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80年代中期,当印象主义在法国画坛方兴未艾之际,又派生出了一种新的艺术流派——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利用光学科学的实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自然科学的成果证明,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体的色彩是分割的。他们认为印象主义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主张不要在调色板上调和颜料,应该在画布上把原色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进行视觉混合,然后获得一种新的色彩感受。画面上的形象由若干色点组成,好似缤纷的镶嵌画,所以该画派又被称为“点彩派”。因为它的理论是色彩分割原理,也叫“分割主义”艺术。
新印象主义是在印象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作画方法,很多印象主义画家都尝试过,只不过没有严格理智地去分析和安排色彩,主要凭个人的主观感受作画。而新印象主义则把感性变为理性,主张不用画板调和颜色。
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是新印象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他出生于一个封闭的宗教家庭,早年在美术学院接受过传统的艺术教育,作品始终带有古典气质。他崇尚理论,把理论看得高于感觉和直觉。尽管他用色点表现对象,但他十分看中对形体的塑造,这与印象主义是不同的。由于过分强调理性的分析和形体的几何化,画家的激情与感性几乎完全排除,致使作品缺乏生动性。1886年展出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一幅最能体现“新印象主义”绘画原理的代表作品。画面描写了人们在塞纳河阿尼埃的大碗岛上休息度假的情景。阳光下的河滨树林间,人们在休憩、散步,垂钓,河面上隐约可见有人在划船,午后的阳光拉下人们长长的身影,画面宁静而和谐。为完成这幅作品,修拉画了三十多幅习作和色彩稿,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来绘制了这幅具有纪念碑意义的作品,它是现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之一。修拉是根据自己的理论来从事创作的,他力求使画面构图合乎几何学原理,他根据黄金分割法则,将画面中物象的比例,物象与画面大小、形状的关系,垂直线与水平线的平衡,人物角度的配置等,制定出一种全新的构图类型。注重艺术形象静态的特性和体积感,建立了画面的造型秩序,这幅《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创作的代表作品。
画中人物都是按远近透视法安排的,并以数学计算式的精确,递减人物的大小和在深度中进行重复来构成画面,画中领着孩子的妇女正好被置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点。画面上有大块对比强烈的明暗部分,每一部分都是由上千个并列的互补色小笔触色点组成,使我们的眼睛从前景转向觉得很美的背景,整个画面在色彩的量感中取得了均衡与统一。
在这幅画里画家使用了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几何分割关系和色彩分割关系,描绘了盛夏烈日下有40个人在大碗岛游玩的情景,画面上充满一种神奇的空气感,人物只有体积感而无个性和生命感,彼此之间具有神秘莫测的隔绝的特点。
修拉的这幅画预示了塞尚的艺术以及后来的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问世,使他成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之一。
原文连接:
http://www.hoolon.net/show.aspx?id=4&cid=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