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欣赏

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远,日沉浮於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从王子走上神坛——敦煌壁画欣赏
杨琪

敦煌壁画表现了佛教的教义。了解敦煌的壁画要了解佛教的教义。大约距今2500年前,释迦牟尼在三十五岁时创立了佛教。自从释迦牟尼创造佛教之后,释迦牟尼被他的弟子神化了。从此,释迦牟尼走上了神坛。那么,作为一个佛教信奉者,他们又是怎样描述释迦牟尼的一生呢?在敦煌壁画中,对释迦牟尼的神性,用许多故事,做了详尽的描述。

第一个故事: 乘象入胎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出生之前,是住在天国兜率宫的一位善慧菩萨。他决定投生人间成佛度化众生,于是选择了仁慈的净饭王夫妇作为父母。净饭王和王后摩耶夫人已经结婚多年,却一直膝下无子。一天,摩耶夫人在睡觉时,梦见一位菩萨乘着一头白色的大象,从空中而来,又从她的右肋进入了腹部。这时,周围大放光明,天女散花,醒来后,她就把这个奇特的梦讲给净饭王听,国王也很惊异,于是请来相师,占卜说王后所怀的是位圣子,以后一定能让释迦族光耀。国王夫妇非常高兴。

  第329窟中有一幅初唐时期的壁画,表现了这个故事。画面中的大象四蹄奔腾地奔跑着,仿佛非常希望能快一些完成善慧菩萨的心愿。象身上的善慧菩萨虽然表情依然宁静,但姿态和上一幅不同,显得更加松弛,也似乎与奔跑的大象更搭配。四周的背景也比上一幅华丽许多,在大象前面还有一位骑龙引导的天人,善慧菩萨两边还有协侍的小菩萨。而四周的飞天更是姿态轻盈,动作多姿多彩。他们的佩带在空中自由飞舞,五色的流云和宝相花旋转其间。将一幅天国的美奂景象表现得非常生动。这是敦煌壁画中表现“乘象入胎”这个故事最具感染力的一幅。

  第二个故事,右肋降生

  摩耶夫人快要生产时,按照古印度的习俗,准备回娘家待产。一行人在经过一个叫做蓝毗尼园的花园时,因为惊动了胎气,就在园中暂时休息。摩耶夫人看到园中景致很好,便信步观赏。经过一棵名叫无忧的大树时,她看到树上正盛开了美丽的花朵,便伸出了右手去拨弄树枝。这时,悉达多王子就从夫人的右肋下出生了。王子的出生时全身大放光明,照遍了整个世界。天神帝释天用天衣接住王子,四大天王抱着王子向夫人祝贺。

  在第76窟的宋代壁画中,王子出生就表现得很神奇了。图中摩耶夫人伸出右臂,举向高处。悉达多王子已经从她的右肋下降生。他的头上是龙王在为他洗浴灌顶。而他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这也是源于佛教中的传说。

第三个故事:步步生莲

  传说悉达多王子在出生时就会自己行走路,自己说话。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而且每走一步都在地上生出一朵莲花来。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

  从第290窟这幅北周时期的壁画中,可以看到悉达多王子步步生莲的故事,但这里把刚出生的王子画得和成年人一样高大,明显是对他的神化。在王子周边的人是前来祝贺的天龙、神仙、鬼怪等等。

  第四个故事:仙人卜卦

  净饭王召来当时最有名望的相师们给王子占卜未来。大家都说如果王子在世俗,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国王;如果出家,就会成佛。

  这时一位名叫阿私陀的仙人,也来求见。他看到王子后,说王子拥有凡人所不具备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在容貌上的一些特殊性。他预言说,王子将来一定会出家,而且会成佛,并普度众生,让人们从苦恼中解脱出来。但仙人一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不能等到那一天了,就哭泣着乘空离去了。

  这是第76窟中的宋代壁画,图中净饭王坐在繁茂的菩提树下,怀抱着尚是婴儿的悉达多王子。在他对面,仙人阿私陀端坐在低榻之上,他向王子伸出手,准备进行占卜。在图的两侧还有字题,分别是“净饭王捧王子”和“相师阿私陀”,点明了主题。

  第五个故事:逾城出家

  这里有三幅王子出家的壁画,我们可以分别欣赏。

  第一幅是第397窟的隋代壁画。画中悉达多王子坐在马背之上,前面是飞天在引导,后面有天女在弹奏相送,而马蹄下正有天王托举,马儿也奋蹄向前,动感十足。

  第二幅也是隋代壁画,在第322窟中。虽然这幅画在形式上也借助了飘带随风舞动的情节,来增强画面的动感,但从白马跃进的姿态和承托马蹄的四位天王稚嫩可爱的形象来看,原本紧张的夜遁情节,被处理得舒展轻松,极具戏剧效果。

  第三幅是 第329窟的这幅图画于初唐时期。在空中,鲜花在旋转,漫天的彩云漂浮其间,悉达多王子在四天王的帮助下,骑马腾空,倾斜的马身似乎正在跨越宫墙。而四周的飞天上下舞动翻飞,并吹奏着各种乐器,画面的炫丽体现了热烈祥和的气氛,意境优雅富丽。

  第六个故事:降魔得道

  悉达多王子在出家六年后,在一棵菩提树下,铺上吉祥草,盘腿在上面打坐。他发誓说,如果我不证得真理,宁可粉身碎骨也永不起身。终于,在一天的黎明时分,悉达多王子解决了一切的疑惑,体悟了能使人脱离苦难的真理,也就是感悟成佛了。从此,他不再是王子悉达多,而是释迦牟尼佛了。

  榆林窟第33窟中,有一幅五代时的壁画。表现了悉达多王子坐在菩提树下的吉祥草上的场景。他赤裸上身,仅传着一件短裤。双腿盘曲,结成跏趺座,这是禅坐的一种姿态。他的双手交叠在一起成禅定印,也是禅坐的姿态之一。他的表情镇定平静,似乎已经进入了一种空灵的境界。整幅画面简介明快。

  在他彻底感悟前,魔王因为害怕他成佛,就使出许多方法来捣乱,都被释迦牟尼一一击败。《降魔变图》表现了他击退魔王的故事。在画面的正中央,是端坐在宝座上的释迦牟尼。他的四周充满了魔王手下的各种魔鬼。都是些妖魔鬼怪、魑魅魍魉,面目狰狞,手里拿着各式武器。在上方还有两个举着山,都掷向释迦牟尼。但释迦牟尼的周身似乎被光芒所笼罩着,坚不可摧,一切魔法都对他毫无用处。

  第七个故事: 降伏火龙

  有一天,世尊听说有迦叶兄弟三人,非常聪慧。准备度化他们。释迦牟尼来到迦叶家的时候,天色已晚。他就向迦叶借宿石室中。迦叶说,石室虽然安静,但里面有一条毒龙,非常危险。释迦牟尼并不在意,坚持入住。进入石室后,释迦牟尼进入禅定的状态,毒龙看到有人来就先是放出烟气,后又喷出冲天火焰来对付释迦牟尼。但释迦牟尼不为所动。当迦叶闻声赶来的时候,毒龙的毒心已经被化解,它皈依了佛,并被释迦牟尼安置在钵中了。

  迦叶和五百弟子们都非常折服,于是集体跟随释迦牟尼出家,皈依了正法。

  在这幅第305窟的隋代壁画中,中间是释迦牟尼,他端坐在宝座之上,右手中托着钵,左手罩在钵的上方。而毒龙正盘身在钵中,龙头高昂,似乎正抬头看着释迦牟尼,表现出毒龙被降伏的情景。

  第380窟的隋代壁画中也有类似故事的表现。途中的释迦佛沉稳镇定,庄严肃穆。右手坐说法印,左手的钵中,毒龙盘服期中,已经被降伏。

  第八个故事:佛子出家

  释迦佛离开自己国家的12年后,终于应父亲净饭王的请求回到了家乡。并且为大众宣说佛法,度化了许多民众。后来他又让自己的儿子罗睺罗出家。罗睺罗出家时还未成年。在佛教中未成年的孩子出家被称为沙弥。罗睺罗就是历史上第一位沙弥。

  释迦牟尼派人对太子妃说:“太子罗睺罗已经9岁了,应当出家学道了。”太子妃哭了,她说:“释迦牟尼前作太子时,娶我没有几年就出家了,现在,又要我的儿子出家,世间哪有这般残酷的事?”释迦牟尼派人对她说:“过去你说过,愿意生生世世作夫妻,我提出条件,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布施,我就娶你为妻。你立誓说,不管什么都愿意布施。为什么现在反悔?”太子妃听到这些话后,就让太子出家学佛。

  第217窟的盛唐壁画中,表现了罗睺罗出家的情景。释迦佛坐在莲花宝座上,用慈爱的目光看着罗睺罗,表现出作为父亲的疼惜。罗睺罗因为还是孩子,身材明显比其他人矮小。他手持一尊宝瓶,躬身向释迦佛行礼,旁边还站着三位弟子。这幅画也如其它盛唐壁画一样,色彩非常绚丽。

  第九个故事:猕猴奉蜜

  释迦佛在传法期间不但度化人,也度化其它生灵。第76窟的宋代壁画表现了他度化猕猴的故事。

  有一次释迦佛的钵被一直猴子拿跑了,佛弟子们想去追回来,但被释迦佛阻止了。只见这只猴子爬到树上,将钵中盛满了蜂蜜,然后献给释迦佛。《猕猴献蜜》蜂蜜中的虫子挑出来,再次献给佛,佛依然没有接收。最后猴子把钵洗干净后再供奉佛,佛接收了它的诚意。并问它为什么献蜜?

  猕猴说:它的同伴都被王子射杀了,只留下它一个孤零零的,求佛祖救度。释迦佛鼓励猕猴要精修磨练,才能脱离苦厄。欢喜的猴子不小心掉进大坑中摔死了。它死后因为曾有供奉释迦佛的业报,所以投生在一个婆罗门家里,成人后出家,修得了正果。

  第十个故事:释迦牟尼涅磐

  释迦牟尼活到80岁,知道自己不久之后即将涅槃。有多幅壁画表现了这个故事。

  什么叫涅槃?佛教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避免的是生死轮回,这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这种生死轮回,连神仙也不能避免。但是,释迦牟尼是可以避免的。到什么时候,就避免了生死轮回呢?就是涅槃的时候。所谓涅槃,就是灭尽了烦恼,解脱了生死。释迦牟尼在最后一次说法之后,就在七宝床上向右卧下,头枕北方,脚指南方,面向西方,背靠东方,到了中夜,佛就涅槃了。这应当是一件大好的事情。但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们,有的弟子,明白是怎么回事,因而平平静静。有的弟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因而哭哭啼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