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古典音乐:第二幕:莫扎特(4)

采集家坛的学习种果树和他在车坛的Steelers的一些随笔及胡说八道。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一幕(序曲)班门弄斧: (I),(II),(III)。

第二幕:莫扎特: (1),(2),(3)。

这集咱们来讲讲Absolute Pitch(AP),也叫Perfect Pitch,绝对音感(特别鸣谢:z爸指引)。谁没听明白,尽管提问哈。反正俺也不懂,现炒现卖的说。

AP这玩意儿在洋人里面很少见(美国人万分之一)。可是历史上很多著名音乐家,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柴可夫斯基,马勒,托斯卡尼尼,海菲茨,瓦尔特(Bruno Walter),索尔蒂(Georg Solti)等等都有AP。但是据说,海顿,勃拉姆斯,没有。俺不太相信。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估计没有人专门去测试他们。后人用一些儿anecdotes来证实说,海顿,勃拉姆斯等人,开爬梯还是啥场合,听不出来那个乐器是那个乐器的声音。这就跟菲尔茨奖牌得主到中国,不会做小学生的奥数题目一样。中国人说,你连小学生的奥数题都不会做,怎么能拿Fields Medal?人家也不明白,你们mathcount这么快,菲尔茨奖你们应该包圆啦?

不管有没有AP,这些大音乐家经过多年的专业熏陶,都有一幅灵敏的耳朵。因为AP和音乐启蒙教育的年龄有关(以后讲),跟人的记忆力也有关,而历史上几乎所有著名音乐家,他们的音乐启蒙教育都非常早,记忆力都非常强。因此到底什么更重要?

Mariah Carey这个perfect pitch咋样?


所谓声音,就是震动空气到的耳鼓上面,你的大脑看见后就会说“啊哈,我认识这个声音。”或者说“不知道。”因此辨别声音的工作是脑袋和耳朵的TEAMWORK。如果你脑子不好使,比如,老年痴呆,那么耳朵再灵也是白搭的。

乐音(Sound of Music)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第一个部分叫声响(intensity),loudness,打雷和鸟叫,显然雷声大。第二个叫音色(timbre),钢琴和小提琴声,爸爸和妈妈说话声,能分辨出不同吧。第三个是声频(frequency),音乐家管这个叫音高 pitch。频率太低的次声波和太高的超声波,人的耳朵就听不到了,得换成海豚的耳朵。

频率高,pitch高,声音尖。太监说话尖着嗓门儿,high pitched voice。频率小,pitch低,声音就低。男低音100多赫兹。帕瓦罗蒂的高音C也就几百不到一千赫兹吧。女高音没准儿能上千把赫兹。当然花腔女高音不光唱的高,还要在高音上保持音响(intensity)和音色(timbre),这样声音才能具有穿透力和活力。否则,嗓门儿大点的女生尖叫一声估计就把萨瑟兰(Joan Sutherland),卡拉斯(Maria Callas)等震趴下了。俺脚着歌剧女高音的嗓门儿不是最高的。宋祖英,郭兰英,穆桂英等英们的嗓子可能比唱歌剧的还高的说。即使是花腔女高音也有唱小曲和唱大曲的区别。

卡拉斯演唱《诺尔玛》(Norma),帕瓦罗蒂演唱《游吟武士》的曼里柯(Manrico)


一般人听声辨声,都是先有个参照点,然后相对比较,这个声音跟刚才那个(参照)声音一样,高,低等。时间长了,人们有记忆,能够记住声音。很多训练有素的音乐家都会辨认各种乐器的发声。即使一般人,电话里传来LD的声音,你肯定不用问姓名就知道了。所以音高辨别是可以训练的。

这个能力叫Relative Pitch(RP),相对音感。

咱们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唱歌排练的时候,4黑说“小5,你起个头,饭老师钢琴伴奏。大家跟着一齐唱。”饭老师的琴声响起来,五香同学“啊———”,果树老地主围观老别等同学跟着张嘴一起“啊———”。黑老大喊“停!果树同学唱错了。淘汰。再来一遍。”饭老师琴响,五香:“啊———”,老地主围观老别“啊———”。黑老大“好。中坛合唱团就靠你们了。”



老地主,围观,老别具有Relative Pitch,跟着唱,能唱准了。但是可能没有Absolute Pitch,自己哼,走调儿。果树同学连Relative Pitch都没有,跟着唱都能走调!果树同学这样的叫Random Pitch,离散音感,学术上属于脑子,耳朵,嗓子之间不协调的类型,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音乐白痴。

绝对音感(AP)是说这个人在没有任何音准(参照音)用来比较的情况下,随便听一个声音,就能把这个音高(见下图octave里12个基本音)给准确地说出来。比如说,让你把树上随便一只小鸟叫声的振动频率给说出来,行吗?不经过练习,没有人起调,随便就能把任何调子唱出来或者认出来,这个本事叫绝对音感,AP。

OCTAVE,八度,就是12个音高集合(pitch class)或者叫半音集合(不知道这翻译对不。俺脚着半音集合说起来比音高集合顺嘴,咱们就这么用了。管它呢,反正是业余侃大山。)

pitch class circle 每个音之间相差一个半音。。


上面那octave八度里面的12个半音的频率是固定的。比如说,中央C 右边第九个是A健(见上图),是调音的,叫“标准音高”,因为这个A的频率是个整数,440赫兹。钢琴上所有其它的键的音高频率是根据这个来定。具体的关系是,二个相邻的音(键)的频率的比(ratio)是2的12次根号,,差不多1.06左右。谁有计算器,或者心算也行,比A低九个半音的中央C的频率是440 / (2)^(3/4) = 261.6赫兹。

声频范围和变化按理说是无限的。一个普通人的耳朵能够听到辨别出来的东西是有限的。能听到声音频率范围越大越广的人,越牛,千里耳啥的。一套好的音响,80%的钱花在喇叭扬声器上面也是这个道理。先拍一万刀买喇叭,然后再考虑配套设备。扬声器就相当于一个歌唱家的嗓子。把果树的嗓子配给多明戈(Placido Domingo),有人听吗?当然声音通过电子传输,还原,放大啥的,再贵的音响也会有所损失。这就是为啥听CD不如去现场听音乐会效果好的原因。更甭提在现场看演员的姿势和你身边的那些人陶醉的气氛,你想不鸡冻都不容易的说。就跟听奥8马演说一样,啥都没听懂,也得跟着抹眼泪。



洋人高手总结发现,人唱歌的基本声音是,do, re, mi, fa, sol, la, si, (do)。一个音比一个音高。do, re, mi, fa, sol, la, si, (do)。1234567(1)。这叫自然音阶,diatonic scale,自然韵律,是西洋音乐的基础。从一个do到下一个do,这叫八度octave。把这八度给平均切割成12个半音(见上图),这个叫“十二平均律”。所谓“平均切割”是指把声频在对数坐标 log-scale上的平等切割哈,等比级数的说。

同一个音,比如说,C(do这个音),圆圈上转一圈,又回到了C(do音)。从一个C到下一个C,频率加倍。这叫八度。比如说,老别和五香同时唱C(do)。他们二人的声音显然高低不同。但是他们唱的音是相同的,只是差八度而已。

一个八度不一定非要从C开始。从那个音开始都行,依次12个就是一个八度。否则就只有C大调,没有D大调,E大调啥啥的了。再广义点,任何二个音的频率相差一倍的就是一个octave,八度。频率相差一倍的二个音是等价的。西洋音乐把一个八度切割成12平均律。你还可以切割成5份,7份,随便。据说印度音乐把一个八度切割成21份。怪不得老印体育不行,但是嘴皮子都特利落。

有了十二平均律这个基本原则,后来的音乐家又不断创造。欧洲冬天那么长,闲着也是闲着。古时候西方很多科学发明都是和尚鼓捣出来的,比如,生物基因(Gregor Mendel),法国香槟酒(Dom Pérignon),达尔文(Chuck Darwin)等。跟中国不太一样。西方的宗教规定教民要把钱财粮食土地啥的充公(早期的共产共妻?)。中国的和尚得自己要饭吃,叫化斋。这斋还不能花多了,多了唐僧会骂。否则孙悟空派大将吕布赵云典韦压运着一队运粮车,不就完了。不至于他自己出去花点斋功夫,师傅被美女拐骗走了,不得不擅闯女生闺房到处找师傅。

西方和尚比较幸福,要不唐僧怎么会紧催慢赶的往西方去呢。



法国那嘎达,一个叫老哈克(Hucbald)的和尚,平时念经念累了,没有美女陪伴,比较容易集中精力,就想出来了“对位法(Counterpoint)”这么个稀奇古怪的音乐表达形式。后面来的人,跟着总结发挥,弄出来啥复调音乐,赋格,等等。古典音乐大圣之一的巴赫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写过很多啥赋格艺术,十二平均律,对位法的专著。

不好意思,咱这个绝对音感AP概念,跑题扯到了十二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对位法(Counterpoint),复调音乐和赋格(Fugue)上来了呢?



说实在的,复调音乐这个中文词对应于那个英文词,俺还没搞明白呢。按理说,对位法,就是把二种(或者多种)不同旋律的音乐,按照一定的格式,给对起来。比如说,张艺谋搞的那个奥运会开幕式。或者说,足球比赛(篮球也行),实行人盯人。一个盯一个或者多个盯一个。不许交叉换位。果树盯着豁牙,小s紧跟5香,老别和围观二人围着四黑,老地主死盯fairview,等等。场上女队阵型(一个旋律)在有规律的变动,男队的阵型(另外一个旋律)也随着在变动。



对位法从文艺复兴前老和尚发明创造到文艺复兴(Polyphonic)再到巴洛克(Contrapuntal)的巴赫时期到达顶峰,然后到古典时期的莫扎特,浪漫主义时期的贝多芬逐渐开始用主调音乐(homophony)来取代复调音乐。

讲到这里,估计大部分人都睡着了。算啦。下集再接着讲什么样的人具有AP?怎样才能有这个能力?什么是成为一个音乐家的必要条件?

—————————— (4)完 ——————————————————

总结:绝对音感就是说在没有任何音准参考的情况下辨别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音高频率的人。能够感受到这些音高之间的关系,就是说,跟着别人能唱准的人,叫有相对音感。

还讲了十二平均律就是在对数坐标下把人自然感受的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do)的频率平均切割成12份,组成半音集合(pitch class)。

还讲了对位法。这咚咚咋一看好像没啥难的。可是那五条线上面画的那些小蝌蚪都是啥玩意儿?深不可测。俺就没法儿讲解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