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

红楼梦和诗歌美学发掘者. 如果你没有读过,哦,那你白读了一辈子书.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笔者在阅读了当前比较红火的十来部红学“专著”后,已经发现很多学术研究不应该犯的基本错误。这些也是中国文人们经常犯的错误:将主观判断与客观事实绞在一起;对于研究结果成立的前提条件没有写清楚;根本不站在反对派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在这里,笔者认为有必要就红学研究的几个基本假设和一般方法问题做一仔细讨论。

就红学(考证)而言,有三个主要问题。第一个是故事时间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作者(隐含成书时间)问题。第三个是故事背景(包括人物影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存在着两种最基本的可能性。

就时间而言,有如下两种可能性:

1)   完全按照年谱来写;真实年谱可能隐含,也可能故意抹去。

2)   不完全按照年谱来写,而是根据故事需要穿插,更改。

就小说而言,采用第二种方式的占绝大多数。

      就作者而言,也存在如下两种可能性:

1)   单一作者;

2)   几代多个作者。

就故事背景而言,同样也存在两种可能性:

1)   单一(家庭)环境;

2)   复杂(多个家族)背景环境。

这三个问题完全是独立的。因而总共就有23=8个排列组合的可能性,其中只有一个组合框架是真实的。所有的红学研究都必须对应这8个可能性中的一个框架。

一个理论首先必须在自己的框架体系内完全自圆其说。但自圆其说不见得就对了。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另一种理论在另一个框架体系内也完全自圆其说。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就要做非常复杂的鉴别工作。用一种框架去证明另一种框架的错误,是一个常用的手段,但却不具备最终说服力。而现在很多的红学论战就是处于这种情况。

可笑的是,有些理论将人物背景弄圆溜了,时间又对不上;时间对上了,人物又对不上;人物对上了,作者又对不上。也就是说,很多人针对一个细节问题研究得很仔细,却忘了考虑自己的框架体系,也从不站在别人的框架体系的角度,去考虑别人的理论的正确性。

笔者目前的研究基于如下的假设:

1) 三代四个作者;

2) 复杂(多个家族)背景环境;

3)不完全按照年谱来写。


    在此,我们举一个反例来说明红楼梦中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靠性。在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之前,不能用其中的时间信息作任何判断。

    目前,陈林先生是在时间方面做的研究最充分的([1])。他采用天文,地理,命相,八字,自然灾害,历史等多个证据对红楼梦的年谱做了充分,仔细的论证,据说因此解开了元春的生卒年。

    但是他的研究导致了如下的近乎荒谬的结果:
    1)宝玉的初次遗精的年龄是九岁半(甚至可能是虚龄)
,而不是陈林自己所说的十岁半;
    2)
玉的初潮的年龄是十五岁零七个月

    宝玉的初次遗精的年龄是通过贾蓉的年龄推算出来的。宝玉遗精的时间处在《红楼梦》中明确地描述贾蓉的两个年龄的中间。第一次是第二回借冷子兴之口说贾蓉十六岁。第二次是借第六回刘姥姥见到贾蓉时说他十七八岁。

    就算刘姥姥见到贾蓉时,贾蓉是十八岁足岁。此时,贾蓉比宝玉大八岁,宝玉此时应是十岁。刘姥姥见到贾蓉时是冬天,而宝玉首次梦遗时是在上个冬春之间(红梅开的季节)(第五回),所以,宝玉首次梦遗的年龄是在9-10岁之间。又陈林先生推算出宝玉的生日是在六月份,因此,宝玉首次梦遗的年龄只可能是九岁半(半岁来自六月到红梅花开的时间差异)

    我们知道康熙是十二岁时结的婚,八岁起做的皇帝。他的营养比谁都好。而且康熙武功也不错。满人通常比汉人结婚早。所以一个问题是,是宝玉成熟得不可思议地早呢,还是陈林先生的计算有问题,还是《红楼梦》年代信息不可信?

    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玉十五岁零七个月才来初潮,而玉比宝玉小一岁。他们两个开始打情骂俏的时候,玉才八岁而有人从黛玉来贾府的时间,算出黛玉那时应该十一,二岁。因此宝玉初次遗精的年龄应该为十三岁。这个又意味着宝玉只比贾蓉小四岁。这又引发后面的很多问题,比如跟秦钟同年的问题,因贾蓉比秦钟大六岁。

    当我们把宝玉的人物原型解开后就知道,作者“安排”宝玉在九岁半时梦遗,除了强调他的早熟和“情种”特点外,就是需要一个故事将宝玉跟胤礽的死联系起来。


1.《破译红楼梦时间密码》,陈林,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ISBN 7-5344-2069-5/1-1912。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