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連载长篇小说《上帝之手》(11)吕更生 著

我是中国贵州作家张宗銘。我的系列长篇小说,是中国第一部敦促共产党人换位思考的作品,被文学教授推荐,连续参加诺贝尔文学奖角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十一章

 

 

 

194466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八月,巴黎解放。

海外法侨无不欢欣鼓舞。四年的屈辱终于盼来了今天。嘉路主教终于走出了主教署,接受了教民的祝福。

这四年,他没有收到一个铜板的外来援助。然而这四年的卧薪尝胆却让他积攒了一笔资金。于是,他把目光又投向了大海子,那片几十年来一直让他魂牵梦绕的绿色大地。

1945年初,大海子麻疯病医院终于破土动工了。嘉路为它铲了第一铲奠基的黄土。

麻病病院从开工到建成,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从策划到建成却花费了整整的半个世纪。

阿灰带着麻疯村的患者向病院走来;四面八方的零散的患者向病院走来。这些个被剥夺了生存权的贱民终于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嘉路的最后一个心愿了了。这时他已经65岁。从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到一个长髯飘逸的老者,他在中国差不多也走了半个世纪。感谢上帝,中国没有让他享过一天清福。大山隔断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物质文明,一盏电灯,一部电话。甚至一份牛排,一杯咖啡。然而他得到的精神财富都远远超过了这物质世界所能给予的一切。作为一个传教士,他还有什么奢求?

此时,主教正坐在小花园的长椅上冥思苦想。他在用心检讨自己的一生。这一生,尽管有时他有些粗暴,做事过于主观武断,可是认真地说,他这一生无愧于上帝;无愧于法兰西;也无愧于中国。几十年来,他的景家冲拉丁修院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知识份子。不管他们是否当了神父,也不管他们是热爱法国还是热爱中国,但知识是没有国界的啊!而圣心小学的孩子们,一批批地毕业,走进中学、走向社会,难道将来就没有一个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而今,他又修好了麻疯病院。这个本应由中国政府投资兴建的慈善机构也让他占了先机。他怎能不引以自豪!而病院的建成不仅是对癞子们的救赎,也是对教区百姓的救赎啊!因为教区所辖的几个县正是麻疯病的多发地区。这儿的百姓充满对麻疯的恐惧,有时,他们甚至会采用极端的暴力去消解这种恐惧。造下新的罪孽!

而今,烧死癞子的事件不会再发生了。然而,当年“火烧癞子”的现场又凸现在他眼前,那是何其苍凉、何其悲壮啊!那情形让他不由得想起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想起齐尔丹诺·布鲁诺。那位被大火活活烧死的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而今这几个小民,被绑在十字桩上的小民,没有毛发的小民,他们又是为何?难道他们为了生存,去偷了寨子的几支鸡、一条狗,就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处死么?处死布鲁诺是基督教历史上的奇耻大辱,他相信:无论再过多久,几十年、几百年,罗马教廷终将为他平反。而眼下这几个小民,他们的死则轻如鸿毛,不过几天或许就会被人们淡忘。可他们也是一些鲜活的生命呀!

嘉路上前劝阻:寨老,请不要施用暴力,请不要伤害这些无辜的生命。我以上帝的名誉起誓,不超过三年,教会一定建起一座医院,把这些麻疯患者收养,让他们还原成人!

寨老:三年!谈何容易啊!这三年,又有谁来保证寨子的平和安宁?送他们上路,是对他们最大的恩惠,火化,是对他们的“厚葬”。谈何“暴力”谈何“伤害”?他看了一眼台下的村民,问道:你们说呢?

“烧!烧!烧!”台下一片呐喊。

寨老双手一摊,做了一个爱莫能助的姿势,说:“神父,请回吧!要么就赶快去修那麻疯病院,要么就别来这死亡的现场,走吧,去吧,愿上帝保佑你,你看看那几个癞子,多么平和,多么宁静,哪像你这么暴跳如雷?本来就是贱命,死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归宿了。

嘉路还想再说两句,可是两个壮实的庄稼汉子连推带搡,几下就把他弄下了“万年台”。嘉路再看那几个癞子,癞子们确实一个个都在闭目养神,没有哀求,也没有挣扎。因为他们都明白:这方园百里,癞子和村民早就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那就是互不侵犯。而今是他们去骚扰了寨子,偷了他们的东西,命不好。被抓了,他们没有什么话说。

安然、宁静,更让他心惊!

这时,巫师已经为受难者跳完了最后一个程式,收起了他手中的拂尘,寨老也随之挥动了他的大手,“烧”。

熊熊的大火燃烧起来,越燃越越旺。嘉路只得连连在胸前划着十字。请求上帝宽恕。宽恕这些个化为灰烬的癞子,也宽恕这些个施用暴力的村民。

当时他就曾经发誓:他一定要建造一座医院,把这些癞子从苦难的深渊中拯救出来。还给他们以生存的权利,做人的权利。

历史是多么漫长啊!那些个被烧死的癞子也许早已被人们忘却,但它却像一团烈火,永远烧在嘉路的心上。

如今,在他当了十九年的主教之后,他的这个愿望也终于实现了。他,六十五岁了。该回国了。圣布伦克的庄园虽然没有了,但在那儿,就在父母的墓地旁边,姐姐的墓地旁边,总还留着他的一块墓地。此刻,那墓地上一定长满了茸茸的青草,开遍上鲜艳的野花,它正躺在父母身旁,枕着故乡的热土,仰望着故乡的星空……

他捋了捋自个儿的长髯,有些恍然,有些迷醉。啊!故乡!故乡!他不是把这美丽的荷城当作故乡了么,怎么又陡然想起那片遥远的绿地来呢!哦!老啦!老啦!毕竟四十多年了啊!四十年!四十年!儿时的记忆会从他的脑海中消失吗?不消说了!不消说了!他站起身来,本想到花园的各处走走,可是一股倦意向他袭来,他又颓然地坐了下去,微微地闭上了双眼。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仿佛觉得身边有人在和他说话,柔声柔气的,像那童话中的仙女。他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原来是劳伦站在他的身旁,正在询问;怎么了?主教大人,不去岔河村了?

岔河?他搔了搔后脑,这才突然想走,今天是外孙女杨柳的生日,他是要到岔河村去赴宴的。他掏出怀表一看:下午三点。于是,他歉意地朝劳伦笑了笑。让劳伦搀着走出了花园。回到经室他又小坐了片刻,这才打开抽屈,拿出预备好的礼物,还有一封今天早晨刚收到的信件揣好,这才坐上了教堂的马车。

2

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杨柳和钟亚群走进教堂,举行了婚礼。

接着,陆军军医学校迁回了上海,杨柳了结了药物研究所的手续,也回到了图云关红十字会医院。然而此时,林院长已去了南京,两个女儿已去了美国哈佛。图云关上已物是人非了。于是,她回到安顺,在立群中学呆了半年,19464月,又带着钟亚群迁回了荷城。钟亚群在荷城中学任教,她当了大海子麻疯病院的医生。她的生活就是这样温柔、宁静,没有一点波澜,没有一点挫折。钟亚群的一家都是知识份子。父母的珍惜,兄嫂的关爱,丈夫的呵护,让她成了这一家的白雪公主。她一生热爱生活,因此努力去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她也正用她独特的美丽、开朗的性格、勤劳的双手去博取公婆的青睐、兄嫂的好感、丈夫的体贴。以至于她执意要回荷城时,公婆也只是婉惜,没有反对。公爹说;去吧!去吧!人生苦短,无欲则安。能拒绝陆军军校迁回上海,你这决心已经够大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把你留下!婆婆说:去吧!孩子。不管到哪里,都要记住你俩对上帝的誓言:无论健康或疾病,也无论富有或贫穷都长相斯守、不弃不离。

记住了!记住了!爸爸妈妈,我们记住了:“无欲则安!”“不弃不离!”两人同声回答。

就这样,他们离开了安顺立群中学那个温暖的家庭,回到了荷城另一个温暖的小家。

今天,1946420日,杨柳二十八岁的生日。前几天,母亲就和她商量了,母亲说:孩子,我们家好些年没有热闹过了。你离家也十一年了,又是新婚,让乡亲们都认认那位姑爷,再加上抗战胜利了,和平了,让大伙儿也喜庆喜庆,你说好吗?

好的,一切都听阿妈安排。

到时候,你还原苗家的打扮?

好的,可是我没有合身的衣裳呀。

你不用憔,母亲从衣柜里取出一套崭新的苗家衣裙,说:孩子,这是阿妈早些年为你准备的嫁妆,你来试试?

杨柳过去,捧起那套苗家衣裙,眼泪禁不住簌簌地直往下趟,她没有忘记那年四月八,她和妈妈在舞场上的疯狂,她也没有忘记当年在图云关上为伤兵们的表演。如今,那苗裙还像一把撑开的园伞绕着她旋转,芦笙还在她耳畔震响;鼓点还敲在他心上……

她站起身来,打开那套苗裙,在胸前比划了一阵,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折好。说了一声谢谢阿妈。

这会儿,杨柳就穿着阿妈编织的这身苗装,带着阿爹打造的银饰和他的老公一起站在大门口迎接宾客。

全村的人都来了,附近村寨也来了不少,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笑逐颜开。他们要来看看这个留过洋的,见过大世面的,有大学问的苗家女儿,也顺便看看她的姑爷。他们一个个打着苗话向杨柳问好,向钟亚群逗趣,弄得新姑爷十分尴尬,不知所云。杨柳乐呵呵地对他说:没啥没啥,他们都在夸你,说你挺拔、英俊。啊!是这样,难怪他们都伸着拇指。他高兴地回答。

今天钟亚群一身驼灰色的休闲男装称托着他180的个子,确实称得上英俊挺拔了,加之又和一个盛装的苗族少妇站在一起笑迎宾客,心头真是惬意极了,似乎这会儿他才悟出了杨柳最本质的一面,难怪她要拒绝那眩目的少校军衔,不和军医学校一起东迁。这就是他的妻子,是一个要和他终身相守的人,他有些陶醉了。

马车铃声响了,主教到了。灵姑首先从小院挤出来,村民们也跟着从小院涌出来,站在大门外恭恭敬敬地迎候他们的主教。

嘉路走下马车,接受人们的欢呼,“上帝!”“上帝”!“上帝”!他安祥地为人们祝福,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誉伸出他的手去拉拉每一个老人的手,去抚摸每一个孩子的头。他缓缓地走过了打麦场,走过了那段碎石铺就的小路,这路不足百米,他却走了半个世纪。他回头一看,身后尽是攒动的人头,像一片伫满企鹅的海滩。这情境仿佛和他的某一个梦境相重叠,让他分不清是现实还是虚空。

村民们簇拥着他踏进了灵姑的小院。杨柳上前,搀扶着他和寨老和父亲一起坐上了首席。

开席了。雷老安简短的讲了几句。宾主频频举起酒碗,互相祝福。

依荷夫妇依次向父母敬酒,向主教敬酒,向寨老敬酒,向父老乡亲们敬酒。

今天,杨柳双颊飞红,那张圆圆的笑脸在银白色的头饰映衬下显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她为乡亲们高兴,为主教高兴,为父母高兴,也为自己高兴。

堂屋里,小院里,打麦场上欢声雷动。乡亲们兴高采烈。他们为灵姑夫妇高兴,为杨柳高兴,为上帝高兴,也为自己高兴。那次日本飞机对荷城的轰炸在他们的脑海里早已化为轻烟。什么史迪威的战车也不再打荷城经过了。这半年来,他们只知道欢庆胜利,欢庆和平,欢庆一家接着一家的喜宴……

入夜了。打麦场上燃起了篝火,吹响了芦笙,敲响了铜鼓。一群人簇拥着神父劳伦和寨老,一群人簇拥着杨柳和钟亚群一齐来到了打麦场上,大伙儿一块手拉着手,围着篝火纵情地舞之蹈之。

月亮爬上了山坳,像一面铜镜紧贴在墨蓝的天上,四周静悄悄的,连荷塘里的青蛙也停止了鼓燥,仿佛连那小虫儿也在聆听打麦场上的鼓声。

神父快乐极了。仿佛他一下子回到了五十年前,回到了家乡的葡萄园中……劳伦也快乐极了。歌舞让她冲破了禁欲主义的羁绊,一下子跳回到了三十年前“神泉的平台之上……这世界一下子复原了她本来的面目:和平、宁静而又十分热闹、狂野。人们在酒足饭饱之后都能无忧无虑地纵情挥洒……

 

3

送走了神父和劳伦。杨柳和钟亚群回到了家里。

这时,忙碌了一整天的云姑才解下围裙,从后厨走出来。她拥抱了杨柳。柳柳,祝你生日快乐!杨柳感到干妈在她怀中微微地颤抖。本来,这是杨柳和依荷共同的生日。而今依荷远在天边,在那个叫什么特古西加尔巴的地方,无亲无故,过着孤寂落寞的生活。她知道干妈的痛苦。

每年虽然都由重庆的舅舅转来一封信,可那信页里都只是淡淡的几句,说她生活得很好。从来不提杨柳,也不提丹丹,冷寂得让人有些心寒。似乎他们的兄妹之情、姐妹之情都在那邮轮远去的汽笛声中烟消云散了。这次回来,云姑曾经问过杨柳:你们姐妹呕气了?没有啊!杨柳十分惊诧。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依荷这么狠心呢?云姑茫然不知所以。她的灵魂在不住地颤栗!

杨柳的脸颊紧紧地贴着云姑的额头。她知道这位母亲的失落和悲伤。她今天本来有一个特大喜讯要当众宣布的,这会儿却被云姑的悲恸打乱了。

这会儿,堂屋里除了她俩,就只剩下了丈夫亚群和母亲灵姑。父亲雷老安因不胜酒力,早早的就睡了,幼小的欢欢高兴了一天之后也早已进入了梦乡。帮厨的大娘们收拾好碗盏,也都各自回家了。

夜,好静谧啊!

杨柳终于拿出信页递给了云姑。

这是什么!云姑不解。

信,方丹的来信。杨柳回答。这信是早先神父连同生日礼物一起递给她的。信从北平寄出,是寄到图云关红十字医院,然后转寄荷城天主堂的。杨柳一看信封,就认出了方丹的笔迹。她把信揣在怀里,觉得心儿突突乱跳。好沉好沉啊!方才在晒坝上,在歌舞的间隙,她还是仰制不住,悄悄的打开,看了。她读完了信页,好半天才平静下来。这会儿她把信页递给了干妈,你自己读吧!

云姑移近灯光,打开信页,慢慢读着那封北平来信。读着读着,眼泪尽悄然挂满了她的两腮。信读完了。她反复地又看了两遍。最后,默默地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长叹了一声:啊!我的孩子!和平!和平!

原来,方丹在信中谈到了阿古,还谈到了潘向东。谈到了国共两党的谈判,谈到了美国的军事调处。她有幸调到“军调部”作了一名译员,因此才有了这封信。她和全国人民一样,都希望不再发生内战,不要再凭借武力解决两党的争端,而像“双十协定“写的那样:和平建国。这样,她们三姐妹才会重新拥抱。信中还用了很长的篇幅谈到了她对儿子的思念,希望儿子忘记屠杀、忘记仇恨,健康地成长。

云姑把信折好,交还杨柳,默默地走进里屋。屋里,欢欢睡得正香,似乎一个蔚蓝色的美梦正在他脑海中盘旋。他是否会梦见那个在延安窑洞中的母亲?他是否会忘记屠杀、忘记仇恨?云姑就不得而知了。她想把欢欢推醒,告诉他母亲来信了,可是她没有这么做。她呆呆地坐在床沿,不知是想起了阿古还是依荷,又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杨柳给方丹回了一封信,寄去了欢欢儿时的几张小照和她们全家的一张合影。也给方丹谈了很多很多。收信地址是丹丹提示的:北平协和医院杜丽丽大夫收。杨柳不知道方丹在北平怎么找到了她的这位老同学。她和杜丽丽也有两三年没有通讯了。这也许就是天缘巧合,上帝的安排吧!

4

十一年前,阿古离家出走后,当天在一个叫做顶效的地方就追上了红军,找到了父亲潘向东的队伍。潘向东无可奈何地摸了摸阿古的头,带她去见了团长。团长问她,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她说:红军队伍里有我的阿爹啊!哦!有爸爸!战士们一阵哄笑。团长又问:能吃苦!能!阿古拍了拍胸膛。不然我怎么追得上红军!大伙又笑。会唱歌跳舞?!会!行家!还有什么特长!团长又问。阿古搔了一下头皮,指着一个手臂受伤的战士说:我懂苗药,可以为大哥哥疗伤!这一下战士们可更乐了:好啊!好啊!原来你还是一个小华佗呀!好啦!别取笑她啦!警卫员,带她到医疗队去交给严大姐。团长拍了拍阿古的肩头,从现在起你就是一名红军战士了。今后不能和阿爹在一起,可不准哭鼻子啊!我不会哭!从小长大我都没有哭过。好!好!团长伸出了大拇指。

阿古跟着严大姐,跟着红军爬过了雪山。踏过了草地,走完了生命中最艰苦的旅程,终于到达了陕北。

待方丹去延安的时候,她已二十出头。长成大姑娘了。她在医院当了护士长,入了党,不久,又嫁给了医院的张医生。对于她来说,“革命”似乎是她命中注定的职业:得心应手,一帆风顺。

然而,方丹却不同了。到延安不久,她就接受了审查。因为舅舅、因为哥哥、也因为那部《圣经》。半年之后,审查告了一个段落,她被分配到小学当了一名教员。她背负着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原罪”走进革命队伍,可她又不承认那是她的“原罪”。吃点苦头也就是必然的了。她没有走进鲁迅艺术学院,也没有能在《黄河大合唱》里充当一名小提琴手。当然更没有入党。

当个小学教师,这对于她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这是她的宿命。

五年过去了。这五年,她似乎已经由一个资产阶级出身的小姐脱胎换骨。变成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了。她在宝塔山下埋藏了那部浸血的《圣经》,一起埋藏的还有她儿时的记忆和青春的幻想。最后,她终于被挖掘出来,调到军调部当了一名英文翻译。

五年来,她和阿古只见过三次面。第一次是在延河边上。当时两人都一声惊呼,阿古还亲切地叫了一声:丹丹姐姐。那一次坐在延河边上,方丹给阿古谈了很多很多。谈了她离家出走之后,她的母亲是怎样的失魂落魄,谈了她的两个姐姐如何去了法国留学,又如何回到祖国,希望报效自己的国家。当然也谈了浩哥如何去了苏联大使馆,贺一凡如何惨遭了国民党的屠杀,她又如何历尽辛苦来到了延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那真是老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啊!何况她们两家又是那么亲近,那么热乎,这一回连从来不哭的阿古也流泪了。

她们第二次见面是在延安大礼堂的门口,那天,她们听了领袖的报告出来,恰巧在门口碰上啦。于是双方互相点了点头,表示招呼就各自去了。

第三次,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万人联欢晚会上。那时,阿古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她和丈夫牵着孩子向方丹走来,让孩子叫她姑姑。她俩站在篝火旁边,看着人潮一浪一浪地从她们身边涌过,心头惬意极了,阿古问她:丹丹姐,这几年过得好吧!很好很好!方丹敷衍了一句。她蹲下身去,摸了摸两个孩子稚嫩的小脸,不禁有些黯然神伤。她想到她的欢欢,想到那美丽的荷池,今天不知他们在怎样欢庆。她和她的孩子又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欢聚一堂。

狂欢的人群在她身边流动。她第一次生出了“反认他乡作故乡”的情怀。她赶紧拍拍脑袋,立起身来和阿古道别。看着阿古和两个孩子融入了狂欢的人流之中,她才回过神来,她不知道阿古会不会想家,会不会想念她的母亲,想念她的姐姐。然而思念就像潮水一波一波地涌上她的心头。她思念孩子,思念杨柳,思念依荷,也思念她的哥哥,在这举国同欢的日子里,哪怕给他们写封信也好啊!可是不能。

喧天的锣鼓,动地的唢呐在她耳畔震响,望不到头的火把在她眼前晃动,本来,她今天也该是欢欣鼓舞的,可这会儿,她却像一个旁观者站在那儿无动于衷。满脑袋就只有她的儿子,她的亲人,甚至那个反动派的哥哥。

眼泪扑簌簌地从她的面颊上滚落下来,她车脸看了看四周,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欢乐里,没有一个人注意她。她连忙揩干眼泪,离开人流,快快地回家去了。

而今,她来到了北平。机会来了。她终于控制不住自己,违背军调部的纪律,给杨柳写了封信。

她热切地盼着杨柳的回信,在那望眼欲穿的等待中又过了两个月。杨柳的回信终于来了。她把儿子的照片久久地贴在胸前,意外地叫了一声“我的上帝”。

这时,内战的战火已经燃烧起来。马歇尔和司徒雷登宣告和平调处失败。19472月,方丹和中共撤退人员一起回到了延安。

方丹希望和平,但和平最终成了泡影。国共两党都只有凭借军事实力在战场上一决雌雄了。

当然,蒋介石不懂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战争一步步把他拖向了死亡的深渊!

方丹没有能再给杨柳回信。她知道,战争必然是以共产党夺取天下而结束。儿子,到那时咱们再欢聚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