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基督的门徒

改革宗神学博客。分享神学研究心得,结交志同道合朋友。座右铭:仁教,心学,法治,德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王志勇牧师:作基督的门徒

路9:57-62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气壮山河的诗歌出自《史记·刺客列传》。战国末年,秦国强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壮士荆轲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决心不辞艰险去刺杀秦王。临行之日,太子丹等人在易水河边为荆轲送行,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高渐离击筑,荆轲引吭高歌。歌声激越,情怀悲壮,“士皆瞠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唱着,头也不回地走向秦国。今天,我们所要考察的经文背景就是耶稣基督走向耶路撒冷,要为祂的子民舍命在十字架上。祂之所以为我们舍命,就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上帝的子民,成为祂的门徒。

其实,基督徒的生命就是作基督的门徒。基督教的活力就体现在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在作基督的门徒上。今日教会中充斥的是自以为相信基督的“信徒”,然而真正背负十字架跟从基督的门徒则是少之又少。朋霍费尔是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被纳粹政权杀死的殉道士。他著有《作门徒的代价》(The Cost of Discipleship)一书。他强调:“廉价的恩典是不以门徒身份为代价的恩典,是没有十字架的恩典,是没有活生生和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的恩典。”[1] “恩典和作门徒是不可分割的。”[2] 他反省当时路德宗教会的情况,非常痛苦地指出:“我们这些路德宗的人犹如聚集在廉价恩典死尸周围的一群鹰,在那里,我们喝了使追随基督的生命遭到扼杀的毒药。......路德的教义到处被反复传诵,其真理却被曲解到自我欺骗的程度。所以他们说,只要我们的教会坚持正确的称义的教义,毫无疑问,她就是被称义的教会!......结果,整个国家成了基督教和路德宗的国家,却以牺牲作真门徒为代价。”[3] 他所发出的振聋发聩的警告就是:“没有永生的基督的基督教必然会成为没有作门徒的基督教,而没有作门徒的基督教必然是没有基督的基督教。”[4]

在2010年这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让我们进一步思考何为作基督的门徒,到底作基督的门徒要付上什么样的代价。这段经文发生的历史背景就是基督最后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当时的耶路撒冷对耶稣充满敌意,正如耶稣后来在耶路撒冷所感叹的那样:“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亲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路13:34)。当时的耶路撒冷面对即将彻底毁灭的打击:“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它成荒场的日子近了......他们要倒在刀下,又被掳到各国去。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见他,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路21:20-24)。在耶路撒冷等待耶稣的就是被拒绝,就是被钉十字架。因此,耶稣对于那些要跟随他的人提出了严肃的挑战。跟随耶稣绝对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选择,更不是一时的情绪冲动,而是一个严肃的抉择,生死攸关的抉择。所以此前耶稣已经告诉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9:23)。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三种准备跟从耶稣的人,我们也看到耶稣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对他们发出的不同的告诫和挑战。


1. 心理的准备


“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显然这个人要做耶稣的门徒。他主动地表示要跟随耶稣,并且信誓旦旦地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都要跟随你!但是,令我们感到震惊的是,耶稣当时不仅没有鼓励他,反倒给他泼凉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也许耶稣此处所表达的是一种感慨,因为祂显然没有任何责备这个要跟随他的文士的意思,圣经中更没有明确记载耶稣完全拒绝了这个文士。

耶稣真的没有枕头的地方吗?耶稣当初曾经安卧在马槽之中,他也曾经在马大、马利亚、拉撒路这三个姊妹的家中享受过爱心的接待。哪怕他在死后,也有安歇的坟墓,其中也有枕头的地方。显然,耶稣是在用比喻和夸张这两种修辞术来描述自己的处境和归宿。耶稣在此处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恰恰与人对孔子的描述相合。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孔子世家》中,写到孔子穷困潦倒,周游四方的一生。孔子56岁那年,当上鲁国大 夫,参与政事,但只有三个月时间,就因鲁国国君不听他的意见,只好辞职。后来,他又来到宋国与弟子练习和推广礼仪之节,宋国朝廷官员很讨厌他的教训和做法,甚至想派人杀掉他,孔子连忙逃出宋国。孔子又来到郑国,这时许多弟子都走散了,身边只剩子贡一人跟着。孔子的心情很是忧伤,孤独地站在城门下,犹豫着是否进去。司马迁描述说:“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用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站着的那个人,他的脑门有点象尧帝,脖子很象皋陶,肩膀很象子贡,个子虽然很高大,但腰以下却比大禹短三寸。我瞧他那副颓丧的样子,跟丧家之犬没啥区别!子贡实话实说,告诉孔子。孔子笑着对子贡讲: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但说我像条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间,特别为真理作见证。他为真理而生,也为真理而死(约18:37)。一切真正立志跟随耶稣的人,必须有颠沛流离,百折不挠的心志。不是不得不,而是甘心乐意!“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他本来是上帝之子,却成了人子,承受人的血肉之躯,来救舒我们,向我们显明上帝的大爱:“他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基督在此告诫这位文士,要作基督的门徒,就必须付出代价,做好随时受穷、受苦、受死的心理准备。


2. 生命的优先

耶稣“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此处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这人的父亲确实已经死了,另外一种解释就是这人的父亲并没有死。根据第一种解释,在犹太人的传统中,正如在中国人的传统中一样,埋葬自己死去的父母乃是非常严肃的道德责任,是儿子尽“孝道”非常重要的体现。 耶稣在此处这样吩咐,当然并没有否定儿女孝敬父母的责任,只是强调此时跟随他的紧急性和优先性:可以做出其它安排,但你现在的责任更迫切!(“let other arrangements be made; you have more pressing duties.” [5])第二种解释更合乎中东的习惯,“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并不是说父亲在事实上已经死了,而是说:“只要他父亲活着,他就不可以远游他方。”[6] 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父母在,不远游。”

从《马太福音》的记载来看,此处的这个人也是“一个门徒”(太8:21)。可见,这个人已经是门徒,但耶稣仍然向他发出这样的挑战和呼召:“跟从我来!”这个门徒所面对的挑战并不是艰难险阻,而是责任的优先性的问题。他既没有害怕困难,也没有拒绝跟随耶稣,而是想先完成自己孝敬父母的责任。他对耶稣说:我有一个年迈苍苍的父亲,特别需要我来照顾。请你先让我回家尽孝道,等我父亲死后,我再来跟随你。马太·亨利分析说,此处我们面对三大诱惑:1)松松垮垮地跟从耶稣,而不是严格地紧密地跟从;2)目前先不跟从耶稣,以后再说;3)首先满足世俗的责任和需要,而不是先求上帝的国度和公义。[7]

耶稣的回答就是:“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上帝国的道!”耶稣的回答非常“刚硬”!似乎非常不近人情!但这就是耶稣基督对那些要作他的门徒的人所发出的挑战,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仍然是如此!“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这句话很难理解,最可能的意思就是”我们要让世人过他们属世的生活,但我们自己则要献身于国度这件大事。” “让那些只顾今生而在灵性上死去的人执行俗世社会的职责吧。” [8] 基督徒当然有责任孝敬父母,也有责任看顾自己的亲属,然而在责任的优先性上,耶稣基督明确强调:“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胜过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7)。这不仅是耶稣基督的教训,乃是整个圣经的教训。在摩西的祝福中,他谈及利未说:“他论自己的父母说:我未曾看见,他也不承认弟兄,也不认识自己的儿女。这是因利未人遵行你的话,谨守你的约”(申33:8)。保罗也提醒提摩太说:“凡在军中当兵的,不将世务缠身,好叫那召他当兵的人喜悦”(提后2:4)。使徒保罗的做法更决绝,他谈及自己加入侍奉的时候说:“然而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上帝,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加1:15-16)。


3. 方向的定位

耶稣“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回去先辞别家里的人。”这个人既没有过高的期望,也没有任何拖延的借口,只是想和自己的家人告别。这看起来似乎是非常合理的。当初以利亚呼召以利沙作门徒的时候也是如此:“以利亚......遇见沙法的儿子以利沙耕地;在他前头有十二对牛,自己赶着第十二对。以利亚到他那里去,将自己的外衣搭在他身上。以利沙就离开纽,跑到以利亚那里,说:求你容我先与父母亲嘴,然后我便跟随你。以利亚对他说:你回去吧,我向你做了什么呢?以利沙就离开他回去,宰了一对牛,用套牛的器具煮肉给民吃,随后就起身跟随以利亚,服事他”(王19:19-21)。但是,此处耶稣的情况比以利亚更紧急,因为他已经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而等待他的就是死亡。所以,祂希望那些真心跟随祂的人更多地与祂同行,容不得丝毫的耽搁。

“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上帝的国。”从耶稣接下来对他的挑战来看,这个人显然留恋过去,对过去依依不舍。圣经上向后看的典型就是罗得的妻子:“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于所多玛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创19:26)。耕耘的目的是要撒种,撒种的目的是要收获。如果农夫在耕地的时候扶着犁头向后看,就不会耕直。跟从耶稣,就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尤其是传道人,开弓没有回头箭,更是需要靠着上帝的恩典忠心到底。唐佑之牧师在谈及传道人职事的局限的时候深有感触地说:“其他职业如日久生厌或诸多不满,直至退休,就可一了百了。但传道工作则不然,尽管有的作的差强人意,有的甚至引起人们不满,很难合乎理想,却不允许有任何厌倦或退却,因为传道人是蒙召的。虽然传道人也有退休制度,但退休而不能休,工作也永无止尽,责任无时或已。传道工作永远做不完,又确实难以使人满意,得神悦纳,因此传道人常有挫折感。”[9]

4. 作基督的门徒所面对的挑战

作基督的门徒,要面对各种挑战。1) 首先是经济方面的挑战。“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不久前,我和我们教会的年轻人一起到“约书亚之家”服事。一位无家可归的姊妹见到我和师母与她谈心、祷告、她的眼中噙满眼泪,说:“像我这样无家可归的人,别人都以为我们或者是身心上有病,或者是懒惰,都看不起我们。只有你们这些在基督里的人还愿意和我们说话。”贫穷给人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压力,更有心理上的屈辱;因此,做基督的门徒,2)更重要的是面对心理上的挑战,在各种心理的挑战中最大的挑战则是孤独。耶稣最后曾经向门徒倾诉说:“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其实我不是独子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约16:32)。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的时候也曾经对门徒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太26:38)。可惜,哪怕是在耶稣如此痛苦的时候,也没有人能够陪伴他!最后,连上帝也离开了他,所以耶稣在十字架上大声喊着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3)最突出的就是使命上的挑战。耶稣在此处简短的一段经文中,有两处提及“上帝的国度”。作为基督的门徒,首先是“进入上帝的国度”(路9:62);其次,就是“传扬上帝的国度”(路9:60)。

耶稣所吩咐的一切,他都已经做到。祂义无反顾地走向耶路撒冷,虽然知道有死亡在等待祂,但祂舍身成义,杀身成仁:“祂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路9:51);弟兄姊妹,各位朋友,你可知道你是在走向何处?假如你是走向耶路撒冷,走向上帝的国度,那么基督给我们的警告仍然是“向后看的,不配进上帝的国!”(路9:62)。

几百年后,陶渊明作诗《咏荆轲》,其中唱到:“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荆轲为了报答燕太子的知遇之恩,竟然为之舍命。耶稣基督对我们的恩情远超过燕太子对荆轲的恩情,燕太子不过是笼络人心,让人为他舍命。但是,耶稣基督却为我们舍命,并且舍命在十字架上。“主为我们舍命,我们彼此就知道何为爱”(约一3:16)。“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上帝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2:20)。唯愿基督的大爱激励我们,使我们宝贵上帝的恩典,忠心作主的门徒,得享那生命的冠冕!阿们!


--------------------------------------------------------------------------------

[1] 朋霍费尔:《作门徒的代价》,安希孟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5页。

[2] 朋霍费尔:《作门徒的代价》,36页。

[3] 朋霍费尔:《作门徒的代价》,43页。

[4] 朋霍费尔:《作门徒的代价》,48页。

[5] John Nolland,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 Luke 9:21-18:34. Dallas : Word, Incorporated, 2002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35B), S. 543.

[6] 摩根:《路家福音》,钟越娜译(美国活泉出版社,1985年),180页。

[7] Matthew Henry's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

[8] 得维逊等合编:《圣经新释》(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年),23-24页,107页。

[9] 唐佑之:《教牧伦理》(香港:香港浸信会神学院,2005年),25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