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译金刚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未原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须菩提的一次对话记录。该经文最初是在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古印度,由佛的另一弟子阿难转述记录下来。到了中国南北朝时代,一位从印度移居中国的鸠摩罗什法师把它翻译为古代中文。从此,该经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虽然中国人几乎人人都知道金刚经,但是或缘于阅读古汉语经文的困难,或因为对今人长篇巨著式注解的不耐,真正读过并了解金刚经内容的人并不普遍。我书架上那本净空法师的“金刚经之启示”厚达八百多页。其实,翻译为古代中文的金刚经,却只有短短几千字。如果排除了阅读古汉语和音译佛教专词的障碍,任何人都能够在一两个小时内读它一遍。

现在我以南怀瑾先生在“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的解释为基础,参考了几种今人对金刚经的讲解,并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把古汉语的金刚经经文,逐句翻译为现代中文,不附加其他的解释,以方便有兴趣的朋友了解该经的具体内容。

有两点说明。第一,因为我的翻译不一定能完全转达原文的意思,所以希望朋友们读完我的译文之后,再去阅读一遍原来的经文。第二,我把一些重要的原文,以黑体字引用在我的翻译中,以便朋友们自己鉴赏玩味。网上应该很容易找到原经文。相信读完我的译文之后再去阅读经文,应该没有太多文字上的障碍了。

古经文开头第一句:如是我闻。意思是:我阿难听到的事情是这样的。接着,他就原原本本记下了释迦牟尼佛和须菩提的这次对话。我们来看。

 

 

阿难所听到的事情是这样的。那天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中部一个叫舍卫国的地方,在一个由祗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共同捐建的名叫“祗树给孤独园”的佛堂里面,和一千两百个僧徒们在一起。到了该吃饭的时间了,佛就穿上僧衣,拿了僧钵,也就是讨饭碗,到舍卫城里挨家挨户去要饭。要了饭,佛又回到园中。吃完了饭,把衣钵都收好,洗洗脚,佛就坐了下来。

 

 

那时候,一位名叫须菩提的大僧徒,就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他左肩披着僧衣,右肩袒露着,右膝跪了下来,双手合掌,恭恭敬敬地问佛:“世上难得的、尊敬的如来佛,您一直关心爱护着我们这些学佛有成的人,所谓菩萨们。尊敬的佛,有很多善男子善女人,发很大很大的良好的心愿来学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们怎么能够让自己的心境保持平静呢?他们怎么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情呢?(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

佛就说:“好啊好啊。须菩提,正如你所说的,我如来的确是很关心很爱护你们这些学佛有成的菩萨。你现在好好听着,我来为你说说。善男子善女人,发很大很大的良好的心愿来学佛,就应该这样来让心境保持平静,应该这样来控制自己的心情。”

“好的,尊敬的佛,我洗耳恭听。”

 

 

佛就跟须菩提说:“这些学佛的成就到达一定程度的菩萨们,应该这样来控制自己的心情。所有一切生灵,不管是怎么出生的,从蛋壳里面孵化的也好,娘胎里生的也好,水里冒出来的也好,空气里变出来的也好,有形状的也好,没有形状的也好,有思维的也好,无思维的也好,不是有思维的也好,不是无思维的也好,我都要帮这些生灵到达无虑极乐的境界。虽然这样帮助了无数无边无际的生灵,却应该认识到其实并没有什么生灵受到我了的帮助。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还有我的概念,有人的概念,有众生的概念,有寿命的概念,那么他就不是学佛有成的菩萨。(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而且,须菩提,菩萨对于万事万物的态度都不应该执着,应该身体力行去施舍。说起来就是,菩萨对什么都要放得下,并不执着于一定的形式来施舍。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来施舍。不执着于一成不变的形式形态,不执着于一成不变的概念。为什么呢?如果菩萨不执着于一定的形式来施舍,他所得到的福德之大,大到不可想象。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东方虚空世界,能想象吗?”

“不能,尊敬的佛。”

“须菩提,南西北方,虚空世界,上下前后,四维世界,能想象吗?”

“不能,尊敬的佛。”

“须菩提,菩萨如果能放得下,能不拘泥于固定的概念来施舍,他的福德之大就是如此,大到无法想象。须菩提,菩萨就应该象我所说的这样来做,这样来保持心态安详平静。”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能以身体表相来认识我如来吗?”

“不能,尊敬的佛,不可能从身体表相来认识您如来佛。”

“为什么呢?”

“您如来佛所说的身体表相,并不是真正的身体表相(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就告诉须菩提:“凡是一切表相,都是虚假。如果能认识到这些外表形状都不是真实,就能认识我如来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须菩提问佛:“尊敬的佛,有很多人听了你说的这些话,他们会相信吗?”

佛就跟须菩提说:“你不要这么说。等我如来死了,五百年以后,会有决心持戒修福的人,从我说的这些话里面得到信心,相信此话不假。你要知道,这个人他不是仅在一两个佛那里,也不是仅在三四五个佛那里种下了善根,而是已经在无数成千上万的佛那里种下了善根。如果有人听到我说的这些话,并决心排除杂念建立信心,须菩提,我如来完全知道这些人,这些人能得到无边无际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已经不执着于我的概念,不执着于人的概念,不执着于众生的概念,不执着于寿命的概念。他们对于万事万物,既不完全肯定也不完全否定。(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为什么呢?这些人如果心里接受一成不变的概念,他就执着于我的概念、人的概念、众生的概念、寿命的概念。如果他完全肯定这些概念,他就执着于我、人、众生、寿命的概念。为什么呢?如果他完全否定这些概念,他就执着于我、人、众生、寿命的概念。所以,不应该完全接受现成的概念,也不应该完全否定现成的概念。(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正因为这样的道理,我如来就经常说,你们这些学佛的人,这一点一定要了解:我如来对于佛法的解释,正如送你过河的渡船。既然让你接受概念的佛法都应该舍弃,何况让你否定概念的佛法呢。(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我如来已经达到大彻大悟了吗?我如来是在传授佛法吗?”

须菩提说:“按照我对您所说的话来理解,并没有什么确定的所谓大彻大悟的境界,也没有什么确定的佛法可以传授。为什么呢?您如来佛所说的,都是不可笼统接受的,也都是无法确切言传的东西。既不要笼统接受,也不要完全否定。原因是什么呢?一切圣贤之不同,都是源于对佛法灵活应用的不同。(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有人拿出能够充满大千世界的金银财宝来施舍,你说他得到的福德大不大呢?”

须菩提说:“很大,尊敬的佛。”

“为什么呢?”

“这里所谓的福德,就不是一般所定义的福德,所以您如来佛说这样的福德很大。”

“如果有人,能够按照本经所说的道理去坚持实行,或者为别人讲解其中四句偈语,他所得到的福德,比前面那个人还大。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大彻大悟的佛法,都是从这本经书里面学习来的。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须陀洹应不应该认为自己已经是初果罗汉了?”

须菩提回答:“不应该,尊敬的佛。为什么呢?须陀洹,说起来是已经入流了,其实没有什么入流不入流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都是平常事。须陀洹,也只是被叫做初果罗汉而已。”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斯陀含应不应该认为自己已经是二果罗汉了?”

须菩提回答:“不应该,尊敬的佛。为什么呢?斯陀含,说起来还有一个轮回,其实没有什么轮回不轮回,只是把斯陀含叫做二果罗汉而已。”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阿那含应不应该认为自己已经是三果罗汉了?”

须菩提回答:“不应该,尊敬的佛。阿那含,说起来不必来轮回了,其实没有不来的。阿那含只是被叫做三果罗汉而已。”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阿罗汉应不应该认为自己已经是四果罗汉了?”

须菩提回答:“不应该,尊敬的佛。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什么确定的所谓大彻大悟不生不灭的境界。尊敬的佛,如果阿罗汉这么想,我阿罗汉已经四果罗汉了,那么就是执着于我、人、众生、寿者的概念了。尊敬的佛,您曾经说我须菩提已经修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说我是做人最出色的,说我是摆脱了世俗欲念的阿罗汉。尊敬的佛,我不这样认为。我不认为我须菩提已经是摆脱了世俗欲念的阿罗汉。尊敬的佛,我如果这样想,如果认为我已经修到阿罗汉境界了,尊敬的佛,那么您就不会说须菩提是个清静修行者。因为,我须菩提其实既没有修到什么,也没有做到什么。我只是一个名叫须菩提的人在清静修行。”

 

 

佛问须菩提说:“你觉得怎么样?我如来以前在然灯佛那里,学到什么佛法了吗?”

“没有,尊敬的佛。您如来佛在然灯佛那里并没有学到佛法。”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菩萨们有什么庄严的佛土世界吗?”

“没有,尊敬的佛。所谓庄严佛土,并非庄严,只叫做庄严。”

“所以,须菩提啊,你们这些学佛有所成就的人,应该这样来培养清净心。对什么都不要有执着的心态,不要形成执着于你感官所感受到的物质和名利的心态。对万事万物要放得下,保持不执着的心态境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比如说有人的身体如须弥山那样大。你觉得怎么样?这身体大不大?”

须菩提说:“很大,尊敬的佛。为什么呢?佛所说的不是指身体本身,只是说他的很大的身体。”

 

十一

 

“须菩提,如果数一数恒河里面所有沙粒的粒数,如果有那么多数量的恒河,你说说看,如果数一数那么多恒河里面的所有的沙粒,多不多?”

须菩提说:“很多,尊敬的佛。仅仅算那些恒河已经是多到无法算了,何况里面的沙粒。”

“须菩提,我今天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能够充满你所住的大千世界那么多的宝物,用来布施。你说,他得到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说:“很多,尊敬的佛。”

佛告诉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从这本经书中学习到,并且坚持实行其中四句偈,解释给其他人,那么他所得到的福德,超过前面那个人。”

 

十二

 

“而且,须菩提,再跟你说,对待这本经书本身,甚至其中的四句偈等,应该知道它所在之所,不管天上人间,都应该像对待佛塔一样地恭敬对待。何况如果有人,能够依照此经书坚持诵读修行,须菩提,应该认识到,这个人能够实践世上最难得的佛法。这本经书所在之处,就是佛之所在,就要像恭敬的弟子对待佛一样恭敬对待这样的场所。”

 

十三

 

这时候,须菩提就请教佛说:“尊敬的佛,应该怎么命名这部经书呢?我们应该如何供奉这部经书呢?”

佛就跟须菩提说:“这部经书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你们就以这个名字来奉持它。为什么呢,须菩提?我说般若波罗密,就不是真说它是般若波罗密,只是叫做般若波罗密。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我如来教授过佛法吗?”

须菩提说:“尊敬的佛,您如来佛并没有教授过什么。”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大千世界里面的微尘,多不多?”

须菩提说:“很多,尊敬的佛。”

“须菩提,这些微尘,我如来说并非微尘,只叫做微尘。我如来说世界,并非世界,只叫做世界。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可以根据三十二相来认识我如来吗?”

“不可以,尊敬的佛。不可以根据三十二相来认识如来。为什么呢?因为佛说三十二相,并非什么相,只是叫做三十二相。”

“须菩提,如果有人,根据这部经书的道理,甚至根据其中的四句偈语,修习奉行,并解释给其他人,他所得到的福很多很多。”

 

十四

 

这时候,须菩提听了佛讲解这部经,深刻理解到它的意义,热泪盈眶。他对佛说:“举世难得的、尊敬的佛,感谢您讲解了如此深奥的道理。我虽然天生慧眼,却不曾听到过这样的经书。尊敬的佛,如果有人听到这部经书,坚定信仰清心净念,他就能得到对人生世界的实质真相的理解,我相信,他能成就最希有的功德。尊敬的佛,这里说的世界的实质真相,其实是对所谓实质真相的否定,所以您如来佛说,它叫做实质真相。(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尊敬的佛,我今天因为能够当面聆听您讲解这部经典,所以能够相信它理解它并实行它的道理,不足为难。但是,如果是在将来,五百年以后,那时候有人听到这部经典,也能相信它理解它并实行它的道理,那样的人是最难得的了。为什么呢?那人没有我的概念,没有人的概念,没有众生的概念,没有寿命的概念。原因是什么呢?我的概念是虚假的概念,人的概念、众生的概念、寿命的概念,都是虚假的概念。为什么呢?能够不执着,能把万事万物放下的,就叫做佛。(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佛跟须菩提说:“正是正是。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书,不惊不怖不畏,你要知道,这样的人很难得。为什么呢?须菩提,我如来说最大的智慧,就不是什么最大的智慧,只是叫做最大的智慧。须菩提,忍受的大智慧,我如来说也不是什么忍受的大智慧,只是叫做忍受的大智慧。为什么呢?须菩提,比如我当年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我那个时候没有我的概念,没有人的概念,没有众生的概念,没有寿命的概念。为什么呢?我当年被刀割的时候,如果我有我的概念、人的概念、众生的概念、寿命的概念,我心里就会产生仇恨。须菩提,回想过去五百生,我作忍辱仙人的那一世,在那个时候,我也是没有我的概念,没有人的概念,没有众生的概念,没有寿命的概念。所以,须菩提,你们这些学佛有成的人,所谓菩萨,就应该不执着,应该把万事万物都能放下,应该树立通过修行学习到达大彻大悟的境界的决心。不应该有对物质外相的执着心态,(不应住色生心),不应该对感官得到的声音气味触摸等感性认识有执着的心态,应该建立并保持不执着的心态。(应生无所住心)。如果心有执着,其实就不是真正的执着。(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所以,您如来佛说,菩萨的心态,就不应该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形式来施舍。”

“是的,须菩提,菩萨为了一切众生的利益,就应该这样来灵活施舍。我如来说,万事万物的表面呈现的形状,都可能是掩盖了它实质真相的假相。我又说,一切众生,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众生。(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啊,我如来说的是真话,是实话,是有什么就说什么的,我是不说假话的人,不说两样话的人。须菩提,我如来所得佛法,这个佛法既无真亦无假。(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如果菩萨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形式来施舍,就如同一个人钻进暗箱里面,什么也看不见了。如果菩萨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形式来施舍,就如同一个眼睛明亮的人,在阳光下能够分辨五颜六色。须菩提,将来,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诵读领会并奉行本经的道理,他就是如来,他就是佛。以佛的智慧,完全了解这个人,完全认识这个人,知道他肯定能成就无量无边的大功德。”

 

十五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上午,把自己生生世世的生命贡献出去;中午,把自己生生世世的生命贡献出去;下午,也把自己生生世世的生命贡献出去。这样经历千万世的轮回,他都把自己的生命贡献出去。如果再有这样的人,听到了这部经书的道理,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个人的福报超过前面的人。更不要说如果有人能够传抄这部经书,奉行这部经书的道理,并且能为他人解释这部经书的道理。须菩提,重点在于,这部经书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的功德。我如来的这部经书,是为了那些真正发了宏大愿望的人、寻求大智慧的人说的道理。如果有人能够学习奉行,广泛解释给其他人听,我如来完全了解这样的人,完全认识这样的人,知道他定能成就不可称量、不可思议、无边的大功德。这样的人,就是传扬佛法的人,就是如来,就是佛,他获得了无上正觉的大智慧。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只是满足于小聪明的人,执着于我的概念、人的概念、众生的概念、寿命的概念,他就无法理解这部经书所说的道理,就不能坚持学习,更不能解释给其他人。须菩提,随时随地,只要是这部经书所在之处,一切天上人间,都应该供奉。应该认识到,这样的场所就是和佛塔一样,应该恭敬对之,礼仪待之,花香奉之。”

 

十六

 

“而且,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学习诵读这部经书,奉行这部经书道理,却因此被别人轻贱。如果这个人前世犯下罪孽,本来是应该在这世遭到报应的,那么因为现在被别人轻贱,他前世的罪孽也就在今世勾销了,并且能够获得无上正觉的大智慧。须菩提,我回想自己过去的生生世世,在我得到然灯佛的教导之前,曾经遇到无数的古佛,我都一一供奉受教,没有漏失一个受教的机会。将来如果有人能够诵读学习这部经书,奉行这部经书的道理,他所得功德,比我通过供奉无数古佛所得到的,大千万倍,不可计量。须菩提,如果将来有善男子善女人,诵读奉行此经,他们所得功德,我如果照实说出来,有人听到,会惊讶发狂,或者不敢相信。须菩提,要知道这部经书的意义是不可思议的,奉行这部经书所得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

 

十七

 

这时候,须菩提问佛说:“尊敬的佛,善男子善女人,发宏大正觉的心愿来学佛。您再说说看,他们怎么让自己的心保持平静呢?他们怎么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情呢?”

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宏大正觉的心愿的,应该建立并保持这样的心境:我要帮助一切的众生脱离苦难,帮助了一切的众生后,其实并没有一个生灵得到过我的帮助。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的概念、人的概念、众生的概念、寿命的概念,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佛法,能提供给这些发宏大正觉大心愿的人来学佛。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我如来以前在然灯佛那里,学到过一个能够达到宏大正觉大智慧的佛法吗?”

“没有,尊敬的佛。按照我对您的意思的理解,您从然灯佛那里并没有学到能达到宏大正觉大智慧的佛法。”

佛说:“正是正是。须菩提,其实并没有一个佛法,能让我如来获得宏大正觉大智慧。须菩提,如果有这样一个佛法,能让我如来获得宏大正觉大智慧的话,然灯佛就不会给我灌顶授记,预告我将来会悟道成佛,称释迦牟尼。因为其实并没有一个佛法,能让一个人获得宏大正觉大智慧,所以然灯佛才会给我灌顶授记,并作预言我将来能悟道成佛,称释迦牟尼。为什么呢?如来如来,就是如来如不来,就是不来亦如来。(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果你听有人说我如来佛获得宏大正觉大智慧,须菩提,其实并没有一个佛法,让佛获得宏大正觉大智慧。须菩提,如果我如来得到了宏大正觉大智慧,那么它就是让我在肯定中也理解其实并无所谓虚实的区别。(于是中无实无虚)。所以,我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我说一切法,并非一切法,只是叫做一切法。须菩提,比如有人的身体很高大,,,”

须菩提马上说:“尊敬的佛。您如来说身体高大,并非指身体高大,只是叫做高大的身体。”

“须菩提,菩萨也是这样。如果菩萨说,我应该帮助无数众生脱离苦难,那么就没有人叫他是菩萨。须菩提,其实并没有一个佛法,能让人成为菩萨。所以佛说一切法都没有我的概念、人的概念、众生的概念、寿命的概念。须菩提,如果菩萨说,我能让佛土更加庄严,他就不被叫做菩萨了。为什么呢?如来说庄严佛土,并非庄严,只是叫做庄严。须菩提,如果一个菩萨能够完全理解并掌握放下自我的方法,那么我如来说他是真菩萨。(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十八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我如来具备肉眼吗?”

“是的,尊敬的佛。您如来佛具备肉眼。”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我如来具备天眼吗?”

“是的,尊敬的佛。您如来佛具备天眼。”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我如来具备慧眼吗?”

“是的,尊敬的佛。您如来佛具备慧眼。”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我如来具备法眼吗?”

“是的,尊敬的佛。您如来佛具备法眼。”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我如来具备佛眼吗?”

“是的,尊敬的佛。您如来佛具备佛眼。”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比如恒河中的所有沙粒,我如来说那些是沙粒吗?”

“是的,尊敬的佛。您如来佛会说那些是沙粒。”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比如一条恒河里面的所有沙粒,如果有象沙粒数量那么多的恒河,有像那么多恒河里面的沙粒数量那么多的佛世界,你说多不多?”

“很多,尊敬的佛。”

佛就告诉须菩提:“你所认为的国土中,所有众生,种种心态,如来都知道。为什么呢?如来说种种心态,并非心态,只是叫做心态。为什么呢?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十九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有人用能够充满大千世界的财宝来施舍,这个人因此而能得到的福多吗?”

“是的,尊敬的佛。这个人因此得到的福一定很多。”

“须菩提,如果福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如来不觉得那样的福德多。因为福德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我如来说得到的福德很多。”

 

二十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佛是可以由俊美的外表来认识的吗?”

“不可以,尊敬的佛。如来佛不可以由俊美的外表来认识。为什么呢?如来佛所说俊美的外表,并非俊美的外表,只是叫做俊美的外表。”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佛是可以由完美的佛相来认识的吗?”

“不可以,尊敬的佛。如来佛不可以由完美的佛相来认识。为什么呢?如来佛所说完美的佛相,并非完美,只是叫做完美。”

 

二十一

 

“须菩提,你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想法,我会讲解什么佛法。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曾经讲解佛法,那就是毁谤佛,是不能理解我的意思才会这么说。须菩提,所谓讲解佛法,就是没有什么佛法可讲解,这叫做讲解佛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时候,悟性很高的须菩提就问佛说:“尊敬的佛,将来的众生,其中的很多人,听到这部经书的佛法,他们能相信吗?”

佛对须菩提说:“须菩提,他们不是众生,不是众生不能。为什么呢?须菩提,众生众生,我如来说不是众生,是叫众生。”

 

二十二

 

须菩提问佛说:“尊敬的佛,您如来佛当年获得宏大正觉大智慧大彻大悟,但其实没有得到什么吗?”

佛说:“正是正是。须菩提,我在到达大彻大悟这个境界上,其实连一点点佛法也没有获得,所以叫做大彻大悟。”

 

二十三

 

“而且,须菩提,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所以叫做大正觉大智慧大彻大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放弃我的概念、人的概念、众生的概念、寿命的概念,修一切善法,就能获得宏大正觉大智慧大彻大悟。须菩提,所谓善法,如来说并非善法,叫做善法而已。”

 

二十四

 

“须菩提,如果有人拿无数的金银财宝来施舍;又有人认真诵读学习这部大智慧的经书,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奉行其中的道理,并为其他人讲解。这个人的福德比前面那个人,要超过千万亿倍,甚至不可计数。”

 

二十五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你们不要以为我会这么想,不要以为我有这样的想法:我要帮助众生摆脱苦难。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根本没有众生需要如来的帮助。如果我如来认为自己帮助了众生,我就执着于我的概念、人的概念、众生的概念、寿命的概念了。须菩提,如来说执着于自我,并非放不下自我,而是凡夫以为有个自我要被放下。须菩提,凡夫凡夫,如来说并非凡夫,叫做凡夫而已。”

 

二十六

 

“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可以根据三十二种佛相来认识如来吗?”

须菩提说:“是的是的。可以根据三十二种佛相来认识如来。”

佛说:“须菩提,如果可以根据三十二种佛相来认识如来,那么转轮圣王就是如来了。”

须菩提就对佛说:“尊敬的佛,根据我对您所说的理解,不可以根据三十二种佛相认识如来。”

这时候,尊敬的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句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二十七

 

“须菩提,你不要认为如来只因为否定万事万物的表相就到达大彻大悟。须菩提,不要这样认为,不要以为如来只是因为不执着就能大彻大悟。须菩提,你不应该这样认为,不应该认为发宏大正觉大彻大悟心愿的人就应该说一切都不存在,说什么都是空的。不是这样的,你不要这样认为。为什么呢?真正发宏大正觉大彻大悟的心愿学佛的人,不应该说万事万物都是虚空的都是不存在的。(于法不说断灭相)。”

 

二十八

 

“须菩提,如果菩萨以无数的金银财宝来施舍,如果另外有人能够理解万事万物都要放弃自我的观念,能够理解功德成就来自于忍受,(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那么这个菩萨所得功德超过前面那个。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菩萨们不接受福德。”

须菩提问佛:“尊敬的佛,为什么菩萨不接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修福德,不应贪婪不应执着,所以说不接受福德。”

 

二十九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就是如来如去,如坐如卧,这个人并不理解我的意思。为什么呢?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三十

 

“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把这大千世界打碎为微尘,你觉得怎么样?这些微尘的数量,多不多?”

须菩提说:“很多,尊敬的佛。为什么呢?如果真有这些微尘,佛就不说这些微尘了。为什么呢?佛说这些微尘,并非这些微尘,是叫做这些微尘。尊敬的佛,您如来佛所说大千世界,并非世界,是叫做世界。为什么呢?如果真有世界,就是一个合成。您如来佛所说的合成,并非合成,叫做合成。”

“须菩提,所谓合成,不可言传,但是凡夫俗子喜欢追究。”

 

三十一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讲解了我的观念、人的观念、众生的观念、寿命的观念,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这个人理解我的意思吗?”

“不理解,尊敬的佛。为什么呢?您所说我的观念、人的观念、众生的观念、寿命的观念,并非我的观念、人的观念、众生的观念、寿命的观念,是叫做我的观念、人的观念、众生的观念、寿命的观念。”

“须菩提,发宏大正觉大智慧心愿的人,对于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来认识它,应该这样来理解它。不要迷信,而是要真正理解它。对于一切事物的既成概念都不要执着。须菩提,所谓事物的概念,如来说并非事物的概念,是叫做事物的概念。”

 

三十二

 

“须菩提,如果有人用能够充满大千世界的财宝来施舍,如果又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宏大正觉大彻大悟的心愿,奉行本经或者其中的四句偈的道理,坚持诵读奉行,并为其他人讲解,他的福超过前面那人。应该怎么为其他人讲解呢?不执着,保持心境平静。(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为什么呢?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佛讲完了这部经典,长老须菩提,以及所有善男善女,天上人间,都听到佛的讲解,皆大欢喜,认真领会奉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