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又开始兴商,应该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开初大伙儿都羞答答的,做生意估计与追美眉一样难于启齿。后来学校开始鼓励同学们勤工助学,美其名曰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子大家可以名正言顺的想办法挣点钱花花。那时候老二,阿牛,烤鸭和俺搞了个四人帮,游个山玩个水,拍个照留个影什么的,乐着啦。眼看有机会找点银子,哥几个就琢磨开了。当时外面照相馆去放个相片什么的还挺贵的,学校有个摄影社,在校园里也算个国营大企业,垄断一方可并不太为人民服务。我们看准了这点,准备搞一印像社,发挥一技之长。专印各种游山玩水照,兼营一寸二寸大头照,暂时不搞结婚照。改革就是好,这垄断一破,老百姓机会就来了呀。
说干就干,老二是摄影高手,印像很专业,做人也比较有原则,自然就当了头。按眼下说法,他属技术管理入股,位同President/CEO。阿牛有放像设备一套,印像什么的也有两把刷子,属设备技术入股,当是VP/Technology。烤鸭主要提供犯罪现场,他那下铺四面用毯子一围,伸手不见五指,正好当暗房。所以烤鸭是房地产入股,做了VP/Operation。俺一没技术二没财产,就跟在后面打杂。俺的主要贡献有:(1)给公司去了个名,(2)用几分钱的橡皮刻了一货真价实的橡皮图章供老二开发票用,(3)起草了开业广告。本来想高薪聘请老大来抄广告的,想老大已然是书法名家,未必会为那点菲薄润笔来做这种俗事。一咬牙,俺就哆哆嗦嗦地一笔臭毛笔字涂了两大张。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四人兵分两路,偷偷摸摸一张贴到校东布告栏,一张贴到了三食堂大门口。
第二天一早,广大同学就看见了黄底黑字的大标题:贺某系“包你美”公司隆重开业!最下面还有用俺几分钱橡皮图章敲上去的朱红小印,“包你美” 印像放像公司就开张了。广大同学一看这土得掉渣的公司名号就知道俺确系一农民,要不咋就琢磨出这一俗不可耐的玩意儿?不过吧,取名字要么大雅,要么大俗,这样才能印象深刻。大雅俺不成的,就只好一大俗了。这不大伙一看这搞笑的名字,鸡皮疙瘩都起了,浑身一难受,也就记住了!
第一个来的是班主任,开口就问谁开的公司,老二硬头皮招了。班主任提两点意见:一是名字太丑,二是开张前也该到他那里去挂个号。俺几个点头哈腰嬉皮笑脸也就蒙过去了。还别说,开张当天就来生意了,头一名顾客记不清是十舍的秃头还是卷毛,反正是一挺邪性的主。当时两VP和俺见那哥们进门都很紧张,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俺恨不能立马chicken out。还是老二神态自若,拿出文明宿舍奖状镜框改的样品看板,一五一十的侃上了生意经。小半会儿后,老二把橡皮图章往发票单上一盖,这第一单就接下了。
这以后我们就忙了,晚上两人一组,钻到烤鸭的下铺,捣鼓起放阿印阿什么的。另外两人就在外面放哨,严防那位同学好奇心起,眼急手快,撩开毯子看过究竟,我们那点勾当就见光死了。生意还真不错,有十舍的,也有八舍的,回头客不少,就是不记得有九舍的单了。估计是学生妹儿都有文化,嫌“包你美”公司名字太丑,断不肯拿自己的美照来冒险。遗憾啊!幻想一下暗红的灯下,一美眉漂亮的小脸从显影液里慢慢显出,给你一个笑颜,你会不会觉得很心动?
俗话说有一盈就有一亏,这不没两天就来麻烦了。咱缺上光机,没几张照片时不要紧,往窗玻璃上一贴就好。可量大就不中了,第一遍把窗擦得干干净净的,几十张上去还行。再来一遍难免漏掉那儿没抹干净,照片就下不来了,只能重印。俺想起某大学老乡所在系学生会有台上光机,于是老二与俺不时就背一小包往那儿跑。有天傍晚老二借了辆自行车载着俺赶路,从石婆婆巷附近穿过,没注意有三民警叔叔下了班在那儿聊天。估计原本他们也不太想管咱的,可光天化日之下,老鼠也不可以事无忌惮到视猫为无物吧。看两二愣子大摇大摆地,有一老警在我俩已远去十余米时大喝一声:“还骑啊,你们?搞得不得了啰!”俺们应声就从车上掉了下来。
这上光不便,交货就不太按时,客人自然有些想法。再后来贪便宜向低年级的一小哥买了几张过期像纸,于是出来的照片就有些灰蒙蒙的,让几位回头客颇不满,这生意也就淡了下来。转眼就是考试放假,公司做不下去了,哥几个一结算,每人倒也分红数元。
同一时期据说隔壁班也有一公司业务从早上买稀饭到晚上教跳舞,听说烧稀饭的家什还是班主任借的。可惜稀饭熬得太稠,白糖红枣下得太多,舀饭的勺子又太大,传说第一天下来就亏了。
那阵子俺高中一同学与几个朋党不知从哪里弄来两百多件军大衣,在某大学校园里练摊那。80年代军大衣是好东西,白天当衣服,晚上做被子。要是和女朋友去公园湖边冬游,大襟一罩,也可以亲亲热热躲进小袄成一统,管它外面春夏与秋冬。所以这军大衣还是很好卖的,可不知咋的,卖到后头,这大衣硬是就短了十来件,也不知是有人监守自盗,还是别人顺手牵了羊。总之是忙了一月下来,余钱就够几位到小面馆去一人一碗榨菜肉丝面。
转眼到过了年,学生会女生部在三食堂楼上小吃部开了一咖啡馆,取名“同行沙龙”。俺高中一同学与女生部长同宿舍,顺理成章就当了首任经理。俺跟着也“沾光”了,认识我的人都要我请客,哪跟哪呀!一时间“同行沙龙”成了学校小社会的热点,还惊动不少遗老遗少。有次俺从里面喝完出来,看见一老爷子伸头往里看,然后摇头晃脑自言道:“现在的学生啊真不象话!”那老爷子要是活到现在,不知该发什么感叹了。
几年前看新闻,说复旦有一在校大学生开公司,已坐拥500万身价。正是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