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论简析
--选自王志勇《基督教圣约世界观神学原理传习录》19卷“方向篇”
“他的国是永远的,一切掌权的都必事奉他、顺从他”(但7:27)。
一.预定论的历史沿革
二.研究预定论当有的心态
三.宣讲预定论的必要性
四.教导预定论当注意的问题
五.预定论的神学内涵
六.预定论难题辨析
七.预定论的神学意义
八.如何看待上帝的预定
九.预定论的社会意义
在基督教教义体系中,严格而言,预定论并不是基要性教义,并不在《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迦克敦信经》和《亚他那修信经》这四大信经所界定的范围之内。但是,预定论确实是圣经中所启示的重要真理之一。而且,更关键的是,各大宗教和思想体系都有自己的预定论。因此,对于基督徒而言,关键不是是否相信预定论的问题,关键是要明白、相信何为合乎圣经的预定论。赵中辉先生在《预定论》一书的译者序中深有体会地说:
预定论是圣经中天经地义的真理,是不可否认的。如果基督徒对此教义缺乏认识,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完全的基督徒,他也不能正当地瞻仰神并宝贵由基督的救赎所得到的丰盛恩典。因为预定拣选人得永生是神荣光照的完全启示,是不能被人的工作所遮蔽的。预定论显示了我们是怎样的人和我们所有的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它斥责人的骄傲,高举神的恩慈。它叫人知道,人算不得什么,如此维持了受造者与造物主之间的正当关系。……预定论叫我们知道,我们得救是完全出于上帝的恩典,我们丝毫不比那些下地狱的人强。叫我们对未有得救的人愈发表示仁爱与宽容,并永远感谢神已经救了我们。叫我们知道我们在堕落的境遇中我们是无智能、无能力、无义行,我们的帮助唯有从神而来。预定论先把我们置于绝望之地,以后叫我们从此绝望之地得到神的恩典。它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胜过许多艰难,在信心与盼望上给我们以更坚定的立场,比其他任何教义更能高举神,荣耀神。[1]
绝对与双重预定论乃是保守性改革宗信仰的标记。世人所恨恶、反感的也是这种斩钉截铁的预定论立场,然而真正使人在各样环境中坚定不移的,也是这种不打任何折扣的神学立场。因此,改革宗神学家伯特纳在谈及预定论时,说:“今日很少有人注意预定论,就是在那些所谓忠于加尔文主义信仰的人中,对于预定论的道理也不十分明了。虽然如此,预定论却包含在大部分福音主义教会的信条中,并对教会与国家有显著的影响。”[2]海斯提说:“绝对预定论的原则是早期宗教改革的伟大力量,尤其在德国发挥作用,遏止了迷信与偶像的权势;虽然这原则后来在改教的摇篮地逐渐丧失能力,但它仍然是改革宗信仰的精髓与支撑,也带领它在每次争战与试炼中凯旋。”[3]因此,对于热爱一切真理的人而言,确有必要认真地考察圣经的启示和历代圣徒的脚踪,明白预定论这一伟大真理,必能坚定信心,受益无穷。
一.预定论的历史沿革
梅钦博士曾经指出,越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越是容易引起人的争议,在基督教教义上更是如此。预定论的教义就是这样一个宝贵的教义。加尔文指出,对于真正的基督徒而言,预定论既是有用的教义,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极其甜蜜的教义。对预定论的无知既损害了上帝的荣耀,也把谦卑连根拔除,生成并促进了人的骄傲之心。这一教义不仅确立了救恩的稳固性,也安慰人心和建立教会的重要真理。[4]
正因为这样,预定论在教会和社会中所引起的反对,比其他圣经教义都大。这一教义被人误解、被讽刺的程度也比其他教义更大。瓦波顿说:“在人面前提起预定论,就好像在一头被激怒的牡牛面前摇动红旗一样,只能使他们以最激烈的情绪毁谤它、中伤它。可是人们攻击它,憎恨它,或者是误解它,都不能成为我们任凭它随流失去的理由。真正该问,也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人对它的态度如何,而是它到底是否真实。”[5]可以说,人们对圣经中所启示的预定论的看法和态度,是一块试金石。若是不把人的救恩和教会的本源建基与上帝永世的预定和恩惠的拣选,就会归于罪人的意志的选择,从而窃取上帝的荣耀,招惹上帝的震怒。
1.今日教会对预定论的忽视
今天在教会中很少有人注重预定论,即使那些提及预定论的改革宗教会人士,也往往是把预定论封闭在教会历史性的信条中,并不晓得预定论对基督徒实际生活的伟大作用。为了不得罪人,他们宁肯在预定论上保持低调。因此,有众多的所谓的饱学之士,宁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一些不重要的教义,但对圣经中所启示的预定论却漠然置之。在中国教会中,盛行的是阿米念派神学,传福音、作见证的材料车载斗量,而真正严肃的神学思考却是凤毛麟角。许多人对于预定论这一精深的教义当然不感兴趣,不作研究。认为只要传福音就好了,为什么费力不讨好,研究这种容易引发争议的教义呢?!其实,不研究圣经中所启示的预定论,我们就会有自己版本的预定论。基督徒必须用圣经的启示来更新自己的心思意念,包括在预定论方面,这也是我们理所当然的侍奉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研究、宣讲预定论的重要性
预定论所突出的是上帝主权的恩典,他要恩待谁就恩待谁,他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这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美意,丝毫不是因为罪人的德行和选择。这一教义不仅给蒙恩得救的人在心灵上带来巨大的安慰和确信,也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成为圣徒式的英雄、英雄式的圣徒。加尔文主义者坚信上帝的预定,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义无反顾,不惧怕任何世俗权力的威胁。这一教义正是目前仍然在极权制度压迫下挣扎的中国基督徒所急需的最好的装备之一。主耶稣基督在差派门徒外出宣教的时候,就用上帝的预定来安慰、鼓励他们:“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太10:29)。当保罗劝勉以弗所教会的圣徒时,他也是毫不犹豫,旗帜鲜明地提及上帝的预定:“上帝在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弗1:4-5)。因此,在改革宗中始终是英雄辈出。我们可以说,“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中国文化中所提倡的这种理想人格在改革宗神学预定论中找到了最坚定的理论基础。
在世界历史上,预定论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教会的教义,而是对政治界与经济界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伯特纳在其名著《预定论》一书中考察说,从古到今,许多支持预定论的人都是品格高尚,聪明绝顶的人。其实,主张预定论不是只有加尔文一个人而已,路德、慈运理、墨兰顿、布灵格、布瑟等,当时欧洲著名的改教领袖都主张预定论。他们在其他方面的看法虽然不同,但对预定论都一致赞同,并且在教导预定论的时候都强调它的重要性。路德的主要著作《意志的捆绑》(The Bondage of the Will)显示他对预定论的拥护不下于加尔文,他对预定论的热忱与严谨甚至还超过加尔文。今天的信义宗教会,看其《协和信条》(Formula of Concord)就知道也是主张预定论的,只是在外表的作法上有一些修改。至于英国的清教徒与早年移居北美的清教徒、圣约派、法国的胡格诺主义者都坚守加尔文主义。天主教曾经主张过预定论,而即使他们不支持预定论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公开拒绝过预定论。[6]
在宣讲预定论这一伟大教义方面,加尔文也有所论述。他说,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人无知的僭妄,就对预定论避而不论,矢口不谈,这样就是以愚妄无知为满足了。他说:“圣经就是圣灵的学校,一切对我们有益,必须知道的,都没有遗漏。因此,圣经中所教导的一切,都是重要的,是我们当知道的。所以,对于圣经中关于预定论所阐明的教训,我们一定不要向信徒隐瞒,免得我们好像恶意地剥夺上帝对信徒的恩宠,或是指责、亵慢圣灵,以为圣灵所宣布的是完全不当宣布的。”[7]显然,加尔文是从“惟独圣经”这一大原则来对待预定论的。既然圣经上向我们显明了这一伟大的教义,我们就当忠心地按圣经所启示的规模,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清清楚楚地把这一真理传讲出来。
伯特纳指出:
历史上伟大的神学家如奥古斯丁、威克里夫、路德、加尔文、慈运理、詹求思、欧文、怀特腓、托普雷狄,我们这一代的神学家如赫治、达布尼、甘宁汉、司密斯(Smith)、赛德、华腓德、与凯波尔等都主张并且尽力教导预定论。几乎所有抗议宗信徒都承认这些人物是基督教界的顶尖学者,而且他们在这方面的著作也从来没有被驳倒。甚至其他宗教(如回教)也有许多信徒相信某种形式的预定论,还有各种形态的宿命论盛行于一些异教国家,至于机械论哲学与命定论哲学对英、德、美各国有大的影响,这些现象都使我们觉得,预定论至少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题目。[8]
苏格兰改革宗神学家甘宁汉说:
当人讨论预定论时,真是进入一个最深、最不可测的领域,是人类智力探索的极限,就是探索耶和华这位不可测度的上帝,他的本质和他的属性、心意与作为,也关乎‘人’这有思考能力的受造物在永恒里的命运。这题目的性质既然那么特别,我们当然有理由必须以最深的谦卑、恭谨、敬虔来探究,因为这题目关系到无数人在永恒里的痛苦,是何等可畏,何等严肃,又何等沉重啊!固然有许多人是以这种严谨的精神探讨预定论,但也有许多人是轻率地揣测上帝的预定,甚至陷入漫无节制的联想,无法自拔。历世历代以来,恐怕再也没有什么题目像预定论一样,能吸引这么多聪明人注意了。预定论的相关讨论,无论是哲学方面,神学方面,或是实践方面,也都已经非常齐全了。如果有哪个题目是我们敢说有过一番地毯式讨论,每个细节都没放过的,那就是预定论了。[9]
3.奥古斯丁对预定论的研究
教会对圣经真理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光照的过程。比如三位一体的教义,就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才逐渐明确。基督的三大职分则是加尔文的发现,基督的降卑和升高这两种状态也是在宗教改革过程中逐渐明确的。教会对预定论的认识也有一定的过程。根据伯特纳的考察,直到第四世纪末才有人特别研究预定论。
早期教会的教父们主要强调信心、悔改、周济、祷告、受洗等善行,认为这些是得救的根据。他们当然教导人是靠基督得救,但是他们也认为人有接受或拒绝福音的能力。他们的著作有时承认上帝有至高无上的主权,有时又教导人有绝对自由的意志。他们既然不能把这两点调和,就索性否认上帝的预定或上帝绝对的预知。他们教导一种“上帝与人合作说”(Synergism),认为上帝的恩典与人的自由意志是彼此合作的;可见要一个人放弃“人能作成他自己的救恩”这观念没有那么容易。可是经过一段漫长的过程之后,人终于了解“救恩是上帝按着他的至高主权赐给人的礼物,与人的功德无关,这救恩已经在永恒中预定了,而且上帝在每个阶段都是救恩的创始者”这个伟大的真理。
最先阐明罪人完全赖恩得救这个基要真理的人是奥古斯丁,他是西方教会里最重要的神学大家之一。奥古斯丁主张预定论,这使他与教会中所有藐视上帝至高主权,对上帝不冷不热的信徒划清界线,壁垒分明。奥古斯丁特别用窑匠与泥土的比喻(罗9:21),来说明上帝主权的拣选和预定。他对罪与恩典的看法比过去的神学家更前进一大步,认为拣选是恩典,是无条件的,救赎的对象只限于蒙拣选者。每个熟悉教会历史的人都不能否认奥古斯丁在学问与道德上的伟大。他的勤劳、他的著作都使纯福音广传,真宗教复兴,保罗之后,路德之前,无人能出其右。奥古斯丁之后,预定论成为普世教会所主张的信条。
奥古斯丁之前的教会一方面要矫正内部出现的各种异端,另外也要努力驳斥异教世界中发出的各种言论上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教会没有时间发展教义体系。除此之外,当时整个罗马帝国盛行宿命论,许多人常常分不清楚预定论和宿命论这种异教思想的差别,因此导致预定论不受重视。自从主后四世纪初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归信基督教之后,西方教会的大环境趋于安定,基督教神学家开始更加注意他们信息中的教义。
奥古斯丁阐明了罪与恩典的两大教义。他当时所面对的是伯拉纠主义。伯拉纠主张自然人有足够的能力作成自己的救恩,还说亚当的堕落对全体人类的影响不大,顶多只是一个历世历代的坏榜样;基督的生命对人的价值也只是立下一个好榜样罢了;耶稣受死的意义只是耶稣是基督教“第一位殉道者”罢了;而人也不在上帝的特别护理之下。奥古斯丁针锋相对,认为全人类在亚当里已经堕落;所有的人生来就败坏,灵性已死,意志只有犯罪的自由,没有向上帝行善的自由;基督受苦是为了他的百姓;上帝凭己意拣选人,与人的功德无关;得救的恩典是藉著圣灵有效地施行在蒙拣选者身上。因此奥古斯丁成为第一个真正解释保罗的神学家,他的教义也得到了教会的承认。
4.奥古斯丁之后教会的败坏
奥古斯丁之后,基督教会固然有所发展,但在神学教义上愈来愈走向半伯拉纠主义,希腊人本主义哲学的毒液愈来愈渗透到教会的神学体系中。教会愈来愈倾向于神秘化和仪式化,人也以为上帝是藉着外在的教会赐下救恩。天主教甚至主张信徒靠教会的圣礼得救。如此以来,主张个人功德的教义体系日益发展,教会甚至开始发行“赦罪卷”,利用教会所储存的所谓的圣徒的功德来为他人赦罪。罗马教皇在政教两界都握有大权,整个欧洲在罗马天主教控制之下,道德状态的腐败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神职人员也是随波逐流,愚昧透顶,腐败透顶。
5.宗教改革与神学演变
因此,奥古斯丁之后,改教之前,很少人强调预定论。比较突出的有两位:一位是因为传讲预定论而被监禁、被定罪的高查克(Gottschalk);他是九世纪本笃修道院的修士,他认为基督只为被拣选的人而死,只有预定得救的人才可以从他的死得到好处。大部分第九世纪的作者不相信这种见解。[10]一位是英国的“改教晨星”威克里夫(Wycliffe)。威氏也倡导宗教改革,他的观念很像加尔文主义,主张上帝有绝对的至高主权,凡事都有上帝的预定,他的信仰体系与后来路德和加尔文的教导很类似;另外还有瓦勒度派信徒(Waldensians),从某方面来说,他们可以算是改教前的加尔文主义者,他们的信条有一项便是预定论。
宗教改革基本上是重振奥古斯丁主义,并且发扬光大,也使强调福音的基督教再居领导地位,名至而实归。第一位改教领袖路德原本乃是一位奥古斯丁修会的修士,他由这派严谨的神学整理出“因信称义”的原则。路德、加尔文、慈运理,以及当时所有的改教领袖,都是彻底的预定论者。路德在他的名著《意志的捆绑》中强调预定论,笔调是改教神学家中最强烈、最激烈的。墨兰顿早年曾经表示预定论为基督教的基本原则,不过后来墨氏修改自己的立场,主张“上帝与人合作说”,认为在得救的过程中,上帝与人彼此合作,从而转向半伯拉纠立场。后来,信义宗对自己的早期立场逐渐修改,逐渐完全放弃了预定论,公开抨击加尔文主义的预定论,主张普遍性恩典(Universal Grace)与普遍性代赎(Universal Atonement),这成为信义宗的公认教义。
加尔文在预定论方面的著述要超过在他之前的所有人。这并不是因为他唯独对预定论情有独钟,乃是因为他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当时围绕预定论而进行的争辩的漩涡围绕他,他不得不根据圣经清楚地阐明自己的立场。[11]
二.研究预定论当有的心态
预定论直接涉及上帝的预旨,联系到上帝的属性。因此,当我们研究预定论的时候必需有一个合理的心态。亚伯拉罕·凯伯尔曾经说,教义神学是神学研究的至圣所。因此,研究任何教义都当存惟慎惟危的敬畏之心。否则,离开圣经所启示的规模,顺从自己的邪情私欲任意驰骋,难免轻慢上帝,亵渎上帝,不仅不会受益,反倒招惹上帝的震怒,受到上帝的责罚。
1.承认预定论本身的复杂性
加尔文在详尽地探讨预定论之前,首先声明说:“预定论本身就是非常艰深的主题,由于人的好奇心,更使得这一题目困惑重重,危险重重。”[12]因此,我们首先当承认预定论本身的复杂性,如此我们才能谦卑地寻求圣灵的光照,谦卑地满足于上帝所显明的旨意。
2.以上帝显明的旨意为准绳
预定论本身虽然非常复杂,又因着人的软弱和败坏导致诸多的危险,但我们一定要明白,圣经中所启示的预定论本身并不是一个地雷阵。但是,我们常常容易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于圣经中所启示的真理妄加揣度,犯下僭妄之罪,就非常危险。所以,我们当以上帝所默示的圣经为我们惟一的指南和规范。为此加尔文提醒人们说:
对于我们而言,要晓得可以合法地考究的关于上帝的一切知识,主的圣言就是指导我们考察的惟一道路,也是使我们能够分辨我们当认识的与上帝有关的一切真理的惟一亮光。如果我们充分注意到以上所言,就能约束自己,不致僭妄。圣经向我们显明,我们一旦偏离其界限,就出离正规,陷入黑暗之中,必定会不时拌跌,误入歧途。因此,我们首先必须牢记,在预定论方面,要得到在圣经解释之外知识,就比在无路之处行走,在黑暗中寻找亮光还要愚蠢。所以,在无知就是学问的事情上,我们就不要以无知为羞愧。让我们甘心乐意地约束我们对知识的探求,若是在圣经启示之外,搜寻关于预定论的其他知识,既是愚昧的,也是危险的,甚至有致命的危险。假如有一种无法克制的好奇心刺激我们,就当用以下的话来抵挡:“吃蜜过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荣耀,也不能算为荣耀”(箴25:27)。对于这种僭妄之心要恐惧战惊,因为它会导致我们走向灭亡。[13]
三.宣讲预定论的必要性
很多人认为在教会中教导预定论会引起争议,不如不讲。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人本主义的。在教导预定论方面,我们既不能武断专横地压抑,也不能随随便便地宣讲。既要避免徒有热情,不明真道的无知之举,又要避免热情过度,任意窥探的好奇之心。要谨慎地教导预定论,使教会得益处。
1.基督和使徒们教导预定论
圣经上多处记载,基督和使徒们经常教导预定论(太11:20,25;13:11;25:34;路10:20;12:32;约8:47;15:16;罗8:29,30;弗1:4,5;提后1:9;帖前5:9;帖后2:13)。假如我们不教导预定论,就没有把上帝全备的旨意传递出来。假如我们认为教导预定论会混乱教会,我们就是在指责基督和使徒们所行的。
2.预定论本身的重要性
同时,预定论是非常重要的福音教义和信仰根基。特瑞金指出:
假如忽略预定论,就必定会给教会和信徒带来巨大的伤害。因为它是我们对上帝感恩的源头,是使人谦卑的根本,是人在各种试探中信心最坚定的锚,是使人得到最甜蜜的安慰的支柱,也是促发敬虔和圣洁的最强有力的鞭策。[14]
3.消除关于预定论错误的教导
另外,总是有人抵挡真理,混乱真道。如果我们不坚定不移地把真理表明出来,自然就会有各种误解、谬论盛行。这就表明,我们必须研究、宣讲预定论。在预定论的应用上,我们一定要晓得上帝启示预定论的目的主要是安慰圣徒,而不是满足我们无益的好奇心。
四.教导预定论当注意的问题
在目前教会中之所以在教导预定论的问题上存在争议,也是因为一些人教导方法的不当引发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好的目的,好的内容,必须有合宜的方法传递出去,否则不仅不会造就人,还会适得其反,引起混乱和纷争。
1.立场明确
在教导和探讨预定论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立场。我们既是有限的受造物,更是有罪的人。即使我们是重生得救的人,我们仍然是有限且有罪的人。我们的有限性注定我们不可能明白一切;我们的有罪性,注定我们时时会受到罪的试探,我们必须对自己保持警醒,不可枉自论断上帝,或揣度上帝奥秘的旨意。比如讲到预定论,我们知道,即使罪人也是上帝按他自己的旨意造的。罪人犯罪,最终归于沉沦,上帝的公义就在他们身上得了荣耀。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就说罪人犯罪也是荣耀上帝,更不能说我们犯罪越多,就越能荣耀上帝。使徒保罗对于这样说的人并没有多少客气,直接说:“这等人定罪是该当的!”(罗3:8)。使徒保罗谈及上帝的预定,总结说:“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罗9:16)。有人推断说,既然一切都在乎上帝的预定,“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罗9:19)使徒保罗并没有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而是直接指出提出这种问题的人所站的立场不对:“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上帝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陶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么?倘若上帝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这器皿就是我们被上帝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罗9:20-24)。使徒保罗在这段经文中,既讲到了拣选-“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也谈及上帝的弃绝-“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不管是奥古斯丁,还是加尔文,都效法使徒保罗,用窑匠和泥土的比喻来捍卫上帝主权的预定这一宝贵的教义。所以,加尔文分析说:“保罗绝没有靠虚妄之词为上帝辩护,他只是宣布:受造物与造物主争吵,是不合适的。”[15]
2.持守中道
加尔文在一开始谈及预定论的时候,就指出:“生命之约并非一视同仁地向所有的人宣扬,在所宣扬的对象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一概接受。这种差异性显明,上帝的审判是何等地深不可测。”[16]因此,我们在探讨、教导预定论的教义时,要始终满足于圣经所启示的界限,既不隐讳上帝显明的旨意,也不枉自揣度上帝隐藏的奥秘。在谈及上帝的预定的预旨时,加尔文说:“这个谕令,我承认,是可怕的”。[17]因此,我们惟独当以圣经明确的启示为疆界,审慎地探讨并教导这一教义。根据麦葛福的研究,在伯撒的神学体系中,他以上帝拣选的谕令为整个系统的基础,使预定论成为其神学体系中首要的原则。上帝决定拣选某些人得救,任凭其余的人沉沦。神学便是探索这些决定的结果。[18]然而,基督教当以上帝所启示的圣约为基本的架构,不可把预定论上升成为首要的原则。否则,难免使安慰人的教义成为绊倒人的石头。
3.灵活教导
传讲预定论这宝贵的教义,要根据所针对的人员、地点和时间传讲。不要不分对象,贸然传讲;也不要不分重点,和盘托出。
(1)不可与不信的人大谈特谈预定的教义。预定论是安慰圣徒的,而不是与不信者争辩的。对于那些亵渎上帝的人不可谈论宝贵的预定论真理。“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太7:6)。预定论就是这样宝贵的真理,要小心呵护,不可随意让人践踏,为人提供犯罪的机会。
(2)同时预定论不是用来直接传讲福音的,而是开导、安慰已经归正的人,使他们晓得救恩的来源,并把他们的信仰坚定不移地坚立在上帝主权的恩典的根基上。所以,保罗在著名的《罗马书》和《以弗所书》中清楚地传讲预定论,目的就在于坚固当时的信徒。
(3)要坚固圣徒,当常讲拣选的真理。但上帝的遗弃就不必同样程度地强调。
(4)对于研习神学的人要多讲,对于教会中普通的会众就没有必要过度强调。
(5)预定论不是让我们用于从因至果推理,而是由果至因推理。我们不能根据预定论来推断谁是上帝所拣选的,因此就向谁传福音。而是应当从某人真正接受福音而推断他是上帝所拣选的。预定论属于上帝隐秘的旨意,我们不能根据上帝隐秘的旨意行事,必须根据上帝显明的旨意行事。
(6)我们不能出于好奇心,试图展开“生命册”,看看我们的名字是否记在上面,这是上帝所禁止的。我们所能作的就是殷勤地省察我们的“良知书”,看看我们心灵上是否有上帝的印记、拣选的果子,这是我们可以作,也是上帝吩咐我们当作的。
(7)弃绝愚昧无益的问题。我们惟一的目标就是增加我们的信心,而非满足好奇心。我们的传讲目的是在于造就人,而不是为我们自己的荣耀或面子而争论。“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提后2:23)。[19]
(8)不能把预定论庸俗化。预定论是如此崇高的真理,我们在应用的时候应当存诚惶诚恐的心,不可随随便便用预定论来为我们自己的消极、怠惰辩护。
五.预定论的神学内涵
预定论并不是加尔文神学的中心。加尔文是一个系统神学家,他深信在圣经中必有一个核心真理,一个基本原则,一切圣经真理均以这一核心真理和基本原则为主干。圣经的一切教训如同车轮,必有一轴心,而这个轴心就是上帝的主权。而上帝的主权首先是体现在他有计划的主权,这就是上帝的预旨或定旨,而预定论只是上帝的预旨中的一部分。如果上帝真是有主权的上帝,那么人的得救的决定因素,包括其他的事,都不会在乎人,由人来决定,这是极其简明的真理。[20]因此,预定论乃是从上帝的主权而推演出来的不可避免的结论。加尔文在一五三六年《基督徒敬虔学》初版中并未提及预定。他首先提及预定论是在一五三九年的版本中,在以后诸版中方占显著地位。在一五五九年最后修正版中,加尔文把预定论放在第三卷中基督徒感恩的生活之后探讨,用了四章的篇幅。加尔文在谈及称义与成圣之后方才讨论预定论,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得救,而有些人则没有得救这一问题。所以,他在一开始就说:
生命之约并没有同样地传给所有人,而那些听到福音传播的人中间,也不是以同样的程度领受,这是不争之事。这一差异显明了上帝之判断的奇妙难测。毫无疑问,这种差异是服务于上帝永恒拣选的旨意。对于某些人而言,救恩是白白地赐予;而对于另外有些人而言,救恩则是无由达到,若是把这归诸上帝自己的美意,就立刻引发一些重大的难于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若非以敬畏之心,在拣选与预定上持守正确的立场,就无法得以解释。[21]
当然,加尔文绝对没有仅仅把预定论作为一项被动的补充性的解释。准确地说,他把预定论作为人之称义与成圣的总结,从上帝的主权这个一贯的出发点解释了基督徒的生活,把一切的荣耀和颂赞都归于上帝,并使基督徒的生活牢牢地建立在上帝主权的磐石之上,使得赖恩得救的教义得以牢牢确立。正如麦葛福在分析预定论的教义时所言:“强调恩典的礼物性,必定导致预定论。”[22]同时,我们也可以说,那些反对恩典的礼物性的人,必然反对预定论;那些试图淡化恩典的礼物性的人,也必然会淡化预定论的教义。
十七世纪改革宗神学家特瑞金在其三卷本的系统神学巨著中,用了120页的篇幅来分解预定论。他首先谈及上帝普遍性的预旨,然后再以上帝特殊性的预旨谈及预定。十八世纪荷兰清教徒神学家布雷克在论及上帝的存有、属性和位格之后,用一章14页的篇幅论述上帝的预旨,然后用一章40页的篇幅论述预定论,他把上帝的预定视为上帝在人得救与沉沦方面特定的预旨。十九世纪美国长老会神学家查利斯·赫治用“上帝的预旨”一章15页的篇幅来讲解上帝的预定。十九世纪美南长老会杰出的神学家达伯奈在其长达887页的《系统神学》巨著中,用了35页的空间来分析预定论(包括上帝的预旨)。二十世纪改革宗神学家伯克富在其三卷本系统神学巨著中,一章论述上帝普遍性的预旨,用5页的篇幅;一章论及上帝的预定,用10页的篇幅。以上改革宗神学家都是把预定论放在三一论与创造论之间讨论。而在当今颇为流行的古德姆(Wayne Grudem)所著的《系统神学》中,把预定论放在“论救赎的应用”一部分,没有在标题上谈及“预定”,而是直接以“拣选和离弃”为标题,有23页的篇幅。[23]
1.预定的界定
上帝的预旨是指上帝对万有的旨意,而上帝的预定则是指他对有理性的受造物的永恒旨意。前者可以称为“护理的预旨”(the decree of providence),后者称为“预定的预旨”(the decree of predestination)。[24]上帝的拣选是指他拯救一些人和天使的旨意。预定包括拣选和弃绝两个方面。[25]《威斯敏斯德信条》界定说:“按照上帝的预旨,为了彰显祂的荣耀,上帝预定有些人和天使得永生(提前5:21;太25:41),而其余的人或天使则受永死(罗9:22-23;弗1:5-6;箴16:4)。”“那些如此被预定的天使和人,都是经过个别的不可变的计划;数目确定,无可增减(提后2:19;约13:18)。”《威斯敏斯德信条》把“预定”放在“上帝的预旨”这一章中。其实,目前国内对预定论的误解往往是因为不晓得上帝的预旨而导致的。预定只是上帝的预旨的一个特定方面。
2.预定的主体
预定的主体当然是上帝。神学所探讨的就是上帝的属性和作为。上帝的属性决定了上帝的作为。今日教会中许多人对救恩的误解就是源自对上帝的属性的无知。神学家通常把上帝的作为分为三种。一是仅仅与主体有关的上帝永恒的内在的作为,不涉及上帝之外的任何客体。这些作为是指圣子的永恒受生,圣灵的永恒发出。第二是与客体有关的上帝永恒的内在的作为,这类作为包括上帝的预旨,上帝的预旨是其不变的永恒的作为,与其受造物有关。第三是与外部世界有关的上帝暂时性的作为,包括上帝在时间中所施行的创造与护理的工作。[26]而上帝的预旨显然属于第二类作为。因此,上帝的预定完全是按他自己主权的美意,不受任何受造物的影响。
3.预定的性质
在考察预定的特性或性质的时候,我们把上帝的预定与上帝的预旨联合起来,因为预定属于上帝的预旨的一部分,因此,预旨的特性也是预定的特性。
(1)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上帝的预定乃是一个整全的计划,绝非支离破碎,不需要随时修补。上帝预定的统一性源于上帝本身的单一性(oneness and simplicity)。当然,不要把这种统一性视为是僵死的单调,而是一种魅力的和谐,显明了上帝各样的智慧。因此,我们不能把上帝的预旨分割为不同的部分,正如把一个机械装置分解为不同的部分一样。[27]预定的统一性使我们晓得上帝有整全的计划,虽然我们在世上所见到的只是片断,甚至有的片断是令我们伤心哀恸的,但我们相信在上帝整个计划中,最终一切集合在一起,必使他的名得荣耀,他的子民得造就。“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
(2)普遍性
普遍性乃是指上帝的预定无所不及,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世界历史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在上帝的定旨先见之中。人的心思意念和言语行为都在上帝的预旨中。不管是善天使,还是恶天使;不管是义人,还是恶人,都包括在上帝的预旨之中。上帝的预定的普遍性使我们相信万事都不是出于偶然,在此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我们的心仍然可以平静安稳。“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太10:29-30)
(3)永恒性
上帝的预定具有永恒性,这是因为上帝的预旨是永恒的,上帝是永恒的。义人所要承受的是“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太25:34),“上帝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弗1:4);我们所领受的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基督作为选民的中保是“在创世以前预先被上帝知道的”(彼前1:20);对上帝而言,万事在创世以前都是显明的(徒15:18)。上帝的预定既然是永恒的,我们就晓得上帝的旨意必要成就,不仅受现实所发生的事件的影响,现实事件反倒是按上帝所预定的逐渐展开。因此,使徒彼得在讲道中勇敢地传讲:“他既按照上帝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藉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徒2:23)
(4)充分性
充分性也是指上帝之预定的有效性,也就是说上帝的预定本身就是充分有效的。上帝的预旨不像人的决定一样,必需依赖各种外在条件才能实现。上帝命立就立,说有就有。因此,在上帝的预定中,虽然他预定了目的,也预定了成就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但这手段或工具绝不是成就他的预定的限制性条件。明白上帝预定的充分性,就使我们晓得,不管有多少人抵挡上帝的旨意,不管有多少人离经叛道,上帝所预定的一切都必成就。因此,不管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条件有多么险恶,我们都不要灰心丧气。若是上帝定意,“上帝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路3:8)。因此,当我们传讲真理的时候,不要因为人一时的好恶而故意淡化真理。正如当初主在异象中给使徒保罗的鼓励一样:“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这城里我有许多百姓。”(徒18:9-10)
(5)不变性
不变性乃是指上帝的预定是不改变的。这种不改变是源于上帝自身的属性,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并不需要修改他的计划,世上所发生的一切都不会出乎他的意料,相反,历史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的预定。晓得上帝预定的不变性,我们就能够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把我们的信心牢牢建立在真理的磐石上。因此,《希伯来书》的作者在最后劝勉当时受迫害、受困惑的信徒的时候,说:“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你们不要被那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因为人心靠恩得坚固才是好的,并不是靠饮食;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益处。”(来13:8-9)在这个世界上,罪人的计划往往是朝令夕改,令人感到无所适从。我们常常为罪人所提出的主义和理想牺牲自己的生命,后来往往大呼上当,自己是助纣为虐。然而上帝所预定的计划是永不改变的,他永远不会使我们失望。惟愿我们顺从他的旨意,哪怕顺从至死,就必得那永远的生命的冠冕(启2:10)。
(6)主权性
主权性是指上帝的预定完全出于他自己的美意。上帝的预定不以他之外的任何受造物为参照点。“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罗11:34-36)上帝的预定的主权性是我们完完全全谦卑在他的面前,感谢他对我们的恩典。我们之所以蒙恩得救,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任何的功德,乃是惟独因着他自己主权的美意。“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罗9:16)
(7)绝对性
绝对性是指上帝的预定不以任何受造物为条件,不受任何受造物的局限。上帝乃是根据他内在的本质和存在决定他的预旨,而不是根据在他之外的任何东西。因此,特瑞金在谈及上帝的预旨时指出:“在考察了上帝绝对的本质、他的属性以及位格之间的关系后,我们来探讨上帝本体的内在的行为,通常称之为预旨。”[28]因此,上帝预定的绝对性源自他本身的绝对性,他是绝对的自有永有的上帝,不依赖任何受造物。相反,一切受造物都是因着他的旨意受造而有的(启4:11)。他不仅决定事物的存在,也决定其发展。人类和世界的整个历史都是按着他的定旨先见,由创造、堕落、救赎、复兴而演进,直至他永恒的国度达于完全。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熟悉的是相对的东西,然而上帝是绝对的,由他的预旨而生的预定也是绝对的。
(8)智慧性
智慧性乃是指上帝的预定绝不是独断的,乃是出于他那不可测度的智慧。[29]许多人质疑上帝的预定,是因为认为自己比上帝更聪明,这乃是极大的狂妄。因此,使徒保罗在谈及上帝预定的计划之后,就不由得发出感叹说:“深哉!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罗11:33-36)
(9)公义性
公义性是指上帝的预定完全合乎他自己的公义。罪人反对预定的道理,特别是对于上帝的遗弃尤为不满,认为上帝置某些人于不顾是不公平的。然而,问题是我们都犯了罪,没有一个人配得他的拯救。上帝没有亏欠任何人任何东西,反倒是世人都亏欠了他的荣耀。即使上帝不拯救任何人,一个人也不拣选,也是完全公义的(太20:14,15;罗:14,15)。而上帝按他自己的美意,拣选一部分人得永生,这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情。
(10)圣洁性
圣洁性是指上帝的预定完全合乎他圣洁的属性。有人认为,上帝既然是圣洁的,既然恨恶罪,为什么他预定一些人在罪中灭亡呢?为什么他不预定所有的人都不犯罪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没有完全令人满意的答案。即使从阿米念派自由意志神学的立场出发,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阿米念派解释说,罪是因为人的自由意志的存在。固然这是一种解释,然而,追本溯源,阿米念派所主张的人的“自由意志”也是上帝创造并允许存在的。仍然有人会问:为什么上帝允许人的自由意志犯罪呢?达伯奈指出,若是有人认为自己能够用他自己的理论完全解释这一切,不过表明他的愚拙而已。[30]
4.预定论的中心
合乎圣经的预定论是以基督为中心的预定论。救恩绝不是以抽象的预旨为中心,而是以预定的基督(the decreed Christ)为中心。基督被拣选为选民的救主,基督投身救赎的大工,这并不是由上帝的预旨吩咐的,而是基督自愿承担的。加尔文认为,基督是使我们观想拣选的镜子;帕金斯认为,预定是使我们得见上帝威严的镜子。[31]
六.预定论难题辨析
对于信靠圣经启示的人而言,相信预定论并不是难事。正如路德所言,若不是上帝预定,难道是由罪人预定吗?上帝就是上帝,他掌管一切,预定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围绕预定论出现的诸多难题,多是因为不信上帝的主权和圣经的启示而出现的。对于种种谬说,我们不能一一详细辨析。然而圣经既然吩咐我们“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多1:9),我们就有责任靠着上帝的恩典,阐明真道,堵住仇敌的口。
1.预知是预定的原因
形形色色的阿米念派以其所宠爱的个人的自由意志为别人不可碰触的偶像,他们反对上帝预定的绝对性,主张上帝的预定是有条件的。他们认为上帝的拣选是因为预见到人的信心。上帝的预定包含条件,他不仅预定了目的,也预定了实现目的的手段。但上帝的预定绝不是因为外在的条件而定的。特瑞金指出七个方面的原因,说明上帝的预旨是绝对的,驳斥阿米念派所主张的有条件说,这也同样适用于上帝的预定:
1)上帝的每个预旨都是永恒的,因此绝不会依赖仅仅发生在历史中的条件。
2)上帝的预旨是按他自己的美意(太11:26;弗1:5;罗9:11),因此不会挂靠上帝之外的任何条件。
3)上帝的每个预旨都是不变的(赛46:10;罗9:11)。而有条件的预旨则是可变的,因为每个条件都是可变的,尤其是以人的自由意志为条件,更是可变的。因此,假如有条件的预旨终止,上帝的旨意就会失败了,不得不有新的考虑和计划,而这是不可能的。
4)假如上帝的预旨依赖一个不可能成就的条件(此条件惟独依赖上帝方能成全,而上帝既不赐下,这条件既不会,也不能成全),这是与上帝的智慧和大能相悖的。假如这能发生在既不晓得未来,也很软弱的人身上,为什么不可以说也能发生在上帝身上呢,上帝是至智、全知、全能的,对于他来说,一切不仅是预知的,也是他所提供的?
5)造物主依赖受造物,上帝依赖人,上帝的旨意(万有的原因)依赖万有,这本是荒唐的。假如上帝的预旨是以人身上的任何因素为条件,所得出的就是这种荒唐的结论。
6)对于以未来条件为限定的客体而言,没有中间知识可言。因此,并不存在有条件的预旨,这种有条件的预旨一般都是以中间知识为其根基的。
7)假如承认预旨是有条件的,就是假定做出预旨者或是不晓得未来的事件,或是未来的事件并不出于预定者的掌控之内,或者他并没有明确地、绝对地决定将来的事件。这些都是对上帝极大的不敬,不能也不当归诸上帝。[32]
2.堕落前与堕落后预定说
所有的加尔文主义者都一直承认,上帝的预旨在他的心意中是同时发生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在上帝预定的次序上,也就是说在上帝的计划中,拣选与遗弃的谕旨是在创造并允许堕落之前,还是之后,有不同的主张。这个问题自然也引发以下的问题:在上帝预定的旨意中,上帝认为人已被创造而堕落,还是认为被创造而必定堕落的对象。我承认,这个问题令人感到困惑,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圣经中的启示并不是那么显明,辩论者多陷于抽象思辨。达伯奈也主张:“根据我个人的意见,这是一个不当提出的问题。这两种说法都不合乎逻辑,也与事实情况相悖。”[33]根据麦葛福的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与神学方法论有关系。加尔文对预定论的分析,是从观察事实开始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相信福音,有些人却不相信。预定论的主要功用在于解释为何有些人对福音有积极的反应,有些人则不然。因此,加尔文的预定论源于对人类经验资料的反思,然后从圣经的亮光来解释它,而不是从基于上帝主权这一预设而做出的推演。而加尔文在日内瓦的继承者伯撒则是从一般原则出发,归纳出基督教神学的结论。而伯撒之神学系统的起点就是上帝的预旨,也就是说,上帝拣选某些人得救,让其他人沉沦。其余的神学则是探索这些决定的结果。[34]麦葛福的这种分析当然不合乎历史,仿佛伯撒作为加尔文的同事和继承人,已经别离了加尔文的思路,采纳了一种并不合乎圣经的神学方法。[35]但我们一定要明白,此处所考察的次序问题并不是圣经中的基要性教义,大家略有了解即可。
(1)堕落前预定说(the Supralapsarian Order)
持这种主张的人假定,在有理性的心意中,总是从目的到工具,从计划到计划的实施,因此:
1)预定:上帝首先预定某些人得救,任凭其余的人灭亡,也就是说在此阶段中的人是在上帝的预旨中只是作为可能性而存在着。
2)创造: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上帝预定创造那些已经蒙拣选或被遗弃的人。
3)堕落:上帝为了完成他的计划,再进一步预定允许人的堕落。
4)救赎:最终,上帝预定为选民开救恩之门,领他们进入永远的荣耀,任凭其余的人遭受他们犯罪当受的永刑。
这种主张的倡导人为伯撒。他们把上帝关于创造与堕落的预旨视为施行他的预定的工具,并不是把上帝对人的拣选视为对人的堕落的补救。但是,目的与工具这种先后关系,只能适用于有限的受造物,而在上帝的预旨中,则是不存在这种先后的连续性的。而且圣经上明确地说:“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约15:19),上帝是“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罗9:21)。是“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弗1:4),这清楚地表明我们都处于堕落的状态,需要一个救赎主。另外圣经中明确地说,拣选是出于上帝的怜悯和恩典(罗9:15,16;11:5,6),而遗弃则是上帝公义的作为(罗9:22),这就表明被拣选的对象处于罪咎和愁苦之中。因此,拣选在堕落之后更合乎圣经中的启示。[36]“堕落后预定说”也是《多特信条》中正式采取的次序。
赞同堕落前预定说有以下论点:
1)强调上帝的绝对主权,甚至罪也完全在上帝的主权的掌控之下,正如许多经文所见证的那样(诗115:4;箴16:4;太:11:25-26;罗9:17,19-21);
2)比后说更合乎理想,更具有统一性和逻辑性,更清楚地显明了终极目的、上帝和上帝实现终极目的所使用的工具之间的理性次序;
3)既然天使的命运显然是按前说的次序决定的,为什么人的命运就不是如此呢?
4)上帝是全知的上帝,他从开始就知道结局,前说似乎更合乎上帝的这一属性。正如建造房屋的人,先是有一幅他要建造的房屋的蓝图,然后出去寻找工具和材料建房。同样,上帝首先有他的预旨,然后通过创造和堕落来实现他的预旨。因此,创造的预旨一定先于堕落的预旨。
反对堕落前预定说有以下论点:
1)从道德的角度而言,很难让人相信,上帝还没有从创造与堕落的方面来看罪人,就把被遗弃的罪人定罪。坚持堕落后预定说的人主张,从道德的角度而言,预定的预旨必在创造与堕落之后,他们相信如果上帝没有首先考虑到人的被造、堕落和有罪的状况,就弃绝某人,显然与上帝的属性不合。
2)堕落前预定说使被遗弃者受永罚与蒙拣选者得永生,在同样意义上,都是上帝的旨意所设定的目标;并且使罪在同样意义上成为被遗弃者受永罚和蒙拣选者在基督里得永生的工具。尽管主张堕落前预定说的人否认这一点,但这种平行论确实容易让人说上帝是罪的创始者。
(2)堕落后预定说(the Infralapsarian Order)
堕落后预定说则相反,上帝首先定意按他自己的形像造人,并把人置于行为之约下,允许人的堕落,考虑到堕落所生成的人的罪况,上帝就按他自己的美意拣选了一些人得救,任凭其他的人为他们所犯的罪受公义的审判,为此他进一步预定差派耶稣基督救赎选民。简述如下:
1)预定创造:上帝首先预定创造人。
2)预定堕落:然后上帝预定允许人的堕落。
3)预定救赎:其次,上帝预定在堕落而被定罪的人类中拣选一些人得永生,而遗弃其余的人叫他们承受自己罪恶当受的永刑。
4)预定蒙恩之道:最后,上帝预定将蒙恩之道赐给得蒙拣选的人。[37]
赞同堕落后预定说有以下论点:
1)堕落后预定说诉诸以下经文:《约翰福音》15章19节,《罗马书》8章28节、30节,9章15至16节,认为在这些经文中蒙拣选者是在有罪的状态下出现的,他们与基督有亲密的联合,并且是上帝施怜悯的对象。 因此,他们更多地是看重上帝的怜悯和公义,而不是上帝纯粹的主权。
2)堕落后预定说声称,与堕落前预定说相比,他们的主张与历史实际进程更和谐,因此他们的主张更自然,不像堕落前预定说那样需要很多哲学的思辨。
3)改革宗教会虽然也容纳堕落前预定说,甚至拒绝将堕落前预定说定为异端,但在信条中一直采纳的是堕落后预定说。
反对堕落前预定说有以下论点:
1)堕落后预定说无法说明上帝的预旨的统一性。堕落的预旨仿佛是原初计划的失败。拣选和预定仿佛不是上帝整个计划的根基,而是纠正上帝已经失败的计划。
2)堕落后预定说主张上帝只是越过被遗弃者,只是把被遗弃视为上帝的公义之举,而不是出于上帝的主权的座位,这种主张倾向于把遗弃的预旨视为是有条件的,这样就容易掉在阿米念派的陷阱中。[38]
(3)假设性普救说(the Hypothetic Universal Order)
这种主张是在1630年至1650年期间法国一些改革宗人士提出的。
1)上帝首先预定创造人;
2)然后上帝预定把人置于行为之约下,容许人的堕落;
3)上帝预定差派基督来,出于他对所有堕落之人的普遍怜悯,为所有的人提供补赎;
4)上帝预旨所有的人都会因为全然败坏而拒绝接受基督的补赎,就按其主权的怜悯,从堕落的大众中拣选了一些人,把有效的呼召赐给他们。[39]
这种说法是隐秘的阿米念派,主张基督的救恩是为所有人预备的。
3.上帝的预定与罪的问题
一切都是上帝预定的,而上帝又绝不是罪的作者,这是一个很多人不明白,也不愿意接受的命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使徒用我们一时的逻辑思路来衡量上帝的启示,但是我们一定要晓得,逻辑不过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思维工具之一,逻辑本身不是绝对的。而且,对于何谓合乎逻辑,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圣经中是如此启示的,我们只有如此相信。
4.预定论与宿命论
很多人之所以反对预定论,是因为把预定论与宿命论混在一起,认为若是一切都已经由上帝预定,就抹煞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从表面形式上来看,宿命论和预定论都是决定论,都主张不管是个人的命运,还是世界历史的结局,都是已经注定的。但二者也有根本性的不同:
(1)决定的主体不同
但决定的主体不同。主张宿命论的人常常认为在人的背后有某种看不见的力量,或是某种客观的规律,早已决定了世上一切的事。然而,圣经中所启示的预定乃是上帝按他自己的美意安排世上的一切。因此,在宿命论中,决定者往往是一种非位格性的力量或规律,但在预定论中,决定者则是公义、慈爱的上帝。
(2)决定的内容不同
宿命论者所强调的决定论并没有一个显明的计划,一切都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中。而圣经中所启示的预定论所注重的则是上帝的计划,这一计划在创造之工和护理之工中显明出来。
(3)决定的目的不同
圣经中所显明的预定论说明上帝创造一切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他的定旨先见,目的就在于使他自己的名得荣耀。选民得救,使上帝的慈爱得到荣耀;罪人背弃,使上帝的公义得到荣耀。而世人所主张的宿命论往往没有任何目的,世界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合久必分,分久必和,不过是无意义的循环而已。
(4)发挥的作用不同
预定论是安慰圣徒的,使他们能够在患难中有忍耐,在兴盛时不骄傲,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既重视自己的责任,也把上帝当得的荣耀归给上帝。而宿命论则使人消极无为,使人或者放纵自己,任意妄为,或者随波逐流,听天由命。
七.预定论的神学意义
加尔文神学的特色之一就是强调预定论。任何一个神学教义的强调,目的都在于使上帝得荣耀,使圣徒得造就。在这一方面,预定论的教义则是最明确的见证。再没有一个教义比预定论更能使上帝得荣耀,再没有一个教义使圣徒更得鼓励,因此,再没有一个教义受到如此之多的误解和反对。
所以,加尔文先生指出:“除拣选的教义以外,再也没有什么能产生谦卑和感恩的心的。而且除此之外,我们的信念也再没有坚强的根据。”[40]他在注释《以弗所书》1章4节的时候说:
许多人避讳不谈“预定”的教训,认为它是一条无法解决的迷津,是一项无用而甚至有害的教义。但是如果我们随从保罗,恰当而审慎来处置它,“拣选”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教义,它叫我们考虑上帝无限的良善,激起我们感谢的心。我们必须从这真泉源中,提取上帝的怜悯的知识。人若闪避一切其它的辨证,“拣选”的教义能封闭他们的口,使他们无法自傲。”[41]
拣选的教义使人晓得自己在基督里的地位并不是出于一时的巧合,而是源于上帝创世以前的计划,这就使得基督徒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地位会动摇或失去,从而卸去心里的重负,为荣耀上帝而忠心地尽自己当尽的本分。心理学家弗兰克对人的心理洞察幽微,经过大量的考察,指出:“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42]
1.使人有谦卑之心
预定论使我们不得不谦卑在上帝面前,把一切荣耀和颂赞都归给他。我们之所以成为基督徒并不是因为我们在理性上的聪明,也不是因为我们的感情丰富,更不是因为我们自己意志的自由选择,其根源完全在于上帝在永世中对我们的拣选之爱。上帝为什么爱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本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乃是惟独因为他自己的美意。这一教义使我们完完全全地谦卑在上帝的面前,承认我们在上帝面前没有任何可夸口的地方。“斧岂可向用斧的人自夸呢?锯岂可向用锯的自大呢?”(赛10:15)“即使这样,哪里能夸口呢?没有可夸口的了。”(罗3:27)
2.使人有感恩之心
预定论也使人充满感恩之心,不是我们拣选了上帝,是上帝拣选了我们这些丝毫不配得上帝拣选的人。我们得救完全是因为上帝的恩典,自己丝毫没有可夸口的地方,我们不得不对上帝充满感恩之心。因此,在改革宗神学中,特别强调出于感恩之心遵行上帝的律法,用圣洁的生活来荣耀上帝。有人为了拯救自己而行善,有人出于怜悯他人而行善,惟独明白圣经中所启示的预定论教义的人,能够发自内心地说:“上帝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在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来2:3)
3.坚固选民的信心
预定论也使一切真正蒙恩之人的信心大得坚固。 圣经中所启示的预定论使信徒把自己的得救完完全全建立在上帝永世的拣选上。因此,选民的得救虽然在历史中显明出来,但其根基却在万古之先。这就使得选民的信心不受历史中任何现象的影响,不受现实世界中任何受造物的拦阻。选民发自内心地晓得自己是“照父上帝的先见被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彼前1:2)。因此,无论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罗8:39)。
八.如何看待上帝的预定
我们能否在今生今世就确实知道自己是上帝所拣选的人?这个问题就是得救的确信的问题,我们将在“救恩神学”部分详加阐释。此处我们所要说明的就是,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确实能够知道自己已经蒙恩,确实是在上帝的选民之列。
选民知道自己是上帝所拣选的,并不是从被拣选的初因,而是从蒙拣选的结果,也就是圣灵的内证和成圣的功夫来考察。但是,一时还没有圣灵的内证的人,也不要因此就说自己必定是上帝所离弃的人,从而心灰意冷,要殷切运用上帝所赐给的蒙恩之道,使自己最终感受到基督确实在他的心中。
当然,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白,合乎圣经地传讲预定论,目的并不是定别人的罪,也不是为自己的放纵或怠惰寻找借口,而是把我们的得救牢牢地建立在上帝永世的旨意上,从而使我们得救的确信不是建立在自身的功德上,也不是建立在自身的信心上,甚至也不是建立在教会的功用和处境上,最终而言,我们的得救甚至完全不受世界和历史的影响,因为“上帝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弗1:4-6)。正是在这种无比坚强、无比坚固的确信的基础上,改革宗信徒在历史中义无反顾、坚定不屈地遵行上帝的旨意,在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分别为圣。
九.预定论的社会意义
加尔文神学对预定论的强调,主要是在救恩神学上,但其影响绝不仅仅止于救赎论,而是在全方位的世界观上。今天很多人也在讲预定论,但是如果不把预定论放在以上帝的圣约为框架的基督教世界观的体系内,我们就无疑限制了预定论所适用的范围。在西方文明的进程中,加尔文神学所主张的预定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加尔文派的人对自己的得救充满信心,在参与世上的活动时,没有担心自己最后是否得救的顾虑,而证明自己蒙拣选的压力,也使他们努力追求世上的成功,正是因为这样,在加尔文神学所影响的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改革宗的神学思想,特别是预定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和强大的思想动力。[43]
1.社会变革的三大要素
任何一个社会运动,如果真的想改变历史,至少要具备两个方面:第一,必须有积极的社会变革的教义,也就是说,社会能够变好。如果不相信历史能够变好,那么人也就不会努力去改变。如果相信历史会越来越糟,不可避免,只有傻瓜才会去改变不能改变的事。第二,需要统一的关于律法的教义。人需要相信他们有能力认识这个世界,通过认识世界的律法,他们能够改变世界。换言之,人们需要社会变革的具体的计划。
另外,任何成功的社会重建都需要的一个方面是:预定的教义。预定的教义对于社会变革是大有力量的。合乎圣经的预定论阐明上帝的子民比要在历史中得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样的教义坚固人心,使人确信他们是站在得胜的一边,并削弱了敌人抗拒的力量。圣经中的一个好例子就是在约书亚所领导下的以色列人,他们是乐观的,他们知道并且相信上帝已经把迦南人交在了他们的手中;另外一方就是迦南人,他们是悲观消极的,因为他们也知道并相信他们必然失败,上帝是与以色列人同在的。
预定的教义,社会进步的教义,律法的教义,是任何变革社会的运动中都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社会变革中,我们看到每个给社会带来真正影响的运动都是具备了这三大要素的。马克思式的共产主义,现代科学,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他们都是有历史的推动力的。他们都相信世界事务可由精英集团控制,他们都有征服全世界的教义,都是积极传教。这三者都是宗教,因为他们各自树立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在道德上都是强制性的。
争战正在进行。主要的参与者都承认这场战争。但遗憾的是很多基督徒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他们自身和教会的使命认识错误。这场争战就是基督徒和形形色色的反基督教势力,特别是那些好斗的明确地具备了上述三大要素的敌对势力。
2.预定的教义与教会失败论
这三大要素在当今世界的宗教冲突中有着巨大的影响。预定的教义与教会失败论合在一起,就会导致基督徒在社会变革中的无能。同时持有这两种观点的基督徒有内向的倾向,既包括心理的内向,也包括教会的内向。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灵魂的状况,担心有组织的教会的状况,但对于上帝的国度在世上的扩展则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样的神学所出产的只是失败,这样的神学不管是现在,还是从前,所导致的只能是死气沉沉,死水一潭。
共产主义者拥有这三大学说:预定、不可避免的得胜和律法。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的预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必定要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他们的律法是无产阶级意志的体现,是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但他们的律法是无法运作的,导致的结果只能是瘫痪性的,只能生成无数的经济灾难,从1917年直到今天都是如此。在长远的角度来看,是不会成功的。
3.预定论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问题不在于是不是主张预定论,问题在于到底是什么样的预定论,问题在于是谁的预定论,是上帝所启示的预定论?还是现代科学所发明的预定论?是伊斯兰教所宣扬的预定论?还是共产主义式的预定论?世界之争就发生在这彼此竞争的预定论世界观之间。每个人都在朝着自己的方向进军。是朝向上帝的主权,还是朝向人的主权?在世界上,在历史上,基督的子民必定得胜,我们一定要对此持乐观的态度。我们一定要比约书亚和迦勒还要乐观,因为他们只是去侦察迦南地。在他们向以色列人报告迦南地的情况的时候,基督还没有在骷髅地舍命献祭。为什么我们像那些出埃及的奴隶那样悲观呢?为什么我们一代又一代在旷野漂流呢?为什么我们绝望呢?为什么我们采取奴隶的心态,采取的是坚守最后一块阵地的牺牲心态呢?是撒但的营垒在苦苦防守不断失去的阵地。当基督徒认识到他们在地上拓展上帝的国度的责任,当基督徒掌握上帝的律法作为治理的工具,当基督徒认识到通过组织而得自由的异象,当以得胜为导向的领导人兴起,带领基督徒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争战,这时候,撒但的军队就会在他们最后的营垒负隅顽抗了。地狱的大门绝不会胜过主耶稣基督的教会。[44]
4.预定论是社会自由的根基
预定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概念,或者是由上帝的主权和预旨决定,或者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因此,在否定上帝主权和预定的地方,就会不可避免地高举国家的权力,由国家控制一切,由一部分所谓的统治阶级或精英人才,通过在土地、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全方位的控制来决定他人的命运。所以,路斯德尼指出:“预定论不仅没有毁灭人的自由,反倒是保障人的自由的惟一的坚固的根基。”[45]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高举上帝主权的地方,罪人的权力反倒受到了限制,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和宪政制度由此孕生;而在高举人的意志的地方,罪人却往往狂妄地声称自己享有绝对的权力,任意对他人进行辖制。
[1] 转引自伯特纳著,赵中辉译《基督教预定论》,基督教改革宗出版社,1页。
[2] 伯特纳:《预定论》,赵中辉译,1页。
[3] 转引自《预定论》,333页。
[4] 加尔文:《基督徒敬虔学》,第三卷,21章,1节。
[5] 转引自《预定论》,5页。
[6] 伯特纳:《预定论》,1-2页。
[7] 加尔文:《基督徒敬虔学》,3卷21章3节。
[8] 伯特纳:《预定论》,2-3页。
[9] 转引自伯特纳《预定论》,7页。
[10] 参考麦葛福《基督教神学手册》,458页。
[11] Joel R.Beeke:
[12] 加尔文:《基督徒敬虔学》,3卷21章1节。
[13] 加尔文:《基督徒敬虔学》,3卷21章2节。
[14] Francis Turretin: Institutes of Elenctic Theology, Vol. I, p.330.
[15] 加尔文:《基督徒敬虔学》,3卷23章1节。
[16] 加尔文:《基督徒敬虔学》,3卷21章1节。
[17] 加尔文:《基督徒敬虔学》,第三卷。
[18]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手册》,460页。
[19] Francis Turretin: Institutes of Elenctic Theology, Vol. I, p.331.
[20] 参考华腓德著、赵中辉译,《加尔文的生平与教训》。
[21] 加尔文:《基督徒敬虔学》,3卷21章1节。
[22]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手册》,457页。
[23] Francis Turretin: Institutes of Elenctic Theology, Vol. I, p.311-430.
[24] Hoeksema: Reformed Dogmatics, p.159.
[25] R.L. Dabney: Systematic Theology, p.224.
[26] R.L. Dabney: Systematic Theology, p.211.
[27] Hoeksema: Reformed Dogmatics, p.159.
[28] Francis Turretin: Institutes of Elenctic Theology, Vol. I, p. 311.
[29] Hoeksema: Reformed Dogmatics, p.157-159.
[30] Dabney: Systematic Theology, p.245.
[31] The Practical Calvinis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esbyterian & Reformed Heritage, edited by Dr. Peter A. Lillack (Great Britain: Christian Focus Publications, 2002), p.189-190.
[32] Francis Turretin: Institutes of Elenctic Theology, Vol. I, p.316-317.
[33] Dabney: Systematic Theology, p.233.
[34]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手册》,459-460页。
[35] 请查考伯撒的原著。
[36] Dabney: Systematic Theology, p.233-234.
[37] 伯克富:《基督教神学概论》,65至66页。
[38] 参考J. R. Beeke, Truth That Frees, p.58-59.
[39] Dabney: Systematic Theology, p.235.
[40] 加尔文:《基督徒敬虔学》,第三卷,21章,1节,新译。
[41] 加尔文:《以弗所书注释》。
[42] 弗兰克:《活出意义来》,68页。
[43]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手册》,466页。
[44] 雷默:《基督教神学十论》。
[45] Rousas John Rushdoony: The Biblical Philosophy of History, p.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