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要素--曲式==二部曲式
一、概述
(一)结构方面:由二个明显的相对完整而独立的不同段成,即呈示的第一部分和发展、结束的第二部分。如:
A B 或 A BA
当第二部分后半段反复第一部分中的乐段时,叫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当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关系时,则称为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二)形象方面:单一形象的展开或不同形象的对比。
(三)终止方面:一般情况下,段落以全终止结束。
(四)音乐材料方面:两个段落的开始部分截然不同,形成非重复关系,强调对比因素。
(五)调性方面:
第 一 部 分 A 第 二 部 分 B
稳定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不稳定
(六)重复方面:
单二部曲式两个部分常自身反复或其中一个部分反复,强调了段落之间的独立性。
二部曲式由两个段落构成,它们在情绪、旋律形态、调性、和声等方面的不同,形成对比,可用图式 A + B 表示。刘炽创作的歌曲《我的祖国》就是单二部曲式,它的第一部分是旋律婉转抒情的领唱,带有叙述性,第二部分是颂歌般的情绪热烈的合唱,达到了全曲的高潮,两个段落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又是完整和谐的。
谱例一:《我的祖国》: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Edvard Grieg)的《索尔维格之歌》,也是 A + B 结构的。
在音乐上,作曲家将歌词处理为四个乐句,旋律优美绵长,有些忧伤,表现了姑娘的期盼之情。这是全曲的第一部分,在a小调上。第二部分转到了明亮的A大调上,这一段没有歌词,只是用母音"啊"来唱,情绪变得稍稍活跃,句法也比较自由,作曲家让我们看到了纯洁少女的形象,又让我们联想到她在幻想美好的重逢时刻。这两部分整个重复了一遍。
B段仍然是用母音"啊"来歌唱,和前面完全相同。最后还有一个器乐的尾声。全曲的结构是:
引子 ||: A B :|| 尾声
谱例二: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A部(仅开头部分):
B部(仅开头部分):
曲例二: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录音为器乐版本,不带重复):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各种曲式的基本原则,这里选用的都是比较简单的例子。事实上,音乐创作是自由多样的,作曲家们总会在基本原则的范围内作出自己的创新。
二、单二部曲式的结构类型
(一)有再现的单二部曲
图式:
从上图可看出,再现二部曲式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各包含两个小的部分(小写字母),我们称之为素材或者乐句。第一个图式中的A部包括a、b两个乐句,表明它们是不同的素材。B部的c是第三个素材,之后的a'表示再现了A部的第一个素材(a' 意味着它是带有变化的,a"是再次变化的形式)。有时候B部是将A部中的b加以再现。
第二个图式A部的两个乐句是同一材料的带变化的重复,B部出现了不同的材料c,之后再现了A部的第二个乐句。
我们来看实例。刘铁山、茅沅《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器乐曲,它的主题旋律曲折婉转,其本身是带再现二部曲式(其结构见上面左边图式)。
谱例三:《瑶族舞曲》主题:
第一行是图式A部的a,第二行是b,它们是不同的素材。第三行是B部的c,第四行是b',即带有变化的再现b。
再举个例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摇篮曲》。它的格式是右边的图例。
谱例四:舒伯特歌曲《摇篮曲》:
第一行(A部)前两小节是第一乐句a,后两小节是a的变化重复,标记为a'。第二行(B部)前两小节是新材料,标为b,后两小节与A部的a'完全相同。
这里所举的例子是最简单、最典型的。带再现二部曲式尽管有基本的原则--第二部分再现第一部分的一半--但其内在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二)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第一部分:A 和有再现的单二部曲相同。
第二部分:B 没有中间部分和再现部分,出现完整而独立的新旋律。在调式、调性、和声、节拍、速度等方面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常以不同形象的对比为典型。
谱例五: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红星歌》:
红星歌
1=D 2/4 邬大为、魏宝贵词 傅庚辰 曲
三、单二部曲式与一部曲式的比较
单二部曲式是一部曲式的发展。某些非重复的双句或四句体乐段,已具有单二部曲式的萌芽。当单二部曲式的各部分是双句组成时,容易与非重复的双句或四句体乐段相混。
可根据以下原则划分:
| 单二部曲式 | 一部曲式 |
---|
结构 | 两个独立的段落组成 | 一个独立的段落组成 |
---|
终止 | 两个全终止 | 一个全终止 |
---|
形象 | 单一形象的展开或不同形象的对比 | 单一形象 |
---|
中部对比 | 稍大 | 较小 |
---|
段落反复 | 常形成自身反复 | 不反复或从头至尾反复 |
---|
四、单二部曲式的应用范围
单二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前奏曲、歌曲、舞曲等);也可作为大型曲式的一个部分(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主题、歌曲主题,甚至奏鸣曲式的主题)。
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器乐作品多见,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声乐作品多见,作为独立作品,带引子是典型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