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校的几个小闪光点


这两天光顾着发牢骚,忘了表扬一下现如今国内学校的长处。

其实我对不论美国还是中国的小学教育,都缺乏系统的了解。所有的认知与体会,全是通过自己孩子上学或者其它相关途径,所获得的零星片段,不足以展示其真正的好或者不好。尤其是在国内,孩子上学才这几天,尚有大把的情况得要慢慢掌握。现在只能说说开学伊始的正面印象,纯属个人感觉,或许能够抛砖引玉也未可知。

 

1.

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学校的通讯平台,周到完备。

目前国内的网络应用,虽然已经相当普遍,但是毕竟没有普遍到人人在用的程度。就我们所属的校区,生源多为中产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但是由于家长工作性质不同,通讯手段各异,所以手提电话仍然占据通讯工具之首位。至于我们校区之外,深圳之外,沿海地区之外,情况可能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开学之初,校方就给每位家长发了一份手册,督促我们加入一个付费“家校互动教育平台”。这个所谓平台,其实就是通过秘书服务系统,让家长和校方有关人员能够随时就孩子的情况进行手机短信沟通。

这样一个平台,听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我发现它非常实用。

从前在美国的时候,如果我有什么事情要知会老师,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老师全时间同孩子在一起,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人带一个班,负责教授该班一切课程。那么老师上课的时候,是肯定没有时间接电话或者会见家长的。至于下课以后,那可就是老师的私人时间了,家长更不好占用。所以每当有话要说,我总得提前写信,次日由孩子带给老师。孩子有时候忘记,老师有时候不答复,结果屁大点儿的小事,搞得跟签署大宗商业合同似的。当然学校也有让家长同老师单独会面的时间,一般排在学期的后半段,可惜时间少得可怜,平均分配在每家头上,大约十到十五分钟而已。

现在在中国,这种沟通就不成麻烦了。有了通讯平台,家长可以随时联系老师。班主任就是这条沟通渠道的枢纽,TA并非每时每刻都要上课,所以也有精力同家长保持联络。同时我发现在国内,没人忌讳将个人电话号码告诉别人,所以要想找老师说事,基本上可以做到随时随地。

举例说明一下吧。

昨天,接阿小T放学时,老师嘱咐,今天留了两个作业。我当场追问小T知道不知道,他拍着小胸脯得意地说:“我知道,今天老师一共留了两个作业。”

我很高兴,觉得咱这个傻儿子,如今可算出息了。

等回到家,吃过晚饭,要带他写作业,问他是些什么作业,他一回答,我傻眼了。

他说:“哦,我知道老师一共留了两个作业,但是我不知道老师留的是两个什么作业呀。”

手忙脚乱联系老师,已经是晚上八点左右。心里直打鼓,生怕人家过了办公时间,不予回复,那阿小T明天可就惨了,岂不要被踢到走廊去罚站?

没想到老师立刻就打电话回来,详细说明作业项目之后,又进一步向我们汇报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要是搁在美国,人家老师正享受着宝贵的私人时间,没有责任也没有功夫打这样一通电话。

不仅如此,有些老师因为知道我们家的特殊情况,看我们大人小孩一律呆头鹅一般不知所措,就每天发来若干短信,转告作业信息,提醒注意事项,甚至有时他们突然想到一些可能帮助我们孩子迅速提高的建议,也会立刻告诉我们。

能够收到这样直接交流的信息,让我觉得亲切温暖。老师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这是我认真觉得的好处。

 

2.

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感觉,就是跟我上学那会儿相比,现在的老师开明多了。

记得我从前的老师,痛恨学生的自由散漫,动不动就责骂甚至体罚学生。对好学生爱得什么似的,对差学生正眼都懒得多看。当然也有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不过我上那么多年学,就没碰上过,可见其比例之低。

不能说现在的老师比从前无私,但是他们比从前的老师见多识广,思想开通,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宽容度也比较高。就说我们眼前入读的学校,尽管也纪律严明,也限制自由,但那是跟“儿童天堂”美国相比。

咱现在不横着比,咱现在竖着比。

我们这位校长,是公派去澳洲进修过的,年纪也轻,相对而言,比较注重孩子的自由与快乐。中国早就不是从前那个封闭的中国了,中国的教育也在从基层开始逐步脱离死板生硬的做法,允许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只是无奈国情如此,自由的定义,暂时只能那么局限,这也由不得个别学校个别老师。

校长手下的老师,我接触过的,多数也都友善。只有个别几位常对孩子恶语相加,其他的老师都是鼓励为主,也比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如阿小J的班主任,愁眉不展是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她总对我说,赶快给孩子找家教补课吧,不然对孩子的自信心不利。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我们去上的这所学校的情况,据说它是深圳比较现代派的公立小学之一。为了给孩子找学校,大侠接触过一些其它学校的领导,用他的原话讲,就是“那帮鸟人,个个儿都跟大爷似的,屌都懒得屌你,更别提什么交流了。”

那些学校的情况,我不是太了解。但是从如今国内对于教育理念的转变来看,大概也该是比从前的情况好转不少的。

 

3.

已经认识了的阿小J的同班同学,给我留下的印象都相当不错。

小J因为不会写字,每天都有同学帮他记作业。昨天认识了其中一个男孩,就住我们家楼上,是阿小J的同桌。我们三次一起走路,聊了很多。这孩子相当健谈,也很坦诚,告诉我许多学校的规定和上课的窍门。我也向他简单介绍了我们的背景,请他平时多多帮助小J。果然昨天中午放学,他在等我,说是阿小J需要买一些辅导书和作业本,他怕我们不熟悉环境,主动留下来,带我们去附近的书店。

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前天为了买文具,我们一家开车出去,跑了将近两个钟头。离开此地已经太久,完全不知道所需文具都是什么,在哪儿有卖,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今天经过这位同学指点,才知道就在我家一个街区远处,有间货品齐全的书店,我们需要的东西,在那儿都能买到!

买好了东西,男孩同我们往回走,给我留了他的手提电话号码,说是如果阿小J功课有问题,尽管问他就是。下午上学,他又专门下到我们的楼层,约我们一起去学校。

曾经有过一个阶段,由于都是独生子女,一家六位家长照顾一个孩子,国内出现过“小皇帝”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但是我们这一代的家长不傻,跟哪儿跌倒就能跟哪儿爬起来。经过暂时不良的阶段,现在大家意识到孩子品格培养的重要性,注意强调他们作为社会人的健康性情;另外一方面,学校的教育严格可恨,但亦有其积极的一面,就是从那儿出来的孩子,普遍比较乖,听话,不会狂野得出格;而且由于人多,每个班上的老师学生比例都很低,加上父母一般都是双职工晚上还有饭局,所以孩子独立,自理能力被迫增强。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已经可以独自上学、回家,在车水马龙中灵活穿梭。在学校门口和一些办公地点,也有帮助老师值班的孩子,礼貌、大方、得体,整体精神风貌很不错。

也就是说,孩子们被校方整齐划一,被迫用去大量的时间接受训话、喊口号、走正步,确实弊端多多。但是好在孩子给人的总体感觉,还是健康向上的,也快快乐乐。

国内孩子的沟通能力强,有责任感,不各自为政,能够互相帮助,这些都值得我的孩子多多学习。

 

4.

最后一点感想,就是国内良好的中文语言环境。虽说这是必然,但是对于在国外感觉学习中文比登天还难的我们,一夜之间中文学习变得容易许多,仍然是为惊喜。

语言环境,不仅包括街上的中文招牌,满世界的中文对话,当然也包括学校给孩子的压力,和孩子之间相互的模仿。

就拿他们的课程表来说吧,我前边已经提到,很多的课程设置,包括数学、英语、语文、品生、美术、围棋、体育、综合、阅读、书法,阅读、实践、信息、班会,等等。这么冷眼一扫,光一张课表,就得有多少生字吧!可是您猜怎么着?没过多一会儿,仨孩子就把这些汉字认全了。

为什么呀?压力呗。

同学之间互相学,也比老师和家长教,要来得快捷。现在孩子们说话,已经开始使用书面词汇,或者我们日常不用的表达方法,令人忍俊不禁。

阿小J下着下着棋,突然拍掌大笑,指着对方说:“哈哈,你又失败了!”

天热,阿小N把脸挤成一小团,对我说:“哎呀,我都快要被晒成一只烤鸡啦!”。

阿小J最新的习惯用语是:“啊,今天的作业又是如此之多,我快要崩溃了。”


poiuuiop 发表评论于
你爱国,请多多的买一些祖国的三鹿奶粉吧,
阿小名 发表评论于
回答扬子江酒店提问:
1.这是公立学校,免费入学义务教育。
2.用代理服务器可以上来,但是很慢。
扬子江酒店 发表评论于
问两个问题:
1. 学费多少?
2. 在国内怎么上文学城?
谢了!
淑女司令 发表评论于
为你高兴宝贝,慢慢会好的
闲人Filiz 发表评论于
写得很实在!
Melon_Melon 发表评论于
哈哈,孩子们真可爱!谢谢无名分享这么多感想。
老锅饼 发表评论于
喜欢看到咱中国的教育进步了
这种进步如果是一种普遍现象就好了
真好!妖蛾子呢?想看!
人在路上 发表评论于
孩子看似柔软的生命自有它的坚韧,父母的辛劳慈爱混合着孩子们的笑声,变成一串串前行的脚印。无名的三只小海龟已经跻身赛事,正快马加鞭。祝跑出好成绩。

只是无名新博中有个词,我自上次看到后一直纳闷到现在,想不出它代表的意思,还请百忙中的无名抽暇作答一下:你最近两次提到的这个“品生课”是教什么的?它的全称是什么?“品味生活”吗?
八月猴妈 发表评论于
还想看阿小N的妖蛾子搞怪篇呵呵。
八月猴妈 发表评论于
加油啊,小朋友的潜力超大的,怎么说,都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地盘,慢慢适应了,一切会更好的!!!
graceusa 发表评论于
看到最后,我笑了~~~
加油!
longhair 发表评论于
一直是深潜水底的,看了这几篇小朋友的读书篇,实在忍不住浮出水面,想HUG一下,无名MM,你真的不容易,真是个好妈妈....还有呀,深圳广州真是热呀,今年.\

我家小朋友今年也上学前班了,明天才是第一天.虽然还没开始,都知道他们是怎么放羊的了....如果国内这里可以中和一下就好了.
applaud 发表评论于
happy for you.
longhair 发表评论于
Sofa?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