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系列6:食物过敏

百草园         食物过敏      园丁

 

很多人都有食物过敏的经验:吃了鱼虾或某种食物后,很快地皮肤起疹、发痒,嘴唇肿胀,或腹痛,气紧,据统计,在美国,约有4%的人发生过食物过敏,小孩尤多。

  任何食物都可能引起过敏。在美国,最常发生过敏的食物有八类(叫做”The Big Eight”: 奶、旦、花生、坚果、海鲜、贝类、大豆、小麦,占食物过敏的90%以上。其中小孩以奶、旦、花生多见;大人以贝类、花生多见。引起过敏的变应原是各种蛋白和醣蛋白。

  奶、旦类的变应原主要是其白蛋白,热煮后变应原性大减。花生、坚果的蛋白致敏性很强,即使高温烘烤也难于破坏,仍然能够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海鲜、贝类及豆类的变应原煮熟也破坏不多。

  东方人对味精很少过敏,但白人对味精过敏的稍多,曾发生过白人进中餐馆对味精过敏致死的事件。

  为什么会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是一种特殊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血液中的一种抗体――免疫球蛋白IgE, 附着在消化道粘膜的肥大细胞mast cell上,与食物蛋白的抗原决定簇即表位epitopes相结合,使肥大细胞内的颗粒崩解,释放出组织胺及其他化学物质,导致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及血管和软组织水肿,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皮肤风疹、搔痒,嘴唇、眼睑、脸部甚至舌、喉水肿,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严重的可导致血压急剧下降、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对于过敏反应,预防重于治疗。避免食用致敏食物是第一条。容易疏忽的一点是没有仔细阅读食物包装上写的成份,或随便和人分吃食物。有过敏史、家族史,异位性皮炎或哮喘的人更要小心。如果对鸡蛋过敏,注射流感疫苗时要告诉医务人员,因为流感疫苗(等)是用鸡蛋培育的。

  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推荐:完全由母乳喂养至少四个月的婴儿,在二岁之内较少发生过敏。

  有趣的是:据报道,卫生条件差地区的儿童发生过敏较少。推测是因为较早较多接触脏物或细菌所致,详细机理未明。“不乾不净,反而不得病”――莫非有些道理?

  治疗过敏,首先是远离致敏食物。抗组织胺药对急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有效,对肠胃症状没有多大效果。严重的全身反应须注射肾上腺素。有比较严重过敏史的人,最好带着自己注射的肾上腺素如EpiPen。请教你的医生。口服脱敏法(确定对某种食物过敏后,小量渐进该食物试图脱敏)效果似乎不大,仍在研究改进中。

  以上所说,是所谓典型的IgE中介第一型过敏。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过敏,主要引起某些胃肠道或肺的特定疾病,多为慢性,例如麦胶蛋白肠病Celiac sprue(种对麦胶过敏的慢性腹泻),一般都会去看医生,这里就不多谈了。

  有一类叫做“食物不耐受反应”,东方人最多见的是奶类引起的腹泻――先天性肠内乳糖酶缺乏所致,需要跟喝牛奶引起的过敏鉴别,后者主要引起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蚕豆黄――先天性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吃蚕豆引起溶血性贫血。虽然都是食物引起,但不是食物过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