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赵云
赵云
性别 男
籍贯 [冀州]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
容貌 身长八尺 姿颜雄伟
官至 镇东将军 永昌亭侯 谥曰顺平侯
子女 赵统 赵广
赵云最初跟随公孙瓒。不久,他见公孙瓒不是个成大事者,就借口兄长去世还乡。后来公孙瓒被袁绍所灭,刘备避难于袁绍幕下,赵云于是追随刘备,成为刘备的主骑。(事见《三国志·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主骑,应是马军卫队长之类,不属于朝廷的正式官员。)所谓“贤臣择主而事”,可以看出,他是颇有眼力的。
当阳长阪坡恶战中,负责警卫工作的赵云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这件事《三国演义》中写的极为精彩。《三国演义》演义中诸葛亮与赵云是被当作完人来的,所以演义里说赵云在几十万大军中怀装阿斗七进七出并斩杀曹将几十人应该是有所虚构。而《三国志》中对此描写一笔代过,所以我们不得而知当时的详细情况。只知道他在当阳长阪坡恶战中终于保全了甘夫人和后主,立下汗马功劳。
他在博望坡同夏侯敦作战时,生擒了夏侯兰(《三国演义》说夏侯兰被张飞一枪刺死,应是虚构)。夏侯兰同赵云是“总角之交”,从小相识。赵云便禀告刘备,免了夏侯兰一死;又知他对法律很有研究,更举荐他做军正(军法官),却为了避免嫌疑,又不把他放在自己的手下。
平定桂阳中,赵云军攻打零陵和桂阳。在赵云的软硬兼施下,零陵太守刘度首先投降。赵云的军队到达桂阳郡时,桂阳太守赵范见赵云姿颜出众,做事应对严谨有分寸,乃有结好之意。他亲自迎接赵云入城,并提出将素有“国色”之称的寡嫂樊氏许配给赵云。但赵云却正色表示:“你我同为赵姓,你的长兄便是我的长兄,你的嫂子便是我的嫂子,此事万难从命。”不少幕僚以为这是见美事,何况樊氏美艳贤淑,都劝赵云纳之,甚至诸葛亮也有此意。赵云只好坦然告知:“樊氏之美固然难得,但赵范是被迫投降,桂阳未必真正安定下来,赵云怎可因一妇人耽误正事?”果然赵范不久就逃亡了。
后代治史者,以当年关羽随刘备攻陷下邳城时,一再向曹操要求,城破之日,请将吕布吏秦宜禄之妻杜氏送他为妻一事,和桂阳郡事件比较起来,赵云要贤于关羽甚多。
后来,孙权把妹子孙尚香嫁给刘备。孙夫人带来的一批东吴吏卒,骄横不法,连刘备也无可奈何,于是特派赵云主持“内事”,使东吴吏卒不敢再肆无忌惮。
孙夫人还吴,把阿斗也挟带走了。赵云同张飞江上拦截,夺回阿斗,又立下一次大功。
赵云在大原则上更是把握得很紧,很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这是公认的了,也是他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的原因之一。刘备平定益州时,许多人都建议把成都的住宅和城外园地桑田分赐有功将士。独有赵云反对。他说:“从前霍去病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国贼曹操尚在,我们理应淬砺奋发,力求进取,决不是享乐的时候;而且益州人民饱受战争痛苦,也应把田宅归还他们,使他们安居乐业才是。”
再有一件事,更可以看出他能为大局着想。关羽兵败身死以后,刘备痛恨孙权,要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赵云当时苦谏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先灭了魏,孙权自然归附,不用再烦刀兵,曹丕却篡汉自立,这正是我们激励人心,伸张正义的时候。应该早日进攻关中,占据河、渭上流险要之地,关东义士,一定起来响应。若与东吴开战,兵势一交,不能马上解决,得利的只是曹丕罢了。”这一番分析,真是明白犀利。可惜刘备不能沉得住气,卒至兵败身死。
街亭之战,是魏、蜀局势顺逆的一大关键。诸葛孔明亲率大军进攻祁山,令马谡为先锋,而令赵云、邓芝率领少数兵力,虚张声势,由斜谷进兵。原来由斜谷进入关中路近,而由祁山一路,却远了好几百里。孔明是想来一个大迂回,出其不意,直捣长安之背。魏方主将曹真以为蜀兵主力都在斜谷,于是亲统大军迎截。赵云兵少,当然无法前进;不料马谡在街亭惨败,蜀军主力被迫后退,损失重大。独有赵云、邓芝全然而还,兵员、装备损失很少。这种勇敢镇定,也是人所难及的。如果孔明有知人之明,把马谡和赵云对调一下,或许以后的局面就大不相同了。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关于赵云的武力,《三国演义》有夸张。上文所说,却都是根据史书的记载。史书自然也不一定准确,但不可能太离谱。由此看来,赵云的事迹,还是大体可信的。
赵云的历史评价
▓刘备:子龙不弃我走也。 《云别传》
▓别传: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云别传》
▓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云别传》
▓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 《云别传》
▓姜维: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云别传》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三国志·蜀书六》
▓杨戏: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三国志·蜀书十五》
(本文参照《三国志》、《诸葛亮大传》) 华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