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专稿/13位生态、经济、地理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报告指出,地球生态系统每年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折算为货币约为33万亿美元,大致相当於当时全球总产值,也就是说,全球经济总体系大体上不亏本。但中国情况实在并非如此
谁会为一份产值投入三倍成本?
将近十年前,在写作《中国之毁灭——中国生态崩溃紧急报告》一书时,我冒风险首次把中国资源与环境代价加以货币化。比如说,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来看,森林不光是木头,还有许多生态效益。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泥沙及养份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削减洪峰、防止水库淤积、减免旱灾、提高作物产量、减缓气候异常、释放氧气等等。把这些生态效益折算成钱,一般要比林业收益大很多。据福建林学院两位研究者的报告,福建全省森林之林业效益,不过是生态与社会效益的1/14。这个数字与美日学者的估算相去不远,应该是比较可靠的。
森林不光是木头,还有许多生态效益。
依照这种生态经济学的方法,我对森林、淡水、土地、草原等自然资源的消耗、恶化,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进行了粗略估算,也就是说,把资源和环境的投入和破坏折算成货币,计入成本。结果是惊人的,合计21.54万亿。写作时间是1998、99年,最新的比较完整的数据来自1997年。请注意,这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是7万亿多,仅仅是资源与环境成本21万亿的大约1/3。还有,这7万亿是毛收入,而资源与环境21万亿付出则是不完全统计——由於缺乏完备的资料和成熟的方法,许多项目没有计算——如近海污染、土地荒漠化盐硷化、土地肥力衰退、江河通航里程剧减、主要江河泄洪能力大幅下降、渔业资源枯竭、珍稀物种灭绝、黄河断流等等。
我的这一估算证明了“绿色GDP”之重要性。它至少揭破了一个秘密: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背后,隐藏着惊人的资源与环境代价。
除了中国,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国家会为1份产值付出3倍以上的成本代价!
离开“绿色GDP”无法严肃评价中国经济
“绿色GDP”是一个晚近才产生的思想。因为人类意识到资源特别是环境容量资源价值高昂,还是晚近的事情。在工业化早期,由於人口总量较低,人类手中所掌握的生产力也较低,生产活动对资源和环境基本上形不成破坏。比如,在一条大河上建几十甚至几百座工厂,直接把污水排入河流,只要在这条河的自净能力内,一般并不表现出水污染。人们可以照常捕鱼、饮用。半个世纪之前,长江沿线的工厂实际上已经不计其数,但长江水量充沛,自净能力极大,水污染微乎其微。再比如砍伐森林,只要砍伐量没有超过生长量,以毁林为源头的一系列生态灾难都不会产生。你去亚马逊河放倒几十几百公顷甚至上千公顷森林,对於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几乎等於零。还有过去放牧牛羊,无边无际的草原,那麽低的载畜量,哪里还用担心对草原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森林保持水土、减免洪旱灾害的能力以及草原的载畜量视为无限大,可以无限取用。可以无限取用的东西,当然也就没有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予计价,也就成为当然。
关注中国生态和环境的作家郑义著有《中国的毁灭》,由明镜出版社出版。
后来,随着世界人口增加和工业化扩展,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开始表现出来。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枯竭,河流湖泊海洋大地天空都出现种种污染。人们此刻才明白一个过去想都没想过的事实:资源与环境(环境容量)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连随风流动的无国界的洁净空气也开始出现短缺。这种有限性、稀缺性就构成价值。因此,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GDP”的构想。
GNP、GDP之类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忽略了资源与环境代价,实际上是一把扭曲的尺子,有时甚至会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反的度量结果。养育着人类文明的资源总量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挥霍就意味着自毁。如果开发与破坏强度超出生态平衡点,这个文明的未来就受到威胁;如果开发与破坏强度过大,大大超过生态平衡点,种种生态灾难将猛烈浮现,其末日也就不远了。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认为“绿色GDP”之前身REA(环境资源核算)是一个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发现,甚至“可与地球是圆形的发现相媲美”。
几年前,美国、荷兰、瑞典与阿根廷的13位生态、经济、地理学家在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报告指出,经过了大量研究,证实地球生态系统每年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折算为货币,约为33万亿美元,大致相当於当时全球总产值。换言之,使用这种“绿色”的核算方式,全球经济总体系大体上不亏本,还说得过去。如果中国经济在一些关键的生态经济学指标上位於世界中位,那中国经济也算说得过去。
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最火的建筑工地,如果用“绿色GDP”来衡量,“高速增长”的总帐就只能是负数,就不是建设而相当於破坏。
但中国情况实在是过於恶劣:
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国土超载);
人均自然资源大体是世界平均值的1/2(自然资源极度匮乏);
单位产值之矿产资源与能源消耗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3倍(矿产资源超高投入);
资源投入在经济增长所占比例高居世界前列(资源浪费型经济);
单位产值废物排放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数倍;
单位产值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10倍甚至几十倍,单位面积国土污水负荷量约为世界平均数16.5倍(环境容量资源浪费性经济);
污染总量增长率为总产值增长率之数倍(污染超速增长);
——依据以上数字,无论怎麽编排统计魔术,中国每年所利用的资源、环境价值也是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倍。也就是说,如果世界经济总体系大体收支平衡,中国经济就是一个资源、环境成本超过产值许多倍的严重亏本的经济活动。
世界经济(特别是那些资源与环境破坏不大的国家)不使用“绿色GDP”核算体系尚问题不大。只有中国,不使用“绿色GDP”就谈不上任何严肃的国民经济统计与计算。
作者简介:中国旅美著名作家,其小说《老井》由本人改编为电影,获东京、夏威夷、意大利国际电影节多项大奖,后囊括当年“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奖。他在流亡到海外的中国作家中,几乎是唯一忧虑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自1997年起用三年多时间著有50万字调查报告《中国的毁灭》,在海外和国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