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规律不容违背,哲学不可混乱

人类历史由来和发展的重新认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已经十分清楚地告诉人们,“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根本法则。而“对立统一”规律本身就由两个对立的侧面所组成的有机结合体—圆体、圆环、圆粒,大到宏观世界的无限圈层是如此,小到微观世界的无限圈层也是如此。由于人类是戴着“天圆地方”的眼镜走过来的,也由于人的眼量有限,看地看不出圆,看海看不出圆,所以很容易把世界看成随意的可方可圆,使人的中观世界很容易发生哲学的混乱,甚至举起大刀也敢砍杀“太极圆图”。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我们虽然在口头上讲“对立统一”规律,在实践上却敢“兴此灭彼,一切两半,书上讲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本来应该理解为“没有差别就没有世界”,而在唤起人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时却鼓吹“消灭工农差别、消灭城乡差别、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的无差别境界。为了比较清楚地揭示各方面的离经叛道的表现,我将分别就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 存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众所周知,存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可是,若干年来,人们往往把“存在”看成可感知的客观世界,其实“存在”应该是无所不包的,既有有限的可感知的部分,更有无限的未感知的部分;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这才是“存在”的全部内涵。特别是世界的精神存在,它是随人类的“自我意识”活动形成时所产生和积累的大量的精神财富,它也是决定人们意识的重要依据。世界上存在可感知的部分,唯物主义才有可赖以存在的基地;世界上存在未被感知的部分,唯心主义也才有永久的阵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也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即使是信仰唯物主义的人也不要忘记,唯心主义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早期唯物主义者们企图消灭唯心主义的呼喊是无效的、幼稚的。所以我认为,有人类思维活动的存在,也就必有两种世界观的斗争。这种世界观的互相矛盾、互相渗透、相反相成的统一关系,正是促进人类认识能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严格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纯粹的唯心主义,也没有彻底的唯物主义,它们其实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纯粹的唯心主义谁都无法坚持,因为任何人都只能在唯物主义的现实中生活,谁都无法飘然成仙,不食人间烟火;而彻底的唯物主义也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梦、没有幻想、没有思维和探索,没有理想和信仰,一个纯粹物质化的人一片死寂、一片冰冷、毫无情趣、毫无生气。所以两种世界观也只是从同一基点出发的不同方向不同程度趋向普遍性的思维倾向,谁都不应该把自身绝对化。

就社会现实而言,绝大多数人还是较多的唯心主义与较少的唯物主义的混合哲学,这是因为人类既然能“自我意识”,谁都会有一定的幻想、理想、信仰。已经感觉自己幸福幸运的人很可能乞求上天保佑,生怕失去自己的财富和好运气,春节除夕夜在庙堂抢着敬香的基本是这部分人;已经达到温饱小康之家的人们也会乞求上苍赐福,使自己有个发达的机遇;即使是穷困的人,也不会没有发财的梦,也不会不乞求福到已家,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中国人过春节时家家都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就是不可辩驳的证据。这些以利益为核心的希望和信仰都趋使人们去乞求平安,争取上升的机遇。所以从实际出发,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在思想领域的矛盾斗争激烈化实在是毫无用处毫无实际意义的空谈。

世界的无限大、无限小、无始无终的“四无法则”使许多科学家每前进一步都茫然若失,这说明两种世界观的矛盾运动是永存的、微妙的。这正如真理和谬误一样,它们也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真理换到另一种条件下,则可能变成谬误。就像一碗水、一池水是平的,所以叫水平;但扩大到太平洋上,水就不是平的一样。因此,我们必须客观全面地、有机联系地去认识世界,不要站在已感知的部分就沾沾自喜地宣称自己已经认识了整个世界,如果是那样,科学探索亦将停止了,因为人类科学探索的触角总是伸向未知世界的。

 

(二)宣扬“无差别论”的共产主义是错误的、荒谬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用矛盾两个字对对立统一规律做了侧重于“一分为二”的高度概括,也曾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的科学论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但是在进入社会历史的分析或施政时,则又错误地宣扬“无差别论”,即宣扬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就是所谓“消灭三大差别”,甚至利用国家机器千方百计地阻止甚至消灭“两极分化”,企图构筑人类社会永远无法实现的“无差别境界”。这已经完全背离了“对立统一”规律,成为引导人们走上迷途的形而上学的典型。

就以消灭三大差别而论,消灭工农差别和消灭城乡差别是不可能的。试想:工人与工人的差别就很大,农民与农民也是千差万别,谁能把造电脑的工人同工地上的农民工的差别消灭掉? 谁又能把种菜的农民同种粮的、种茶的、养蚕的、种果树的农民的差别消灭掉? ……更何况是工人同农民的差别了。面对社会上这种种千差万别,妄谈“消灭”,也实在是太荒唐了。至于城与城、乡与乡、城与乡之间,也是各有特点、各具特色、千差万别的,如果就以人均收入水平相比,也只能是适当的缩小差别,而不可能把差别彻底消灭。何况,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千差万别才是真实世界的自然状态,谁要消灭世界上的各种差别,无异于要消灭整个世界。

至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我不仅反对消灭,而且应当保留和发扬。人生来就必须劳而动之,光动脑筋不动手,不费力就可以种地、织布,买个机器人帮助做饭洗衣物,甚至有人幻想让机器人喂饭。连自己吃饭都指望智能机器代劳了,人要活到这一步,我认为这不是人类的幸福,而是人类的悲哀。人如果走路不用两腿、干活不用两手,过上几十万年,人就可能退化成小胳膊、小腿、大圆脑袋的怪物在地球上滚来滚去了。更何况凡是一点儿也不用花费人的力气的劳动,必将付出几倍到十几倍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而加倍地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这是现代人应该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吗?  马克思有句名言叫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了人”,而这个劳动首先是人的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把体力劳动也消灭了,那人类将会面临何等悲凉的景况啊! 地球上已经生成的六十亿人力资源将有大部分都无所事事了,这样的国家还能生存吗?再说,人类的智慧很大一部分就是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发源的,比如:所有的建筑设计,都是在建筑工人的手中部份的改变设计使之完善的,难道我们能把人类这个劳动实践的智慧源泉也消灭了吗?所以,体力劳动不应该消灭,而是应该坚持和发扬。人们不是经常说“要回归自然”吗? “回归自然就应该多用人力,少消耗能源。为了长命和健康,连老头、老太太们都得多走、多活动、天天锻炼,而我们的思想家却在追求消灭体力劳动的舒适和愉快,这不是忘记了“福兮祸所伏”的告诫吗?

 

(三)“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

在文化大革命前,毛主席的一分为二同杨献珍的合二而一”所发生的论争是很发人深省的。这场争论评说本身就说明我们党内高层领导对“对立统一”的根本法则在认识上的混乱。其实“一分为二”强调的是“对立统一”法则中的对立的、矛盾的、斗争的一面;而“合二而一”所强调的是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不可分割的一面。而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这一点正是矛盾运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矛盾都将无从发生。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从事物的内部看是“一分为二”,从事物的外部看是“合二而一”。总之,它们只不过是站在不同角度对“对立统一”规律这个有机生成的圆的不同描述。何况,分与合也是一对矛盾,宇宙间有分就有合,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有分有合,谁能说分就是真理,合就是谬误呢?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各种群体的分裂与联合也是不断进行的,但总的说还是联合的进程占主导地位的。但一个社会群体内部,两极分化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停止了,社会就倒退,就灭亡,因为这种分化一旦停止,群体内部就失去竞争机制,失去活力、走向衰亡。差别是永远存在的,它们只能是扩大和缩小,但任何人都不可能倚仗国家权力彻底消灭差别。

封建时代的儒家一直都倡导“中庸之道”,它同佛教的“中道观”,亚里斯多德的“中道论”是一脉相通的。许多年来,人们一直把它看成是不偏不倚、不求上进的平庸之道。这并非“中庸之道”的内涵。其实“中庸之道”的真实内涵是要人们从“对立统一”的中间界面上去把握全局,而不是站在“对立统一”的某个侧面去推动矛盾的斗争。只有站在中间才能兼听、兼看、全面地调查研究,才能正确地把握矛盾运动的规律,不走极端,不走“之”字形的曲折道路,使具体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毛主席他老人家正是由于只站在被剥削阶级一边想问题、看问题,所以根本就看不到富有阶级对社会也有贡献,他们也是社会的自然存在,于是提出了“永远不忘阶级斗争”的口号,步入了破坏社会和谐发展的极端,使国家蒙受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这个沉痛教训后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其实,对立统一中的矛盾斗争,是自然存在的,是顺乎自然向前发展的。如果站在矛盾的某一方面推动统一体内的矛盾和斗争,势必会造成统一体的破裂,使该事物过早地衰亡,也可能由此转化成一种怪胎,成为为害人类社会为害自然界的怪物,使客观规律发生病态震颤,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后果。一切研究哲学的现代思想家,切记不能再重复这种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蠢事了。

总起来说,“对立统一”法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有序运动的过程。离开圆体、圆环、圆粒的系统性、有序性、完整性的认识,必然是对“对立统一”法则的背离和歪曲。现在,思想界在基本肯定事物的“两极化”的同时,又提出了“多极化”的新观点,这确实是一种很发人深思的新思维:比如在的两极之间,还存在一个非“是”非“非”的中间带;在男人和女人之间还存在个别非男非女的两性人;如果“多极化”是指这些诸如此类的中间状态,其实际作用和价值与数学中的“0”是一样的,它正是正数与负数的临界点,也是“对立统一”关系中矛盾双方的缓冲带、结合带;这也正是“中庸之道”的道本位所在点。这样的“多极化”也就是“对立统一”的两极加中间的“度”的客观形态。人们要把握真理,就是要把握这个“度”,而这个“度”很象刀刃一样,偏离这个刀刃就会偏离真理。

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普遍联系性,大至无限、小至无限的圈层性,由来和发展的无始无终性,在任何人的周围都有序地运动着,展开着,即使是最聪明的人穷极他一生的想象力,都无法穷尽宇宙。有许许多多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都在向人类警示着不同层次世界、不同智慧生物的客观存在,集迄今为止人类的一切智慧在无限的宇宙面前都显得那样愚笨和渺小,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以偏狭的井底之见去亵渎浩翰无际的宇宙大世界呢!

 

(四)金字塔的光辉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不论是社会结构还是经济结构,绝不会是水平的、平面的、无差别的、无等级的结构,这种空想的结构永远不会出现。古埃及的法老们用4883万吨石头所建造的金字塔,正是以此来昭告世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结构,都是金字塔形的,没有层次的平等的凑合,必然是一盘自取灭亡的散沙。没有贫穷阶层,较富裕阶层和富裕阶层,所有的人都同等富裕,社会将丢掉基础层的支撑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的坍塌,也必将造成能源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儿时的理想,那么社会上全是政治家、作家、工程师、医生、艺术家等等中等以上的人群,那么就没人去种地、没人去做工、没人拣破烂,那样的话,这个社会就一天也维持不下去。我们不要忘记埃及法老们的伟大告诫,不要再构筑均富平等的“黄粱美梦”,而保持自然的有层次的社会结构,使人们在有竞争、有奔头、有等级、有层次、有差别的自然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总可以从原来的立足点上由穷变富。柏拉图—傅立叶式的“均富理想国”是注定要失败的。

请大家注意观察一下:就是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也会出现“孩子王”,也会出现“左右承相”;就是在监狱中服刑的犯人,也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狱头”,也会分出上中下。毛泽东同志曾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左中右是枣核形的,中间大、两头小,这种分类法表述了阶级斗争的形势和自然状态。我所说的上中下,是金字塔型的,上尖底大,是社会结构的自然存在。凡有人群的地方,必然存在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这就是任何社会、甚至任何动物群体都会呈现的等级结构。就是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机关、军队、党派组织等等,如果脱离开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一切将变成散沙,变成废墟。

最近,我看到有的理论家在报上发表文章,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标准,就是建立菱形(枣核形)结构的社会,这样的结构是贫穷极和富裕极很小,而中间阶层(即中产阶级)最大。当然能建成这样的社会结构是再好不过了,只要富极化的人们多少再拿出一些钱来扶持一下贫极化的群体,社会就很接近于“共同富裕”的均富结构了。这样的社会结构除了极少数富裕的发达国家比较接近外,就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是望尘莫及的。再从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角度来讲,如果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进入中产阶级以上的理想结构,家家都住别墅、开小车,地球上的资源和能源根本无力承载,也必将造成资源和能源的严重浪费。所以我们认为,这样的社会结构就全球而言,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就像“人民公社”一样,虽然全国绝大多数农村早已解散、弃之不用了,但仍有个别农村“一大二公”的经营模式保存下来了,生产还有了发展。所以对任何事物进行分析,必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绝对纯粹的菱形社会结构是永远不会有的。

我们在认识和认定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必然是金字塔形结构的同时,必须更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基础层(包括贫困层)正是整个社会可以载舟也可覆舟的汪洋大海,正是他们才创造和改善着人类的生存条件,使人的衣、食、住、行有所着落、日趋改善,离开这个社会最广大人群的支撑,社会将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如果真正关心国家、关注和谐,都必须真心关注基础层广大群众的痛痒安危,这是任何国家治国的为善之道和基本国策,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