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麟: 最賺錢投資的三大秘訣

    在環球風險投資業界,有這樣一位從理論物理學轉而研究應用科學、從高科技研發跳槽到風險投資領域的"變形金剛"。他,就是一生兩次轉行竟能兩次成功的"華人風險投資教父",美國漢鼎亞太風險投資有限公司(H&Q  Asia  Pacific)董事長--徐大麟。

    徐大麟以四十不惑的沉穩穎智和果敢幹練,經過21載的東拼西殺和南征北戰,以世界同行難以望其項背的風險投資實踐經驗,把美國漢鼎亞太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發展壯大為亞太區風險投資的"無敵旗艦"--擁有10大分公司,下轄102名員工,管理總金額高達21億美元的19個國際風險基金。徐大麟本人,也由於超凡的遠見和過人的魄力,除主理美國漢鼎亞太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的投資事宜外,還先後出任了美國哈德威公司(Headway)董事長、美國OAK公司董事、美國GRIC公司董事、台灣信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台灣中華先進涂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台灣漢通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台灣英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眾多職務。

    正是由於徐大麟那火中取栗的獨特投資理念,才一舉贏取了全球最大的風險投資著名雜誌--《Redherring》的青睞,不惜篇幅于2001年發表了長達6000字的人物專訪,誇獎其為"亞洲的約翰·道爾(John  Doerr)--美國最有影響力的風險投資家";正是由於徐大麟那刀尖獨舞的精妙郀I絕技,才獲得了全球知名財經雜誌--《財富》的看好,于2006年2月將其評選為全美前25名最佳科技風險投資家(25  TopTech  Dealmakers)的第18名,形容其為"投資中芯半導體亞太地區投資老手,並將南韓的早安證券投資案由3000萬變成了2億美元。"一向淡薄名利、專注事業的徐大麟,在不經意間發現了《財富》雜誌的排名榜後,榮辱不驚地一笑了之--"上排名榜沒好處,反而有壓力吧。面對壓力,我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從理論到應用-"總能射中兩三隻鳥"

    從研發到投資-"與金錢為伍很過癮"

    徐大麟,1943年出生於重慶,祖籍山東高密,1947年4歲時隨父母來到台灣安家落戶。20世紀50年代,美籍華人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天大喜訊,使得台灣社會各界倍受鼓舞,迅即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好學生都應該學物理,將來去拿諾貝爾獎。"正是在這種輿論氛圍的感染下,18歲風華正茂的徐大麟金榜題名,于1961年滿懷抱負走進了台灣大學物理系,以求早日實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生美夢。誰知,一步入神秘莫測的物理學殿堂,徐大麟頓時傻了眼了,那晦澀難懂的原理、不好記憶的定律、推導繁瑣的公式讓人頭痛不已。至此,徐大麟才深深感知心血來潮選擇專業的幾分盲目性--"成為一名物理學家是需要天分的。在物理學領域,能釣到的大魚非常少,有好幾個經驗豐富的漁夫已經坐在魚塘旁邊了。而我是一個沒有經驗的小學生,想用魚桿釣到一條魚是很困難的。"雖說選錯了專業入錯了門,但作為堂堂男子漢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正是抱著這種"撞到南墻不回頭"的堅定信念,不言放棄的徐大麟硬著頭皮苦學了4年,終於獲得了台灣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好不容易飛出了理論科學的枯燥樊唬?齑篦牒芸炀兔陨狭吮?不食人間煙火"的理論科學更接近社會生活實際的應用科學--"學習應用科學,就像在深山老林裏打獵。雖說你的槍法不好,可能打不到大的獵物,但是總能射中兩三隻鳥吧。"就這樣,在楊振寧和李政道的恩師--吳大猷的舉薦下,徐大麟獲得了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工學院的獎學金,以22歲的闖勁和毅力遠渡重洋出國留學,經過兩個年頭的"夜點明燈下苦心",于1966年獲得了電子物理學碩士學位。嘗到應用科學無盡甜頭的徐大麟再接再厲,"吾將上下而求索"地繼續深造3年,于1970年獲得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波克利分校的電機工程博士學位。時至今日,每當回味起果敢幹練的求學轉向,徐大麟總是感慨良多--"回首求學轉嚮往事,我發現自己在科學和工程方面的經歷,對我主宰風險投資公司有極大的幫助。"

    學富五車之後,徐大麟並未涉足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的學者教授行當,反而滿懷搏擊商界大潮的雄心壯志,無怨無悔地行走在"學者型企業家"的漫漫長路上。帶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的過人優勢,徐大麟以27歲的沉穩幹練走進了美國Allied  Chemical公司,充當起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一幹就是三個年頭,最後卻因對老闆口無遮攔--"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比你做的好",而在三十而立之年被炒魷魚,不得不為年輕衝動付出了慘重代價。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徐大麟以自己的博學多才,很快便得到了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  Laboratories)CEO的青睞,成為IBM研究室的一員。

    在隨後十二載的艱辛拼搏過程中,徐大麟憑藉華人獨有的聰慧和勤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在擔綱磁記憶和光記憶研究部門主管的日子裏,徐大麟率領80多位博士全力攻關,研發出了對電子產業影響深遠、當今全球硬碟機均需使用的高科技產品--磁力發電阻力磁頭(Magnetic  Resistive  Head)。就這樣,到了1985年,徐大麟已脫胎換骨為IBM研究部門資深經理,搖身一變為IBM研究實驗室裏職位最高的華人。按常理來說,已經42歲且事業順風順舟的男人,理應以不惑之年的老道來守成。誰知,徐大麟卻偏偏不信"40不跳槽"這個邪,不顧IBM總裁的一再挽留和親朋好友的百般勸阻,藝高人膽大地從IBM跳槽到享譽美國矽谷的美國漢博奎斯特風險投資有限公司(Hambrecht  &Quist  Group),勁頭十足地開始了第三次創業征戰。徐大麟之所以從科技研發轉向風險投資,皆在於他對金錢價值的全新認識--"30多年前,我初來美國時,花了5美元在洛杉磯住店,這在台灣可以吃好多碗牛肉麵呀,真是太貴了!

    我很早就來到了矽谷,在那裏看到很多成功的企業除了擁有技術外,資本在中間起著決定的作用。在美國,好的科技也集中由商界開拓。這啟發了我,要發展科技,一定要從企業開始。在矽谷、在台灣,我積累了幾十年的人際關係,而且我發現自己對數字、對金錢的觀念還算好。因此,能夠讓我完完全全把一切所有都用上的職業,除了做一個風險投資家,別無它途。"
(Z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