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马戏

小磨坊出活比较慢,能磨多少是多少吧。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马戏总是一件让大人小孩都开心的事,无论是滑稽的小丑,还是专业的杂技,或是可爱的驯兽,每一个演出都能给观众带来笑声和惊叹。前不久,我们就又一次观看了大苹果马戏团的精彩表演。

第一个出场的是个穿蓝色纱裙的女孩表演空中秋千,就那么荡来荡去的,一会转个180度,一会又连翻几个后空翻的,把我眼睛都晃晕了,只知道动作很高难,女孩在空中表演很不容易。最让我惊讶的是最后一个动作,在一阵激昂的音乐声后,女孩滋溜就从秋千上滑下来了。我赶紧问老公,“她这个下法有点意思,我怎么没看明白?”老公白了我一眼,“什么呀,她是做失败了。”果然,女孩很敬业地又上了秋千,重新做了最后一个应该是她表演里的最高难动作,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其实她要是不重新做一遍,我还真不知道她第一次没有成功呢。

接着换了一个女孩表演走钢丝。以前在国内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表演走钢丝,印象是钢丝很高,演员要爬着梯子才能上去,手里还要拿根长棍子保持平衡。这个钢丝没那么高,女孩轻轻用手一撑就上去了,长棍子也换成了一把轻柔的大扇子。没有了高高在上的惊险,女孩子平添了一些调皮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在钢丝上时而跳跃,时而轻跑,倒是观赏性更强了些。

一位中国演员表演的顶缸让现场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从一个小罐子,到一个中坛子,再到一个大缸子,他都表演的出神入化,无论什么器皿,他都驾驭的轻车熟路。先是那个小罐子,他用一根手指头就玩得溜溜转。然后是那个中坛子,他是从左肩膀滚到右肩膀,从前身溜到背后,可谓是指哪打哪,控制自如。最后那个大坛子,轻轻巧巧地就被他顶到了头上,开始是他头怎么动,坛子就怎么动;后来是头不动,坛子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动;再后来,是他头朝四个方向动,坛子不动。最绝的是他自己转了一个360度,坛子丝毫不动。幽默的表演加上欢快的音乐,全场观众都是笑得前仰后合,热情高涨的随着音乐打着节拍,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个同样的节目我们多年前在弗罗里达的锦绣中华看过,演员还是老公家的表叔。头一天晚上我们还在一起喝酒吃饭,第二天他就在台上一本正经的演出,和那个大口喝酒笑话连篇的表叔判若两人。当时我们也是笑得前仰后合。一样的笑声,却是不一样的年轻,往事还如昨日般清晰,时间却已飞逝了十几年,表叔也该退休了吧。

大苹果马戏团的演出里我觉得最出彩的是两个男演员表演的机械人音乐盒。一个演员在那个扮演机械人的演员背后象征性地拧几下发条,那个机械人就随着音乐一摇一晃地动起来,每一个动作都是缓缓地慢慢地,脚步的移动也是足不离地,脸上还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微笑,真是惟妙惟肖。虽然和那些跳板荡秋千的节目相比,没有什么危险性,但是这慢动作做起来一定是比快动作来得更累人 。我又开始世俗地想,表演这么辛苦能挣多少钱呢。和那些超级大牌随便唱两首歌相比,他们挣得一定少了很多。但也许人家就是从工作中得到了乐趣,喜欢把欢乐带给每一位观众的感受呢。

还有一个有趣的节目是两个男士举着长条板子,一个女演员在上面前翻后滚地跳来跳去,有点像我刚在奥运会上见识到的跳床运动。女演员一会团身,一会舒展,究竟是做了两周半转体还是三周转体,这没有了电视上的分解动作,我根本就看不清。总之就是跟着大家一起叫好就行了。两位男演员,长得五大三粗,膀宽腰圆,没有这样的体格也不行,没法举着板子承受着巨大的弹力和重量。难得的是他们俩身上披着披风还能做一些轻柔的舞蹈动作,与女演员配合的天衣无缝。这刚和柔的结合,倒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小儿子最喜欢看的是驯马和驯狗,后来我们一直哄他过一会马马和狗狗还要出来,要不他早就吵着要回家了。老大倒是和他的铁杆朋友们一起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整场演出。一结束,他就跑过来说,“太好看了,我下次还要来。妈妈,我们下次再来好不好?”我一边答应着,一边往外走。不成想外面已经淅淅沥沥下起了雨。我站在雨中等着摆渡车,心想下次来也行,先把天气预告看清楚了,把伞带齐了再说。

 

 

 

 

 

 

LAAAAA 发表评论于
磨坊的描述真是微妙微肖,读来如身临其境一样。
小小磨坊 发表评论于
回复LAAAAA的评论:
大苹果马戏团的好处是表演场地非常小,就算是最差的位置离舞台也是挺近的。中场也没什么骑马骑骆驼的捞钱的活动。由于场地小,根本就没有大象。
LAAAAA 发表评论于
美国马戏表演里的杂技难度比国内低了不少,但趣味性更强一些。记得去年带女儿看过一场马戏,坐的是最差的位置。可能那时还小,她对表演不怎么感兴趣,倒很喜欢中场休息时的骑马骑骡驼什么的。楞被榨了五块钱骑了三圈半马,那圈只有最多五米直径,马也是矮得不能再矮的马。回家还念了很久没有骑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