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盲山》后

夕阳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时候。。。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完了电影《盲山》,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沉闷。沉闷,是因为电影反映了真实的故事,它是编导采访了很多受害者和贩卖者后创作的。它不像《夜宴》,《黄金甲》,《无极》那些片子,全都是制造者脱离现实和历史的臆造。看那些片子,叫人一边看,一边忘,后来就不耐烦,想怎么还没结束?《盲山》却牵动人心,叫你心悬着,有时想喊,有时又只能叹息。 

看了《盲山》,我感到最可怜的倒不是那被拐卖的年青女人,而是那山旮旯里的村民。拐卖婚姻是应他们的需要而产生的。他们穷,生长在那偏僻的山村,找不到老婆。为了传种接代,也为了生理上的那点需要,但主要还是传种,忍痛花大钱买来一个媳妇,他们得尽一切力量保住这一“商品”。他们原本善良,但因穷困就善良到麻木;他们有时也可恶,又因无奈而可恶到阴刁。比如只要买来的女人不反抗,他们还是把她当作老婆,而不是性奴。老婆和别人通奸,他们也没有翻天复地地大闹,只要女人还和他生孩子就行。他们有时也可恶,比如为了把夫妻之间那事做了,不惜父子一起施暴。他们串通邮递员,掐断受害者和外界的联系。那杂货店的小老板,借钱给女人时也不忘尝尝城里姑娘的滋味。

他们愚昧和可怜,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春风不度,法律都显得苍白的地方。村管所的人就是皇上,要收捐就收,要捆人就捆。上级领导要来,他们就敢于公开广播,吓得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上告。连公安局的人来带入,也显得没有办法。看这电影时,人常会想,怎么会这样?其实就是这样。我在贵州山区生活过,深深了解哪些偏僻地区队长和书记们的威权。村民们只求当官的不来找他麻烦,什么正义、法治那些报纸电台上唠叨没完的东西,他们是从不关心的。他们知道,关心了要惹祸。只有当四川的警察真来带人时,他们才发急,群起而造反,因为这人是他们花了七千元买来的。他们今生买不起第二个。所以闹到最后,他们就是那句话:“你把钱还我!”。这是他们的底线,因为有了这钱,他们还可以再去买女人。 

我感到中国实在需要这类表现真实生活的电影。生活中有好有坏,有光明有黑暗,有《江北好人》那样令人感动的友爱真情,也有《盲山》这样叫人透不过气的愚昧和落后。这电影也许会使某些人不高兴,因为它和“盛世”“和谐”的主旋律不协调,叫人脸上有些发燥。但是知道这类事比不知道这类事而空唱赞歌要好得多。人不能生活在虚幻的梦里,当官的更不能生活在虚幻的梦里。一个和谐的法治社会,决不是唱出来的,而是披荆斩棘,铲除愚昧,落后和强暴后建立起来的。 

电影《盲山》没有给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因为现在还不是有美好结局的时候。看完《盲山》以后,我常常在想,不知现在怎样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