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三张照片的时间顺序
为了大家看图方便,我把照片缩小了。等需要讨论细节的时候再用局部放大的照片。
从飞机
估算摄影者的位置
从飞机右翼翼梢与机体的相对位置,利用飞机的俯视图画直线,相机与飞机的相对位置分别在这三条延长线上。红线为一号照片,绿线为二号,蓝线为三号。
另外,三张照片的相机都处在一个相似的高度,而且远低于普通人的站立高度。飞机的进气口上缘大约有两米,远处的机场围墙高度如果也是两米的话,可见相机的高度非常低。具体有多低因为缺少参照系不好确定,估计在一米上下。所以很可能是同一个摄影者,以蹲姿或跪姿所摄。
根据上图中三条延长线的斜率,假设三张照片都在同一位置所摄,则可以做这样的推测:
比较飞机的长度
然而,由于相机距离飞机很远,又大体在同一高度拍摄,因此飞机的高度是可比的。因此,我以二号飞机为标准,分别对一号和三号进行了缩放。一号缩小到原尺寸的92%,三号放大到原尺寸的105%。这时,三架飞机的垂尾高度基本相等,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根据我上一节在判断拍摄者位置时所确定的飞机大概位置可知,一号与二号之间的距离较近,二号和三号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可以推断,一号和二号之间的长度差应该小于二号和三号之间的长度差。而结果正是如此。
也许有人会注意到二号机头明显低于一号和三号。这是因为二号照片的地面本身不是水平的,右边明显低于左边,因此二号飞机的机头明显偏低。这不是飞机跑道不平,而是相机当时左低右高的原因。
垂尾的比较
萧萧易水一直强调一号机和二号机进气口角度明显不同,但垂尾却基本相同。问题就在于他没有事先消除二者之间在高度上的差异,而一号和二号之间本身差异就小,高度和宽度里外里的差异一忽略,因此得出两者相同的结论。
但是,如果消除了高度差再比较宽度时,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而且也符合一号二号之间差异小,二号三号之间差异更大的规律。
我在这里将三架飞机的垂尾后端对齐,然后比较垂尾前缘墨绿色条的前端。红线为一号,绿线为二号,蓝线为三号。
关于一号进气口偏转角度的问题
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歼十B的雷达罩明显比歼十A的雷达罩长,这也是网上流传的所有歼十B照片的特点。
如果把二号机以绿线为参考进行旋转,及做进气口的平行线,我相信它们也会匹配得很好。不信的可以自己试试,我就懒得弄了。
10A与10B的区别
楼下“不存在”河友既然问到了这个问题,我就做了一个小试验。
图中的俯视图是10A,半透明的黄飞机是10B。让我们从左往右看。
首先,我对两机的腹鳍做了量测,发现这两条红线不够平行。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测量模型建立时误差大导致,另一种可能就是10B的腹鳍跟10A的略有不同。姑且存疑吧。
然后,我对导弹头进行了量测,发现它在两机上的位置是相同的,因为导弹头之间的红线跟最初确定相机位置的红线(测量基准线)基本平行。
我第三个量测的是右鸭翼,结果连线与测量基准线明显不平行,这说明10B的鸭翼做了明显的修改!这是目前网上从未有过的发现!
第四量测的是机背天线,没发现有明显不同,位置似乎有点变化,但更多的可能是测量误差。
第五量测的是机翼翼根的位置,没发现变化。
第六是座舱盖尾端,没发现变化。
第七是座舱盖前端,没发现变化。
第八是雷达罩与机身的结合部,发现10B有明显前移。
第九是雷达罩前端,发现10B比10A更前凸。
第八和第九应该是早就被偷拍党发现并指出的,我这里只是验证了一下。鸭翼的变化只有用我的技术才能发现和验证,我应该申请专利了。
用“长度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用“长度对齐”的办法来比较一号和二号飞机也不是不能比,关键是要知道怎么对齐,以及对齐后比什么。
我在这里也做了一个“长度对齐”的图片:
请注意我的“长度对齐”和萧萧易水的“长度对齐”的区别:
我把二号机图片逆时针旋转了一度,这样使得二号机和一号机的机身倾角一致,即机头和尾喷口能够重合。萧萧易水没做这个旋转,所以当二号机与一号机机头重合时,尾喷口不能重合,而在垂尾顶端重合了。因此造成了他所说的“机身扭动”的感觉。
当我们比较两架飞机时,需要做的不仅是“长度对齐”,而应该是“机身重合”。在机身不完全水平的情况下,仅仅长度对齐势必造成机身扭动的感觉。
下面的问题要考虑到是:当机身重合后比什么,怎么比?
首先,因为一号机身侧面与相机的角度大约有32度,二号机身侧面与相机的角度大约是29度。因此一号机看起来应该短一些。如果硬要“机身重合”,一号机实际被放大了。那么一号机比二号机要显得粗壮。从照片上看,一号机的垂尾更高,后掠角也显得似乎小了点。一号机的轮子位置更低,更大。总之,如果从机头到尾喷口画条直线(机身中轴线),离这条直线越远,两机的差距越大。离这条线越近,差距越小。因此两机的翼根差距就很小,重合得很好。
我们再看进气口,一号机的进气口几乎完美地“包含”了二号机的进气口,因为进气口的边缘与机身中轴线距离都差不多,因为一号机“粗壮”,所以一号机的进气口边缘整体“包含”了二号机的进气口。
再看空速管,因为10B机头下垂,空速管尖端已偏离中轴线较多,因此也造成了不重合。
有一个地方需要解释一下:尾喷口看起来并不重合。这是因为两个尾喷口边缘的弧度不同,而我是以尾喷口的中心点为参照匹配的,因此边缘不重合,而减速伞仓基本是重合的。
因为我在这里做的是机身重合的“长度对齐”,因此两个垂尾的宽度完全相等。
理论上讲,如果对飞机做“长度对齐”,飞机中心线上的所有物体在图面上都能左右对齐,比如垂尾基座,机背天线,减速伞盖,前起落架等。而不在中心线上的物体则都不可能在图面上左右对齐。偏离越远,差距越大。然而,如果物体在飞机上是对称于中心线的,比如进气口和主起落架,两架飞机的差异也应该是左右对称的。
垂尾到底有多宽?
从这张图上,测得一号机垂尾的宽度为246像素,二号机垂尾宽度为254像素。
我在做进气口偏转角度分析时测得,一号机为32度,二号机为29度。
引用楼下fakeone所推算的公式,两机的偏转角度,以及图上量出的垂尾宽度,反算垂尾在角度为零时的实际宽度,两机的计算结果都是290像素。也就是说,如果还有第四张照片,相机在飞机的正侧面,该照片按照垂尾高度相等的原则进行必要的比例缩放之后,其垂尾的宽度就应该是290像素。
如果我们假设垂尾的实际宽度为四米,我们就得到了从像素到米的换算公式,也就可以计算出飞机的实际长度,座舱的长度,进气口宽度,空速管长度,翼展,导弹长度等等等等。如果我们再有从其他角度拍摄的照片,我们就可以据此建模了。
当然,实用化的建模过程要比这复杂得多,要做很多消除误差的计算和纠正。我们这里只是在玩票,分析一下原理而已。
结论
经过各种分析计算后,我至今没发现三张照片中的飞机在几何上有任何不合理之处。这说明,照片中的飞机,如果不是真的,那就只能是存在计算机里的三维数字模型,因此才能在多个观察角度下保持几何正确。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它是一个实地存在的木制模型,飞行员是个假人,尾喷口里有个电炉和风扇往外吹热气。第一张照片拍照时后面有人拽着几根绳子模拟减速伞绳。另外还要有一群人把模型推到这三个位置。好莱坞拍电影时经常这么干,所以估计斯皮尔伯格说不定也在这群人里。
不过我不太相信TG会这么干。
转贴者注:如果看不到附图,请用翻墙(GFW)工具
原创作者:千里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