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衡山路系列】我梦迴萦绕的衡山路
【衡山路系列】我梦迴萦绕的衡山路
2009-01-09 23:16:57
如果你不幸进来了,你会失望。如果在这里,你学到点什么,或有什么感受,那更是浪费你的时间了,咳,咳!
我小时候的家是在上海一条新村弄堂内,弄堂的后大门开在衡山路上。我们的小学就在后弄堂边的一排楼房里,楼房边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校场。现在小学的楼房已经被翻造,成了居民活动中心。校场上现在盖起了一栋十几层楼的房子,叫艺术公寓,据说一些市里的头头也住在里面。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只是在弄堂内玩耍很少走上衡山路,但上了中学以后,上学下学每天多多少少差不多都要走过两三回。 那个时候走在衡山路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路的中央是机动车道,15路电车,49路公交车,卡车,还有轿车,车来车往。路的两则是自行车流,男女老少在半遮荫的树影下,车轮滚滚,川流不息。那个时代的上海人,在穿着方面比同时代的外地人更花哨更得体。特别是女士们,冬天是花花绿绿的围巾,手套和棉皮鞋,夏天则是淡淡的带有小花或格子的确良衬衫和深色的裙子,一丝一缕的阳光透过衣衫隐隐约约的袸托出她们纤细玲珑的肌肤,衬上美腿和凉鞋,也算是当年路上的一个景观吧。 我跟同伴们走在衡山路上,几乎很少对路边的高墙深园发生兴趣。路边上的围墙多是由半人高的石栏杆围成,有点象北京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上的栏杆,但是没有石头狮子。在石栏杆的里侧,又加筑了一道一人半高的竹篱笆墙。这篱笆墙是由细竹子或竹片编织的,上面又涂上漆黑的油漆,给人一种森严的感觉。我们都知道这墙内是旧社会达官显贵,或洋人买办的洋房公寓。扒开竹篱笆张望,公寓都是空关着,主人大约早已跑到国外去了。 我一直以为衡山路 (以及衡山路周边的几条小马路) 可以说是上海最优雅,最令人心旷神怡的路。这一带早年是法租界,因此有很多哥特式的建筑物。即便是今天,跟浦东一片片崭新的高楼别墅相比,衡山路仍旧显得雅静和高贵,堪称是海派文化的中心。 近几年我回国,再看一看衡山路,猛然间觉得衡山路已不是想像中那么宽敞 (虽然靠近徐家汇的一段路面已经被开拓了),但还算笔直,而上海的旧马路或多或少都是有点弯曲的。除了路边的建筑物,衡山路最具特色的就是人行道上两排枝叶茂盛的梧桐树。因为曾是法租界的缘故,我们小时候都错误的认为这是法国梧桐。我工作后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说是这些梧桐树其实来自我国中原河南省。当年的修造者为了摆 "噱头" (上海话,制造效应),故意将它们说成是从法国运来的树苗。在我的青少年时代,这些梧桐树已经长得十分高大浓郁,尤其在炎热的夏天,它们可以将路面遮掩的只看见一丝一缕的阳光。 记得一次在上学的路上,几个市郊的农民兄弟拉著板车从我们身旁走过。其中一个年龄稍大的农民对另外俩个伙伴说道,"看,难怪上海人的皮肤那么白,你们看走在这里都看不到阳光啊"。 秋天来到时,西风一起,梧桐树的落叶撒满了衡山路。踩着枯黄的树叶子,脚底下发出 "喀嗤,喀嗤" 的响声,这种感觉真是美妙极了! 那时候我们还玩一种游戏,就是拿自己找到的梧桐树叶的茎,将对方的茎扭断。最厉害的茎,不能太老,否则就脆了,但也不能太新,新的很嫩。有时候找到一根刚刚好的茎,可以一连击败对方好几根茎,那个高兴劲,呵呵。 许多年后的一个深秋季节,我去华盛顿特区开会,中午走在一个居民区的街道上,街道的两旁是新英格兰地区特有的枫树。踏着满地枯黄的枫树叶,脚底下也发出 "喀嗤,喀嗤" 的响声,一下子,我仿佛又回到了中学时代......
haha 发表评论于
2009-06-08 00:07:17
"那时候我们还玩一种游戏,就是拿自己找到的梧桐树叶的茎,将对方的茎扭断。最厉害的茎,不能太老,否则就脆了,但也不能太新,新的很嫩。有时候找到一根刚刚好的茎,可以一连击败对方好几根茎,那个高兴劲,呵呵。"-----you have brought me back to my childhood. my home is close to yours (hu nan road)
罢了 发表评论于
2009-01-20 13:08:04
更正:不是独居,是分居。一幢两层楼的洋房,我和爷爷奶奶一家住楼下,楼上是一对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夫妇以及他们的子女,还有一位老太太和一个人佣人。
遇舟 发表评论于
2009-01-20 02:42:25
是的,是“圣乔治”。在路口,原来是一家专门卖洋人食品的店,里面的布置完全是西式的。50年代初,随着洋人离开,改成肉店,后来又扩建成一个小小菜场。。。。。。现在已经无影无踪了!但是“圣乔治”的名字,一直是这一小块地方的代名词。相信知道这个名字的人不多了,你居然能说出这个名字,你真是“老土地”啊!
金笔 发表评论于
2009-01-20 00:30:07
回复罢了的评论:
哈哈,我可不敢当。永福路有一个小弄堂里的一幢小洋房我经常去,不过那里竟然一直到我离开上海,都没有煤气用,呵呵。
罢了兄好厉害啊,独居洋房!
金笔 发表评论于
2009-01-20 00:27:19
回复遇舟的评论:
后来一想,应该是“沈乔市”,但我外祖母她们老一点的称呼沈乔头,桥?或许那里有过桥?
罢了 发表评论于
2009-01-19 15:47:53
看来什么时候金兄领头搞一个衡山路兄弟姐妹大聚会,一定会很有意思。武康路我也很熟,武康大楼,俗称“九层楼”,里面住着我不少同学,下面有个理发店叫“紫罗兰”。泰安路菜场想必各位也不陌生,还有它对面的米店酱油店与妇女食堂。在淮海别墅一直从小学住到中学毕业,后来搬到复兴中路59号居住,是一幢带铁门的西班牙式花园独立洋房,靠近永福路,想必大家也都熟悉那个地方,我在那里一直住到出国。
遇舟 发表评论于
2009-01-19 15:01:48
建业里已经拆了,重建的也是石库门式样,不过是现代设施了,天价!南昌路的梧桐树荫,是最最阴凉的,太阳完全被档了!
金笔 发表评论于
2009-01-19 14:25:07
回复easyrude的评论:
握手,握手。毕竟都是老乡啊。
金笔 发表评论于
2009-01-19 14:24:28
回复贫下中农不信邪的评论:
呵呵,好久没看见你了。。。。
金笔 发表评论于
2009-01-19 14:23:59
回复胡梦绿的评论:
呵呵,是骑自行车流窜吗?
金笔 发表评论于
2009-01-19 14:22:57
回复avanti的评论:
我有一个农场朋友就是住在武康大楼的啊。。。。
金笔 发表评论于
2009-01-19 14:22:01
回复罢了的评论:
200弄我还记得很清楚,可是200弄对面的弄堂,印象就不是那么深刻了。但是建业里想必各位一定都是很熟悉的啊,呵呵。
金笔 发表评论于
2009-01-19 14:20:15
回复遇舟的评论:
沈乔头的啊,握手握手。我的小学中学同学中,有将近十几个都住在那里的,上次回家还见过一个呢。
真的是很近,很近。。。。:)))
遇舟 发表评论于
2009-01-19 04:44:38
“罢了”提及的弄堂,就在淡绿色房子的200弄对面,是吗?好地方!
遇舟 发表评论于
2009-01-19 04:38:51
是的,在永嘉路上,乌鲁木齐路口。读书,工作,成家。。。。。全在那一带完成。永嘉新村里,还有多个同学和同事的老家。现在新房子多了,这一大片小独立房和前面的公寓楼;以及绿化,都显得老旧了,不过还是蛮有情调的。。。。。。
avanti 发表评论于
2009-01-19 01:15:34
亲切。在衡山路附近的武康路住过八年。很幽静。
罢了 发表评论于
2009-01-18 22:25:08
回复贫下中农不信邪:你说的对,是天北食堂,日子久了,都记不清了。
金笔兄,谁请不重要,若是有这个缘分,可就太有意思了。
说到永嘉新村,我的一位中学老师曾住在那里。如今每年回国,我都会去离永嘉新村很近的岳阳路195弄小住几天,那是一条在老干部大学(曾经是宋子文家邸)和中国画院中间的弄堂,也蛮有历史的。
胡梦绿 发表评论于
2009-01-18 17:20:54
我就在猜是不是讲的上海的衡山路...我当年也曾在那一带流串过. 很亲切!
easyrude 发表评论于
2009-01-18 16:00:38
握个手, 没在衡山路住过,不过在那里工作了四年.
贫下中农不信邪 发表评论于
2009-01-18 07:05:17
回复罢了的评论:
记得那个余庆食堂正名叫天北食堂。本农在此吃过三年浪起。当时上课无聊,看着饭菜票上印着天北二字纳闷不知何解,突然来了悟性:天平北路食堂也。记得余庆路上有市委大院,常放内部电影。天平路口有余庆水果店。淮海路口还有家无线电行,记不得名了。只记得常卖处理显像管。
金笔 发表评论于
2009-01-18 02:36:31
回复sw8384的评论:
完全同意你说的。徐汇区的地段虽然好,可是也经不起他们这样见缝插针的造高楼啊,尤其是现在房子多了,虽然有绿化,但是房子间距离还是太密,环境怎样也好不了了,可叹!
金笔 发表评论于
2009-01-18 02:32:17
回复那一世的评论:
哦,您说的那些个凯文和香樟园,我一点都不知道了,只知道新开了一个KFC,进去吃过一顿,呵呵。
谢留言。
金笔 发表评论于
2009-01-18 02:29:11
回复遇舟的评论:
呵呵,你是在永嘉路那一头住吗?我也经常走那段的。
老邻居,新年问好!
金笔 发表评论于
2009-01-18 02:28:02
回复罢了的评论:
罢了兄好。我还算是个地主吧,如果衡山路聚首,那一定是我来请来,哈哈。
上面的遇舟说得对,俺就是永嘉新村及小学的,呵呵。
油吨子 发表评论于
2009-01-17 23:22:04
回复罢了的评论:
说来也巧,我中学六年的一个女同学也住在淮海中路1984弄,很好的环境,以前常去她家玩。
sw8384 发表评论于
2009-01-17 20:18:25
上海太小了,可能以前都见到过,衡山路变化太大了,还是以前的样子有味道.
那一世 发表评论于
2009-01-17 17:14:13
我也冲着这标题就来了. 我小时候有一次路过衡山路, 就对路两边的梧桐树和藏在黑漆篱笆后的小洋房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我就暗想那天能在这一带工作就好了. 后来也巧, 我大学毕业后真的在衡上路上工作了好几年. 办公室斜对面的凯文和后来开的香樟园都常去.这次回去, 看到中唱都不在了, 有点失落.
遇舟 发表评论于
2009-01-17 17:04:39
你说的弄堂,是不是“永嘉新村”?如果是,那我就是你弄堂另一头的邻居,问好!每次回去,必在那一带流连,面目全非的上海,那里还保存着基本原貌,心目中的家园。
罢了 发表评论于
2009-01-17 13:08:46
忘了告诉金兄,现在我每年回国都会约朋友们一起去衡山路上的咖啡店喝咖啡,以至隔了年再去时,老招待依然记得问一声“还是老位子吗?”哈哈哈。。。狗拽的吧!赶明儿请金兄去衡山路喝咖啡!
罢了 发表评论于
2009-01-17 13:04:36
哈哈哈。。。原来是“老邻居”啊,幸会幸会,说不定当年看到你打过弹子呢!其实也不真的是邻居,我当年住在淮海别墅(淮海中路1984弄),常去衡山电影院和徐汇剧场看电影,衡山路是我隔三差五走过的地方,旁边好像有一条余庆路,那里也是我经常去的地方。记得曾经和朋友们去衡山饭店三十九楼吃过饭,也记得当年有个余庆食堂,也在那里吃过饭。仁兄上的不会就是余庆小学吧?当年我在兴国路小学上学。
看到这文章的标题,赶不紧地冲进来,拉都拉不住,亲不亲,故乡亲哪!
淮海别墅的小兄弟向衡山路的大哥问好!并祝大哥家人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