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十月有点儿“冷”

唱着金色的歌儿从中原大地来到北美大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这在我国是很重要的“精神节日”。前年回国,正赶上国庆节。我忽然觉得国庆节的“味道”变了,变“冷”了。细品个中滋味,内心不禁跌宕起来。

回到阔别已久的河南油田。它坐落在中国的中部大省河南的南阳,那是“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的地方,这个被称为“卧龙之乡”的盆地,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风调雨顺。想了解中国的外国人,不能不去河南,因为它是中国的文化源头,是中国的缩影;想了解河南的人,又不能不去南阳。

都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如今的中国,不仅人不同,花也不相似了。用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翻天覆地等语汇也似乎不能尽表中国的巨变。这一点在隽刻着我少年梦幻的河南油田也同样如此。

看到如今宽阔的马路,漂亮的建筑,繁荣的商埠,从容的人群,早已是一座小型现代化城市的油田,我有了一种寻觅的冲动。

泥浆石铺就的土路,像一条灰色的蚯蚓,在贫瘠的土地上蜿蜒;高耸的井架挂着桔黄的灯泡,在原野深处轰鸣;几间四面透风的席棚房,一块坑凹不平的操场,那是我的学校。我们穿着朴素又陈旧的服装,佩戴着毛主席像章,高声朗颂着毛主席语录,战天斗地,挥汗如雨地帮助建立了油田第一所中学。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劳动,一边写大字报,一边唱歌跳舞地宣传毛泽东思想。极度贫乏的物质与极度高亢的精神奇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我少年的梦。追忆这一切,就像回放一部老电影,翻看一本发黄的小人书。我想哭,又好想笑。痛苦并快乐着也许可以概括那个年代的人。可当时,我们又似乎没有痛苦,更多的是快乐。因为我们很自我,很自信,完全活在封闭的精神世界里。想一想,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一声宣告,想一想红卫兵小将组成的红色波浪,想一想,全世界有四分之三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着我们去解放,我们能不快乐吗?

可是,邓小平把我们的眼罩取了下来,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原来等待解放的是我们自己。于是才知道,我们是在穷快乐,傻快乐。

渐渐地,十月正在悄然走出精神的殿堂。

如今,十月属于旅游的、购物的、商家的“黃金”时刻。媒体上,旅游信息、商品促销的广告扑面而至,各种交通工具上人满为患,各大商场人头攒动,各大景区人流不断……一股强大的资金流,在中国,在世界,奔流。这壮观的情景惊傻了外国人:中国人购买力惊人,中国人真的富了!

中国人有钱花了,可以平心静气地过小日子了,因此,情绪也就平和了。十月的中国,是冷静的,十月的中国人,是冷静的。

我们有理由冷静。从前我们不冷静,是因为我们要不断挣扎,以摆脱贫穷落后的境地;我们要不断证明,炎黃子孙曾经有过的辉煌;我们要不断争取,在世界舞台的发言权。如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强盛,人民生活水平的空前提高,已然生动地摆在了世人的面前。中国人正在世界的T型舞台上,挺拔、自信、微笑地款款而来。这样的登台亮相,已经成为一种很自然的“演出”。我们习惯了,所以,我们冷静了。

与此相反的是,面对中国的崛起,外国人不冷静了。称赞者有之,他们欢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怀疑者有之,他们质疑中国经济快车还能开多远?心怀叵测者有之,他们抛出“中国威胁论”,拼命地抑制中国的崛起。这个世界因为中国而热闹了许多。

我不禁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爱热闹,也爱冷静……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