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二十四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二十四集)
2008-7-17【字体: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四段「行四德」最後的一條:

  者普代眾生受苦德。】

  前面的文不長,我們還是把它念一遍:

  修諸行法不為自身。但欲廣利群生。冤親平等普令斷惡。備修萬行速證菩提。又菩薩大悲大願以身為質。於三惡趣救贖一切受苦眾生要令得樂。盡未來際心無退屈。不於眾生希望毛髮報恩之心。】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我們在前面學過,可是意思諸位看看就曉得,永無止境,你看『冤親平等』、『普令斷惡』、『修諸行法不為自身』,這都是沒有止境的。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應眾生之感,現無盡的身雲,佛經裡面講身,後面加個雲彩的雲,身雲,這個意思很深。經典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不要執著這個身。身有沒有?有,現這個相,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身後面加個雲是什麼意思?雲,現在我們很熟悉,常常坐飛機,你看飛到雲層裡面去了,雲有沒有?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遠看它有,近看就沒有了,你也抓不到它,你也摸不到它。佛教我們對一切色法,就是一切物質的看法,都要把它看作雲,意思就是不能說它是有,也不能說它是無。總而言之,你可以用它,你不能夠執著它,不能夠佔有它。用它來代眾生受苦,怎麼代法?你天天依教修行,苦不苦?很苦,時時刻刻要約束自己,要守規矩。但是要曉得,這個守規矩就是教化眾生,眾生不孝父母,佛菩薩示現孝順父母的樣子,做出來給眾生看。眾生看多了,慢慢就覺悟,就知道孝順父母是我們應當要做的。眾生狂妄自大,佛菩薩示現謙卑,都是教化眾生!

  眾生不知道尊重別人,佛菩薩禮敬一切眾生。普賢菩薩教導我們,十條第一條「禮敬諸佛」。佛是我們學佛弟子最尊敬的對象,所以用佛來說。諸佛是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是佛,無情也是佛,桌椅板凳是佛,花草樹木是佛,山河大地是佛,佛是什麼?佛是法性,法性是佛。但是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我們現在也真正體驗到了,性相是一不是二,相是物質,物質裡面有自性,自性是什麼?自性是見聞覺知,這是自性。物質裡面有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什麼?受想行識。這些最近被江本博士實驗出來,物質有見聞覺知、有受想行識。這就說明物質現象、精神現象是一體的,是分不開的,你把它分開就錯了,不是它錯,是你搞錯了,永遠分不開的。那就是諸佛!這就是說我們對人要尊敬,對一切眾生要尊敬,對萬物要尊敬,對山河大地、自然現象都要尊敬。中國過去童蒙讀本裡面有一本書叫《幼學故事瓊林》,那裡面所講的,就是把山河大地、樹木花草,乃至自然現象都說明出來了,都要尊敬。《太上感應篇》裡面舉這個例子舉得很多,跟佛跟《華嚴》所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相同的境界。凡夫不知道,佛菩薩知道,佛菩薩做出來給大家看。可是在從前,這個話我在前面講過,在從前,古代帝王,宰官,這是地方上的領導,學者,儒釋道三家的學者都能做到,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

  對祖宗的祭祀,這是對人,為什麼要祭祀?報本返始。人生在這個世間,第一要知道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我們父母他還有父母,這我們祖父母;祖父母還有父母,曾祖父母,往上去推,沒有止境的。文字的發明時間不長,在中國歷史記載,黃帝才發明文字,黃帝以前沒有文字,中國文字發明到現在大概是四千五百年。中國人重視歷史,重視無後為大,在全世界許多國家民族裡面沒有家譜,家庭歷史沒有,中國有,代代相傳。我回到家鄉,還真的是不容易,找到了家譜,這個譜是散落在民間,殘缺不齊,我們找了很多種殘缺的,把它湊起來,還不錯,很幸運還湊出一個完整的本子。我們把它影印三百套,二樓這個小客廳裡面放了一套,諸位都能看到。這個家譜從黃帝記載的,一直到現代,世代相傳,大概到現代已經有一百四十代;我這個輩分,俗家「業」字輩是第一百三十六代,我的下面現在出現的有四代。所以這懂得尊敬別人,尊重人。由尊重自己長輩、祖先念念不忘,他就會孝順父母,他就會尊重長輩。看到外面的人,年歲大概跟我父親同年齡的,我們都把他當父親看待;跟自己年齡差不多的,都當作兄弟看待,人心的厚道是從這裡養成的。看到兒童,都看作自己兒女一樣看待、一樣愛護,把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誨完全表現在自己身體行為上,這是不為自身,這是代眾生苦!這些規矩,瑣瑣碎碎事、小小戒都要遵守,都要做成好樣子,不是為自己,做給別人看的,幫助社會迷失自性的眾生,讓他們看了之後慢慢覺悟,回頭是岸,回歸自性,目的在此地。

  自己不斷向上提升,那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把自己向上提升,了解諸法實相,相有性無,事有理無。如果真正做到六根對六塵境界不再起心動念,跟諸位說,因果就沒有了,真的沒有了。什麼人落在因果裡面?起心動念就有因果。這在我們學習的「還源觀」裡面,前面講得清楚,你看第二段講「起二用」,起心,依報就現前,森羅萬象就現前,我們講宇宙現象出現了,起心;動念,動念正報現前了。我從哪裡來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什麼?動念,念一動,正報現前,我現前;心一起,依報,宇宙現前,這講得清楚。所以起心動念是根本無明,從起心動念生起分別執著,這就不好了。生起分別,我們淨宗的話,方便有餘土出現了;又起了執著,六道輪迴凡聖同居土出現了,就這麼來的。

  所以你要曉得,整個宇宙是自己造的,這是大乘教講的。你要是不起心、不動念,根本就沒有。所以起心動念是因,起心是依報的因,動念是正報的因,這就有因果。不但六道眾生脫離不了因果,現在我們曉得,四聖法界也脫離不了因果,乃至於實報莊嚴土還是脫離不了因果。佛經裡面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有道理。現在人不相信因果,我們要做出相信因果的樣子給他看,我們相信因果是真有道理在,不是盲目,不是迷信。總是要『以身為質』,這就是要用我們的身表演出來。特別是菩薩的大慈大悲,菩薩的慈悲就是自性性德的自然流露,佛法裡用的名詞叫「法爾如是」,法它本來就是這樣,大慈大悲本來就是這樣。

  『於三惡趣』,三惡趣在哪裡?要從三惡趣的因上來講,那就是我們現前社會,就是居住在地球上這些人類起心動念,這是因。你的因善,果就善,所以佛菩薩、世間聖人都教給我們,在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遵循五倫五常,就是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一生誠誠懇懇、恭恭敬敬的依教奉行,這是心善行善,感得的果報是三善道,佛法裡面常講人天福報。如果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與善相違背,那就是不善,違背了性德,這樣自然把外面的現象也改變了。這是大乘教裡頭常講的,我們必須要記住,境隨心轉。外面是境界,境界最貼近的是我們身體,身體是境界,最近的一個境界。我們的心情愉快,這個人身心健康;如果我們成天是憂慮、憂愁、煩惱,這個人就多病,衰老多病。古人講「憂能使人老」,快速的老化,憂慮太多!這是改變我們這個身體,貼身的。同樣的,能感染我們的環境,我們居住的環境,這是一個家庭,我要是有嚴重的憂鬱,會讓這一個家庭的人都不會舒服,我們外國人講磁場不好,中國人講氣氛不好、氛圍不好。這是真的,這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都能感受得到的。學佛的同學們,你們到我們這個實際禪寺來,感到很歡喜,這個地方磁場好,為什麼好?天天在學習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的教誨純淨純善,那這個磁場怎麼會不好?每個人在這個地方都是心平氣和、法喜充滿,這麼一個氛圍。到湯池去觀光,去旅遊、參學,人現在是愈來愈多,大家感受那個地方的氛圍。居住在這個小鎮裡面的人,人人都學《弟子規》,人人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它氛圍好!連美國夏威夷土著,不是現在的人,是古人的傳說,他們古人說這個世界是你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跟大乘經典佛講的一樣。可是那個地方沒有佛法,他們的祖宗能說出這種話來,不容易。

  佛菩薩看眾生迷惑顛倒,沒有智慧,智慧變成煩惱了,煩惱主宰的心行,那個心行就不善;心行不善,這頭一個身體就不善,身體不健康,生活當中得不到快樂,他也去找刺激,刺激是什麼?貪瞋痴慢,搞這個,以為這是快樂,這是佛法裡面講造業,造的不善業。怎麼是不善業?貪瞋痴慢的念頭怎麼會造出善業?不善業的果報在三途。譬如現在人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享受,這果報是餓鬼、是地獄。現在有人告訴我,說地獄跟餓鬼道已經連起來了,已經分不開,也就是說餓鬼道裡面的果報之苦等於地獄。這個話我們聽了相不相信?能相信,有理由相信。現在人造的業,特別是殺業,吃眾生肉,手段非常殘酷,跟地獄變相圖裡面所看到的幾乎沒有兩樣,甚至於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在造惡因,將來的果報可麻煩了。他們不相信因果,不相信有報應,不相信有來世,隨著自己習氣煩惱,叫胡作妄為,所以把整個自然生態環境破壞掉了。

  人生苦短,我回到家鄉,想想自己童年的時候,我們生長在農村,我在農村裡面住了十年,十歲才離開農村。農村的小朋友在一塊玩,都在大自然。那個時候自然環境沒有染污,確實花香鳥語、日月清明。花不但香,我們小時候花拿來吃的,花可以吃的;小河裡面、小溝裡面的流水清澈看到底,乾乾淨淨,無論在什麼地方,我們手捧到水就喝,沒有染污!現在不行了,現在你看用的農藥化肥,雖然用在農作物,但是土壤被染污,這些有毒的東西從土裡面滲透到地下水,所以地下的水源被染污,有毒了,現在外面的水沒有人敢吃,你說這個多可怕。這種土地,就是被農藥、化肥污染過的土地,它所種出來的東西,你們想想,它帶不帶這些毒素?所以人吃了之後都長奇奇怪怪的病,這就是因果報應,因果報應就在眼前。這個事情,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上都講得很清楚,大家都念過,現在的眾生叫「飲苦食毒」,你所喝的是苦水,你所吃的都是有毒的東西,你的身體怎麼會健康?我們要想在這個環境裡面得到身體健康,可不可能?可能,只有一個方法,真修。大乘教裡面講得很好,清淨心不受染污,我們如果能修清淨心,這一切食物到我們面前來,那個清淨心把這個毒就化解,清淨慈悲,清淨不染污,慈悲能解毒,不需要用藥物!藥物彼此對抗,它都有副作用。

  所以也難得,抗戰時期,江蘇鎮江金山寺的老和尚,人家稱他金山活佛,他給我們做了示現。近代的人,年歲大一點的還親眼見過這個人,我們沒有見到。抗戰時期,我們沒有學佛,他是在抗戰當中往生的。他給我們示現的就是用自己的意念轉變環境,特別是在飲食起居上。第一個,他的身體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氣候,法師一生就穿裡面一套小褂褲,外面一件長衫,春夏秋冬都是這樣的,這個衣服從來不洗,他穿得很舒服。我們知道他一生沒有洗過澡,別人看到他很邋遢,像個討飯的一樣,其實你親近他,他的磁場好,他身上放香,那個領子油垢都已經變成黑色,你去聞聞看,清蓮花香。佛經上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他的心想能轉變境界,一生生活都隨緣,沒有一樣攀緣的,能夠一餐吃幾十碗,也能夠一個星期不吃飯。早年我在台灣,台灣有位法師跟他在一起住過四個月,對金山活佛非常了解。他告訴我,他確實有神通,我們心裡想的什麼念頭他全知道,就是他心通。所以真有功夫,行!他那種功夫至少是阿羅漢的境界,是不是四果羅漢咱們不知道,至少三果,為什麼?三果才能有神通變化,他有。這要真功夫,搞假的不行!確實能轉境界,不會為境界拘束,不被外境限制。

  現在我們講東西講衛生,他是什麼衛生他也不講,臭的東西、爛的東西、腐壞的東西他全吃,甚至於什麼?他說他常常看到破銅爛鐵,他看到的時候他就丟到嘴巴裡去,咬了像吃花生米一樣吃掉了。我們知道鈔票是最髒的,人家供養他的鈔票,他吃掉,當你面就吃掉,他身上什麼也沒有。那些東西我們吃了怎麼會不生病?他行,他沒事。這種示現告訴我們,境隨心轉,心轉境界。只要你是清淨心、慈悲心,佛法講的大菩提心,這境界全轉了。所以日常生活用不著斤斤計較,用不著去挑剔這衛生、乾淨不乾淨,不需要,你說他生活多快樂、多自在。他的法名叫妙善,跟往生的普陀山的老和尚名字完全相同,叫妙善,一般人稱他為金山活佛。這是最近的一個,我們熟知的,是真的,可不是假的。剛才我講跟他在一起生活四個月的樂觀法師,這個人在台灣,前幾年過世了,年齡比我大。他告訴我,那是一點都不假。他說有一次跟他在一起吃飯,信徒很多,大家都端著飯菜來供養他,來了他就吃,吃得很快,一下就吃了二、三十碗,樂觀法師在旁邊看到了,這不行!就叫信徒:你們不要害法師,你看他吃這麼多行嗎?叫這些信徒不要再端飯菜來了,不要再開玩笑了。樂觀法師就問妙善和尚,他說,行嗎?你吃這麼多。金山活佛就告訴他「不增不減」,搞得樂觀法師莫名其妙。不增不減,吃而無吃,無吃而吃,他有這種本事。

  所以我們明瞭這樁事情,我們的習氣重、煩惱重,想修清淨心,心沒有辦法得到清淨,那只好持戒念佛。行,這好事!怎樣念佛才會有成就?一定要放下身心世界,也就是說對世出世間法統統能放得下,一塵不染,用虔誠的心、恭敬的心、清淨的心去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世間災難很多,不怕,災難當中死了,他就往生了。所以災難當中死的人,諸位一定要知道,你不要懷疑,因為我們凡夫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過去,看不到未來;如果你是有這個能力,有了天眼,須陀洹就有天眼,能看到過去、現在、未來,你看到大災難這麼多人死的時候,你就會點頭,一點都不錯,這是共業,這是總報。可是報不一樣,裡面有念佛的,佛接引他往生了;有修善的,他善業成熟,他生天,天有二十八層天,看他修的善大小,他超生了,他不在人間受苦,他享大福報去了;造作罪業的,這就落在三途。就好像學校念書一樣,學生,畢業班這天舉行畢業典禮,大家都離開學校了,有的升學了,有的去找工作了,各行各業,四散了,跟這個情形一樣。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認真修行,什麼災難也不在乎,為什麼?災難如果我們遇到了,人家說不幸而死;實在講是幸運往生,非常幸運,哪有什麼不幸?凡夫眼裡看的是不幸,我們自己很幸運走了,不驚不怖,這是佛法無比殊勝之處,這是菩薩應化在世間普度眾生。

  我們在這個世間學了佛,知道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修善容易嗎?不容易!日子過得非常辛苦。可是這樁事情,我們在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今天老師的話完全證實了,一點不錯。我們向老師求法的時候,跪在地下,恭敬禮拜接受老師教誨。老師很慈悲的告訴我們,你們今天到我這裡求法,是恭恭敬敬跪在這裡祈求;將來你們要把佛法傳給別人,情形不是這樣的,而是你們跪在信徒面前,恭恭敬敬把佛法送給別人,人家未必接受。老師這個話不是說一遍,說很多遍,所以我們的印象很深。今天我們在佛門做一點好事,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好處都送給別人,過失都自己承當,別人還未必高興,還未必喜歡你,你說多麼難,多不容易!可是要不要做?要做,為什麼要做?大慈悲心。知道眾生業障習氣重,比我不知道重多少倍,我們是小小的啟示就回得了頭,他們回不了頭。我們雖然沒有神通,不能看到三世因果,可是我們對三世因果的道理熟知。我們有理由相信,而且細心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體驗,你真正能夠看到三世因果就在眼前,不必要有天眼通,只要你能夠留意,你就能看出來。

  所以我們一生的心態,這麼多年常常跟著我的同學都看到,我們一生沒有為自己想過,為自己想的話,至少我們要蓋個小房子,自己可以安居。我一生到現在沒有居住的地方,全是住的別人地方。澳洲雖然淨宗學院建立了,那是送給學院的,送給常住的,我們自己沒有!要不要?不想要。為什麼?累贅!處處是替別人想,可是別人沒有替我想,我們還是幹得這麼起勁,什麼原因?是佛法,是章嘉大師、李老師早就把現在這個狀況講給我聽了。學講經那個時候就警告我,你要講得不怎麼好,還可以,也就是說,你在佛門裡還能混下去;如果你要講得很好,你這一生就走投無路,這老師警告我的。所以我也把這個話告訴同學們,你們同學們要記住,到你們經教講得好,修行真的不錯了,有德行了,你會跟我一樣的命運,走投無路。可是我也做了一點好事,供養道場、布施道場,這是什麼?跟道場結來生緣。是不是我來生到這裡?不見得。你們同學們跟我有這個關係,那都有緣。所以這些道場是結來生緣。這一生不行,現在是亂世,亂世過去了,回歸到大治的時代,你們才有緣分,緣成熟了,主持道場,教化眾生,所以千萬不要疏忽結緣。

  這個事情,我講經的時候常講,我們進入寺院庵堂,首先一定到人家大殿裡面去禮佛。我禮佛三拜有求願,第一拜,與這個寺院常住有緣,或是今生或是後世,我會到這邊來講經;第二拜,與這個道場方丈、執事有緣,跟他們結緣;第三拜,與這個道場護法、信徒們結緣。我的三拜是這個拜法。很多人知道,我每到一個地方,法緣都很殊勝。雖然不能夠久住,暫住的時候緣很殊勝。這是你自己要發願,要跟一切眾生結緣,要能布施眾生、布施給道場。十方來十方去,十方供養,我這一生是學印光大師,印祖一生接受十方供養,只做一樁事情,就是印經。他把這些供養都用在弘化社,在蘇州報國寺,弘化社裡面有個印刷廠,那時候鉛字排版,有一批工人。弘化社的書印得好,錯字很少,就是校對校得很精確,也就變成善本書,一生就做這一樁事,給我們做示範的、做榜樣的。除這個事情之外,各地方要遇到有災難,老和尚也賑災,賑災的錢從哪裡來?從印經款項裡撥出來。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我們看到了、聽到了,要認真去思惟,他為什麼這樣做?一定有他道理,不造罪業,真做好事!

  建道場,道場未必會真做好事,但是印經論善書,這是真正好事。人家拿去賣也沒有關係,只要有人買,買了人家看還是得好處,所以這種好事沒有流弊、沒有副作用。其他的好事,如果人心不善,他拿這個去搞名聞利養,那就造罪業;唯獨這些善書不會,善書,你就是拿去賣都沒有關係,都是好事情。賣的人跟買的人都是好事,真的是有百利而無一弊。所以我們要學,要學祖師的行誼,你一生這樣做就心安理得。這十方供養,供養得多,多做;供養得少,少做;最好沒有供養,沒有供養就不要做了,那是最清淨自在的。我們一生不求供養,不問人要錢,都是自動送來的,道場也如是。過去我在台灣,我們有個圖書館,這是韓鍈館長她負責的;第二個道場是簡豐文居士負責的,佛陀教育基金會,專門印經布施的,將近三十年了。這兩個道場都不化緣,我們堅持一個原則,都是人自動把錢送來,錢多多做,錢少少做,沒有錢,不做。可是真的現象是愈做愈多,做到以後信譽不錯,這一家錢拿到這裡,他們真做事,他沒有亂用,所以愈做愈多!都是真正學佛、研究經教、明理的人,一生做出犧牲奉獻,身心愉快,修來生福。像黃念祖老居士說的,來生這些人要不求往生,得大福報,這個話是有道理。

  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個事情是大事,世尊在《法華經》裡面有一品叫「安樂行品」,當然這裡面特別是提醒我們末法時期,也就是現前社會裡頭,你怎樣修學才能離苦得樂。經文有四段,所以叫四安樂行,身、口、意,後頭還有個願,這四段。我們怎樣修身口意,才在這個苦難社會當中得安樂。在「身安樂行」裡面,世尊跟我們講要遠離十樁事,這個文字打出來了,我把它念一念,「四安樂行者,謂身無危險故安,心無憂惱故樂,身安心樂,乃能進行(進是進步,行是修行),故名安樂行」。第一段,「身安樂行,謂身應當遠離十種之事」。這個我們要知道,第一個「遠離豪勢」,豪門貴族,有威勢的這些人,最好能夠遠離。這個遠離是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的,是敬而遠之,不能不尊重,不能不禮敬。那個離是什麼?離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沒有絲毫巴結討好,不可以有這種念頭,不可以有這種行為,為什麼?我們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已經放下了,不去追求了,你就沒有諂媚巴結的必要,沒有必要。所以對他們見到之後是恭敬、禮拜,沒有任何希求,遠離是這個意思。

  第二是「遠離邪人邪法」,這個很重要。這個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講我們末法時期,現代這個社會,「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什麼是邪師?講得好,聽眾很多,交際很廣,威勢很大,什麼地方能看到他的邪?你只要注意他,他沒有離開自私自利,他沒有離開貪瞋痴慢,那就是邪師。你讚歎他,很歡喜;你批評他,他就生氣,這是邪師,經教講得好是另外一樁事情,他做不到!邪法,佛經上找不到的方法,或者是與這個時代眾生根機不相應的法,雖是正法,但是眾生不得利益,那我們就知道了。世尊在《大集經》裡面給我們授記,指導我們一個原則,「正法時期,戒律成就」,持戒就能得清淨心,就能證果。「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持戒就不行,為什麼?人的煩惱習氣愈來愈重,單單是嚴持戒律得不到效果。持戒持得好的人,戒律很清淨,但是批評不持戒的人、輕視不持戒的人他的戒律不如法。真正持戒人對於造作十惡的人不敢輕慢,還是恭敬供養,那是真正持戒的人。也正是夫子在《論語》裡面所說的,假設有這麼一個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孔夫子一生最尊敬的聖人,他一生當中、心目當中崇拜周公,他說假如一個人能有周公之才之美,那種德行,但是這個人怎麼樣?「使驕且吝」,你仔細觀察,他傲慢、他吝嗇,夫子說「其餘則不足觀也」,其他就不要說了。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中國聖人常說一句話,我們記住,「學問深時意氣平」,愈是有德行,愈是有學問,他做人表現在外面愈謙虛、愈恭敬,絕對沒有一點傲慢習氣。孔夫子沒有,孟夫子沒有,釋迦牟尼佛沒有。佛在外面托缽,乞丐來供養,他都恭敬你,佛接受,佛恭敬,「佛氏門中,不捨一人」,處處要給人做好樣子,不能做壞樣子。好樣子裡摻雜有壞樣子,這是邪,這不是正法,所以這是要遠離。

  真正找不到高僧大德可以親近,那我們就學古人,祖師大德常常教我們,找古人。用這種方法成就的,在中國頭一個是孟子,孟子的老師是誰?孔子。孔子不在世了,孔子過世了,孔子的著作在,孟子得到孔子這些著作,認真學習,認真落實,所以他做的比孔子當年在世的學生做得還好。留傳到後世,你看後人稱孔孟,沒有說孔顏。孔夫子最得意的學生顏回,今天沒有人講孔顏;曾子也不錯,沒有說孔曾,為什麼說孔孟?那就是說,孟子學的超過他們,老師不在世,也行!在佛門裡面也有個典範,諸位都曉得蕅益大師,這了不起!蕅益大師跟誰學?跟蓮池大師。蓮池是我們淨土宗第八代的祖師,蕅益是第九代。可是蕅益得到蓮池大師這些著作學習的時候,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他得到蓮池大師這些著作,認真學習,依教奉行,所以他變成第九代的祖師。這是私淑古人,今人看不到他的德行,我們去找古人。所以修行真的功夫,就是要把自己煩惱習氣淘汰掉。

  所以我勸同修,我自己的經驗,我自己走出來這條路,從哪裡走起?從謙卑。傲慢是很可怕的,你看夫子所說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這驕就是傲慢;「吝」就是自私自利,這就是假的,這不是真的。所以我們從哪裡學起?從自己謙卑,尊敬別人,從接受別人批評,學著不批評別人,從這裡下手,從這裡紮根,我們自己的德業才能成就。德比學更重要,有德而後才能有學;沒有德,如果有學,那個學會騙人、會害人,那是邪人邪法。所以佛的四安樂行,頭一個是要我們自己安樂,要救自己,自己救不了,不能救別人。

  第三「遠離凶險嬉戲」,現在這個社會就太多了。危險的地方不要去,遇到有凶,譬如鬥爭、打架、吵鬧這些地方不要去,娛樂場所要離開,這個都不是好的地方,應當懂得遠離。下面「遠離旃陀羅」,後面有註解,旃陀羅是印度話,意思是屠戶,就是從事於殺生這個行業的,你要遠離。為什麼?這是我們一般凡夫見不到的,從事殺生事業,他的冤親債主很多,他的四周圍是殺氣、是陰氣,這殺氣很重,這種是影響我們自己的清淨心,是干擾我們學佛的磁場。所以中國古人說「君子遠庖廚」,是有道理的,廚房裡面殺生,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素食養仁。

  第五,「遠離二乘眾,妨修大乘之行故」,二乘是小乘,對他們也是敬而遠之。現在交通方便,大眾的傳播快捷方便,小乘這些大眾,一般講,他們對戒律很重視,確確實實他們比較重視自利,對大眾那個慈悲心發不出來,我自己修好就行了,也不是不教人,他喜歡的就教,他不喜歡的,他不教你,不像大乘人冤親平等,有這樣的雅量。可是在過去,二乘是大乘的基礎,佛在《佛藏經》裡面說過,「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話說得好,小乘是大乘的根基。可是你不能夠止於小乘,小乘就滿足了,不必要學大乘,那對你提升就產生障礙。由此可知,這一條我們應該怎麼解釋?小乘要修,小乘修圓滿要迴小向大,不能夠止於小乘,這就對了。在中國,中國確實是大乘根性的人,這個大乘根性可以說是與這一方眾生有很深的緣分,同時這一方人確實祖宗教化,從小就是教你要養成大心量。你看《弟子規》裡頭有一句話很重要,「凡是人,皆須愛」,這是大乘,這不是小乘。所以中國在過去,從嬰兒就培養你博愛的思想,這個道理現在人比較不容易體會,為什麼?對中國古代的社會不了解。古人為什麼要這樣教人?古代社會裡面,這個社會不是像今天所說的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西方人講的;中國不是的,中國自古以來是以家為本,他不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容易有自私的念頭,以家為本,不能有自私,因為家庭是個大家庭,不是小家庭。所以中國在過去一般,大概我們講,所謂現在人講標準的,標準的是五代同堂。譬如自己,上面有父親、有祖父母,下面有兒子、有孫子,五代。從孫子講,孫子他的爸爸,我們自己是孫子的祖父,我們的父母是孫子的曾祖父母,我們的祖父母是孫子的高祖父母,家族!不分家的。所以從小就要養成他起心動念是為整個家族著想,不能為父母這幾個人著想,不可以。所以中國家庭是社會,要講到社會和諧就不能有私心,這一定的道理。

  所以中國從小就要培養心量要拓開,你愛父母,「父子有親」,愛父母;然後擴大,你能愛家族;再展開,你能愛社會、愛國家;最後就是「凡是人,皆須愛」,那就把國家的界限突破,族群的界限突破,凡是人皆須愛,這是大乘思想。大乘法到中國來的時候,立刻被中國人所接受。佛家大乘那個愛就更大,不但凡是人,一切眾生,連畜生、蚊蟲螞蟻都不殺牠;再擴大到樹木花草,連植物都愛;最後講山河大地,所以這愛心遍法界。了解中國教育是以家為本,你就明白他對嬰兒的教育是非常重視,家和萬事興。五代同堂這個家庭,人數少,就是人丁不旺也有一、二百人;人丁興旺的,至少都會有四、五百人,大家族,那是一家人!他有天倫之樂。所以中國家的精神跟家的功能,維繫了這五千年的傳統,非常的可貴。家庭的精神它是倫理道德,所以家道,傳宗接代,首先講的是家道,家規、家訓、家學、家業,最後是家庭經營的事業,代代都有傳人。中國人重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後就是能夠繼承家道的人,家道不衰,你老祖宗的德行不衰,代代有人承傳。家規,家的規矩,家規就是現在講的《弟子規》,《弟子規》是集中國各個族群不同家庭裡面家規的大成。也就是無論哪個族群、無論是哪個家,教小孩的時候必須要學習的,所以它是共同科目,必須要遵守的,編得好!文字簡潔,總共三百六十句,一句三個字,全文一千零八十個字。中國自古以來,五千年來世世代代教嬰孩、教兒童就是這本書。這本書讓中國這個族群,在這個地球上,至少我們能看到有記載的,五千年的太平盛世。這是現代外國人看到中國這個歷史沒有不佩服的、沒有不尊敬的,全世界沒有的。

  第六,「遠離欲想」,這個欲是欲望。現在的社會總認為欲望好像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人要沒有欲望,這個社會不就沒有進步了?那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有沒有進步?跟西方人一比,可能就是科學技術不如外國人,但是倫理道德,外國人是不能跟中國人相比的。到底是倫理道德重要,還是科學技術重要?現在看清楚了,科學技術沒有倫理道德,會毀滅世界;倫理道德沒有科學技術,會天下太平。這兩種你怎麼選擇法?所以我們看到湯恩比的書,他提出一種看法,科學技術要有限制,只限制於對人類衣食住行帶來方便的可以發展;如果是衣食住行之外的,可以不必去研究發展,這個話說得有道理。教育裡頭要以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為主軸,這是教育的根,根本!科學是枝葉,可以發展,必須不能違背倫理道德;如果違背倫理道德,破壞了因果的概念,這個科學肯定帶來大災大難。

  現在西方人已經看到這個災難,可是還有少數人拼命在發展。我們看到一則消息,網路上下載的,西方的科學家說三十年之後,人跟機器可以融合成一體,人變成機器,機器也是人,三十年之後。可是我們看到巴西那個預言家講,這個地球到二0四三年,世界上人口只剩下現在人口的十分之二,也就是全世界大概只有十二、三億人,這三十年當中,這個世界上人口會消失百分之八十。科學家的預言,大概到三十年之後,是不是全是機械人了?還是連這些科學家都沒有了,他到另外一個時空裡面去發展科技去了,這地球上他已經離開了?這些我們要深深的去思考,欲望這個東西永遠沒有止境,染上欲望沒有不墮落的,煩惱是從這裡生的,一定要知道。你要想提升自己的靈性,沒有別的,提升靈性,頭一個就是要把欲望放下。真正修行人沒有欲望,為什麼?自性裡頭沒有,性德裡頭也沒有。欲望沒有了,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現前,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德能就慢慢往外透,這是真智慧,是真正能力,不需要用機械。人本來就是六根互用,比科學家想的更科學,科學家所夢想的那種境界,自性裡頭原本具足,只要你放下分別妄想執著,性德就現前。所以科學家怎麼樣研究,《華嚴經》上講的微塵裡面的世界,他怎麼進去?這真叫尖端科技,佛跟我們說,一微塵,微塵也許就是近代科學裡面所說的基本粒子,物質裡頭最小的。佛跟我們說,這個最小的物質裡面,有圓滿大宇宙裡面的資訊,一樣都不少,普賢菩薩能夠進入。科學家還沒有發現,沒有發現基本粒子裡面有宇宙,他沒有發現。近代的科學算是非常進步,發展是兩個方向,一個是宏觀世界,太空物理;一個是微觀世界,量子力學,這兩個是對立的。在佛法裡面講,根本沒有大小、沒有對立。這是哲學裡面的概念,科學跟哲學,現代這個學術都沒有辦法跟佛經相比,非常可惜的是世界上這些尖端的科學家、哲學家,沒有接觸過佛法。所以他們的思想走偏了、走邪了,所說的、所發表的這些文字,我們用佛法的眼光來看,都是屬於邪知邪見。

  世出世間的聖人,要記住,沒有創新的,孔夫子一生做學問的態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代代相承。釋迦牟尼也不例外,諸位看看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在經題裡面,清涼大師告訴我們,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不是自己的,全是古佛所說的,世尊沒有在古佛經典上多加一個字,為什麼?我們在《華嚴》學了這麼多時間,將近四千個小時,才明白了自性本來是圓滿的,能大師說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樣樣圓滿,你沒有辦法再加一點,你也沒有辦法去減一點,這叫圓滿,大圓滿。世尊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面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圓滿,德是什麼?德是德能,包括科學技術、倫理道德,包括在這裡面,末後說相好圓滿,相好是物質生活,依正莊嚴沒有一絲毫欠缺;「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把我們的毛病說出來了,我們為什麼不能證得?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這三樣東西把自性障礙住了,所以自性透不出來。

  我們在一起學習的時候,我也常常提醒大家,妄想分別執著它不但障礙,它還把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扭曲了、變形了,這個話有根據的。佛在《華嚴》上說過,講這個宇宙,講十法界依正莊嚴,佛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能變,但是能現的是心性,心性能現,妄想分別執著能變。所以把能現的一真法界扭曲了、變形了。你看,把智慧變成煩惱,這是佛經上常講的「煩惱即菩提」,菩提是智慧。所以煩惱不能斷,煩惱斷了,菩提就沒有了,智慧就沒有了;它轉,轉煩惱為菩提,這對了,這個道理要懂。把德能變成我們今天講的科學、哲學、技術,變成這些東西,扭曲了。把相好變成六道、變成三途,德行裡面加上妄想分別執著就造業了。所以六道輪迴哪裡來的?識變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變出來的。十法界從哪裡來的?識變的。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一真法界,就恢復正常,正常是最完美的。這個正常就是大乘教裡面講的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真正是究竟圓滿。

  科學家用什麼方法去想、去創造也造不出來,而且會產生許許多多的副作用。科學家造出人,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會造出這種奇奇怪怪東西出來,他自以為聰明。我們繫念佛事裡面超度的,有機器鬼,不是機器人,機器鬼,有人看見,跟電影裡面看到的機器人一樣,走路歪歪的、一動一動的,一樣,看到的。有人問我,怎麼會有機器人出現?我說是有,靈鬼附在身上,就會出現這個。我說靈鬼,他們的頭腦很靈活,比我還聰明。他說是不是造機器人的那個人?可能就是他,他一天到晚想這個,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天天想這個樣子,造出這個樣子,你自己就變成那個樣子,來求超度。從這些原理原則,我們就明瞭,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沒有一樣東西不是你心想生。你心裡有什麼想法,它就會現這個相,所有一切相無中生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要你不執著就沒事,它不會妨礙你,你也不會妨礙它。所以這個欲望不能有,你能把欲望遠離,你道業就能成就。

  第七是「遠離不男之人」,這個不男大概就是像現在所講的同性戀,可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一類對自己身心清淨有障礙,這屬於妄想。第八,「遠離危害之處」,有危險的地方、有害的地方。其實這個我們中國古人常講,所謂「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跟這個意思是相同的。這個地區混亂,這個地區是不安靜,我們現在所講的治安不好,常常會遇到危險的事情,這個地方不要去。第九,這是特別要留意的,「遠離譏嫌之事」。所以我們的言行舉止都要端莊大方,不要讓別人有譏刺、有嫌疑。譏刺、嫌疑對我們就會有不好的批評,縱然遇到批評,也不要去辯駁,遠離就好。第十,「遠離畜養」,這就是用現在的話說,遠離畜養寵物。這個事情不但在家人有這種嗜好,出家人有的時候也有,比較少一點。寺院裡面有放生園,收養人家放生放在這裡;放生不如放在野外,你搞一個園來養牠,那個園好像監牢獄一樣,牠還是不自由。動物天生在野外的,還要回歸野外最好,不要去養牠。這是佛教給我們身安樂行,「既遠離已,常好坐禪,修攝其心,是名身安樂行」。能夠遠離,你常常愛好坐禪,修攝其心。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攝心,這個攝心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的身就安樂。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