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祖尧医生回忆录 - 编者前言

一位军医的坎坷一生, 上海医学院51届毕业生,二军大附属二院,前内科医生邓祖尧生平回忆录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编者前言

 

纪念我的父亲 - 邓祖尧医生

 

回忆录的作者是我的父亲,他是一位普通军医。他于1951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曾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长征医院内科做主治军医近30年。他于2004年去世,至今已有5年了。作为他的后辈,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完成前辈的夙愿。我父亲的一生非常坎坷,艰难。他生前蒙受许多冤屈。他有许多抱负,心事未完成。在他退休后,我曾建议,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想真实地写出来,作为自己家的写实家史。父亲就断断续续,写了许多。直至看到了父亲的个人经历,我才觉得他的经历非常特别,其中有艰难,曲折,友谊,爱情,成功,失败,跟随着时代变迁之中还穿插有许多悲情。他的人生非常曲折,坎坷,有些地方甚至还有点传奇。我觉得值得,也愿意发表出来。故编辑整理出来,与读者见面。

 

他们那一代人非常不易。只有真实地描述出来,才能让后人知道他们所经历的时代是那么的艰难和曲折。这本回忆录没有虚构情节,全是真人真事的叙述(编者仅隐去其中一些人的全名,并对重要的地理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加些简述。将段落按时间顺序安排,并加入小标题和注解)。他人生中经历很多曲折,有的描述十分生动。我在年少时并不很理解他的一些想法。但长大了就理解了许多。读了他的自述和经历后才能更理解他。我父亲和爷爷那二代人经历了中国最剧烈的社会震荡,战争,饥饿,贫穷,灾难,外侵,改朝换代,政治变革,文化冲击,价值观大翻覆,等等,还有包括他们本人所受的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磨难。

 

我父亲的个人故事主要从少年时期在抗战初期从南京出逃开始。他经过了长途跋涉,历经苏,皖,豫,鄂,湘,川,陕,甘,八省,数十县城,其中步行长达五千余华里,流离颠沛,历时数年。最后才到了甘肃天水,才算安家结束。他对这个过程有较详细的描述。对当时的大后方,湖南和重庆的经历也描述得很生动。这段历史不仅是他个人的经历,也是抗战期间中国后方的真实写照。这对研究一般中国抗战历史期间的人和事都很有价值,是珍贵的辅助历史资料。

 

父亲的姐姐是一位美丽,聪明,善良的女青年。由于社会动荡,生活困境,而误入迷途。她的个人生涯不幸走向悲剧。这不仅是错误婚姻的不幸,也是封建文化,动荡时代的悲剧。对于如此优秀年轻女性的不幸,不仅让她的亲属后人感到悲伤,就连与她毫无关系的普通读者都会悲叹,咿嘘。 

 

父亲另一个特长是他在艺术与体育上的才华。他在青年时,热爱导演和演话剧。而这似乎有点血脉联系。因为他大哥哥和姐姐也似乎有这方面的才华。而他的另一个妹妹后来还成为早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高材生。此话另谈。

 

父亲年轻时非常俊帅,结实,阳光。他真诚,自然,善良,待人友好,很有才气。不奇怪,他一生中也多次遇到过同龄女孩的青睐。难得他的坦诚,将这些经历也写了下来。这是人生中可贵一页。人生难得几回真情。每个人在青年时代都会有与异性相遇的新奇感受。虽然大多数爱慕之情会擦肩而过,并未成功。但男女青年的自然亲近,互递爱慕之情,本身就是对对方的某种肯定。我想,他也是想借此向当年所有曾对他投有友善爱慕之情的女孩表示回谢和敬意!

 

我父亲是一位勤奋敬业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工作上勤勤恳恳,政治运动中小心谨慎。从工作作风上看,这点很像我爷爷(我爷爷在中国银行工作几十年,从未有过贪污受贿的劣迹,这在当年的同事中几乎罕见)。我父亲非常敬业,有很强的职业进取心,并取得过很好的学术成就。他的同学,同事,学生和病人都知道,我父亲是一位非常负责,医术高超的医生。他曾挽救过许多难以拯救的病人。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医学专家。他是全军最早建立胃镜检查的内科医生,在消化内科的科研工作中发表过多篇重要论著,做出过杰出贡献。早在1962年,他就因此被任命为全军医学消化内科秘书,时年他仅39岁。他是一位极富讲课天才的授课老师,他的医学讲课极富吸引力,得到了所有听他课程的学生的一致好评。他的学生都非常喜欢他的讲课。这可能多少也得益于他青年时期的演练话剧的天赋。他是一位善良,乐于助人的老师。因此,许多他的学生与他保持着特别良好的关系。这种友谊甚至超越了一般的师生关系,它还带有一种同甘共苦过的感情。在他去世后多年,他的许多师生之情一直延续到他的后人。 

 

但是,令人惋惜和不平的是他的知识才华和专业经验都在以后种种政治运动,帮派斗争中所埋没,断送了。我自小学时代起,就感到那时的父亲总是心事重重,精神压力很大,似乎总在承受很多不平之事,不白之冤。在“文革”中,父亲被隔离,停职,关押,批斗,体罚,劳改,最后累倒,重病到濒临死亡的边缘。当时我虽只在小学到初中年级,但几乎所有经历过的事件都非常清楚,许多情景历历在目。作为亲人,我和家人都背过“三反分子”家属的黑锅。那种感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 

 

我父亲在政治上的厄运并不是因为他不求上进。相反,他曾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少年时期,在战争的逃难路途中他就积极做过抗日演讲,在湘西避难期间他执教过战争难童,还积极报考过抗战时期的空军航校;青年时期,他思想左翼,关心国家命运;他同情平民,参加过学潮,接近并且还掩护过同学里的地下党员。 解放后,还积极帮助过解放军防治血吸虫病,还曾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他是较早加入共青团的青年。中年时期,他努力工作,不知疲倦。无论在教学,医疗,还是科研都取得过许多杰出成绩。他曾对党和领导有过纯洁得甚至天真的信任。但他是一个有点小资情调的人,他不懂,不会,也不想去搞什么阶级斗争或政治斗争。他平时诚实自然,不会弄虚作假,不会溜须拍马。他从不加入任何帮派,也不热衷于权力争斗。他从未担任过任何行政职位。他从未,也不可能整过其任何其他人。在“文革”中,他也没有加入任何一派,只是同情过某派而已。即使如此,他还是难以逃脱多次政治运动中被人整肃的命运。而他所有悲剧性的遭遇都是与他当时领导人的个人品德紧密相关的。因为当他的领导是品德好,业务性强的人时,他就心情愉快,工作顺利,成绩显著;而当他的领导是一些搞宗派品德差的人时,他就心情压抑,工作受阻,并屡屡被陷害。说到底,权力,私欲,嫉妒,帮派,品德低劣是这些人恶迹的根源。而这些劣迹不仅是对我父亲个人不公,也是对业务工作的阻扰,对病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亵渎。实际上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那些所谓领导者们低劣的个人品德。

 

一个单位如果长时间,有众多业务骨干受到政治上的打击,陷害,心情压抑,同时单位部门在业务上不思进取,工作上错误层出不穷,停滞不前,那么这个单位的领导肯定有问题。我父亲的悲剧性人生的更深一层分析是,所在单位的微环境因素[见编者加注评论(最后)],这和当时历史的大环境因素也是相关的。在那个荒唐的年代,整个社会乱了规则,很多地方像一部大绞肉机。在政治运动中,尤其是“反右”和“文革”,人伦丧失,变了形地相互倾扎。所以我父亲的遭遇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当时社会的不幸,国家的不幸,那个时代的不幸。他的遭遇是那个时代社会悲剧的缩影。除他之外,还有很多因政治运动迫害而结局更为悲剧的人物和家庭。相比之下,我父亲还是属于不幸之中的幸存者。毕竟,他终于等到了自己平反,恢复职务这天。以后,他的身体后来也大部康复,并看到了国家的恢复,家庭的平安。无论如何,人间还是有良知,富有同情心的人。从父亲的回忆和谈吐中可以感到,他对那些曾在他困难时期予以同情和帮助的人表示出由衷的感激!

 

我父亲是一位普通的人,有血有肉。与常人一样,他也有长有短,不可能完美无缺。他为人有时也比较简单直率,交友时也常有取向性。对投机的人话较多,关系较好;不投机的,则话不多。他兴趣广泛,喜欢学术探讨,所以他总是与学生关系非常好。他极富同情心,看到有困难的人,会忍不住伸手相助。有一次,他竟然听信了火车上一个陌生人的虚无故事,动了隐测之心。事后才知道自己又被骗了。文革后,他已被政治运动搞怕了,很怕惹事生非。有些事他很敏感,容易忧虑或多疑。但他从不摆架子,这也是他的同学,学生,病员都很愿意和他交友的原因之一。他也喜欢和我探讨各种问题,对业务和学术上的问题有种天然的好奇心和深究欲。他甚至对我在国外从事的基础生物医学科研内容都很感兴趣,并经常询问,探讨。所以,他即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朋友和老师。

 

作为医生,最好的评判应来自他的医疗成绩和病人反映;作为教师,最好的评判应来自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作为科学家和专家,最好的评判应是他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效益。在这几方面,父亲都是优秀的。他可以问心无愧。父亲是一位敬业而有成就的医生,一位极富才华的授课教师,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医学专家,他还是一位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作为他的后人,我为他的业绩骄傲,也为他的不幸遭遇而不平。

 

由于政治运动的冲击,中国已遭受过了太多无谓的损失,包括人才,经济,时间,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造成当时整个社会动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是与非”的客观评判标准。主观因素因人而异,可因时代,环境和对象而变迁。这往往就给那些不务正业,玩弄权术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以我父亲个人经历为例,从1968年被隔离审查开始,政审,劳改,病休等等原因使他的医疗工作断断续续停顿了将近15年之久。直到1983年,他才拖着半病的身体到学报编辑部工作。若非这些政治冲击,我父亲完全能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多贡献。他完全有能力解答更多疑难病症,拯救更多病人,教授出更多优秀学生,做出更多医学科研成果。

 

感谢国家最终能拨乱反正,纠正了过去的许多历史错误!感谢改革开放后“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立!只有以客观标准为主去衡量各类人和事,才能确保社会的相对公正和稳定,避免更多的个人和社会悲剧的发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衷心希望祖国永远繁荣富强,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

 

由于工作忙,一直找不出时间来整理。最近抽出一点时间,初步整理完成这一回忆录的编辑。能为父亲把他一生中最后这件作品完成,也让我心中了了一件大事。

 

整理编辑出版这本回忆录是对我父亲的纪念,也是对我祖父,我从未见过的早走的琬姑姑的纪念!

 

我衷心祝愿我父亲,爷爷,琬姑姑安静地长眠于天国!我们总有相见之时!

 

我也感谢所有读者!欢迎来信提出建议和感想!

 

 

编者,邓祖尧之子,邓炯

 

 

 

200911

Email: 547581877@qq.co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