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译语》(9):意译属虚,直译属实(兼复当当、亨利跟帖)
当当,亨利,
二位所言极是。那还用说,每次亨利的点评都属上乘。现在暂且按下这点不提,我想借此谈谈另外一种译法。窃以为二位的翻译属意译,而保留“人质”的译法属直译。在这里我倒是倾向于后者。
在文艺理论中有一种形象思维方式,这点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必须遵循。这里虽不是小说,但也大同小异。在把两种译法做一比较之后,我觉得直译效果更好。原因就是它提供的形象具体生动,不仅能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而且还能引发人们的想象,进而引发深思。比如,一个人很吝啬。有两种方法可以说他。一个是用抽象的概念,可以说他小气,抠门;一个是用具体的形象,可以说他是“铁公鸡”,一毛不拔。二者相比,还是后者效果更佳。原因就是,一般来讲,意译属虚,直译属实。遇到典故之类的句子,采取虚的意译比较好,像这类比较简单的形象比喻,在不显得生硬难懂的情况下,我还是倾向于实的直译。
现在回过头来继续说“人质”。本文说希拉里因循守旧也好,墨守成规也罢,总之是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达到奥巴马“求变”主张的要求。这里也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来说,一种就是用上述几种形容词概念化地形容她,另一种就是用形象思维,采用一种具体的形象,即“人质”来形容她,另请注意,本文中则是描绘(portray)她。相比之下哪个效果更佳,似乎是后者,因为它会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因而引发深思。人们的头脑里会立即开始思索:她像人质,那该是什么样子?
我想起码会在人们的眼前出现一幅恐怖至极的绑架画面:绑架者手持武器,气势汹汹;被绑架的人质则是蓬头垢面,狼狈不堪,更有甚至,大多会尊严丧失殆尽,软骨头一堆,唯唯诺诺,苦苦求饶,绝没有刘胡兰面对铡刀临危不惧,大气凛然的风度,像她那样慷慨激昂地大声斥责敌人:“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
紧随这类恐惧画面之后的,恐怕就是要对由此引发的各种后续情况展开想象的翅膀:一是失去自由,二是生命危险,三是渴望营救,四是亲人焦虑,五是社会舆论,乃至引发国际争端,六是人质死亡,七是家庭悲剧,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而所有这些,都是单单几个概念化的形容词所不能企及的。
当然在这里,奥巴马和爱德华兹把希拉里描绘成人质确切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恐怕尚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至于我本人,到现在还没有彻底弄清这种说法的确切含义,因此也无法选用适当的概念化形容词来翻译。有鉴于此,为求保险,我还是倾向于有样学样,照原样直译成“人质”,让读者各展其独特的想象翅膀去加以思索。想一想如果希拉里像人质,那究竟该是什么样子。而如果让一个像人质的女人当上美国总统,在国内统帅三军,在国外引领世界,那该是什么样子和后果?而所有这些,也同样是几个概念化的形容词所望尘莫及的。
以上仅是我自己的看法,本来是回帖,没想到写了这么多。因为篇幅如此之长,贴在那里就不像回帖了,同时也为表示本人对二位意见的重视,不妨将它当成一篇文章。此外,这篇文字其实正好可以添加到我的《宋氏译语》系列中,单独发表,以期抛砖引玉,与各位对翻译感兴趣的网友共同切磋。再次谢谢二位!
宋德利 2008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