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世界报》11月8日文章,原题:人权——就是吃、医生和汽车 一年前,女记者玛丽·莲科勒和全家离开了汉堡Alster湖边田园诗般的生活,因为丈夫在中国找到一份工作。在新书《在中国,他们吃月亮》中,她讲述了一家人在中国经历的文化冲突。《世界报》记者上午10点在柏林一家咖啡馆采访了她。
问:你在中国会10点才和人见面吗?
答:不会。在中国,早上6点街上就熙来攘往。但人们中午会午休,在邮局、办公室,也在大街上。很多人还穿着宽松的睡衣裤在街上走来走去。
问:你在中国的感觉如何?
答:绿色对人们多么重要,但那里尽是钢筋混凝土丛林。我无法在空气污染的大街上跑步。可到公园一看,早上6点那里已满是锻炼的人了。
问:中国人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吗?
答:在上海,人们不谈论政治。一个中国女人对我说:“我的人权就是和平,有吃的,一辆汽车,有可能去上大学,当个医生。”这是他们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欧洲花了100年时间,而中国人在20年内就成功了……但我们的电视几乎收不到西方节目,没CNN、没BBC,但至少有德国之声。
问:2010年上海世博会仍会出现北京奥运会那样的闹剧吗?
答:我不想说这是闹剧。上海正在努力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这无可指责。人们整日整夜地建设城市,这值得尊敬。实际上,北京奥运为民众带来很多好处,如缓解交通等。
问:中国女人扮演什么角色?
答:上海女人是中国的禁忌:她们被称做金钱狂,物质主义,只与有房产的男人结婚。当然,很多女人在职场上升到很高位置。她们在生育后4个月就开始工作。就如毛泽东说的“妇女撑起半边天”,但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问:他们是世界假冒冠军吗?
答:我在中国买了一个名牌手袋,希望是真的。不过很有趣,中国人自己几乎从来不买假冒产品……世界正在经受金融危机,但在上海大街的一角,刚开张了一家名牌专卖店。
问:回国感受好吗?
答:也对也不对。一方面我想念汉堡。另一方面我也很喜欢上海。我在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作者杰妮?罗斯,青木译)
----------------------------------------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