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一个中国学生眼中的瑞士和欧洲。
瑞士地处中欧,与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接壤。瑞士虽然不大,国土面积四万一千平方公里,人口也才近七百万,但却分为26个州(Canton),小的州就是一个城市如日内瓦,大的州涵盖了整个在瑞士境内的阿尔脾斯山区。瑞士以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Romansh为官方语言。所以,瑞士的文化里多少融合些周边国家的文化。对了,与瑞士接壤的还有列支敦士顿,世界上最小的公国。它使用瑞士的货币,外交也由瑞士托管。
欧洲文化是历史的积累,一个城市,一个建筑,一座桥,甚至一个墓地都会有很多故事。对于中国人来说,欧洲的文化有时就更容易让其产生亲近感。
一个小城市可能会是许多大事件的见证者。我们都知道基督教的新教(Protestant)。这个教派的一部分后来逃避宗教迫害移民北美,成为开发北美的先驱。新教的真正发展是在其中心移到日内瓦以后,所以日内瓦有时也被称为新教的发祥地。待到日后新教壮大了,新教中心又从日内瓦北移至福丽堡(Fribourg)。在日内瓦大学的一个公园内就有一面墙记载了这段历史。日内瓦市内更有很多教堂,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您瞧,咱不信任何宗教,对宗教历史更无点滴研究,是什么原因它竟也能吸引我对它的兴趣呢?我想,除了它美丽绚丽的湖光山色之外,还有它的宽容。日内瓦是一个国际城市,它自己甚至就是瑞士的一个州。外来人口占近百分之九十。联合国欧洲总部坐落于此,国际红十字会的发源地和总部也是在日内瓦。WTO,欧洲核子中心也位于日内瓦。
联合国大厦落成于一九三六年,地皮由私人捐赠,但附加三个条件,(1)对公众开放参观,(2)园内饲养孔雀且行动自由,(3)保护原主人在园内的墓园。
瑞士人亨利·杜南创立了红十字会。1859年6月24日,他经过意大利的索尔弗利诺,当时那里奥地利和法国军队间正进行着一场艰辛的战斗。由于惊骇于眼前成千上万需要适当治疗的士兵遭受痛苦的画面,亨利?杜南呼吁当地民众帮助他照顾那些遭受疾痛的伤兵们,同时还强调双方的士兵都应该得到同等的照顾。当他返回瑞士以后,出版了《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一书,呼吁应该在平时就建立救济团体,而在这个救济团体中为照顾战时伤员作准备的护士,和那些被召唤到协助军队医疗服务工作中来的志原者们的权利和地位将通过国际协约给予确认和保护。
欧洲的宽容以法国为代表,是一种刀子嘴豆腐心似的宽容,是民众发自内心对人的尊严的认同。这种宽容有时甚至会与法律相抵触。出于地理和人口因素,欧洲多为非移民国家。移民的门槛相当高。1995年,法国政府收紧移民政策执法,要遣返一批长期居住于巴黎且并无不良纪录的非法移民。巴黎的市民于是自发收留掩护这些移民。最后,大部分移民被警察拘捕,一部分掩入一个教堂。巴黎市民聚于教堂前与警察对峙,有些人用铁链将自己锁起来组成人链。与警察对峙两周,最后在警方的强攻下落幕,重现了一出现代版的《巴黎圣母院》。
一个宽容的社会是个人自由的保障。欧洲人明白,自由首先是思想的自由。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商业利益集团都不容易制造一个社会性的跟风运动。在瑞士,荷兰瘾君子甚至有吸大麻毒品的自由。苏黎世的Bahnhofstrasse是全世界最贵的一条街,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干净的一条街。传说大文豪巴尔扎克在访问这条街后感慨到,街道太干净了,如你把啤酒不小心泼撒在地上,你尽可以弯腰把它喝掉。这条街北起苏黎世火车站。车站的另一面却是另一幅景像,是一个瘾君子的乐园。苏黎世市政府把车站后面的公园开辟为允许吸毒者使用。政府还免费提供针头针管供吸毒者以旧换新。有了这样的疏导,瘾君子就不会扰民,公园及周围的制安就一直很好。这个公园尽管于一九九四年关闭,政府仍然在别处对吸毒者进行扶导。瑞士人普遍认为吸毒是一种疾病而不是犯罪。整个瑞士的治安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好的,真个可以夜不闭户。下班回来,经常是不锁车门将车停在路边过夜。瑞士虽然中立,但全民皆兵。男性公民在十五到四十九岁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服兵役,家家均保有军用武器。但是,涉及到枪击的刑事案件六年内竟无所闻,到是离开瑞士后在电视上看到一起在有人在政府建筑内的乱枪杀人的新闻。保证公民拥有枪支的权力是“自由“的一种,而保证公民不被这种“自由“伤害则是一种真正的自由。
文艺复兴起源于欧洲。时至今日,欧洲的科技创新仍然层出不穷。尤其是在通信科技民用化方面仍然领先于世界。十年前在法国打公用电话,用的电话卡就已经是植入晶片的了。现在的3G无线通信欧洲人也是走在前面。欧洲人表面懒散,其实也充满创新精神。如WWW的应用就是当时在位于日内瓦与法国交界处的欧洲核子中心的科学家开的先河。当然WWW的普及和市场化是美国把它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经历了一战,二战的战火蹂躏后欧洲人明白了活着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应尽情享受生活。
欧洲人同样也有着他们特有的民族自豪感。他们的历史给予他们引以为自豪的资本和理由。欧洲文化的历史积累形成了一个市井文化与贵族文化的和协共存。这一点,与中国历史接近,尽管我们不能说中国历史上市井文化与贵族总是和协共存。但是,中国人更容易在感情上接受欧洲。
正由于欧洲的文化是历史的积累,所以,表面给人的印象总是破旧。我有一段时间在University of Edinburgh做交流项目,初来乍到,也曾调侃英国是个没落的老牌帝国主义。欧洲的城市,外表的没落,内在的秀丽而充实。象雍容的贵妇,当你看她第一眼,她可能会输给刚出炉的“超级女声”,但当你开始与之交谈,你会不由得因着她的自信,她的见识而肃然起敬。
欧洲是一卷厚厚的书,匆匆到此一游难免会给人以假像。欧洲的旅馆尤其不是了解欧洲的好窗口。在瑞士,五星级旅馆有可能多少房间,房间的面积也不大,但她可能有上百年的历史,有着许多的故事。人在海外,当你在一地安居下来,就会不自觉地视其为第二故乡。这正印验了“只有当家乡成为故乡,才会有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