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转法轮经 - 为什么四谛要按这样的次序来教 (3)


为什么四谛要按这样的次序来教?

释迦牟尼佛教授四谛时用了非常特别的次序。这种次序与事物发生在现实中的次序毫无关联。在现实中,“因”必须先于“果”产生,“果”接着“因”的后面再发生。这种“因”“果”次序是不可能颠倒发生。在现实中,既然存在一种“因”能导致“苦果”,那么肯定也会存在一种“因”能导致我们断除“苦果”。组成四谛 的两组对应的“因”、“果”关系(苦谛和集谛,灭谛和道谛)在释迦牟尼佛的讲解中,它们的次序被颠倒了。苦谛作为“果”先讲,集谛作为“因”后讲。同样在第二组中,佛陀先讲结果-灭谛,再讲断除苦的“因”-道谛。

在《菩提道次第》中,喇嘛宗喀巴解释了尽管不跟从事物发生的本来顺序,还是应当用这种特殊的顺序来教四谛。因为这样更符合我们的心理习惯。比如,当我们开始分析四谛的第一组“因果”对应关系时,我们很自然地先意识到“苦谛”的存在,这将引导我们接着去寻找造成“苦谛”的原因。四谛的第二组“因果”关系同样如此。当我们察知“苦谛”的存在和造成的“苦谛”的原因,我们将会问有没有任何方法能断除“苦谛”?我们先推测断除“苦谛”是终究有可能的,然后寻找解决之道。

打个比方,我厨房的水池里放满了茶杯。当我打开热水龙头要洗杯子,没有热水流出来。我看见热水器上的故障灯在发亮,就打电话叫人来修。事情很自然地进展着。当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时,我们回头去找造成问题的原因。当我们看见“结果”后,我们寻找“原因”。觉察到问题所在是促使我们寻找解决之道的动力。我们的意识 很自然得这般运作。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要用“先讲果、后讲因”的次序来教授四谛。对佛教的修行人来说,这种特别的次序合乎心理上自然习惯。弥勒菩萨《究竟一乘宝性》中比较了治病的四步:

正如诊病,需除病因;欲得痊愈,靠施妙药;
欲灭苦谛,需断苦因,欲证灭谛,
依于道谛。

直到我们意识到自己病了,我们才开始寻找病因。推测到痊愈的可能,我们才渴望得到这个结果。此即苦、集、灭、道

四谛为什么又称“四圣谛”?

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四圣谛”是很有用的。因为,“谛”在佛经中会有不相同的意思。在佛经中,提到许多“谛”,如二谛,四谛等等。我们要非常仔细,不要想当然地以为所有的“谛”都是一模一样的意思。

“四圣谛”前面的修饰词“圣”是指此“谛”是被圣者现量观察到的。那些圣者是已经直接证悟了空性和无我的修行人。“圣”特指那些被圣者直接如实地观察到的真相,此处的四种真相-即苦,集,灭,道。拿苦谛来说,圣者观察到各种各样的“苦”,无论是作用于身体上还是心相续上,粗重的还是微细的,圣者如实而观,此皆是“苦“。我们凡夫还没有直接证悟空性,尽管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察觉到身体和心相续上的苦受,但是我们不能够察觉到实际上存在的所有程度上的苦受。与其相反,我们也许感觉到一些娱悦的事物,他们实际上却是苦受。这听上去不合常识。但是当我们观察社会,你很容易明白我所说的意思。我们大部分人孜孜以求、引以为乐的事,实际上有着带来苦受的潜在一面。

另外的三个“谛”同样被圣者在完全的以至于非常细微的程度上,现量地如实观察到。没有证悟的常人不能如实觉察到,因为缺乏现量观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学习四谛有何益处?

究竟是什么促使人们走上修行佛教的道路?当人们最初对佛教感兴趣的时候,这是一个要拿来问自己的问题。人们也许是发自内心地感兴趣,没有必要非去求证兴趣来自哪里。快乐是我们都渴望得到的,我们自然也有权利来满足这种渴望

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试着清楚地了解源自内心深处的兴趣动力,而非仅仅接受这样的想法-我们都渴望得到快乐,而没有经过我们自己全面调查、深思熟虑后就接受。我们需要判断趋乐避苦的愿望是否出于本性。若真是如此,这种愿望是否一直在驱动我们的行为。人们同样需要了解的是-事实上我们是否真的有效地满足了这个愿望?这是我们思考的起点。

通过分析四谛我们最低程度上得到这样的益处,我们将会相信生命中的困难能被断除。目前我们的生活完全被不能控的因素操纵着。但是一旦了知究竟是什么事实上造成了我们的问题和它们将能被断除,我们就确信可能有一种妙药对治我们被“因缘”操纵的生命。如果能通过诵读、分析、深思经文,使我相信断除“苦谛“的可能性存在,我想我肯定会向往得到这个“结果”。

进一步说,如果我们相信,若听从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我们能渐渐学会控制自心,并且最终彻底地停止我们以”因缘和合“而存在的方式。我们就会选择皈依佛法。佛法是佛的教言,也是三宝中的一宝。自然地,皈依佛法会引导我们尊敬释迦牟尼佛和僧宝。僧宝本意是跟从佛的教言并且有修证的修行人。皈依佛和皈依僧是三宝中的另外两宝。皈依三宝建立在四谛的基础之上

皈依佛法最佳的方法是将佛法实践到修行中去,我们从向僧宝求得皈依到变成僧宝中的一员。变成僧宝中的一员不是必须要成为一个出家的僧尼,而是通过直接证悟空性。这是学习四谛的中等的益处。

最终,当我们明白到我们所经受“苦谛”的本质,以及看到所有的众生也同样地在经受“苦谛”,我们的修行将会从仅考虑一己之利到谋求大众的利益。随着进步,我们的偏见和自私心将渐渐消减,我们的行为可以变得更无私。当然,只有在理解和实践“四谛”到非常强有力的地步才能做到这种发心和行为。学习四谛最高程度的益处是得到证悟、行菩萨道,以救度所有众生脱离苦海为己任。自己得到证悟后,我们才真正有能力去救度众生。

断除“苦谛”不是一件他人可以给予的礼物,只有通过自己实践真理来获得。随着进步,从我们目前的无法自我操纵、因缘和合的生命,到极为纯净、完美、和平的证悟状态之间的鸿沟可以渐渐缩小。通过发展智慧,然后真正地实践四谛的教言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将极大地利益其他的众生,不仅仅帮助他们脱离苦海,也同时在帮助我们自己积累修行的福慧资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