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注册
登录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页
新闻
读图
财经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时尚
旅游
影视
博客
群吧
论坛
电台
热点
原创
时政
旅游
美食
家居
健康
财经
教育
情感
星座
时尚
娱乐
历史
文化
社区
帮助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If 如果-《安妮日记》- Michael Nyman Band & Hilary Summers
If 如果-《安妮日记》- Michael Nyman Band & Hilary Summers
2009-12-03 08:20:45
法国薰衣草
首页
文章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Michael Nyman Band & Hilary Summers - "If" from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安妮日记》
a recording of a live performance
Michael Nyman为日本动画片《安妮日记》电影配乐, 动画片应该和电影《安妮日记》是一个故事吧
德语名称:
Das Tagebuch der Anne Frank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做《密室》……”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三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匱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一九四四年四月五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安妮的日记从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写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从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蒐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佔领之下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他特别以信件与日记做为例子。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依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
学术界编纂的《安妮日记:评註本》将安妮第一次写成、未经整编的日记称为A版,以别于第二次所写、经过整理的版本,是第二种版本,一般称为B版……奥图·法兰克斟酌许久,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他从A与B版中选材,编成篇幅较短的一种版本,后来称为C版,全世界读者历来读到的《安妮日记》就是这个版本。
奥图·法兰克的遗产由坐落在瑞士巴塞尔的安妮·弗兰克基金会继承,该会拥有安妮日记的版权。后来,基金会决定为日记推出一种增订的新版本,从安妮的A与B两个版本取材,对奥图·法兰克的内容加以补充,内容大约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希望让读者更了解安妮的内心世界。
自从安妮死后,她的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五十五种文字,销售二千四百万册,安妮的确以另一种方式完成她的梦想。这个最新披露的绝对版本对于已经认识安妮的人来说,提供一个重新发现安妮的机会;对于未识安妮的人而言,更是一个值得珍藏的版本。
作者小档案:
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
1926年6月12日生,1945年死于德国贝根贝尔森集中营,距离她的16岁生日只差3个月。
奥图·弗兰克(Otto H. Frank)
安妮·弗兰克的父亲,是法兰克一家经历纳粹恐怖统治后唯一的幸存者。他的余生致力传扬女儿的日记,1980年过世。
精采书摘:
一九四○年五月以后,好日子很少,而且相隔很久……我们的自由被一连串的反犹太命令严格限制:命令犹太人身上要佩一颗黄星;……犹太人禁止搭电车;……犹太人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才能买东西;…… 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可是日子还是过下来了。贾桂琳常常对我说:“我现在什么事都不敢做,怕做到不准做的事情。”
你一定想听听我对躲起来过日子的想法。这个嘛,我只能说我还不是很清楚。我想我在这幢房子里永远不会觉得宾至如归,不过这并不表示我讨厌它。我们很像在一幢奇怪的公寓里度假。
我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过了一辈子,结果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带给所有人喜悦,即使是我不认识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所以,我非常感谢上帝给了我这个天赋,我利用这天赋长进,并且表达我内心的一切。
在当前这样的时代,的确很难:理想、梦想和宝贵的希望也在我们心中浮现,但只有被残酷的现实压碎。我没有把我的理想全都拋弃,也是奇事,那些理想看起来那么荒谬,那么不切实际。可是我仍然紧抱着它们,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电视剧简介:
如果说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最沉重的一笔。在针对犹太人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成批杀害的唯一的理由,就因为他们是犹太人!在犹太人巨大的抗争诉求中,美若仙童的安妮·弗兰克就是这其中的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战前的安妮拥有田园般的梦幻童年,豆蔻青春的她宛若一朵盛开的花蕾,然而盛开的花蕾在纳粹的牢狱里倍受催萎。取材于安妮·弗兰克的本片,用一个青春少女的日记记录犹太人在集中营里横遭虐待,最终被送进冒着浓浓黑烟的焚尸炉的地狱生活和悲惨命运。
荷兰KRO电视台访谈:
反映二战期间犹太人真实经历的《安妮日记》早已享誉世界。这部日记的作者、德国犹太姑娘安妮·弗兰克去世快62周年了,她生前曾渴望成为一名荷兰公民。
为实现她的遗愿,荷兰KRO电视台日前把她列入200名荷兰伟人候选者名单,以此方式要求荷兰政府追授她荷兰国籍。但荷兰司法部4日明确表示,虽然司法部同情请愿者们的苦心,但荷兰法律不允许死后追授国籍。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秘室里。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目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
后来盖世太保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当时距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女儿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4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她避难的房子已被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KRO电视台女发言人莫尼克说,“我们知道她不是荷兰人,但提名委员会认为她为荷兰作出了贡献。而且,很多人都赞成安妮当选荷兰伟人。”
安妮故居博物馆女发言人帕特里夏说,不论安妮是不是荷兰人,都丝毫无损于她是荷兰一部分的事实。因为“她的遗产属于荷兰,她的日记用荷兰语写成”。
KRO电视台将于下周公布10大荷兰伟人评选结果。除安妮外,其他着名候选人还包括画家伦勃朗、梵高,足球明星克鲁伊夫、古利特以及“喜力”啤酒公司创始人弗雷迪·海内肯等。
安妮故居发人深省
人民网驻比利时记者 章念生
荷兰阿姆斯特丹。淅淅沥沥的春雨中,一支由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人群组成的队伍沿着街角向后蜿蜒。五颜六色的伞下,稚气未脱的孩子依偎着父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静静伫立,充满活力的小伙子姑娘们则乾脆在雨中挺立。他们在等着参观《安妮日记》中的主人公安妮·弗兰克躲藏了两年零两个月的阁楼。
《安妮日记》是荷兰籍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部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这个不到16岁就被纳粹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今天,由65种语言出版的《安妮日记》已售出3000万册。安妮故居也成为各国游客访问阿姆斯特丹时必去的地方之一。2004年,共有93.6万人参观了安妮小屋,平均每天2564人。今年前3个月,参观人数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1万人。
5月2日,记者随着人群进入安妮小屋,走进那扇书架后的暗门,爬上那狭窄楼梯,来到安妮与3位家人及另外4位犹太人当年蛰居的密室。幽暗的屋子里没有家具,没有日用品。在一片静穆的气氛中,每位参观者都在仔细地端详一幅幅相片,观看一段段电视录像,阅读墙上的安妮日记的一个个片断。记者发现每一个参观者都神情庄重,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已被深深打动。
安妮的父亲奥托当年曾说过,“我们的目的是要教育人们,让悲剧不再重演。”“没错,我们的确是在实现奥托的夙愿。设立博物馆的长期目标也正是教育”,安妮·弗兰克故居管理委员会总经理汉斯·威斯特拉先生一语道出了安妮故居的努力目标。他说,40多年前,欧洲到处都是战争遗迹和幸存者,幸存者们还可以用亲身的经历向孩子们讲述战争的故事。但现在年轻一代的父母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关于战争的记忆正在渐渐淡去,因此关于二战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如何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是威斯特拉和他的120名同事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我们时常接到从世界各地打来的电话,要求举办安妮·弗兰克展览。有一点我们会始终坚持,那就是布展理念一定要由安妮故居的人主导。”威斯特拉说,除了阿姆斯特丹,全世界每年还有150多个城市举办为期约4周的安妮·弗兰克展,以便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安妮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故事。每一次展出,都会有大量的小学生前往参观。他们在来之前,已看过了半小时的短片。回校之后,老师还要请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这种行之有效的做法,正是安妮故居工作人员培训的结果。他们还结合实际,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例如在有些国家利用文学作品,在另外一些国家则通过精致的卡通画来讲述安妮以及二战的故事。又如先培训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请他们给小学生作展览向导,这叫做“让孩子帮助孩子”。
安妮故居还善于利用现代科技。例如,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让孩子们管理网页,在网上制作节目与游戏,让安妮以及二战的故事更加适合孩子的口味。目前,安妮故居的网页上已有荷、英、德、法、西、意6种语言。5月9日,安妮故居还将在网上开通“安妮导游”栏目,介绍欧洲各国的二战历史。5月2日,安妮故居监事会主席、荷兰前首相科克向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捷克6个国家的元首发去了亲笔信,希望他们予以支持。
参观完毕,记者在安妮博物馆的留言簿上读到了这样几句话:“难以想象这种事情真的会发生。我希望不会再有人过这种生活。”“这是一段非常打动人心的经历,应该永远铭记,永远延伸。”记者留心数了一下,在博物馆开馆4小时内,共有55条用各种文字书写的留言。就在记者翻看留言簿的几十秒钟内,后面又有好几个年轻人悄无声息地加入了参观的队伍。
http://www.verycd.com/topics/83194/
登录
后才可评论.
今日热点
30年前刚到美国的我…
土笋冻
90天美中贸易谈判中方占先手
ShalakoW
粉红原来是这样渲染出来的
BeijingGirl1
我的司法30年,见证贪腐从“大恶”沦为“能力”
齐风猎
天的午餐盒
Bluewily
女儿的兔子,走了
远远的雾
张爱玲笔下的小确幸
追忆21
曾经共事的各个族裔的同事 Part 14
大宗师
二战经典电影《平凡生活的魅力》观后
大地之晨
朱棣与壁虎的哭声
小岛蜗牛
旅行中國(02)–香港特別行政區
下半場共好
股市投资者常犯的五个错误
硅谷居士
我比任何人都希望上帝存在
一剑飘尘
退休後:一切圍著自己轉
Billzhou
一周热点
刚从国内回来。。。。。。2
金米
回国生活:降级消费
我生活着
中国基建狂魔, 如此过剩
BeijingGirl1
日裔美国人集中营系列5——支持拘禁日裔美国人的意见
FrankTruce1
这不是菜,是皇帝新衣下的预制幻觉 (多图)
康赛欧
中美关税战:一觉醒来,仿佛回到解放前
远远的雾
野夫泰国卖房记
大地之晨
德国的硬菜 VS 北京的硬菜
mychina
美国的隐形贫穷:少数人的奢华看不懂普通人的挣扎
earth2029
这次印巴空战对西方是很大的震动。
borisg
2025回国 和老妈一起吃的一顿宴席(图)
菲儿天地
渐渐逝去的父亲
青舫
关税重压下中国这一行业率先崩盘,特朗普笑了?
雁霄
“海外骗华势力”很可怕
wanmut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