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路>>第八十三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八十三期  2009417

网址:www.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42541

电邮: menglubl@yahoo.com

 

本期内容

 

 

乡居小记〗角色                                                    *****吴琼

〖艺术园地〗Hello Van Gogh                         *****咏归

〖戏剧观感〗最幸福的人                                       *****木愉

〖诗香一缕〗写在立春读书日                             ****知情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编后絮语

 

《梦路》原来在雅虎的网址是免费的,八年间,82期《梦路》竟然就把那里塞满了。现在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交费扩容,另一个是搬家。《梦路》是一个很简洁的网刊,本来就没有野心去奢华。于是,就剩下了第二个选择。搬到哪里去?到文学城。文学城是中文园地,而且国内国外的华人都可以看。文学城热情好客,心胸宽阔,所以,《梦路》就迁徙到了这里。谢谢文学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角色

 

-吴琼-

 

一个人从小到大, 从大到老, 一辈子要扮演许许多多角色. 刚生下来是父母亲的心肝宝贝,  被唤做囡囡, 哭了有人抱, 饿了有人喂, 脏了有人洗,……回报只需要一笑, 做父母亲的就任劳任怨, 在所不辞. 长大一点, 就逐渐增加角色的品种,有弟弟妹妹的, 就成了哥哥或姐姐, 需要懂得谦让, 关爱, 帮助.  上了学, 就开始成了学生. 有同学, 老师.  同学之间要讲团结友爱, 对老师要尊敬有礼貌. 到了参加工作的年龄, 就有了同事和领导, 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开始复杂起来, 干得太努力, 太出色, 也许会遭来同事的嫉妒, 干的太马虎, 少贡献, 头头又不满意, 自己又难以升级长工资.

 

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 一下子, 家里的亲戚立刻成倍增长起来, 有公婆, 岳父母, 还可能有小姑, 大姨, 小叔, 大舅, 等等, 于是所扮演的角色也增加起来. 逢年过节, 要考虑送礼, 拜访, 凡事均得有分寸, 大方得体.  ……这样一来, 人身上的担子便越来越重, 既要做父母跟前的孝顺子女, 又要做自己孩子的模范父母, 单位上的好雇员, 好下属, 好上司, 好同事 ……到后来, 都搞不清自己究竟是何许人也.  总是在疲于奔波, 折腾, 以求面面俱到, 众人满意.

 

其实, 无论如何努力, 皆大喜欢还是挺不容易的.  很多生活中的烦恼弄不好与这种复杂微妙的多重角色有关, 人毕竟有自己的个性, 爱好, 价值观念, 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尽到了, 就应该过得去了.  否则, 像那对赶驴的父子一样, 听从别人的指点和评头论足, 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对了.

 

上个月春假, 去了一趟中国, 算是闪电式探亲, 看望老母亲.  发现国内变化之快, 令人难忘: 如今的三轮车, 不仅车夫不用蹬了, 还有透明带装饰的护罩, 坐在里面, 像是在乘花轿, 不仅风雨有阻, 还能沿途观赏. 县城的汽车站, 居然外有古典式的大屋顶, 内有现代化的阶梯式电梯, 街上秩序井然, 既有无人售票自动报站的公共汽车, 也有如王府井那里的步行一条街, 有趣的是路口林家铺子里林老板的雕像还在向行人含笑致意. 我在老家街上 闲逛, 看到两家眼镜店, 进去随便问问, 配付眼镜需要几天, 一家说一周, 一家说两天即可. 我想我的眼镜该换了, 离动身还有两天半, 不妨试试.  验了光, 挑了镜框, 付了50元押金留了个电话号码就走了, 到了临走前一天晚上, 过去一问, 那付眼镜已经在柜台上等我去拿了!

 

这次探亲, 实在太仓促, 在飞机上染上感冒, 到老家后还咳嗽发烧. 热情的老同学把我从床上请下来去聚餐, 吃了午饭还要吃晚饭. 尽管我的味觉迟钝麻木, 听听她们的故事还是很有风趣. 如退休的大干部, 在儿子家掌锅炒菜, 被誉为从将军到奴隶”, 一周自费工作七天.  短短的几天, 总算是圆满完成探亲任务, 扮演了不少自己该扮演的角色, 如女儿, 母亲, 祖母, 外婆, 姐姐, 姨妈, 姑妈,还包括婆婆, 岳母,表妹,小姑, 大姨等.  虽然我尽了很大努力, 在老家人眼里也许我还是不懂那么多人情世故, 搞不清自己角色的老外. 比如说我就不知道什么场合该送红包. 事后我妈提起来我就觉得很懊恼. 

 

比来比去,我发现, 还是年龄最小的如我的小孙子和最老的如我妈角色简单, 不需要去考虑如何照看别人, 能照顾好自己就很了不起了. 看来人生扮演的角色也是一个从简到繁, 再从繁到简的回归过程.  一个人有幸能经历漫长岁月, 品尝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的滋味, 也许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至少自己曾经担任的角色越多, 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的心态比较容易理解, 从而使自己没有那么多因误会, 或想不通而导致的烦恼.

 

回到这里的家园, 首要的角色自然是当好我的老师, 出考卷, 改考卷. 还有税表要填, 这算是好公民的基本任务之一. 再看院子里, 鸡和狗要喂食, 花和树要培土, 我又开始扮演我的饲养员和园丁的角色. 上个礼拜种花俱乐部有活动, 我又要扮演会员的角色. 不管如何, 相对而言, 我需要扮演的角色开始逐渐往简单的方向去, 这大概也是人到老时的一种福气和运气吧!

 

明天就是复活节了, 文章写一半时, 我出去捡鸡蛋, ! 每鸡一蛋, 小母鸡们个个表现出色, 没有一个甘于落后. 也许她们都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尤其是在复活节到来之时.

 

2009411

~~~~~~~~~~~~~~~~~~~~~~~~~~~~·

 

··

 

Hello Van Gogh

 

-咏归-

 

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我发现了图画,我的心里怀着不可抗拒的力量靠近这些事物,我是大自然的朋友,尤其是普通人的朋友。
——梵高

1


幼年时的我,对梵高早有耳闻。很早以前,对他的印象:一个割掉自己耳朵送给妓女的不可理解的疯子。我曾经有过几个笔记本,后来才知道,封面印着的都是梵高的画,那是我最早看到的他的画。真是好看啊,当时我想。然后,多次看见他的传说一样的更多的向日葵。


去年下半年,我在美国,有幸在美国国家博物馆亲眼见到几幅梵高的真迹。与其它所有的画家有着巨大的不同画风的梵高,在很远的地方都能辨认出来。那是我第一次感觉亲自经历他,心灵微微震颤,梵高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深深重重的一个笔触,没有掩饰没有修改一般。每幅画都如此,夸张的笔触,让人好像突然醒悟到,一幅画就是由数不清的这样的一个个笔触完成。


去年底回国后,为准备参加美术高考,不经意中了解了梵高的身世背景。我很惊讶,他在每个月家人补助的生活费中省吃俭用,吃最差的,住最差的,直到最后向弟弟要一条穿过的旧裤子,积攒下来的钱用来买画材。那昂贵的油画颜料,对于一个贫穷的人来说,是多么奢侈啊!但是他把那厚厚的油彩,毫不吝啬地给与了画面,那颜料是他的血,他连生命都给予了他的画作,他还有什么不能给与他的艺术呢?


对我来说,梵高一直是个传说,哪怕在美国国家博物馆直接面对梵高时。但在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朝圣的含义。直到这一刻,哪怕梵高的真迹,已经离我千里万里之遥了,但我才真正感觉到了我亲自站在梵高跟前,看见梵高用痛苦和激情喷洒在人生里,他的画作生出奇异的力量,让我穿越时空来到他的面前。


以我浅薄的资历和见识,我恐怕不完全读得懂梵高,更不要说真正遭遇梵高。面对梵高真实的身影,尽管这个身影以我的眼力看来,时而模糊时而清晰,我只想轻轻打个招呼:Hello Van Gogh,愿你成为我生命中的感动,让我终身能瞻望你的身影而行!




2


梵高让我感动的,首先是他画作的线条和色彩的单纯,让我深思单纯的丰厚的意味。这个世界上,单纯是人最大的理想,也是最难以实现的理想。人人都期望别人的单纯,而期望自己不要太单纯。是谁可以放弃自己的追求,而追随别人的追求为追求,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需要多大心胸。古典主义精细华贵的风气统治了几百年,谁能丢掉那些琐细烦闷的包袱,开创更简明更具有冲击力的风格,唯有梵高,和梵高一代的艺术家们。


画风的单纯,来自心灵的单纯;心灵的单纯一如梵高一生生平的单纯,单纯得一生事迹屈指可数。画画,贫穷,孤独,生病,如此重复,没有婚姻,没有孩子,恋爱也非常有限并奇特。年仅三十七岁,就自杀而离开这个世界。


浏览梵高生平,在他单纯的人生履历中,我特别注意到他二十七岁前,有过一段神学培训经历,和作传道人的经历。不知是否有懂得信仰真髓的学者来研究完整的信仰对梵高艺术生涯的深刻影响,但我完全相信,这短暂的经历,也许深入到了梵高的骨髓,上帝的爱可能在这个短暂的经历中,已经浸染了他的灵魂,满溢到他的作品中来,我由此理解了梵高在自己单调生活中何以有那样的坚持,何以把难耐的单调提升为宝贵的单纯,而铸成名垂千古的艺术瑰宝,在苦难生活中何以有那样的柔情,在贫穷清寒中何以有那么明亮的色泽。我理解了梵高的向日葵,那是上帝之爱,在他作品中的集中呈现。一朵朵向日葵分明就是一个个灿烂的太阳,照彻天上人间。向日葵的色泽在向日葵的花瓣上集中闪耀,又向着他所有的作品流淌,成为他的所有作品的一个基本色调。向日葵因此成为梵高的代表作,而光耀后世。——这些向日葵系列,就是在我幼年时,撞到我诸多本笔记本封面上来的那些作品,那麽多年来,潜移默化地带领着我走近梵高。

 

3


这些年,对基督教文化有了一些了解,感受到上帝之灵常常把许多破碎的灵魂重新医治,把许多垂死的心灵重新复活。


梵高为妓女西恩的画像《悲哀》,让人联想起另一幅画面:《圣经-新约全书》的福音书里面记述的抹大拉的玛利亚;抹大拉的玛利亚是圣经中所载的以色列妓女,她是人人不齿、人人唾弃的对象,因为她身上有深重的罪孽,她从身体到灵魂都是肮脏的。而耶稣基督充满怜悯的柔和目光俯视狼狈的玛利亚,抹大拉的玛利亚因此愈合起了破碎的心灵,洗净了曾经的罪孽,成为忠心跟随和服侍主的圣徒,鼓舞后世多少罪孽深重的人悔改得新生。


西恩是梵高收留的一个妓女,她在梵高短暂的一生中在梵高身边呆了三年,为梵高当模特。也许很多人认为梵高收留一个妓女是与罪恶同流合污,又因为梵高是精神病患者,大家又原谅他的是非不分。不理解基督大爱的情怀,我们真的难以读懂《悲哀》。西恩在世人眼中同样如破鞋一般被人遗弃,在街头沦为妓女。她坐在低低的木头上,消瘦的手搁在膝盖上,面孔埋在手臂中,稀薄的头发纷乱的披在肩上。松垂的乳房和突起的肚子很突出,周围什么东西都没有。他把她画成蜷缩着身子掩面哭泣的。梵高在画上用法文写下米谢烈的一句话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孤单和被弃的女人。在梵高的眼里和他的画中,一个遭到唾弃和轻视的女人是个后悔的受害者而不是轻薄的荡妇。梵高的心对她满怀怜悯,尽管他自己也是一个需要人怜悯的人。这个女人就那样被梵高不离不弃地照顾、珍惜,当成自己的妻子,尽管只有三年。这样的情怀,谁可以把它贬低为一个单身流浪汉对一个夜莺流浪女的皮肉之恋呢?梵高说:要是我对某些事物不感动的话,我是不可能画出这样的画的。梵高,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的苦难与无助而感动,并用他有限的力量和无限的才情,而实施拯救的人。

因此,我也由此读出了另一类作品所深深蕴含的温柔与怜悯。


系列。梵高画过许多《一双鞋》,还有一幅《三双鞋》。有一幅《一双鞋》是在土黄色背景前的一双褴褛、饱经风霜、面朝观众的靴子。鞋子已经变形,鞋带胡乱地散着,靴子上端也像老人的眼皮那样耷拉着。它们并排靠在一起,虽然沧桑,但有一种身经百炼而老当益壮的风貌。高更看到过《一双鞋》,后来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我的黄色房间里有一幅静物画,那是紫罗兰色的,两只旧的、走样的大工作鞋,文森特的鞋,这双鞋还是新的时候,在荷兰一个晴朗的清晨,他曾穿着步行到比利时。看到这里总让人有落泪的冲动。当时那么多画家甚至不能理解高更将一幅苹果与一幅鞋并排挂在家里。而梵高,他却将鞋作为至高的主题,而且是破烂不堪人们不会多看一眼的脏鞋作为他作画的主题。不是他标新立异,而是他发自内心对他画的对象的尊重与珍视。曾经的梵高,曾经的那双新鞋,一起走过岁月,一起走过阳光和泥泞,一起奔跑,一起漫步,一起到那么多的地方,多么好的同伴。它现在的褴褛,仿佛梵高自身的写照,这样沧桑和憔悴了。然而这双旧鞋还是端端正正地,以他最大限度的站立,伫立在观看他的每个人面前,仿佛休息片刻随时准备启程一样。仅管只是一双鞋,梵高都对它珍惜无比,我相信那是因为它们是他风风雨雨的见证,是他奔波的良伴,尽管它们破旧不堪了,他还是会不离不弃的珍惜。一个恋旧的人,必定是一个内心柔软的人,也是一个谦卑的人。真正的画家是要画出心里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眼里的东西。要画出自己的真实感动,只有真实的东西才可能长留于世。要是只用眼睛看这幅画,当然丑陋的它不配跟众多精致的花匠一丝不苟的美人肖像放在一起并驾齐驱。但一双破鞋不仅仅是破鞋,是梵高的一生酸甜苦辣。


梵高有一种强烈的恋旧情怀,那是一种归属感,那是一种感恩,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尽管和我们常人热爱生活的方式有所不同,他关注和热爱大自然和受着苦难的人们。他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超过对他自己,这是最让我感动的。


小人物系列。跟的命运和遭遇很具有象征性隐喻意味的是梵高画中的小人物系列。邮差,工人,贫民,农民,都被梵高以饱满的热情来加以描绘。梵高,这位世人眼中的疯子的心里,对他人的苦难充满了同情和悲痛。


上述题材显示,在相同时期的画界,很少人会像梵高一样用被弃之物和琐细之物作为画画的对象。想必他们在人们眼中不是美的东西,或者算不上美的东西。同时期的作品多见美丽的贵妇人像,一丝不苟的学院派画风。而梵高的画以破鞋之类为题,加上大巧若拙的技法作画,不管他人是否理解,不管他人称他的画是卖不出去的画,他也不曾吝啬过他的感情,不曾改变过他的信仰。那是怎样一个真正独特的大师不落窠臼,敢于和时代大流背道而驰,然而又为后世留下永恒的主题呢。由此想起齐白石独创的红花墨叶一派,一开始也不是每个人都欣赏的。瓜果菜蔬,帚凳碗碟,禽畜虾虫,从来不入雅人法眼的俗世题材,被他的童心和真性情点化,而富有生命力。同样也是在文人雅士都在欣赏才子佳人、风花雪月、梅兰竹菊的潮流里,众多画家趋之若鹜,齐白石却独驾一只扁舟逆流而上。大师的单纯与童贞,何其一脉相承。


4


起初,最让我难以理解的是梵高的自画像系列。


梵高有多幅自画像,其中最有名的一张是人人皆知的耳朵缠着绷带的自画像。我深知人人为何称他是疯子,我曾经也十分嫌恶这张画,这个血淋淋的变态画家,割掉自己的耳朵不说,还将自己残缺、丑恶、狼狈的一面让世人瞻仰,我猜他是一个抛弃生活、践踏生命的疯子。

然而,现在我为自己的无知和残忍感到惭愧和歉疚。
毕竟一个天才那是我们这样的俗人轻易能够理解的呢?
从梵高的自画像,我们可以见到他并不是一个长相英俊、仪表堂堂的人。他颧骨眉弓突出,面容瘦削,下颌尖窄,眼神深深藏在眼窝的阴影里,生就一副在世间不能游刃有余的长相,单纯明澈的眼神,也显示出他的典型的艺术家气质,带着内向,带着忧郁,带着敏感。在生活中他也的确处处碰壁,工作失败,人际关系不能圆融,很多认识他的人都说过相似的话:梵高是疯子!上帝注定梵高不是像法利赛人那样养尊处优、道貌岸然、器宇轩昂地高居庙堂之上,志得意满,擅用权柄,左右逢源。典型的承载苦难与软弱卑下的造型。


梵高有幅自画像《有蓝绿色漩涡背景的自画像》,这幅画只有梵高的半身像和蓝绿色带银灰的背景。背景由曲线和漩涡组成,或许就暗示了作者当时内心的焦躁。梵高在画面上衣着银灰色西装,面部也是银灰带绿的,脸上表情僵硬呆板。这表情和大面积的灰色也许正体现作者的忧郁和哀凉。然而发闹的胡须和头发是纯度很高的火红,如火一般吞噬他,燃烧起来了一样。没看过梵高其他的画会误以为梵高不会调色。但正是这种灰暗和火辣的明显对比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冲突。也许还有一丝他的银灰色忧郁抗衡的就是那头发一样火红的炽热希望。

也许生活范围狭窄的梵高,尤其在病中和病愈初期,深居简出,画自画像是唯一方便的选择。而透过对梵高的苦难人生的感受和理解,尤其是感受到精神疾病对他的摧残,再来读他的系列自画像时,角度就完全不同,内在的震撼让人心惊。
你会惊讶于一个内在精神魔障困扰下的人,笔触还是如此单纯,注意还是如此集中,没有宽广的心灵世界,如何可以再次拿起画笔,如何可以再次喷洒生命的余热?尽管还是常感觉到作者患病以后很多画作散发出的内心的狂乱烦躁,比如梵高在病时期的画作《丝柏》《麦田》《星月夜》《峡谷》《橄榄林》《鸢尾花》等,由于那时他的心情在极度兴奋和极度消沉之间徘徊,我们仿佛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他的茫然和不安分,近乎疯狂的扭曲线条,和一些灰暗和明快亮色的强烈冲击,我不好说他的压抑成就了他伟大的艺术,或者造成了他的悲剧。但恰是作者这样的内在苦难,加深了作品的力量。


唯有在自画像里,梵高让我洞见他自己的苦难。他把自己的苦难,当着别人的苦难来加以表现。苦难在他那里,不是自怜自爱自怨自艾的素材,苦难是梵高竭尽全力,给这个世界的最后奉献。


梵高,一贫如洗,没有一点世间的财富属于你,而你却拥有了世界,因为你就是世界。梵高不是热爱世界中的自己,而是热爱自己里面的世界,你让世界整个地成为你的世界。梵高的热爱体现为专一,跟如今我们理解的热爱该有不同吧。对他而言,哪怕自己所剩只有最后一点点,他也能在里面发现和找到全世界。我们说热爱生活就是爱生活中的每件事,爱唱歌爱跳舞,爱美食,爱美女,爱看电影,爱金银财宝。以致爱都变成贪图了。贪财贪色贪享受,还被理解为热爱生活。与其说是爱一切,不如说是想占有一切。然而这样的心态,我们即使这样拥有了全世界,其实是失去全世界。我们证明不了自己的热爱。真正的热爱需要证明,热爱一个人,热爱一样事业,热爱人生需要证明。热爱一个人要专一,热爱一个事业要一心一意。用全心全意的献上来作为证明。


梵高的生活非常单调,他年轻时辞退工作后,一心一意学习画画,人际关系搞不好,只有自己探究,靠家人尤其是弟弟每月微薄的生活补贴过日子,还要省吃俭用的攒钱买画材。他除了画画一无所有,也除了画画别无所求。他哪有丰富的生活?他唯一的生活,唯一的朋友就是画画。他所有的生命倾注在这项事业中时,他热爱了画画。是他的天赋替他屏蔽了世间太多的纷扰,使他可以享受爱的孤独与自由。
我不知道是否由于他单调的生活成为了导致他患精神病的原因,但是不疯魔不成活,没有如痴如狂,哪能成其一个完整的艺术生涯?


自杀,是一种永远的痛,是上帝都不容许的一种痛。我没有能力解读梵高走向自杀的原因,惟愿相信那是纯粹出于疾病的折磨。加上当时他弟弟的工作处于低谷,他可能越发痛苦地觉得自己成了家人尤其是弟弟的拖累。一如每一个忘记自己的苦难与艰难的人,总是把他人的忧乐看得很重,这样也许也不难理解梵高要在三十七岁的黄金岁月决然选择离去。

5


梵高作品里面,所有的天空,给我的印象深刻。


小时候,我开始看天空,曾经稚气十足地问我爸爸:爸爸,天是软的,还是硬的呢?


这个问题把爸爸难住了,没有答案,却被作为一段轶事和一个难题,被爸爸记在为我写的童年故事里面了。

 

这个问题把爸爸难住了,没有答案,却被作为一段轶事和一个难题,被爸爸记在为我写的童年故事里面了。

我也学习画画很久了,我从来没有画过天空,而且也不敢去尝试。天是什么,是软的还以硬的,是空的还是实的,全是秘密。那真实的天空,那虚幻的天空,属于未知。所以充满了智慧,神秘,充满奥妙。我很小的时候看狮子王,有最让人感动的情结,小辛巴在老狮王背上,老狮王给儿子上的第一课就是从天空开始的,后来小辛巴对命运的领悟和回忆的开启也是由天空开始的。天,一个至高的角色,一个智慧的事物,或者一个我们从不认识的什么。


在梵高的笔下,天空变得如此饱满而实在,不再是虚空。最有名的是天空变成了漩涡。《满天星斗下的罗纳河》《星月夜》《露天咖啡馆》《黄房子》《这日落下的播种者》《乡间小路》《丝柏》《越过围墙眺望单群》都各自呈现了他笔下天空的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星月夜》,天空不是黑色的帷幕,也不是空灵的夜空,而是疯狂的漩涡。每一颗星星也作为漩涡中心。他的天空在尽情的跳起舞。他的天空好像要把人吸进去,一幅画吸得人晕头转向,除非画的人当时就晕头转向如痴如狂。


梵高,你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从此好好看天,好好聆听来自天宇的启示吗?告诉我们,天从来都不是空的吗?人要站立起来,人的头要抬起来,就是为了仰望天宇的吗?

6


如果说梵高的自画像让他显得扭曲,如果说他的天空让他显得疯狂,如果说他的静物画让他显得太过沉重,那么他那些美丽风景为题的画,则毫无疑问的展现了梵高那易为普通人所感受的纯真和充满希望的一面。如《开花的桃树》一枝优美的桃树树干上,正盛开这颜色美丽的桃花。他虽然一枝独秀,孤孤单单,却有种安静祥和与世无争的美,加上简化事物形体,加强了色彩。《日落下的播种者》也是幅很美丽的景色。它的画面被分成了三个部分,天空麦田,还有犁过的土地。日落的金黄色和土地的紫色作为补色在画面中如此协调,而相得益彰。《开花的杏树枝》纯洁的白色花朵开在蜿蜒的枝头,枝头上没有叶子,全是花朵。背景是一片湖蓝。这幅画是梵高为祝贺小侄儿诞生而作的。其特色是背景颜色十分艳丽,基本用没有调和过的蓝色布满,纯度高,技法看似简单不过。但是这幅画会一旦映入人眼帘便久久忘却不去。其原因或许就是因为颜色和笔法的单纯吧。其单纯的用色一定正如单纯的人心。我们平时画画老师常说要注意使颜色饱和,不要太艳,这样会太俗。而梵高的明丽就是大雅若俗。

感谢考试的催逼,让我走近梵高。


Hello Van Gogh!愿超越时空的感动,从你而来,并能随你而去。

~~~~~~~~~~~~~~~~~~~~~~~~~··

 

最幸福的人

 

-木愉-

 

吃了晚饭,她问我,要不要去看一场音乐剧。犹豫了一下,我答应去。反正周五之夜是很容易蹉跎的,还不如在剧场去蹉跎。傍晚的天空灰灰的,梨树花败了,和着雨水,安详地躺在路上。

 

到了剧场,我先下了车,在售票口那里等她。她说:“你先去买票吧。”我笑答:“等你来了再买,我先在那里等免费的票。”以前遇到过这样的好事,就以为这样的好事还会重来。三个售票口都没有人排队,我背对它们,看着落地窗外的景致。左边有一扇门,通向候演大厅,但是门上贴着“不能通行,请从另一扇门验票入场”的字样。那一扇门在右边。左边门里一个女人打开了门,跟外面的两个老太太说着什么。剧场工作人员立刻过来干预。两个老太太就走了回来。经过我的面前,我意味不明地微微一笑。其中一个老太太问我:“你买了票了吗?”我答:“还没有。”她又问:“需要票吗?”我答:“当然。”她就伸过来一张票,说:“给你。”我问:“应该付你多少钱。”她答:“不要钱。”好事真的又降临了。她回来,我压低声音说:“得免费票了。”她不相信。我把票给她看,她这才说:“啊,真的啊。还以为你开玩笑呢。”我说:“要是你在这里,说不定我们拿到的就是两张,而不是一张。好了,也不要太贪婪,都节省了25美元了。”走到售票口,我为她买了另一张票。

 

观众中,老人居多,都穿得像绅士淑女。仔细扫描一遍,没有一双运动鞋和牛仔裤。我们选了靠前排的那个队列,站在那里等候。

 

拿了一本介绍这场音乐剧的小册子,浏览起来。《最幸福的人》(The most Happy Fella),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佛郎克·勒瑟(Frank Loesser)在《红男绿女》(Guys and Dolls)大红大紫之后,不愿重复自己,以全新的形式向世人推出了《最幸福的人》。该剧是音乐剧,又不全是音乐剧。对话几乎都以歌进行,但串联全剧的又是歌剧手段。

 

我们坐在了第五排的中间,再好不过的位置。我的左边坐的是一个行动迟缓的老太太。她试图脱下外套,却力不从心。坐着她另一侧的老太太帮她拉扯开了一只袖子。我见贤思齐,一边说:“可以帮忙吗?”一边就帮她脱去另一只袖子。

 

音乐学院的院长致辞完毕,《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陡然而起,一行斗大的字打在了紫红色的幕布上。原来,今天是院长的生日。他有些意外,即刻向乐池送去一个飞吻。如果把这场音乐剧当成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何等的排场啊。

 

大幕启开,三个店伙计定格在各自的姿势上。那是打佯完毕的时刻。女招待痛惜地唱道:“一英里又一英里,我可怜的脚啊。“唱着唱着,就把高跟鞋脱了,兀自抬起脚来,自己搓揉。男招待跟她插科打浑,还在她的屁股上碰了一下。一开始,就是生活的原生态,兴味盎然。另一个叫洛赛贝娜(Rosalella)的女招待从厨房出来,欣喜地告诉女同伴,她收到了一封求婚信和一枚胸针。她像一个小女孩一样喜不自胜,唱道:“终于有人需要她了。”舞台上的她光彩照人,生活里的她应该自视很低、姿色平平,不然,她怎么如此激动?!

 

不久,洛赛贝娜离开了旧金山的那个餐馆,到了兰帕(Napa)的一个葡萄园。那里张灯结彩,“欢迎洛赛贝娜”的横幅高高挂起。每个人见了洛赛贝娜都热情得无以复加。洛赛贝娜见到年轻英俊的乔的时候,娇羞上前。乔就是照片上的那个求婚人。乔莫名其妙,直到洛赛贝娜把照片拿出,他才明白他的前老板托尼做了李代桃僵的把戏。

 

托尼是个老头,拥有这个葡萄园。那天,去接洛赛贝娜,他在汽车站被撞坏手脚。洛赛贝娜见到这个躺在担架上的老头才是那个求婚人,又气又急,却也没有打道回府。她留了下来。在一个愁闷的夜晚,她跟乔有了一夜情。

 

洛赛贝娜在托尼那里得到万分恩宠,慢慢爱上了托尼。就在要结婚的时候,洛赛贝娜发现自己怀孕了。三思之下,她坦承了一切。托尼咆哮不已,洛赛贝娜羞愧而去。

 

托尼暴跳如雷,提了枪,声言要把乔一枪给崩了。

 

一路寻着,强烈的爱在托尼心里渐渐压去了火气。他想:“洛赛贝娜身无分文,一定要流浪街头。那个孩子生下来,死了,洛赛贝娜也要死。洛赛贝娜死了,我也要死去。”见到洛赛贝娜,他早就被温情所主宰,拥抱着洛赛贝娜,要她回家。洛赛贝娜在托尼的怀抱里喜极而泣。

 

《雷雨》和《菊豆》都有同样的故事,却有不一样的结局。《最幸福的人》是一部喜剧,对年龄差距巨大的婚姻予以了同情。老人们似乎从中看到某种温馨的希望。年龄差别可能导致体力和精力的差别,导致生活审美的差别,但在爱的标杆下,年龄的差别不再可以丈量。

 

扮演托尼的演员是声乐教授,也姓诺贝尔,唱腔洪亮奔放,表演投入潇洒,无论发怒、微笑、激动都演绎得逼真可信。他的艺术生涯将以这部音乐剧作结,可以想见,他一定倾情而为,以精心塑造的托尼,让观众记住他。剧中的托尼大部分时间都是受伤后的形象,或者被医生扶持着,或者借助手杖行走。诺贝尔教授把托尼的手脚不便表现得活灵活现,成为了舞台上最有活力最能感染观众情绪的角色。

 

舞台上也好,荧屏上也罢,留给老人的角色不多,所以,很多演员一老,就再也不能在导演那里讨到一个象样的角色。《最幸福的人》从百老汇问世,一连上演了600多场,自到今日,仍旧不衰,成为了音乐剧里的一个经典,为演艺炉火纯青的老演员们留下了一个施展的园地。

 

扮演托尼的演员出来谢幕的时候,观众中有许多老头都发出了快乐的喝采。我为他们的喝采而会心喝采。

 

~~~~~~~~~~~~~~~~~~~~~~~~~~~~~~~~~~~~~~~~··

写在立春读书日

-知情人-



一本书
一盏灯
一屋子的女人




一本书
遥遥地映出
Chris, 玛丽的荒原
王龙, Lennie 的农场
,
珍珠粲粲的海洋
讲述难释的情怀
有些心痛
有些理解
有些顿悟
有些困惑



一盏灯
照着一屋子的女人
追忆着不曾遥远的过去
咀嚼着此时此境
眼光里忖托出
一些激动
一些感叹
一些安慰
一些向往



一屋子的女人
眷着昔日的风雨
揉进太多的心绪
离别
渐行渐远的他们
终又看到
渐行渐近我们。



一本书
一盏灯
一屋子的女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