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开车带女儿回家的路上,女儿突然说了句:“Today ... from the water table got into my nose.” 我没听清那是什么东西,只好说:“我们还有几分钟就到家了。回到家我看看你的鼻子。”
那个 water table 是个矮矮的凹槽型的桌子,象一个打开的箱子,可以在里面放水和小船、沙子、豆子、树叶树枝等让小朋友们玩。很多幼儿园都有。记得儿子以前就非常喜欢在里面玩水。女儿也一样,去到 day care center 只要看见有小朋友在玩水,她就一定会想去玩。小朋友们玩的时候都穿上一条塑料围裙,挽起袖子,全神贯注地玩,那模样煞是可爱。
我当时只记得他们玩水的场面,就纳闷:那 water table 里到底是什么能够进入鼻子?顶多就是水啦。那些塑料船和别的塑料玩具太大了,进不去。
回到家,我和妻子就要看看女儿鼻子里有什么。但她死也不肯让我们看。我们只好先等一下,希望她能平静下来。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再看。但女儿还是不肯。我们只好来硬的:妈妈把她抱紧,同时抓住她的一只手。我也抓住她的另一只手,同时用另一只手拿着手电筒往女儿的鼻子里照去。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里面有一个黄白色的东西,那东西上面还有一条浅浅
的沟。我一时无法确定那是什么东西。妻子看了后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我们试着用给婴儿吸鼻涕的吸球把那个东西吸出来,不成功。让女儿用擤鼻涕的办法把那个东西擤出来。但她哭着,怎么也不肯让我们碰一下鼻子,她自己也不愿意碰。我们一时也没了办法。只好想着到儿童医院急诊室让医生用器械(例如强力吸管等)来取出来。因为儿童医院离得远,大约要开上大半个小时的车,妻子想先试试运气,联系附近的孩子们去的儿科诊所,那里离家只有五、六分钟的车程。我是不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当时已经七点多了,很多诊所都关门了。没想到他们居然还开着,给了我们7:50pm 的时段。真令人高兴。
我们去到儿科诊所时,已经见不到一个病人了。但还有几个工作人员在。交了钱(co-payment)等了几分钟,一个矮矮的象东方人的女医生来了。她问那是什么东西
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那天早上送女儿到她的教室时,那个 water table 里不是水,是好多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豆子,大的有豌豆大,小的有眉豆般大。
那女医生检查后,认定那个黄白色的东西应该就是颗豆子了。但她有点为难地说,她手头的工具不多,不知道能不能把那豆子拿出来。她说她可以试试看。我问她有没有象牙医师用的那种吸嘴里液体的吸管。她说他们有吸管,但可能太大。我病急乱求医地想了几样东西,甚至想到胡椒粉(咳,早想到的话,在家里就可以试试用胡椒粉了)。那女医生大概觉得我很搞笑吧,就笑笑地出去了。转了一圈回来,我也没见她手里拿了什么工具。她还是一副畏缩的样子,说可以用某种工具试试看。但希望一次成功,不然的话女儿可能会哭和反抗得更厉害。末了,她说,有一种方法,要父母中的一个来做。就是用手把孩子的另一边的鼻子严实地堵住,然后用嘴对嘴的方式很快地往孩子的嘴里吹气,用气压来把那豆子逼出来。
妻子自告奋勇要吹,我就帮忙抓住女儿的手脚,不让她动。同时准备好做替补。妻子用力一吹,好象没什么戏。但在那一吹的最后一刻,那颗豆子从鼻子里冒出半个头来,卡在鼻子的口上。我赶紧用手去抠,一下子居然抠出来了!一看,是一颗 chickpea (鹰嘴豆),上面还带着黏黏乎乎的鼻涕。那豆子大概已经在鼻涕里泡了
好几个小时,有点膨胀了。怪不得不容易出来。
妻子在忙着安抚哇哇大哭的女儿。女医生用一个量杯似的带盖子的圆形塑料盒子把擦干净的豆子装起来交给我们。
回家的路上,我说:“要早想到这个方法,在家里做就行了。也不用跑这一程。”妻子说:“就当用十五元学了个方法吧。”
其实以前我们都有不少用嘴对鼻的方法来吸出女儿的鼻涕的经验。可这次一急之下居然没想到用吹气的办法来把鼻子里的异物吹出来。不过以后就会了。当然也不希望以后再有这种事故发生了。
第二天我就把那个装着那颗豆子拿去给她的老师们看。不是要指责他们什么,只是想告诉她们有这件事。因为我们都知道老师很难能抓到小孩子把豆子等细小物品放进鼻子、耳朵等地方的动作。但我们觉得应该让女儿的老师们对这种事情有所警惕。
老师们当然都吃了一惊。也都保证以后要多注意。但最后一位老师说的话倒蛮有道理的。她说:“有时候我们也不想跟孩子们多谈这种事。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往往很好奇。他们原来可能没想到,但你一说,倒提醒了他们。他们中的某些人就可能会去试试看。。。”
这真是个两难的问题:不说嘛,就怕有象女儿这种自发的动作发生。说嘛,又怕提醒了孩子们,让某些孩子开始做起来。怎样做才比较妥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