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二战后的建设时期采用的是以农养工,以农村供给城市的政策。短时间内,城市建设起来了。工人有了温饱。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缩小三大差别”和“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但是三大差别越缩越大。下去的知识青年忍受不了养育他们所在城市的农村的艰苦。不惜以卧轨要挟的方式回城了。多年来,中国城市就像是国中之国。国内国外两重天。在六七十年代,农村人连到城里打工都不允许。从农村到城里比现在中国人移民国外更难。80年代开始邓小平把城市的国门打开一条缝,农民可以来城里打工了。但是农民参与的是城市建设。做城里人不愿意做的事。挣的是廉价的血汗钱。农民在城里做工的被贴上农民工的标签,禁止他们和城里的工人阶级平起平坐。过去二十年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为代表的城市瞬间跃居世界级现代化城市行列。城里人更加不忍心让农民分享他们的既得利益。所以那堵无形的柏林墙依然保持坚固。 几年前一位北京的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身份)出高招-建议施行大城市绿卡制度,主要是限制农民进城。出身河北农村的一个年轻人在北京结婚生子后因为孩子不能上户口被逼疯后把孩子摔死。类此悲剧举不胜举。
富丽堂皇的北京国家大剧院
城市人比农村人的优势体现在政治,经济, 文化, 教育, 医疗,媒体,等各个方面。
在政治方面存在城乡差别和大小城市之间的差别。直辖市和省平级,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各有各的级别。城市都有郊区和附属县,以便调配对城市的供给。制定政策包括农业政策的权力主要在于省市党委和政府。而这些人当中占有全国人口半分之八十的农民只占少数。 表现好的农民进入管理阶层后也大多数被变成城市人口(比如县级城市人口)。所以中国的统治阶层全部是城市人口。如此在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上真正考虑到农民利益的成分微乎其微。
在经济上, 在中国的领土上有十亿农民, 靠人均一亩的耕地不可能是农民致富。 当改革开放初始的时候,错误导向的报道说承包到户让农民富了。其实东的基本算数的人也知道这是笑话。现代人的生活要靠工业,商业和科技才能致富。而这些绝大部分掌握在城市人手中。国家的命脉工业,大企业全部由城市人掌控。改革开放二十年让城里人的生活提高了二十倍或更多。多数农民的生活只是从挨饿受冻提升到了大体上温饱程度(相当于城市人口50年代的水平)。有少数农民也确实成了暴发户。但这些是少数,主要集中在南方沿海和物资丰富的省份。占农民总数的很小一部分。
跻身大城市的中国农民
在文化方面
国家的文中心都集中在大城市,这相对于世界上多数国家来说算是正常。然而中国农民因为受到进城难和生活穷困等限制,对于大型的文化中心少有接触。农村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于城市人口。今天,仍然有很多农民一生没有机会到城市里去。一个平均的普通中国农民家庭根本做不到在大城市以每人几百元一天的消费享受现代文明。国家大剧院和其他著名城市娱乐中心的门票把中国穷人拒之门外。就连多数的旅游观光场所和著名的庙宇(普度众生之所)的门票也让中国农民望而却步。
在教育方面,因为录取名额分配不均,一个北京,天津,上海的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比其所在省,河北和江苏的中学生要高出几倍。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干脆连读中学的机会也没有。农村只有少数国办学校。更多的是民办学校。民办学校里用的是民办教师。国办学校由国家资助,民办学校有农民生产大队,合作社(现在叫乡)出资建校舍和聘请老师。农村学校的硬件和师资力量普遍低于城市学校。在穷乡僻壤的地方严重存在缺少校舍,桌椅,和老师的情况。有的老师因为拿不到工资干脆到城里去打工卖苦力。在城市里平均每个中小学生一年的教育投资(来自校方和家长)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城乡差别已经严重到城里一个班的孩子的投资可以养活农村一个校。所以在9年义务教育制颁布十多年后,这项法律在广大农村无法实施。很多农村孩子辍学。有的流落在城市街头,乞讨,沾染偷盗,欺诈等不良习惯,有些被绑架胁迫做苦力和卖淫。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晚上一曲农民工孩子唱出的“你和我们比爸爸,我和你们比明天”寓意穷人的孩子志气大。但是在不公平的社会里这只是一种理想。农民的孩子在起点上严重落后于城市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长跑中,只有少数强者会赶上城市主流,但是多数已经定格医生在教育方面的缺陷。
在医疗方面,农民历来有看病难的问题。随着医疗费用的提高,没有医疗保险的穷困农民距离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越来越远。大医院,医疗中心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大城市里看得起病的居住区。农民想到大医院求医,有的连路费也心疼。最近报道中有的农民因未付不起几千元的医疗费有的被医院撵出病房,搁置急诊室致死,有得自杀以免牵连家人。而多数城市人口,或由政府担负医疗保险,或者自己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
主要宣传媒体包括文艺作品均由党和政府控制。多年来中国人对于“宣传媒体”要有利于发展和安定团结已经习以为常。把这个剥夺老百姓知情权的政策市委合情合理。造成主要媒体称为党和政府的口舌和压制欺骗弱势群体的工具。比如说,中国的新闻媒体经常做的包括:1)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报道体现党和政府提出的政策方针给社会带来的良好变化,3)各级领导关心人民群众的事迹,4)英雄和模范人物和事迹。对于不利于团结和稳定的报道受到严重的限制。如此,造成多唱赞歌少批评的局面。给人的印象是“形势一片大好”,党和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关心底层老百姓,人民群众热爱党和政府。久而久之,把假的也说成真的,说的脸说谎的人自己都信以为真了。
总观中国的城乡差别,一般人最容易看到的是在经济上,而实际上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综合性的差别。隔离中国城市和农村的柏林墙正是因为其复杂性而异常坚固。有人甚至预测消除中国的城乡差别甚至比实现台海两岸统一更难,希望更渺茫。由于农民在政治,方面的无力导致在国家在制定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政策上被歧视。中国高层在制定方针政策方面以国家稳定优先为由倾向于有声音的工人阶级,有武力的解放军,有用途的警察,和同一条船上的公务员集体。
近年来政府在政策上不利于农民的几个例子如下。
1. 2008年中国被卷进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然而各城市公务员的加薪补贴部分就超过一个普通农民一年的收入。
2. 农民对耕地没有自主权。每年城市兴建侵占大量农民耕地。政府和富人在炒作农地的过程中收敛暴利,导致农民更加穷困,富人更加富有,而很多穷困县的府衙却建的富丽堂皇,“公仆”挥霍无度。
3. 用于城市的建设资金远远超过用于农村的建设资金的比例。国家和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多数项目,如大型医院,公路,公共交通,桥梁,绿化,学校,科研院所,体育,和娱乐设施,等等多数建在城市,局限于服务城市人口。造成原本差距悬殊的农村显现更加落后。
4. 国家对低收入阶层的补贴政策考虑到农民太少。各级政府每年对于生活困难的老百姓有经济补贴,对于一些城市人口安排就业,为离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补给粮食,生活费,报销医疗费等等。但是对于穷困农民的补贴相对要少得多。胡锦涛在2006年春节慰问一个孤老农民的时候说“你老过年能吃上饺子我就放心了”。 说明政府给农民订的温饱型生活标准很低。
5. 国家在运用现有资源改善农民生产能力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中国有数百个农业大学和农校河农业科研单位。但是教学和科研质量上搞得不多。每年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到农民中间去和能把世界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不多。农业生产还是靠简单的农具。国家在农产品生产信息上的管理也有待加强,以减少某些农产品生产过剩造成丰收后的农民严重亏本。
6. 国家在农民生活和居住环境上投入不足
在08年四川大地震中暴露农民所住的房屋大部分还是几十年甚至原始时期的结构。这些房屋不保暖,不卫生,防火防震性能差,和大城市里世界顶尖的高楼大厦相比很不协调。地震中的一对母女被从埋了他们的土坯房的粉末下挖了出来。母亲保护孩子的姿势感动了世人。但是这土坯房的粉末对于一个刚刚举办了人类历史上耗资最大的运动会的国家是莫大的耻辱。
国内对于城乡差别的观点。
国人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认为严重不合理,应该在制定国策上切实的改进。不要把缩小城乡差别作为口号,要体现在具体政策当中。另一种认为,对农民不公,但适合中国现状。如果搞社会平均,不利于中国亮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本身不太富裕的工人阶级会闹事,造成社会大动荡。另一种认为合理,差距不仅仅在城乡之间。弱肉强食是5000年来一直不变的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