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无锡鸿山战国早期越国贵族墓的陶瓷乐器

清晰的图像和高保真的声道,带您领略璀璨的中国各民族文化。本频道主要以汉,藏,英语播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的发现,及其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若一石激起千层浪,既震动了历史、文物考古界,又在无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这是无锡有史以来最为重大的历史发现之一,其出土的数千件文物,其墓葬的方法、结构、规制和分布形态等礼仪文化内容,犹如2400多年前封存的文化信息宝库,刹那间被点击打开,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断面。


虽然没有文字出土,但其复杂的物体视像信息构成,足以撞击我们的认识,需要我们去解读。这是一场来日方长的古今对话和文化心灵的沟通。如何让逝去久远的墓主,通过时间隧道,在冥冥之中首肯我们的阐释,需要付出许多努力。


据发掘简报介绍,考古队首先进行地面调查,基本掌握了从苏州真山到无锡鸿山一带的土墩墓分布规律,发现这些土墩墓大致以望虞河为界,东南一片多为春秋墓,西北一片以战国墓为主。众所周知,背山面水的堪舆特征,是传统的墓葬首选地。例如,有九朝古都之称的洛阳,在洛河、伊河两岸遍布古墓葬,有著名的邙(山)洛(河)古墓群,且大多是贵族之墓。又如渭河西北岸,有9座西汉帝陵一字儿排开。由此推测,望虞河原本是一条风水古河,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群相看中的风水宝地,这里可能不仅仅只有越国墓,还可能有吴国墓、楚国墓。吴国(公元前585473)、越国(略前334)、楚国(略前222)先后统治太湖流域,共计360余年,分别占有112、139、112年,都是百余年的光景。这种百余年的历史,大概不会在文化和文明上产生突变,估计是吴、越、楚3种文化的传承和交融。这种传承和交融,也会体现在墓葬地的选择上。


鸿山贵族墓的大致年代,考古队专家认定为战国早期越国最强盛的勾践时期。《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有这样一段注文:越国世系,今人虽有考订,但异说颇多,亦从略。连越国诸王都难以理清,可知越国史文献的匮乏。于是,越国出土文物愈发显得珍贵而极具历史价值,可补历史文献之缺。但到目前为止,越国墓葬仅有少量发现于浙江绍兴、安吉、海盐、长兴等地,其中以绍兴印山越王墓最为著名。但此越王为何人,尚难定论。鸿山贵族墓葬的特征,与浙江诸越墓相同,这是判断的依据。考古属实证科学,以实物比较印证判断,如器物有标准器,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化类型,以发现在先的作为标准器,为后发现器物的参照坐标。所以,发掘简报写道:尤其明显的是均随葬陶、瓷礼器和乐器,而以蛇为器物纹样也是越人图腾崇拜的体现。可见鸿山贵族墓地具有明显的越国特征;而且绝大多数玉器的造型和纹饰都呈现战国早期的特征,因此鸿山越国贵族墓地的年代可定为战国早期,即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但这里似乎有两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一是蛇图腾问题。吴、越以太湖为界,其先民都属荆蛮,同饮一湖水,气候、地理、物产、语言、工具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有高度的相似性,即所谓同土同俗。图腾源于原始部落,是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作用于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一种信仰崇拜物标志。吴、越两地都断发文身,就是明证。泰伯奔吴,入乡随俗,于是断发文身,被蛮人推为君长。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越都会稽(浙江绍兴),断发文身,文化比吴更落后。断发文身,是水乡泽国的先民们不约而同的文化选择。断发,有利于入水捕鱼,避免长发遮脸而看不清,免除与水草相缠的危险。文身,用来压邪避险,其纹样极有可能就是蛇纹。水乡泽国最怕被蛇咬着,所以,从思辨的角度分析,蛇图腾很难说是越人的专属图腾,不能说吴人就不用蛇纹饰。


历史考证,说有易,说无难。不能因为吴人的蛇纹器物尚无出土,就先入为主地把出土的蛇纹器物统统归属为越人器物。当然,思辨不能代替实证,只有当吴墓出土蛇纹器时,上述大胆假设才会得到小心求证。不过,要获得这样的小心求证,可遇而不可求,特别需要带有文字内容的吴墓发现,才能水落石出,否则又会被归属为越国。


二是陶瓷礼乐器问题。代表社会等级地位身份的礼乐器,实际使用的都为青铜器,陶瓷礼乐器是为墓葬而特制的冥器。浙江出土的越墓礼乐器也为陶瓷制品,这似乎是一种相当奇特的越文化现象。中原诸国和楚国墓葬出土的礼乐器,均是青铜器。造成越墓礼乐器不见青铜物的原因,大致可能有下列几种:(1)吴灭越后,越国王室贵族的青铜礼器悉数被抄没,成了吴国的战利品;(2)越人为灭吴复国,将所有的青铜器都用来秘密制造兵器;(3)楚国灭越后,再次抄没越人的青铜器,吴王、越王青铜剑在楚墓出土便是明证;(4)越国珍惜青铜资源,严禁青铜器入土墓葬。这4种原因,到底哪一种是主因,有待今后考古发现,结合文献研究,加以认定。所以,说鸿山越国贵族墓属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不是不可推敲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吴、越两国原先均是楚的属国。


吴国崛起败楚,先后得力于亡命到晋国的楚大夫巫臣、楚亡臣伍子胥、齐人军事家孙武。越国崛起灭吴,得力于楚国著名才士文种和范蠡。所以,吴、越、楚三国在太湖流域有难解难分的文化因缘,是无锡最为重要的文化源头。其时还不断有中原文化的输入,如吴国王公子季札,在公元前544年历聘鲁、齐、郑、卫、晋等国,季札的儿子在路上死了,孔子带着弟子们去看他行葬礼,说:季札真是懂礼的人呵!


无锡的先秦文化正处在人类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时段,先后有吴、越、楚称霸,这是无锡文化历史的大幸。我们大可不必因一向号称吴文化发源地的无锡冷不丁冒出个惊人的越国贵族墓葬群,而感到有些醋意。相反,这是提供给我们自我认识的一次契机,我们的文化视野,包括对文化特色渊源的认识,是否太狭隘了?这便是鸿山越国贵族墓发现给我们的一种文化启示。同时,我也希望在鸿山附近,能在不久的将来发现吴国墓、楚国墓,特别是楚墓往往会有文字出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