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华文媒体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问题讨论很热烈。中国国内有生物
技术专家之间,技术专家与经济学家之间,都展开了混战。海外博客和
论坛也受到感染,像伍加这样的电脑专家也一再发文探讨,使山哥作为
生物科技业内人士(不从事转基因食物研发),颇受鞭策。但愿这篇小
文能够帮助大家了解这个重要领域里争论的来龙去脉。
追根溯源,人类改造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以便为自己提供更多样更充足
食物的实践贯穿数千年来整个文明史中。200年前达尔文就记载了人类对
食用动植物的驯化,栽培,留种实践中的人工选择。比如,在普通野生牛
中逐渐选育出肉牛和奶牛;选育小麦水稻等农作物。这便是早期的生物食
品遗传改良。
20世纪初由于遗传学规律的发现,人类开始开展大量的杂交育种,把人们
需要的优良遗传品性,组合到一些生产品种中,大量推广。例如60年代开
始的绿色革命,把高产稳产的优良品性聚合到一些小麦和水稻品种,解决
了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忧虑的粮食供应问题。中国的杂交水稻也是该类技术
的一个典范。但是,由于物种间的生殖隔离,使得传统杂交技术只能在同
种或近缘种间进行,经过百年杂交育种,可供利用的遗传资源几乎耗尽,
人类食物生产又有满足不了人口增长之虞。
1973年,3位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类特殊的生物催发剂-限制性内切酶 可以
帮助人类在体外实现基因重组。这样,一项划时代的高新科技-基因工程
(也可谓遗传工程)诞生了。30多年来,生物科学家们利用这项新科技,
外加日新月异的基因测序技术,细胞组织培养与再生技术等等,分离鉴定
了数以千计的微生物,动植物以及人类基因。1980年代以来,利用基因工
程研究和生产转基因食品成为可能。
下面我们集中讨论的最近一个热点-转基因抗虫水稻。
1901年,日本学者发现了土壤中有一类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10年后德国
科学家发现这种细菌可以使面粉中的一种飞蛾的幼虫致病而死。原来它产生
一种Bt毒蛋白,可以杀虫。1976年,有人鉴定了产生Bt毒蛋白的Bt基因。早
在1920年代,科学家就开始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提取的Bt毒蛋白作为生物
杀虫剂喷施植物,控制田间害虫,取得广泛成功。
从1980年代开始,基因工程专家开始把Bt毒蛋白基因体外修饰重组后转入农
作物中,产生了转基因抗虫的烟草,棉花,大豆,玉米和水稻。由美国生物
技术公司孟山都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棉在近1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大地
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使曾让全世界棉农和农技员头痛的主要棉花虫害得到
控制,受到广泛欢迎。但是,棉花毕竟不是人类食物,人们或许可以忍受。
而Bt毒蛋白基因转入人类主食水稻中,不可避免的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
1. 转基因抗虫水稻食用安全吗?
2。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生态环境有什么潜在危害?
关于第一个问题,生物技术专家认为完全没有问题。主要理由是Bt毒蛋白只
在昆虫的碱性肠胃中发生毒害作用,而人和其他哺乳动物都使酸性胃肠,Bt
毒蛋白会像其他普通蛋白一样被人消化吸收而不会发生任何毒害。况且田间
喷施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从未有人畜遭受毒害的报道。
可是也有人争辩大量Bt毒蛋白包含在主食中进入人体毕竟前所未有,时间一
长,谁知会发生什么?况且人的个体差异极大,即使只有少量人群发生中毒
或过敏,都是值得担忧的。何况也有欧洲学者报道了Bt毒蛋白对实验动物的
毒性现象。
第二个问题也很复杂。尽管生物技术专家根据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经
验表示乐观。但很多环保人士还是忧心忡忡。自从1960年代发现化学杀虫剂
的可怕污染以来,人类开始担心日趋恶化的环境生态。前苏联切尔洛贝利电站
发生特大事故后,人们对高技术可能带来的致命威胁十分警惕。早有人指出,
核污染释放环境中虽可怕但会随时间衰减,可基因污染有可能不断增殖,失去
控制。
转基因食品前景如何?除了技术和环境的安全考虑外,经济,市场以及政治的
考量也在扮演重要角色。(待续)