六岁(Sweet Sixteen)”,因为这个基因的活化使老线虫变“年轻了”。

DAF16 基因对生命的修复和更新的其它基因起指导作用。例如自然的抗氧化物质增加可以减少危害健康的自由基。癌症和老年痴呆的发生都与自由基有关。DAF16还指导促进皮肤和肌肉组合蛋白正常功能、免疫系统更加有力地抵抗感染、并且抑制促癌基因。

发现 Grim Reaper 基因后,Kenyon教授立即减少了自己对粮食的摄入量。因为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胰岛素的产生,而胰岛素可以活化 Grim Reaper基因。一旦活化Grim Reaper 基因,促进长生不老的DAF16基因就会被抑制。Kenyon 教授说,糖类对长寿基因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

科学家发现其它动物和人类都表达Grim Reaper和DAF16基因。但有趣的发现是,生活在北厄瓜多尔的一族“不患癌症的矮人”,他们的 Grim Reaper 基因有缺失,其缺失位点正是叫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激素部分。这个激素与身高有关,他们的个子矮与此基因的缺失有关。也正是由于Grim Reaper基因的短缺,他们不可能患癌症,得心脏病和肥胖病的机率也极少。

其实,许多实事证明多吃碳水化合物促发的胰岛素升高可以引起许多致命性疾病。例如促进肝脏合成胆固醇造成血粘度增高、促进血管壁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增加甘油三酯的释放等等都与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关。

Kenyon教授的发现引起了世界上许多药品公司的注意,发明抑制 Grim Reaper 基因或促进 DAF16 基因的活性的药物正在进行。如果有了这种药物,人们就可以少吃饭也不挨饿了。但是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药物。科学家提议,减少胰岛素的生成的方法之一是加强运动。

至于是否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减少摄入粮食的方法来减少胰岛素,目前仍有争议。

伦敦大学学院的健康老龄化研究所副所长David Gems说:毫无疑问Kenyon 教授的研究结果值得获诺贝尔奖。可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降低胰岛素水平是否对健康有利,证据还不够充足。

但是,Kenyon 教授说:她已经不再怀疑少吃粮食可以促进健康长寿的实事了[注]。

然而,这些研究常常顾此失彼,事实表明,减少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对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注]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1323758/Can-cutting-Carbohydrates-diet-make-live-longer.html
懒风 发表评论于
吃得太饱会加速衰老
 
人人都知道“每餐应该七分饱”,但每当鸡鸭鱼肉堆满桌,很多人还是会忍不住吃到饱胀不堪,尤其是冬天进补时期,人们总是吃得饱饱的。其实,长期饱食非但不能增进营养,反而加速衰老。
  饱食能诱发人脑内一种叫做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这种因子被证实是促使脑动脉硬化的元凶。脑动脉硬化后,供给大脑的氧和营养物质就会减少,使人记忆力下降,甚至发生脑组织萎缩,引起老年痴呆。有学者还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约2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他们青壮年时期皆是饱食的“美食家”。

  长期吃得太多太好,会极大地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人的消化系统需要定时休养,才能保持正常工作。如果饱食,上顿的食物还未消化,下顿的食物又填满胃部,消化系统就得不到应有的休养。

  过剩的热量还会引起体内脂肪沉积,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易引起动脉硬化,引发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富贵病”。

  长期饱食会使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多,容易使骨骼过分脱钙,造成骨质疏松。

  如何做到“七分饱”?首先要有毅力,面对山珍海味不动摇,在还稍有饥饿感的情况下,毅然离开饭桌。此外,饭前先喝汤或喝稀饭会提前产生饱腹感,有助于防止暴饮暴食。特别要减少动物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糖、高淀粉食物的摄入
懒风 发表评论于
英国科学家发现:快走十分钟 可抵挡美味诱惑

你是否肚子不饿,却对某种食物欲望强烈?据美国“每日科学”网11月17日报道,刊登在美国最新一期《食欲》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人都会对某种食物上瘾,此时快步走就可以帮助你迅速有效地消除这一现象。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神经学家进行了这一研究。他们选取了数十位狂热的巧克力爱好者,让他们节制3天。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人在突然非常想吃巧克力时,立即快步走上10—15分钟,另一组则不进行这种行为疗法。研究人员发现,前一组人在快走之后,“ 巧克力瘾”大大降低,而后一组则不能抵挡美味的诱惑,消耗的巧克力大大多于前者。这一研究的负责人艾德里·安泰勒教授说,快走可以让大脑对食物的刺激反应迟钝,从而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此前有研究表明,我们之所以对某些食物或烟草上瘾,是因为它们让大脑的奖赏区域变得活跃。“研究表明,锻炼会使大脑内部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这有助于调节我们的情绪和对食物的渴望。这项新研究给那些嗜糖如命和渴望减肥的人士带来了福音。”

有统计表明,97%的女性和68%的男性存在食物上瘾的问题。这些使人上瘾的食物大多为高热量、高脂肪的甜食,其中巧克力名列第一。科学家建议,当你突然想吃某种食物时,立即起来走上10分钟,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陈宗伦)
懒风 发表评论于
谢谢这么精彩的资料补充。

很多正信的佛家修行人遵从“日中一食”、“过午不食”。
指导我打坐的老师也说:“晚餐吃以前量的一半就好了。”

想想当初佛陀在树下,每天只吃一棵麦、一粒麻,虽然瘦得骨瘦如柴,却居然就这样度过了六年。

最近我在听净空法师讲的《无量寿经》,刚好也有两段是讲到食量问题的,我在网上找了出来,摘录如下:

---

更重要的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身体就像机器一样,机器每一天都在那里运动、在那里运作,它需要能源,需要热能来推动它,饮食就是能量的补充。每一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有人这个身体非常消耗能源,换句话说,他补充就要多;有些人消耗的量就少,他补充就不需要很多。

这些能量消耗到哪里去了?我给同学们说,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所以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的人,那个能量就消耗得太大太大了。出家人心地清净,他的妄念少,烦恼少,需要量就少,所以他的身体很健康,他需要的量很少。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的定功很深,那不是平常人,我们比不上的,阿罗汉七天吃一餐,他就够了;辟支佛,就是缘觉,他那个定功比阿罗汉还要深,人家半个月吃一餐。你在经上看到,阿罗汉跟辟支佛去托钵,半个月出去托一次,一餐就够了,他消耗的少。所以能量的消耗与劳心劳力都不相干,一个操心的人,劳心劳力的人,消耗都少;唯独妄念烦恼,那个消耗就太大太大了。

这一椿事情,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实际的例子。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李老居士日中一食,他每天吃一餐。我跟他在一起,他告诉我,他吃一餐吃了差不多将近有四十年了;学佛没有多久,他就吃一餐,一直到我跟他的时候,他七十多岁。我观察他的工作非常繁重,不但讲经教学,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俗话说能者多劳!建立「台中莲社」这个道场,莲社里面莲友有十几万人,他把它分班,分成四十八个班,每一班跟老师一个月见一次面。你们想想看,四十八个班,李老师每一天都要接见大众,都要跟大家讲开示,勉励他们念佛。那个大的班,一天一个班;如果班上人少一点,就两个班、三个班合在一天;因为一个月只有三十天,有四十八个班。天天要开会,接触这些大众。

大众老师跟他们讲开示之後,还有一些疑难杂症要问的,要跟他解答的。老师医道很高明,他这个中医确实非常高明,同修当中生病都找他,他也不能拒绝。还要到学校上课,到孔德成先生那里去上班,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一般人想见他,必须在两个星期以前跟他约定时间;在一般讲,一个星期之内要跟他约时间,是约不到的。他每天这个时间排得紧紧的,非常忙碌,一天吃一餐。

一餐吃多少?那个饭量之小,一般人想像不到。台湾那个小馒头,一点点大的两个;一碗稀饭,两个馒头,两个小菜,他的生活就这麽简单。你要去看,这哪有营养呢?没有营养。人家活了九十七岁往生,不要扶拐杖,不要人照顾,眼睛不要带眼镜,说话音声宏亮。今天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是决定研究不出来的。所以劳心劳力消耗能量都不多,统统消耗在妄念上。

因此,饮食的多寡,一定要看自己的体力,这个东西不能勉强学;勉强学,你的身体一定会出毛病。现在有不少人持午,好像持午是一椿很了不起的事情,很荣耀的事情。他一天到晚妄想多,能量补充都来不及了,他还要装着持午,晚上不吃,充面子。晚上一餐不吃怎麽办?中午一餐把晚上也吃掉,吃那麽一大盘,结果肠胃坏了,没几年就得胃病。这个病从哪里来的?从面子上来的,何苦!真正持午,或者是一天吃一餐,跟平常饭量一定是正常,不能够加一点,加一点那已经错了,这是我们说到饮食起居一定要知道的。所以无畏供养里面,这个素食就已经做到了。

。。。。。。

我在这一生当中,过去见到两位老师,一位是我在抗战期间一个老校长周邦道先生,一位是台中莲社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我跟他十年,他每一个月生活费用是台湾钱六十块钱,合美金二块钱,这是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他每天吃一餐,而且吃得很少,我看到他老人家这个样子,我跟他学,我也每天吃一餐。但是我这一餐比他吃得多,跟他一样不行,受不了。他一餐两个小馒头够了,我要吃三个。所以他一天两块钱生活费用够了,我那个时候在台中一天是三块钱生活费用。我跟他学,我学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他。他问我:‘你感觉到体力精神有没有什么两样?’我说:‘不觉得,一样。’他把桌子一拍:‘好!你一直这样下去,一生不求人。’我们谚语讲:‘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们生活费用很少,一点点就够了,就不要求人。求人是最痛苦的事情,看人的脸色,好难看!所以我一生,饿死我也不求人,我有这个骨气。

---
simbatt 发表评论于
说得更细一点,每天早中饭要吃七八分饱,晚饭越少越好。

其一,晚饭吃得过饱易使人体发胖。在一天当中,人体的基础代谢活动强度是下午高于上午;下午,人体内各种消化酶含量增高,从而加强了消化吸收营养的能力。晚餐后,人体的血糖和血中氨基酸、脂肪酸浓度必然增高,加之活动少、能量消耗少,使糖类和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大量转化成脂肪,沉积于组织中,因而使人逐渐发胖。

其二,晚餐过饱会妨碍睡眠。这是因为,胀满的胃肠势必压迫周围的脏器,加之消化系统的器官需要进行较多的活动以消化食物,胃、肠、肝、胆、胰等脏器就会产生信息并传入大脑,使大脑相应部位的细胞兴奋起来。这种兴奋液再扩散到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使本应处于抑制状态的细胞又活跃起来,致使人出现了失眠或睡眠不实,与作梦等现象。翌日会使人感到精神不振,无法消除疲劳,时间久了,会加速人体的衰老。

其三,晚餐过饱损害胰脏。因为晚餐过饱或吃难于消化的食品时,食物充盈于胃及十二指肠,当人体卧床时压迫肝、胰和胆道的开口壶腹部,使胆管、胰管压力增高;如再进食高脂肪食物过多,不仅会使胆囊增加排泄胆汁的运动,而且还促使胰腺分泌增多和肠壁胆道口壶腹部的压力增大;而这些因素都易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括约肌痉挛和"共同通道"的阻塞。一旦胰腺管和胰腺泡因压力大而破裂,胰液溢出或胆汁逆流入胰管,激活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它就会变成具有强烈消化作用的胰蛋白酶,迅速消化胰腺体本身和周围组织,引起急性胰腺炎,并可导致人在睡眠中突然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