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体是发扬奥运精神的最好形式(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奥运开幕了,也会很快闭幕。为奥运会呕心沥血的公安、军警、志愿者、团体操演员包括大导演张艺谋都会离体育而去,真正能把“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贯彻始终的,是开始兴起的全民健体活动。

成功举办一届奥运,对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件大事,但如能依次为契机,把全民健体活动全面、持久地开展起来,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增强全民族的体魄,那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即使中国夺取金牌第一,并不意味就是体育大国,国家在运动会上的荣耀并由此激发出的民族自豪,不能仅靠“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少数尖子运动员来实现。真正的体育大国,是全民热爱体育并积极参与的国家,是靠体育运动普及而涌现出来的优秀者为国争光的国家。

2007 年底,我回到北京,看到全民健体运动正在逐步地展开,“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开始深入人心。一个伟大民族的进步,涉及方方面面,而这是最令人感到高兴的一个方面。对于运动员来讲,体育就是竞技;对于广大民众来讲,体育就是健康和快乐。

清晨,在我家附近的玉渊潭公园,处处都见热心健身者的身影,扭秧歌、跳舞、打排球、踢毽子、练武术 …… 无论走到公园哪个角落,都会被浓郁的健身氛围所感染。 在一个周末的早晨,我用相机拍摄下了这全民健身的点点滴滴。


图 1 、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健身形式之一。最初的秧歌原本是模仿田间劳动的一种原始舞蹈,后来才慢慢成为农闲或年节时间的化妆表演。“三弯九动十八态”,概括秧歌扭起来身体的头、腰、腿各个部位的充分运动。正是由于秧歌的健身作用,城市中老年人对原本在城市中曾经被淡忘的秧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要换上色彩鲜艳的表演服装,化了妆,敲锣打鼓,扭起秧歌。

站在我旁边的有些年轻人看不惯,说:“这些老太太打扮的像跳大神的巫婆,拿着个长烟斗,活像个大烟鬼,还美不滋的。”我说:“老人有老人的审美观和乐趣,只要他们活得健康,自得其乐就行。”


图 2 、斗空竹

抖空竹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体育运动之一,它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也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表演,很具观赏性。玩者用上肢做提、拉、抖、盘、抛、接,下肢做走、跳、绕、落、蹬,腰做扭、随,头做俯仰、转等动作,把空竹玩到极致。斗空竹要求反应快、时间准、动作灵敏,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反应、灵敏和动作协调的能力。抖空竹使上下肢以及腰部得到很大的锻炼,并且对心、肺系统有良好的作用,老少男女皆宜。在玉渊潭散步时,我还碰见一个朋友在学斗空竹,她告诉我,她每天清晨在这里学习、练习一小时。


图 3 、长竿斗空竹

空竹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按功能分有电子空竹、盘丝空竹和普通空竹;按材料分有竹制、木制、工程塑料、金属和橡皮空竹以及这些材料复合组成的空竹;按玩法分有单人玩的空竹和双人玩的空竹;按杆的长短分有标准杆( 450 ~ 550 毫米)和长杆( 1000 毫米以上)的空竹。在玉渊潭,我看到有位中年人,用长达四五米的鱼竿在斗空竹,空竹是一个红色塑料的小空竹,玩起来很吃力,但别有一番风味。


图 4 、冬泳

玉渊潭是北京最大的冬泳地。每日能有数百人在这里冬泳,其中几十个退休干部、工人是冬泳的铁杆。当年我所在的单位里,就有好几个冬泳爱好者在这里游泳。寒冬湖面结冰,他们用钢钎在冰面上开凿宽 10 米、长 80 米的水道,周末观者如潮,构成了京城一大景观。说起冬泳,我上初中时曾是冬泳爱好者,我所在的北京一零一中,有个利用当年圆明园的船坞修建的游泳池。冬天的清晨,我们起床后就奔往自流井(泉水井),先用温度稍高一点的泉水冲洗一下,让身体适应一下,然后跳进冰冷的泳池里游几十米。上岸后,用毛巾把身体擦得通红,浑身发热,再跑回宿舍换衣服。那时,整个冬季我只穿单裤,不穿毛裤,从不感冒。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只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些冬泳爱好者了。


图 5 、红绸舞

红绸舞因其简单的秧歌步和挥动长绸形成的多彩多姿的流动造型,成为妇女喜欢的锻炼方式。在公园里,练舞者在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跳着“大秧歌步”,握着木棍,挥动着长约 4 ~ 6 米五彩缤纷的长绸,舞出“小八字”、“大八字”、“对花”、“波浪花”等各种绸花,时而聚,时而散……生动活泼,使初冬的清晨充满了活力。


图 6 、踢毽

踢毽子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毽子的基本踢法:用脚内侧踢为“盘”,用脚外侧踢为“拐”,用脚面踢为“绷”,用脚掌踢为“蹬”,用脚趾踢为“挑”,用脚后跟踢为“磕”等。踢毽子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它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尤其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健康。 1984 年,国家体委正式将踢毽子列为全国比赛项目,并颁布了《毽球竞赛规则》,改称踢毽为“毽球”; 1987 年中国毽球协会成立,此后每年都举办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赛、全国中学生毽球赛三大赛事。

在公园里,最常见的是团踢,即一群人共踢一毽,当毽落到谁面前,谁可任意选择踢法将毽复踢给其他人,毽掉在谁面前地上,谁为负。水平高的团队,能连踢几十次上百次不掉毽。


图 7 、太极拳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练太极拳时有音乐相伴,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即自然又高雅。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来自河南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的少林小子可谓占尽了风头。他们动如潮水,静若磐石, 2,008 人以和谐飘逸的神韵、撼人心魄的气势、整齐划一的动作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武术中,普及最广的就是太极拳,也称之为24 式简化太极拳。在我家中,就有我和我母亲、姐姐三人练过太极拳。


图 8 、太极剑

在公园里,一位年轻女子的太极剑练的出神入化,我给她拍了七八张像。太极剑兼有太极拳和剑术两种风格特点,一方面它要像太极拳一样,表现出轻灵柔和,绵绵不断,重意不重力;同时,还要表现出优美潇洒,形神兼备的剑术演练风格。三十二式太极剑是国家体委于 1957 年创编的一个太极剑教材,内容包括十三种剑法:点剑、刺剑、扫剑、带剑、劈剑、抽剑、撩剑、拦剑、挂剑、截剑、托剑、击剑、抹剑;七种步型: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并步、丁步、侧弓步;还有进、退、上、撤、跟、跳、插、并、摆、扣、碾脚等十余种步法和转、旋、缩、反等身法转换。

1989 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曾在业余时间学过三十二式太极剑,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天天清晨练习,出差在外也不间断。为了出差方便,我随身带的是可伸缩的剑,每次上飞机,都被检查出来,好在这种剑没有刃,看我也不像劫机者,一般都放过我。有一次在安徽出差,清晨在宾馆练习时,被西方记者看到,很有兴趣,还拍了一段电视。到美国后,头一两年还坚持练习,遗憾的是未能坚持下来,现在都还给老师了。


图 9 、单杠大回环

在公园里,有一批体操爱好者,天天在这里练习“单杠大回环”,其中不乏高手。看得出来,有些人年轻时练过体操。体操器材不是一般人能玩好的,譬如单杠,在学校里学生最多是练习“引体向上”、“翻体上”等简单动作。我在高中时,“引体向上”能连续做 30 个,现在不行了,做 5 个都很勉强。在部队里,练习的内容多些,我的表姐夫罗永根当年在部队里是单杠好手,他能连续做二十几个“单杠大回环”,我小时特别佩服他。

杠上盘旋(腹部绕杠)是军人必须完成的动作。看过电视剧《士兵突击》的人知道,许三多杠上盘旋动作达到了 333 个。据媒体报道,俄罗斯炮兵学院学员丹尼斯 · 扎洛兹尼在单杠上用 3 小时 28 分钟,连续完成 1333 个杠上盘旋动作,俄国的“许三多”更牛。


图 10 、腾空后空翻

在单杠旁边,有一些人在练习腾空后空翻。这可是个高难度动作,正在做的小伙子连续几个都失败了,重重地摔在垫子上。我一直在拍他后空翻的动作,拍了十几次,只有这次还行。旁边几个中年人是好手,在指点这个年轻人。群众健身活动的特点是到处都有老师指点,只要你肯学习。


图 11 、练健身器材的老人

在公园里,有一个健身乐园,里面有几十种健身器材,如蹬力训练器、扭腰器、椭圆漫步机、按摩揉推器、太极揉推器、背肌训练器、仰卧挺身器等, 这些器材很适合中老年人锻炼。我母亲每次出外散步,都要在我们家楼下的健身处练练健身器材。

1998 年至 2006 年,北京市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引导资金,共配建全民健身工程 5563 个,覆盖了 100% 的街道、乡镇和部分公园。北京市体育局做了一件好事。 问题是,许多老年人不会正确使用。我曾碰见市体协的老师到公园教大家如何使用健身器材,但这是挂一漏万,真正能够听到讲解的还是少数。市里应该好事 做到底, 多投点资,在器材旁边竖立直观、清晰的示意图(现在只有说明,没有示意图),明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健身器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