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和科学势不两立.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代遗传学之父居然是在修道院里干活的.当然他的发现不是神示.那一切都归因于他的”不务正业”,当然还有当时的修道院里那种求实和宽容的风气...
Johann Mendel 1822年7月20日生于奥地利的Heinzendorf(即现在捷克共和国的Hynčice)的一个农家.童年时当过花匠,学过养蜂. 小Johann在校成绩优异,家里也想尽力支持他上大学,可惜家境贫寒,力不从心.只好于1843年进入修道院,改法号Gregor. 1851年被修道院派到维也纳大学深造,两年后镀金归来,在修道院里教物理.
受大学里他的教授和修道院同修的鼓舞,孟德尔对植物的变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在修道院的花园里种豌豆,看看不同的性状,如花和豆子的颜色等等,是如何传给后代的.
豌豆是雌雄同体的植物,既可以自花受粉,也可以异花授粉.孟德尔发现豌豆有七个性状肉眼可辩:
1. 花色:非紫即白;2. 花的位置:不是在枝干上就是在末端; 3.茎的尺寸:非长即短; 4.种子形状:不是圆滑就是皱摺; 5.种子颜色:非黄即绿; 6.豆荚形状:非宽即窄; 7.豆荚颜色:非黄即绿.
受过科学训练的孟德尔知道,摸清这些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做杂交实验,统计后代里面这些性状出现的频率,然后根据结果提出一个能合理地解释这些结果的理论.
种豆,交配,统计;再种豆,再交配,再统计...在七年时间里,孟德尔共种了29000株豌豆.
下面就是他做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实验:
他把纯种的结光滑种子的豌豆和纯种的结皱摺种子的豌豆杂交,发现第一代(F1)植物结的全是光滑种子.
把F1的植物相互杂交,后代(F2)里面结光滑种子的豌豆和结皱摺种子的豌豆的数量之比接近3:1
一连几天,孟德尔透过厚厚的镜片,对着这些结果发呆...
他忽然想,如果做下面的假设,这些结果就有了完美的解释:
1. 每个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它们分别决定这一性状的两种表现型 (比如S决定光滑种子,s决定皱摺种子).
2. 遗传因子互不搀和,相互独立,随机传给后代.后代从父母那里分别获得一个遗传因子.
3.一对遗传因子里面,一个显性(S)一个隐性(s).显性因子抑制隐性因子的表现.
1866年,孟德尔的这些结果以不起眼的标题, Versuche uber Pflanzen-Hybriden (), 发表在Verhandlungen des naturforschenden Vereines in Brünn (Brünn自然科学学会会刊)上.论文发表后35年间几乎无人问津,只被引用3次.一直到1900年,它的重要性才被”重新发现”.
1868年孟德尔官升住持, 从此耽于行政事务,慢慢淡出科学研究.
老孟1884年一月4日死于奥匈帝国的Brno(现属捷克共和国),享年62岁.他死后新的住持把他的所有文件付之一炬,太可恶了:(
聪明人和笨蛋的差别就在于,笨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使种几百亩的豌豆在他眼里也只是一株株豌豆.聪明人却能通过这些统计数字看到后面隐藏的规律.
老孟就是这样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